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100.28.231.85) 您好!臺灣時間:2024/11/14 09:12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呂善道
研究生(外文):Shan-Tao Lu
論文名稱:應用學習共同體於國中國語文領域教學之行動研究
論文名稱(外文):An Action Research on Applying Learning Community in Junior High School Mandarin Classes
指導教授:張如慧張如慧引用關係
口試委員:方志華何俊青
口試日期:2014-08-13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臺東大學
系所名稱:教育學系(所)
學門:教育學門
學類:綜合教育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14
畢業學年度:102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69
中文關鍵詞:學習共同體國中國語文
外文關鍵詞:learning communityMandarin Class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23
  • 點閱點閱:566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6
應用學習共同體於國中國語文領域教學之行動研究
作者:呂善道
國立臺東大學教育學系
摘要
本研究採取行動研究法,探究國中學生應用學習共同體在國語文領域的學習,並以國中八年級一個班級24名學生為研究對象;透過文獻探討、教學前訪談等方式,蒐集資料,並瞭解學生的起點行為,在逐步進行設計、編寫與分析,規劃出兩個單元主題含括四課課文的教學課程。經實際教學後,再藉由研究資料的蒐集與分析,不斷進行教學反思與修正,並檢討此課程之實施成效。
研究結果如下:
一、學習共同體的重要元素與九年一貫課程綱要的基本理念、課程目標及國語文能力教學序列具體內容及國語文學習狀況的補強,如思考、討論等能力各方面相符應。且學習共同體在教學設計上能促進教學者檢視教學現況,並規劃未來,無形中促進專業成長。
二、運用學習共同體「導入—開展—延伸跳躍」的歷程進行課程教學,頗具成效。
三、運用學習共同體實施教學可同時達成認知、技能、情意等教學目標。
四、運用學習共同體可在課堂上營造出安全、學習、聆聽的環境與習慣,並能觸動教師改變教學,精進教師能力。
關鍵詞:學習共同體、國中國語文領域、行動研究、小組協同學習

An Action Research on Applying Learning Community in Junior High School Mandarin Classes
Shan-Tao Lu
Abstract
The study used action research methods to explore the learning of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applying learning community in Mandarin classes for 24 students in grade 8th as an object of study. Collecting data and understanding students' entry behavior to progressively design, compile, analyze, which is by ways of literature review and interviews before teaching, the researcher plans two teaching units, including teaching plans with four texts. By means of collecting and analyzing study material after teaching, the researcher continues doing teaching reflection and modification, and examines the effect of the curriculum practice.
The research results were as follows:
1.The elements of learning community correspond to Grade 1-9 Curriculum Guidelines rationale, curriculum
goals, specific contents of competence indicators in Mandarin teaching order, and reinforcement of
Mandarin learning status, such as thinking, discussion, and so on. Furthermore, learning community can
help teachers examine teaching status, and plan future curriculum, which virtually promotes
professional teaching growth
2.Making use of the course of learning community "leading-in - development - extension" to do teaching is
quite effective.
3.Making use of learning community to implement teaching can achieve teaching goals in cognitive domain,
affective domain, and psychomotor domain.
4.Making use of learning community can create safe, learning, and listening environment and habit, and
stir teachers to reform teaching, enhancing teachers' teaching competence.

Keywords: learning community, Mandarin classes, action research, collaborative learning
目  次
目  次 iv
圖  次 vi
表 次 vi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4
第三節 名詞釋義 4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6
第二章 文獻探討 9
第一節 國中國語文領域基本理念與課程目標 9
第二節 學習共同體的定義與實踐 12
第三節 相關文獻與研究 14
第三章 研究設計 25
第一節 研究方法 25
第二節 課程教學想法、設計與內容 25
第三節 研究情境與對象 31
第四節 行動研究方案 32
第五節 資料蒐集 33
第六節 資料整理與分析 36
第七節 研究之信效度………………………………………………………..37
第四章 研究發現與討論…………………………………………………………..39
第一節 本班國語文學習狀況………………………………………………..39
第二節 課程教學歷程與成果………………………………………………..41
第三節 實施學習共同體之階段與省思……………………………………101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109
第一節 結論…………………………………………………………………109
第二節 建議…………………………………………………………………111
參考文獻 113
(一)中文部分 113
(一)外文部分 117

附錄一 教學活動設計……………………………….……………………………118
附錄二 教學前訪談大綱………………………….………………………………130
附錄三 認知選擇題………………………………….……………………………131
附錄四 學習單…………………………………………………………………….133
附錄五 教學後訪談大綱………………………………………………………….153
附錄六 學習共同體學生學習問卷……………………………………………….154

