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34.204.176.71) 您好!臺灣時間:2024/11/10 19:47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黃素珠
研究生(外文):Shu-Ju Huang
論文名稱:高中職師生對校園公共藝術知覺之研究
論文名稱(外文):Perception Study High School Teachers and Students on the Campus Public Art - A Case Study in Keelung
指導教授:林詠能博士董澤平博士
指導教授(外文):Yung-Neng Lin, Ph. D.Tzer-Pyng Dong, Ph. D.
口試委員:林義斌許和捷
口試日期:2014-07-17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臺北教育大學
系所名稱:文化創意產業經營學系
學門:藝術學門
學類:應用藝術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14
畢業學年度:102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24
中文關鍵詞:高中職師生公共藝術校園公共藝術知覺
外文關鍵詞:High school teachers and studentspublic artcampus public artperception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1
  • 點閱點閱:204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3
在校園中,每校大約都會遇到公共藝術設置案,在設置執行的過程中,將會帶給師生空間、環境、互動、美學創作等不一樣的階段體驗。藉由瞭解師生在知覺上,對學校的公共藝術感覺、認知、角色及參與情形,分析探知結果,以強化公共藝術在校園所創造的目標價值。本研究旨在瞭解高中職師生對校園公共藝術知覺之情形。研究者自編「高中職師生對校園公共藝術知覺之研究調查問卷」為研究工具,以基隆市高中職為研究對象,進行問卷調查。本研究所得資料,以描述性統計、 t 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Scheff ’e 事後比較等統計方法處理。
歸納研究結果如下:
1.校園公共藝術有美化、改善環境氣氛及增加校園趣味效果。
2.十分期待校園有公共藝術的設置,並希望能有意見及活動參與。
3.重視公共藝術相關的教學活動。
4.認同目前校園公共藝術設置地點合適、有藝術感、有創意性及喜歡。
5.女性受訪者認同對校園公共藝術作品及相關的參與活動有很高的意願。
6.男性受訪者,普遍對校園公共藝術案沒有女性的感性及主動。
7.基隆市區的師生,比外縣市的師生瞭解校園公共藝術能表現本校的特色;
也比較認為校園公共藝術可以提高學校的知名度。
8.基隆市區的師生,較認同現在公共藝術設置地點及作品能啟發人的想像 力等。
9.對於公共藝術的「法令規定」、「作品解說牌」及「作品材質」等,需有後續的教育、宣導規畫。

In every school there are cases for setting up public art, during which provides teachers and students completely novel experiences of space, the environment, interactions, and the creation of art. By understanding teachers and students’ feelings and perception of public art and the roles they play and the level of participation they have in setting it up and analyzing the result of the questionnaire, this thesis aims at enhancing the value public art can create in campuses. The aim of this research is to understand high school teachers and students’ perception of campus public art. Made by the researcher, The Questionnaire Concerning the Perception of High School Teachers and Students on Campus Public Art is used as the tool of conduction, sampling teachers and students from Keelung Senior High School. The data will be processed by descriptive statistics, t test, One Way ANOVA, and Scheffé's method.
The results are as followed:
1. Campus public art beautifies campuses and improves the environment, making campuses a more interesting place.
2. Samples look forward to the setups of public art and to the opportunity to give opinion and participate.
3. Samples consider education on public art as important.
4. Samples agree with the location, aesthetic, and creativity of the current campus public artworks.
5. Female samples have great motivation in participating activities related to campus public art.
6. Male samples are generally less motivated than their female counterparts.
7. Teachers and students from Keelung City are more aware that campus public art is a good promotion for schools.
8. Teachers and students from Keelung City agree more with that location of current public artworks generates people’s imagination.
9. Rules, the interpretive panels, and the materials of public art should be part of education and promotion.

目 次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緣起………………………………………………1
第二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2
第三節 待答問題………………………………………………3
第四節 研究架構………………………………………………4
第五節 研究範圍及限制………………………………………5
第二章 文獻探討 ………………………………………………………7
第一節 公共藝術相關研究……………………………………7
第二節 校園公共藝術相關研究………………………………22
第三節 知覺的相關研究………………………………………29
第四節 校園論文相關文獻探討………………………………35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47
第一節 研究方法………………………………………………47
第二節 研究樣本選擇…………………………………………49
第三節 研究對象………………………………………………50
第四節 研究工具………………………………………………51
第五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56
第四章 結果分析與討論………………………………………………57
第一節 高中職師生對校園公共藝術的感覺…………………57
第二節 高中職師生對校園公共藝術知覺的認知分析………68
第三節 高中職師生對校園公共藝術的角色功能分析………80
第四節 高中職師生對校園公共藝術的參與活動……………91
第五節 高中職師生對校園公共藝術知覺描述性統計分析…99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101
第一節 結 論 ……………………………………………101
第二節 建 議 ……………………………………………104
第三節 後續研究 ……………………………………………107

