一、中文部分
王環鈴、王文科、王智弘(2011)。學校分布式領導與創新經營之研究:以臺中市國民小學為例。彰化師大教育學報,20,1-20。古雅瑄(2010)。學校創新經營與學校效能之後設分析。國立政治大學教育行政與政策研究所,臺北市。
石向前(2009)。企圖決定前途。臺灣:宇河文化。
石芳瑜、石欣平(譯)(2001)。企圖心成就曲線。譯自Champy&Nohria:The Arc of Ambition. 臺北市:商周出版。
伍孝春(2006)。學校組織創新作為之研究-以一所國民中學為例。元智大學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桃園縣。仲秀蓮(2011)。臺灣地區國民小學校長正向領導、學校文化對學校創新經營效能影響之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學院教育經營與管理學系博士論文,臺北市。朱永光(2013)。要有狼一般的企圖心才能致勝。遠見雜誌,326。
何飛鵬(2004)。貪心與企圖心。商業週刊,862。
吳明雅(2009)。台北縣市國民小學校長變革領導與學校創新經營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國民教育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臺北市。吳思華(2005)。知識經濟要以創新為引擎。天下雜誌, 315。2006年8月12日,取自http://tim.nccu.edu.tw/sehwawu/PDF/天下/2005年1月.pdf吳美美(1999):從擴散原理論教師的資訊素養。2014年03月05日,取自
http://pkm.glis.ntnu.edu.tw/events/1999/0514%20am/3-10.html
吳清山(2000)。教育發展研究。臺北:元照出版社。
吳清山(2004)。學校創新經營的理念與策略。教師天地,128,30-44。吳清山(2004)。學校創新經營的理念與策略。教師天地,128,30-44。吳清山、林天祐(2002)。第五級領導。 教育研究月刊,147,104。
吳清山、林天祐(2003)。創新經營。教育資料與研究,53,134-135。
吳清山、黃建翔(2012)。臺灣近十年學校創新經營研究之分析與展望:以期刊與學位論文為主。教育研究與發展期刊,8(3),1-30。
吳清山、賴協志(2006)國民中小學學效創新經營成效、阻力與因應途徑之研究。 教育研究月刊,141,58-74。呂明潔(2012)。主管創新行為、家長式領導、知識分享意願、與團隊創新績效關係之研究。長庚大學管理學院碩士學位學程在職專班經營管理組碩士論文,桃園縣。李羿岑(2011)。桃竹苗四縣市國民中學行政人員知識管理與學校創新經營關係之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教育學系碩士班學位論文。新竹市。肖冉(2008)。打破常規:個人成功和發展的十大規則。大陸:海潮出版社。
季旭峰(2013)。教師績效評估:芬蘭經驗。外國中小學教育 ,3,38-42。
林文安(2011)。新北市國民小學教師幽默感與創新教學之相關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經營與管理學系碩士論文,臺北市。林孟琪(2009)。高雄縣市國民小學校長專業領導、教師專業發展與學校組織創新關係之研究。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教育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屏東市。林虹妙(2005)。臺北市高職學校創新經營之調查研究。國立台北科技大學技術及
職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臺北市。
林耕宇(2010)。創新動機、創新作為與行政績效滿意度關係之研究—以臺北市縣淡水區國民小學行政人員為例。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臺北市。林淑美(2008)。臺北縣市國民小學校長知識領導策略、分享文化與學校創新經營效能關係之研究。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臺北市。
林新發(2003)。郊區型國民中小學經營創新策略及實施成效之研究。(國科會專題研究成果報告)。台北:中華民國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林新發、王秀玲、仲秀蓮、黃秋鑾、顏如芳、鄧珮秀(2007)。國民小學校長知識
領導、學習社群對學校創新經營效能影響之研究-以臺灣北部地區四縣市為例
(Ⅰ)。國科會NSC96-2413-H-152-002研究成果報告。
邱朋賢(2010)。創新動機、創新作為與創新績效關係之研究—以桃園縣國民小學為例。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臺北市。徐瑞霞(2006)。台北縣校長領導行為與學校創新經營之研究。國立台北教育大學
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市。
徐憲江 (2011)。向星雲大師學寬心。大陸:新華出版社。
秦夢群、莊清寶(2012)。台灣國民中小學特色學校創新經營及其學校效能關係之探討。教育政策論壇,15(2),163-192。秦夢群、濮世緯(2006)。學校創新經營理念與實施之研究。教育研究與發展期刊,2(3),124-150。
翁福榮(2006)。全面品質管理與平衡計分卡在學校經營策略應用整合模式之研
究。國立臺中教育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臺中市。
高淑真(2008)。臺北縣國民小學校長領導取向與學校創新經營效能關係之研究。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臺北市。
張仁家(2005)。學校組織創新氣候與經營成效之關係—以高職研究為例。臺北市:
學富文化。
張仁家、黃佳淇(2010)。從學校創新經營的視角論有效提昇學校行政服務之品質。
學校行政雙月刊,66,155-168。
張本文(2011a)。校長服務領導、組織文化與創新經營效能關係之研究。學校行政雙月刊,74,1-23。
張明輝(2003)。精緻學校經營的理念、策略與執行措施。收錄於《臺北市中小
學精緻教育在台北研討會專輯》(10-26 頁)。臺北市:台北市教師研習中
心。
張明輝(2009)。學校經營與管理新興議題研究。台北:學富。
張春興(1991)。現代心理學。台北:東華。
張清濱(1994)。臺灣省教育視導績效評估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系博士論文,臺北市。教育部(2003)。創造力教育政策白皮書。臺北:教育部。
教育部(2014)。InnoSchool2014全國學校經營創新獎。2014年03月10日,取自http://principal.utaipei.edu.tw/files/13-1011-31616-1.php
