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書目
王玉齡 ( 2005 )。玩藝學堂:校園公共藝術。頁19。臺北市,典藏藝術家出版社。
公共藝術操作手冊 (2009)。頁141。臺北市: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何財滿(2007)。公共藝術收攬柔美的感動。頁42,25-28。大墩文化。余朝權(1991)。現代行銷管理。頁214。臺北市:五南圖書。
Brian Mullen & Craig Johnson, 游恆山譯。消費者行為心理學。頁15。
臺北市:五南圖書。原出版年1990, 翻譯本出版年1996。
Harrier F Senie,慕心、戴育賢譯,美國公共藝術評論 (1999)。臺北市:遠流出版。
汪志堅(2007)。消費者行為。頁20。臺北縣:全華圖書。
林澄枝(1997)。公共藝術的文化觀。序。臺北市:藝術家出版社。
林靈宏(1994)。消費者行為學。頁54。臺北市:五南圖書。
林建煌(2000)。行銷管理。頁133。臺北市:智勝文化。
林熺俊(2005)。街頭美學:設施公共藝術。頁16。臺北市: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倪再沁(2002)。公共藝術走著瞧:臺北市公共藝術導覽。頁10。臺北市:臺北市政府文化局。
張春興、楊國樞(1969)。心理學。頁331。臺北市:三民書局。
Louis E. Boone & David L. Kurtz。陳淑貞、黃小玲、謝碧珠譯。行銷學。頁226。
臺北市:五南圖書。 原出版年1974,翻譯本出版年1999。
Lvan A Rodriguez (2006)。空間美學新發現。頁29。臺北市: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吳仁潔 ( 2006 )。〔公共藝術創作者理念與民眾解讀關係之研究 ─以新竹地區公共藝術為例〕
,國立新竹教育大學美勞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頁22,頁12-13 。
吳嘉陵 (1999)。二十世紀台北市公共藝術的探討,中國文化大學藝術研究所美術組碩士論文,頁61 。李俊賢(2005)。全民書寫:常民公共藝術。頁13-30。臺北市: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周雅菁 ( 2006 )。空間美學新發現。頁202。臺北市: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胡寶林(2002)。九十一年公共藝術年鑑。頁16。臺北市: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財團法人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發展基金會(2003)。文建會2002 文化環境年:兩岸四地
公共藝術研討會。頁3。臺北市: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高尚仁(1996)。心理學新論。頁52。臺北市:揚智文化。
張秀華 ( 2011 )。國小師生對校園公共藝術的覺知與參與之研究 ─以高雄市為例,國立新
竹教育大學教師在職進修美勞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新竹市。
張軍利(2009)。公共藝術的材料語言表達。頁86-87。美與時代,2B。
郭瑞坤、郭彰仁(2005)。創意地帶:園區公共藝術。自序。臺北市: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郭瑞坤、郭彰仁(2005)。創意地帶:園區公共藝術。自序。臺北市: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陳其南(2004)。游走兩案公共藝術。頁2。臺北市: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陳惠婷(2008)。什麼是公共藝術?公共藝術的跨越與轉化。頁260。臺北市:藝術家出版社。曾光華(2006)。行銷管理概論:探索原理與體驗實務。頁122。臺北縣:前程文化。
曾旭正(2005) 。打造美樂地,社區公共藝術。頁31-61。臺北市:典藏藝術家庭股份有限公司。
程欽昌(2008)。台中市國民小學教育人員對校園公共藝術的覺知及其配套措施之研究。國立台中教育大學。2008 年出版,臺中市。
黃才郎(1994)。公共藝術與社會的互動。頁17。臺北市: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楊子葆(2005)。【空間景觀•公共藝術】街道家具與城市美學。頁7-15。臺北市:藝術家出版社。
董振平 (2002) 。校園公共藝術的參與-從藝術作為歷史與文化的展示公器談起。『公共藝術國際研討會』校園公共藝術國際研討會論文集。頁 7-5。
褚瑞基(2008)。九十七年公共藝術年鑑。頁178。臺北市: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鄧勝梁、許紹李、張庚淼。方世榮校訂。行銷管理:理論與策略。頁110。臺北市:五南圖書。原出版年1998,翻譯本出版年2003。
賴新龍(2008)。都市每感心體驗。頁41。臺北市: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戴國良(2002)。行銷管理:策略、經營與本土實例。頁138。臺北市:五南圖書。
謝逸君(2004)。產品品牌與產品價格對消費者感官知覺之影響。國立中央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在職專班,未出版,中壢市。顏名宏 ( 2011 )。2011台北公共藝術論壇成果專輯。頁35。臺北市:臺北市政府文化局。
羅文坤(1986)。行銷傳播學。頁90。臺北市:三民書局。
羅文坤(1986)。行銷傳播學。頁90。臺北市:三民書局。
蘇振明(2004)。游走兩案公共藝術。頁4。臺北市: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期 刊
陳坤虎 雷庚玲 吳英璋 (2005)。不同階段青少年之自我認同內容及危機探索之
發展差異。中華心理學刊 3 期,263頁。台北市。
參考網站
文化部公共藝術網站。
http://publicart.moc.gov.tw/artist/artist_single.php?id=12(102/11/30瀏覽)
台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網站。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ccd=8elQ22/result#result (102/11/30瀏覽)
朱惠芬 (2013)。台灣公共藝術面面觀。文化部公共藝術網站。http://publicart.moc.gov.tw/enjoy/en.php?id=99(102/11/21 瀏覽)
周雅菁 (2013)。台灣公共藝術的歷史脈絡。文建會電子報專刊。http://www.moc.gov.tw/images/epaper/20100726/page01.html(102/11/21 瀏覽)
基隆市中正區戶政事http://www.aerc.nhcue.edu.tw/8-0/twart-jp/Ca-map/max/C795-1969.jpg
(103年2月1日瀏覽)
陳斐虹 (2013)。教育部提昇技職院校學生通識教育暨語文應用能力改善計畫-溝通協調管理課程 教案-2,頁1-2。全國通識教育知訊網 http://ipge.ctust.edu.tw/General/plan0202_main.php?project_sn=19
(102.12.12瀏覽)
喬艾絲‧波美洛‧史瓦茲(2004 年11 月7 日)。2004 文建會公共藝術國際研討會
紀實。http://www.patw.org.tw/patw/read.php/97.htm ((民103年1月15日瀏覽)
新竹大學數位藝術學習網站。http://www.aerc.nhcue.edu.tw/8-0/twart-jp/Ca-map/max/C795-1969.jpg (102/11/25瀏覽)
維基百科(2013)。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http: //zh.wikipedia.org/zh-tw/%E7%9F%A5%E8%A6%BA(102/12/09 瀏覽)
認識公共藝術。桃園縣公共藝術網站。
http://publicart.tyccc.gov.tw/intro_1.asp(102/11/21 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