參考書目…………………………………………………………………109
期 刊…………………………………………………………………111
參考網站…………………………………………………………………112
附 錄 一
「高中職師生對校園公共藝術知覺之研究-以基隆市為例」調查問卷 …113

表 次
表2-2-1:基隆市高中職校園公共藝術設置案一覽……………………………………………25
表2-4-1:校園公共藝術相關學術論文回顧整理………………………………………………35
表3-2-1: 101學年度基隆市高中職校師生統計一覽表 ………………………………………50
表3-3-1:正式問卷樣本人數……………………………………………………………………51
表3-3-2:問卷回收分析表 …………………………………………………………………… 51
表3-4-1:問卷整體架構 ……………………………………………………………………… 53
表3-4-2:問卷題號分配 ……………………………………………………………………… 54
表3-4-3:校園公共藝術師生知覺問卷例 …………………………………………………… 54
表3-4-4:預問卷信度分析結果 ……………………………………………………………… 55
表4-1-1:高中職師生對校園公共藝術的感覺之分析摘要 ………………………………… 58
表4-1-2:高中職不同性別之師生對校園公共藝術的感覺 t檢定之分析 ………………… 59
表4-1-3:高中職不同年齡師生對校園公共藝術的感覺單因子變異之分析 ……………… 60
表4-1-4:高中職不同居住地師生對校園公共藝術的感覺單因子變異之分析 …………… 61
表4-1-5:高中職不同居住地師生對校園公共藝術的感覺事後比較分析 ………………… 62
表4-1-6:高中職不同教育程度師生對校園公共藝術的感覺單因子變異分析 …………… 63
表4-1-7:高中職不同職務師生對校園公共藝術的感覺單因子變異之分析 ………………65
表4-1-8 : 高中職不同婚姻狀況之師生對校園公共藝術的感覺t檢定分……………………66
表4-2-1 : 高中職師生對校園公共藝術知覺的認知分析摘要.……………………………… 69
表4-2-2:高中職不同性別之師生對校園公共藝術知覺的認知 t檢定之分析 …………… 70
表4-2-3:高中職不同年齡師生對校園公共藝術知覺的認知單因子變異之分析 ………… 71
表4-2-4:高中職不同年齡師生對校園公共藝術知覺的認知事後比較分析 ……………… 72
表4-2-5:高中職不同居住地師生對校園公共藝術知覺的認知單因子變異之分析 ………73
表4-2-6:高中職不同居住地師生對校園公共藝術知覺的認知事後比較分析 …………… 74
表4-2-7:高中職不同教育程度師生對校園公共藝術知覺的認知單因子變異之分析 …… 75
表4-2-8:高中職不同職務師生對校園公共藝術知覺的認知單因子變異之分析 ………… 76
表4-2-9:高中職不同婚姻狀況之師生對校園公共藝術知覺的認知 t 檢定之分析 ………77
表4-3-1:高中職師生對校園公共藝術的角色功能分析摘要 ……………………………… 81
表4-3-2:高中職不同性別之師生對校園公共藝術的角色功能 t 檢定之分析…………… 81
表4-3-3:高中職不同年齡師生對校園公共藝術的角色功能單因子變異之分析 ………… 83
表4-3-4:高中職不同居住地師生對校園公共藝術的角色功能單因子變異分析 ………… 84
表4-3-5:高中職不同居住地師生對校園公共藝術的角色功能事後比較分析 …………… 85
表4-3-6:高中職不同教育程度師生對校園公共藝術的角色功能單因子變異之分析 …… 86
表4-3-7:高中職不同教育程度師生對校園公共藝術的角色功能事後比較分析 ………… 87
表4-3-8:高中職不同職務師生對校園公共藝術的角色功能單因子變異之分析 ………… 88
表4-3-9:高中職不同職務師生對校園公共藝術的角色功能事後比較分析 ……………… 89
表4-3-10:高中職不同婚姻狀況之師生對校園公共藝術的角色功能t檢定之分析………… 89
表4-4-1:高中職師生對校園公共藝術的參與活動之分析摘要 …………………………… 92
表4-4-2:高中職不同性別之師生對校園公共藝術的參與活動t檢定之分析 …………… 92
表4-4-3:高中職不同年齡師生對校園公共藝術的參與活動單因子變異之分析 ………… 93
表4-4-4:高中職不同年齡師生對校園公共藝術的參與活動事後比較分析 ……………… 94
表4-4-5:高中職不同居住地師生對校園公共藝術的活動單因子變異之分析 …………… 94
表4-4-6:高中職不同教育程度師生對校園公共藝術的活動單因子變異之分析 ………… 95
表4-4-7:高中職不同職務師生對校園公共藝術的參與活動單因子變異分析 …………… 96
表4-4-8:高中職不同職務師生對校園公共藝術的參與活動事後比較分析 ……………… 97
表4-4-9:高中職不同婚姻狀況之師生對校園公共藝術的參與活動t檢定分析 ………… 97
表4-5-1:高中職師生對校園公共藝術知覺描述性統計分析總表 …………………………99