莊光復(2011)。台南市私立高中職學校創新經營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台灣首
府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臺南市。
莊家萱(2010)。高雄市國民中學組織創新氣氛與學校經營績效關係之研究。國立
臺灣師範大學碩士論文,臺北市。
莊國威(2011)。教師知覺國民中學校長領導態度與學校組織創新經營之相關研
究—以花東兩縣為例。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彰化縣。
莊淇銘(2004)。就是要你學會創意。臺北:天下文化。
陳正翔、王世璋、秦夢群(2013)國中校長轉型領導、教師幸福感與學校創新經營關係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與心理研究,36(3),1-27。
陳安之(2004)。我一定要。大陸:雲南民族出版社。
陳志宏(2010)。創新動機、創新作為對創新績效關係之研究—以基隆市國民小學主任為例。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臺北市。陳佳秀(2007)。國民中學校長變革領導、知識分享對學校創新經營效能影響之研究─以台灣地區中部三縣市為例。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臺北市。陳聖謨(2004)。從更新到革新----談學校創新經營的進化論。國立嘉義大學國民
教育研究所「現代教育論壇-面對新世紀學校創意經營」論文集,88-96,嘉
義市。
陳澤義、陳啟斌(2009)。企業診斷與績效評估。臺北:華泰出版社。
曾文忠(2005)。創新策略與組織創新績效之關係-以組識策略、創新氣候、創新
能力與人力資源管理系統為調節變數。國立成功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研究所碩
士論文,臺南市。
曾孟嫺(2010)。臺北市國民小學組織創新氣氛與創新績效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政策與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臺北市。曾偉誠(2012)。臺北市國民小學教育人員資料導向決定與學校創新經營關係之研究。臺北市立教育大學教育行政與評鑑研究所碩士論文。臺北市。湯志民(2006)。政大附中創新經營的理念與策略。教育研究月刊,145,59-72。湯志民(2008)。學校創新經營政大附中的理念、策略與環境。 政大附中學報(創刊號),1-55。
焦熙昌(2013)。新校長創新作為的行動實例。學校行政雙月刊,88,120-140。
黃恆欽(2010)。產學合作與大學創新績效之研究。大葉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彰化縣。黃秋鑾(2009)。臺灣地區國民中學校長知識領導、學習社群與學校創新經營效能
關係之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博士論文,臺北市。
黃雅琳(2009)。國民小學校長教學領導與教師創新教學關係之研究。國立屏東教育大學社會科教育學系碩士論文,屏東市。黃瓊香(2007)。桃園縣國民小學校長知識領導與學校創新經營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臺北市。
彭成君(2008)。臺北縣特色學校方案學校經營困境及創新經營之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社會科教育學系碩士論文,臺北市。楊濱(2006)。做人一定要有企圖心:動機決定動力。大陸:朝華出版社。
葉幼梅(2011)。創新育成企業的組織公正、工作生活品質、組織信任、企圖心與創新行為關係模式之研究。國立臺北科技大學技術及職業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臺北市。董純吟(2011)。國中教師工作壓力與工作倦怠之關係:以企圖心為干擾變項。國立臺南大學教育經營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臺南市。劉秋枝譯(2004)。創新領導的十大修練。Dotlich, D. L., & Cairo, P. C.(著),Unnatural leadership: Going again intuition and experience to develop ten new leadership instincts。臺北市:梅霖文化。
劉富明(2008)。桃園縣國民小學團隊組織運作與學校創新經營效能關係之研究。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臺北市。
蔡佳宏(2011)。新北市國民小學校長科技領導與教師創新教學關係之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學院教育經營與管理學系碩士論文,臺北市。蔡純姿(2005) 。學校經營創新模式與衡量指標建構。國立臺南大學教育經營與管理研究所博士論文,臺南市。蔡連峯(2014)。國民小學經營績效之分析—以臺中市海線地區國民小學為例。國立臺中教育大學事業經營碩士學位學程碩士論文,臺中市。蔡進雄(2006)。國民中小學學校創新管理成效、實踐困難與有效途徑之研究。學校行政雙月刊,47,1-26。鄭志隆(2008)。屏東縣國民小學校長人格特質與學校創新經營關係之研究。國立
屏東教育大學教育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屏東市。
鄭崇趁(2011)。知識管理與知識螺旋。國民教育,52(2),108。
鄭福妹(2006)。偏遠地區小型學校創新經營之研究-以臺北縣特色學校方案參與
國小為例。國立台北教育大學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市。
蕭佳純、王韋程(2013)。國民小學教師知覺校長家長式領導、學校知識管理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教育研究月刊 ,103-121。駱奕穎(2005)。國民小學教師績效評鑑制度規劃之研究。國立臺北師範學院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臺北市。鮑慧門(2013)。學校創新經營之深究—社會資源創新經營之探討。學校行政雙月
刊,86,179-198。
戴爾.卡內基 (2011)。積極:卡內基教你激發潛能。臺灣:漢湘文化。
薛義誠(2008)。策略規劃與管理。臺北市:雙葉書廊。