圖  次
圖 3-1:研究架構圖 32

表  次
表 2-1:國中國語文領域課程目標 9
表 2-2:國語文能力教學序列具體內容 11
表 2-3:大陸學者對學習共同體的基本理論相關論述 15
表 2-4:大陸學者對課程、教學與教學環境之相關論述 17
表 2-5:台灣學者專家對學習共同體的基本理論之論述 19
表 2-6:台灣學者專家對學習共同體之課程、教學與學習環境之論述 20
表 3-1:第一至四課課程教學目標一覽表 26
表 3-2:應用學習共同體之國語文教學設計總表 28
表 3-3:應用學習共同體之課程設計方案示例 29
表 3-4:課程實施時間表 29
表 3-5:學習共同體學生學習問卷示例 30
表 3-6:八年忠班學生語文科學習情況一覽表 31
表 3-7:研究進度表 33
表 3-8:資料蒐集方式 33
表 3-9:資料編碼示例 36
表4-1 認知選擇題答對率統計表…………………………………………………90
表4-2 學生對學習共同體上課方式喜愛程度問卷統計表………………………96
表4-3 學習共同體在語文方面的成效問卷統計表…………………………… ..97
表4-4 學習共同體在人際關係上的助益問卷統計表……………………… …..97
表4-5 學習態度上的轉變問卷統計表…………………………………… ……..98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
方志華(2012)。參訪日本「學習共同體」中小學之述評。台灣教育評論月刊,1,20-27。
方志華(2014)。如何在學習共同體課堂研究中「看見學生」。教師天地,188,17-23。
王旭彤(2009)。建立互惠的語文學習共同體。教研天地,5,5-6。
王長杰(2010)。基於學習共同體的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設計。中國教育技術裝備,12,46-47。
王建軍,趙本華,夏慶賓(2009)。基於學習共同體的高校體育教師專業化發展策略研究。宜春學院學報,31,4,129-133。
王紅豔,何泰伯(2009)。學習共同體在課堂教學中的應用探究。渭南師範學院學報,24,66-68。
伏荣超(2010)。學習共同體理論及其對教育的啟示。教育探索,229,6-8。
李金杰(2008)。基於學習共同體的校長專業發展。美中教育評論,5,1-4。
李季湄(譯)(2000)。靜悄悄的革命(原作者:佐藤學)。長春:長春出版社。
何琦瑜,賓靜蓀,張瀞文(2012)。十二年國教新挑戰:搶救「無動力世代」。親子天下雜誌,33。
辛源,冒榮(2008)。大學學習共同體:創新學習視角下的解讀。社會教育學刊。2,72-74。
吳美枝,何禮恩(譯)(2001)。行動研究:生活實踐家的研究錦囊(原作者:Jean NcNiff,Pamela Lomas,Jack Whitehead)。嘉義
市:濤石文化。
吳清山(2008)。解讀台灣教育改革。台北市:心理。
沈春花(2006)。互動式教學。武漢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學報,18,92-95。
林天佑(2005)。教育研究倫理準則。教育研究月刊,132,70-86。
金黛萊(2010)。高中英語新課改校本專業學習共同體構建研究。四川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37,6,76-80。
紀家雄(2013)。中小學校長推動學習共同體的教學領導核心技術之探討。學校行政雙月刊,85,156-172。
姚麗吉(2009))。探索教育融入國小綜合活動學習領域行動研究。國立台東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東市。
馬志芳(2011)。大班額班級課外作業管理學習共同體構建。教學月刊,9,28-30。
徐武軍(2010)。台灣教育六十年(1949-2008):是誰的教育 是什麼樣的教育。台北市:海峽學術。
凌性傑(2012)。綜合參訪觀察記錄。載於101學年度台北市國高中試辦學習共同體及授業研究跨國參訪日本第2團成果報告,55-56。
翁敏慧,黃純真,賴逸超(2013)。學習共同體試辦之體驗。台灣教育評論月刊,2,91-92。
高丹丹,陳向東,張際平(2008)。基於課程的在線學習共同體研究。遠程教育雜誌。4,12-15。
高松景(2012)。教師的挑戰--「學習共同體」的課堂革命。網址:
http://cte.tku.edu.tw/files/archive/249_5a8ec7c3.pdf,搜尋日期:2014年8月1日。
高敬文(1996)。質化研究方法論。台北:師大書苑。
連俊智,林明地(2013)。教育領導的學習共同體ー學校領導動力剖析。學校行政雙月刊,85,137-155。
教育部 (1999)。教育基本法。網址:http://host.cc.ntu.edu.tw/sec/All_Law/1/1-46.html。搜尋日期:2013年7月18日。
教育部 (2008)。 97年國民中小學課程綱要。網址:
http://140.111.34.54/EJE/content.aspx?site_content_sn=15326。搜尋日期:2013年7月18日。
教育部(2013)。教育部十二年國民教育資訊網。網址:http://12basic.edu.tw/。搜尋日期:2013年7月18日。
郭海月(2009)。構建學習共同體,加強高職學生思想道德建設。山東商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9,1,93-94。
許芳菊(2010)。搶救國中生。親子天下雜誌,15。
曾振富 (2013)。學校生活教育在「學習共同體」之探究。台灣教育評論月刊,2013,2(2),52-57。