圖 次
圖1-4-1:研究架構圖……………………………………………………………………… 4
圖1-5-1 : 基隆市行政區域圖資料來源…………………………………………………… 6
圖2-1-1:美國費城。〈衣夾〉…………………………………………………………… 8
圖2-1-2:顏水龍 。<從農業社會到工業社會(局部)>…………………………………… 9
圖2-1-3:顏水龍 。< 向日葵 > ………………………………………………………… 9
圖2-1-4:國際獅子會。< 紀念碑 >………………………………………………………10
圖2-2-1:校園雕像。< 總統 蔣公> ……………………………………………………23
圖2-3-1:知覺的歷程 ……………………………………………………………………33
圖2-3-2:消費者的知覺過程………………………………………………………………33
圖3-1-1:問卷調查流程圖…………………………………………………………………49

參考書目
王玉齡 ( 2005 )。玩藝學堂:校園公共藝術。頁19。臺北市,典藏藝術家出版社。
公共藝術操作手冊 (2009)。頁141。臺北市: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何財滿(2007)。公共藝術收攬柔美的感動。頁42,25-28。大墩文化。
余朝權(1991)。現代行銷管理。頁214。臺北市:五南圖書。
Brian Mullen & Craig Johnson, 游恆山譯。消費者行為心理學。頁15。
臺北市:五南圖書。原出版年1990, 翻譯本出版年1996。
Harrier F Senie,慕心、戴育賢譯,美國公共藝術評論 (1999)。臺北市:遠流出版。
汪志堅(2007)。消費者行為。頁20。臺北縣:全華圖書。
林澄枝(1997)。公共藝術的文化觀。序。臺北市:藝術家出版社。
林靈宏(1994)。消費者行為學。頁54。臺北市:五南圖書。
林建煌(2000)。行銷管理。頁133。臺北市:智勝文化。
林熺俊(2005)。街頭美學:設施公共藝術。頁16。臺北市: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倪再沁(2002)。公共藝術走著瞧:臺北市公共藝術導覽。頁10。臺北市:臺北市政府文化局。
張春興、楊國樞(1969)。心理學。頁331。臺北市:三民書局。
Louis E. Boone & David L. Kurtz。陳淑貞、黃小玲、謝碧珠譯。行銷學。頁226。
臺北市:五南圖書。 原出版年1974,翻譯本出版年1999。
Lvan A Rodriguez (2006)。空間美學新發現。頁29。臺北市: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吳仁潔 ( 2006 )。〔公共藝術創作者理念與民眾解讀關係之研究 ─以新竹地區公共藝術為例〕
,國立新竹教育大學美勞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頁22,頁12-13 。
吳嘉陵 (1999)。二十世紀台北市公共藝術的探討,中國文化大學藝術研究所美術組碩士論文,頁61 。
李俊賢(2005)。全民書寫:常民公共藝術。頁13-30。臺北市: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周雅菁 ( 2006 )。空間美學新發現。頁202。臺北市: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胡寶林(2002)。九十一年公共藝術年鑑。頁16。臺北市: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財團法人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發展基金會(2003)。文建會2002 文化環境年:兩岸四地
公共藝術研討會。頁3。臺北市: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高尚仁(1996)。心理學新論。頁52。臺北市:揚智文化。
張秀華 ( 2011 )。國小師生對校園公共藝術的覺知與參與之研究 ─以高雄市為例,國立新
竹教育大學教師在職進修美勞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新竹市。
張軍利(2009)。公共藝術的材料語言表達。頁86-87。美與時代,2B。
郭瑞坤、郭彰仁(2005)。創意地帶:園區公共藝術。自序。臺北市: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郭瑞坤、郭彰仁(2005)。創意地帶:園區公共藝術。自序。臺北市: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陳其南(2004)。游走兩案公共藝術。頁2。臺北市: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陳惠婷(2008)。什麼是公共藝術?公共藝術的跨越與轉化。頁260。臺北市:藝術家出版社。