謝幸真(2001)。符號管理與企圖心觀點之企業文化比較研究。逢甲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臺中市。謝明昇(2008)。台北縣國民小學品牌管理與學校創新經營效能之相關研究。國立
臺北教育大學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臺北市。
謝傳崇(2006)。以平衡計分卡理念建構國民中小學創新經營效能指標之研究。 國
立台北教育大學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博士論文,台北市。
謝傳崇、邱世芳(2014)。國民小學校長策略領導對學校創新經營效能關係之研究:
以學校創新氣氛為中介變項。教育政策論壇,17(2),105-137。
謝傳崇、劉佳賢(2011)。國民小學智慧資本與學校創新經營效能之關係研究。教育行政與評鑑月刊,11,63-88。
謝豐宇、賴志峰(2012)。國民中學校長服務領導、教 師組織公民行為與教師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學校行政雙月刊,82(11),47-69。
顏童文(2007)。優質學校創新經營的理念與策略。學校行政雙月刊,47,92-112。蘇和庠(2010)。教師創新動機、創新作為與創新績效關係之研究—以桃園縣北區國民小學為例。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臺北市。顧淑馨(譯)(2004)。競爭大未來: 掌控產業、創造未來的突破策略。譯自Gary Hamel & C. K. Prahalad:Competing For The Future.臺灣:智庫出版。
二、英文部分
Atkinson, J. W. (1957). Motivational determinants of risk–taking behavior. Psychological Review, 64, 359-372.
Cordero,R.(1990).The measurement of innovation performance in the firm:An overview. Research Policy,19(2), 185-192.
Drucker, P. F. (1985),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Practice and Principles, New York: Harper and Row Publishers.
Drucker, P.F. (1966) , The effective executive, New York: Harper and Row Publishers.
Drucker,P.F(1954), The Practice of Management,New York:Harper and Row Publishers.
Ewing, M., Napoli, J. & Pitt, L. (2001). Managing Southeast Asian Brands in the Global Economy. Business Horizons, 44(3), 52-58
Gary Hamel&C.K. Prahalad(1989) . Strategic Intent. Harvard Business Review,63-77
Hamilton, R., Eskin, E. & Michaels, M. (1998). Assessing Competitors: The Gap Between Strategic Intent and Core Capability, Long Range Planning, 33(3), 406-417
Hoy,W. K. & Ferguson,J.(1985).A Theoretical Framwork and Exploration of
Organizational Effectivenes of School.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Quarterly,21(2),117-134.
Murray, H. A. (1938) , Explorations in personality: A clinical and experimental study
of fifty men of college age.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Neely, A and Jasper Hii (1998), Innovation and Business Performance: A Literature
Review, University of Cambridge
Pachico, D.(1996), Innovation Indicators in the Agricultural Sector in Latin American, Research Evaluation, 6(3), Dec, pp.205-208.
Porter, M.E. (1990), The Competitive Advantage of Nations, New York, Free Press.
Rappas,R.A.&Remer,D.S.(1985), Measuring R&D productivity, Research Management, 28(3), May/June, pp.15-20.
Rogers, E. M. (1995). Diffusion of innovations. NY:The Free Press.
Schumpeter, Joseph A. (1934/1962) The Theory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An Inquiry into Profits, Capital, Credit, Interest, and the Business Cycle (Redvers Opie, Trans.) . Cambridge, MA: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Senge, P.M.(1990). The Fifth Discipline-the Art and Practice of the learning Organization. New York: Doubleday.
Tarde, Gabriel. (1903). The Law of Imitation. Gloucester, Mass.:Peter Smith.
Wasserstein-Warnet, M. M. & Klein, Y.(2000), Principals’ cognitive strategies for changes of perspective in school innovation. School leadership & Management,20(4),435-4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