陳亦中(2013)。「學習共同體」改變課堂上的風景。台灣教育評論月刊,2,159-160。
陳炳亨(2012)。國中題庫手冊—國文二上。台南市:翰林出版。
陳勇祥(2013)。學習共同體對班級教學的啟發。師友月刊,1,56-58。
陳琨玲(2013)。十二年國教盲目取經日本?新新聞週刊,2013年1月10日出版,1349,94-99。
陳雅慧(2012)。學習,動起來.1,英國:創造力的學習。台北市:天下雜誌。
陳瑤(2010)。課堂:一種有限的學習共同體。教育探索,224,31-33。
張杰(2008)。信息技術環境下學習共同體構建的探究。福州大學學報,5,101-104。
張奕華,吳權威,吳宗哲,王緒溢,許正妹(2012)。佐藤學「學習共同體」的實踐與超越:以智慧教室為例。網奕資訊電子報。
張堯卿(2013)。一位高中教師對「學習共同體」的省思。台灣教育評論月刊,2013,2(3),63-64。
張嘉華(2010)。在課題研究中構建教師學習共同體。福建基礎教育研究,6,24-25。
黃政傑(2013)。學習共同體風起雲湧。師友月刊,552,1-5。
黃郁倫(2011a)。借鏡日本:十二年國教的下一步 學習共同體的使命。親子天下雜誌,24。
黃郁倫(2011b)。激發學習的快樂與潛能ー「學習共同體」在日本教育改革中的導入與實行。教師天地,171,39-42。
黃郁倫,鐘啟泉譯(2012)。學習的革命:從教室出發的改變(原作者:佐藤學)。台北市:天下雜誌。
黃郁倫譯(2013)。學習共同體ー構想與實踐(原作者:佐藤學)。台北市:天下雜誌。
甄曉蘭(2003)。課程行動研究:實例與方法解析。臺北市:師大書苑。
楊金萍 (2009)。遠程教育中學習共同體的建構。安徽廣播電視大學學報,3,33-35。
閭志俊(2010)。任務導向的高職課程學習共同體構建研究。南寧職業技術學院學報,15,4,46-49。
潘世尊(2005)。教育行動研究:理論、實際與反省。台北:心理。
潘慧玲(2013a)。學習領導下學習共同體的理論與實踐。學習領導與學習共同體計畫台東縣增能工作坊手冊。
潘慧玲,李麗君,黃淑馨,余霖,薛雅慈(2013b)。學習領導下的學習共同體手冊1.0版。學習領導與學習共同體計畫辦公室。
潘慧玲(2013c)。學習共同體ー台灣初體驗。台北市:天下雜誌。
劉忠華(2007)。基礎教育課程改革與學校重建。湖南師範大學教育科學學報,6,21-24。
蔡美華(譯)(2008)。行動研究法:教師研究者的指引(原作者:Geoffrey E. Mills)。台北市:學富文化。
鄭淑惠(2013)。實踐學習共同體的關鍵:教師領導之論析。台灣教育評論月刊,6,150-152。
鄭曉薇,任豔波(2008)。基於學習共同體的網絡交互學習系統設計。現代遠程教育研究,1,31-34。
鄭龍(2010)。信息技術課堂情境下學習共同體環境的創設。中國信息技術教育,10,16-17。
蔡清田(2000)。教育行動研究。台北市:五南。
薛煥玉(2007)。對學習共同體理論與實踐的初探。中國地質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7,110。
謝勝隆(2012)。學習共同體在台灣的可能實踐。網址:http://www.lcjh.ntpc.edu.tw/mediafile/491/news/19/2013-1/2013-1-
3--11-33-15-nf1.pdf,搜尋日期:2014年7月31日。
蕭平(2006)。淺論初中科學教學中學習共同體的形成。新疆教育學院學報,22,13-15。
蕭富元等(2008)。芬蘭教育,世界第一的秘密。台北市:天下雜誌。
羅鸝,何萍(2007)。學習共同體與大學教師發展。廣東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7,1,12-14。
鐘啟泉譯(2004)。學習的快樂(原作者:佐藤學)。北京:教育科學。
鐘啟泉譯(2006)。學校的挑戰(原作者:佐藤學)。上海:華東師範大學。
鐘啟泉譯(2003)。教師的挑戰(原作者:佐藤學)。上海:華東師範大學。

二、外文部分
Carr,W.,& Kemmis,S.(1986). Becoming critical:Education,knowledge,and action research. Philadelphia,PA:The
Falmer Press,Taylor & Francis Inc.
Elliot,J. (1991). Action research for educational change. Bristol,PA:Open University Press.
Jean McNiff,Pamela Lomas,Jack Whitehead.(1996).You and Your Action Research Project.
Mckernan,J.(1991). Curriculum action research:A handbook of methods and resources for the reflective
practitioner. NY:St.Martin’s Press Inc.
UNESCO(2000). The Dakar Framework for Action Education for All:Meeting Our Collective
Commitments.web:http://zh.scribd.com/doc/50041922/The-Dakar-Framework-for-Action-Education-for-All-
Meeting-Our-Collective-Commitments-April-2000.web search date:18th Jul.2013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