曾光華(2006)。行銷管理概論:探索原理與體驗實務。頁122。臺北縣:前程文化。
曾旭正(2005) 。打造美樂地,社區公共藝術。頁31-61。臺北市:典藏藝術家庭股份有限公司。
程欽昌(2008)。台中市國民小學教育人員對校園公共藝術的覺知及其配套措施之研究。國立台中教育大學。2008 年出版,臺中市。
黃才郎(1994)。公共藝術與社會的互動。頁17。臺北市: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楊子葆(2005)。【空間景觀•公共藝術】街道家具與城市美學。頁7-15。臺北市:藝術家出版社。
董振平 (2002) 。校園公共藝術的參與-從藝術作為歷史與文化的展示公器談起。『公共藝術國際研討會』校園公共藝術國際研討會論文集。頁 7-5。
褚瑞基(2008)。九十七年公共藝術年鑑。頁178。臺北市: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鄧勝梁、許紹李、張庚淼。方世榮校訂。行銷管理:理論與策略。頁110。臺北市:五南圖書。原出版年1998,翻譯本出版年2003。
賴新龍(2008)。都市每感心體驗。頁41。臺北市: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戴國良(2002)。行銷管理:策略、經營與本土實例。頁138。臺北市:五南圖書。
謝逸君(2004)。產品品牌與產品價格對消費者感官知覺之影響。國立中央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在職專班,未出版,中壢市。
顏名宏 ( 2011 )。2011台北公共藝術論壇成果專輯。頁35。臺北市:臺北市政府文化局。
羅文坤(1986)。行銷傳播學。頁90。臺北市:三民書局。
羅文坤(1986)。行銷傳播學。頁90。臺北市:三民書局。
蘇振明(2004)。游走兩案公共藝術。頁4。臺北市: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期 刊
陳坤虎 雷庚玲 吳英璋 (2005)。不同階段青少年之自我認同內容及危機探索之
發展差異。中華心理學刊 3 期,263頁。台北市。

參考網站
文化部公共藝術網站。
http://publicart.moc.gov.tw/artist/artist_single.php?id=12(102/11/30瀏覽)
台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網站。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ccd=8elQ22/result#result (102/11/30瀏覽)
朱惠芬 (2013)。台灣公共藝術面面觀。文化部公共藝術網站。http://publicart.moc.gov.tw/enjoy/en.php?id=99(102/11/21 瀏覽)
周雅菁 (2013)。台灣公共藝術的歷史脈絡。文建會電子報專刊。http://www.moc.gov.tw/images/epaper/20100726/page01.html(102/11/21 瀏覽)
基隆市中正區戶政事http://www.aerc.nhcue.edu.tw/8-0/twart-jp/Ca-map/max/C795-1969.jpg
(103年2月1日瀏覽)
陳斐虹 (2013)。教育部提昇技職院校學生通識教育暨語文應用能力改善計畫-溝通協調管理課程 教案-2,頁1-2。全國通識教育知訊網 http://ipge.ctust.edu.tw/General/plan0202_main.php?project_sn=19
(102.12.12瀏覽)
喬艾絲‧波美洛‧史瓦茲(2004 年11 月7 日)。2004 文建會公共藝術國際研討會
紀實。http://www.patw.org.tw/patw/read.php/97.htm ((民103年1月15日瀏覽)
新竹大學數位藝術學習網站。http://www.aerc.nhcue.edu.tw/8-0/twart-jp/Ca-map/max/C795-1969.jpg (102/11/25瀏覽)
維基百科(2013)。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http: //zh.wikipedia.org/zh-tw/%E7%9F%A5%E8%A6%BA(102/12/09 瀏覽)
認識公共藝術。桃園縣公共藝術網站。
http://publicart.tyccc.gov.tw/intro_1.asp(102/11/21 瀏覽)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