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書目
Buck David D,“Policies Favoring the Growth of Smaller Urban Places in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1949-1979” Urban Development in Modern China,Laurence J C Ma, Edward W Hanten ed.,pp. 114–146 Boulder,Colorado:Westview Press Inc.,1981 1 ed.
Burawoy Michael,Manufacturing Consent : Changes in the Labor Process Under Monopoly Capitalism 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79
———,The Politics of Production : Factory Regimes Under Capitalism and Socialism London:Verso,1985
Castells Manuel,“The New Historical Relationship Between Space and Society” Designing Cities: Critical Readings in Urban Design,Alexander R Cuthbert ed. Oxford:Blackwell,2003
De Certeau Michel,“Walking in the City” The Practice of Everyday Life,pp. 91–110 Berkeley: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1984
Ching May-bo,“Classifying Peoples: Ethnic Politics in Late Qing Native-Place Textbook and Gazetteers” The Politics of Historical Production in Late Qing and Republican China,Robert J Culp, Tze-ki Hon ed.,pp. 55–79 Boston:Leiden,2007
Cohen Paul A,Speaking to History : the Story of King Goujian in Twentieth-Century China Berkeley: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2009
Cresswell Tim,Place : A Short Introduction Malden, MA:Blackwell Pub.,2004
Culp Robert Joseph,Articulating Citizenship : Civic Education and Student Politics in Southeastern China, 1912-1940 Cambridge, MA:Distributed by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2007
Enyedi Gyorgy,“Urbanization Under Socialism” Cities After Socialism,Gregory Andrusz, Michael Harloe, Lvan Szelenyi ed.,pp. 100–119 Oxford:Blackwell,1996
Evans Robin,“Rookeries and Model Dwellings” Translations from Drawing to Building,pp. 93–118 Cambridge, Mass.:MIT Press,1997
GueZarrow Peter,After Empire : the Conceptual Transformation of the Chinese State, 1885-1924 Stanford, California: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2012
———,“The New Schools and National Identity: Chinese History Textbooks in Late Qing” The Politics of Historical Production in Late Qing and Republican China,Robert J Culp, Tze-ki Hon ed.,pp. 21–55 Leiden,Boston:Brill,2007
Hall Peter,Cities of Tomorrow: An Intellectual History of Urban Planning and Design in the Twentieth Century Oxford:Wiley-Blackwell,2002 3 ed.
Harvey David,Paris, Capital of Modernity New York:Routledge,2003第1版
———,Rebel Cities: From the Right to the City to the Urban Revolution New York:Verso,2012 1ed.
Hevia James Louis,English Lessons : the Pedagogy of Imperialism in Nineteenth-Century China Hong Kong:Hong Kong University Press,,2003
Jacobs Jane,The Death and Life of Great American Cities New York:Vintage Books,1963
John Wylie,Landscape New York:Routledge,2007第1版
Kwok R Yin-Wang,“Trends of Urban Planning and Development in China” Laurence J C Ma, Edward W Hanten Urban Dvelopment in Modern China Boulder,Colorado:Westview PressInc,1981
Mittler Barbara,A Newspaper for China? : Power, Identity, and Change in Shanghai’s News Media, 1872-1912 Cambridge (Mass.):Harvard University Press,2004
Murphey Rhoads,“Chinese Urbanization Under Mao” Urbanization and Counterurbanization,Brian J L Berry ed.,vol. 11,pp. 311–334 London:Saga Publication Inc.,1976 1 ed.
Pannell Clifton W,“Recent Growth and Change in China’s Urban System” Laurence J C Ma, Edward W Hanten Urban Development in Modern China Boulder,Colorado:Westview Press Inc.,1981
Rodden John,Textbook Reds:Schoolbooks, Ideology, and Eastern German Identity University Park, PA:Pennsylvania State Univ Press,2006
Tuan Yi-fu,Space and Place : the Perspective of Experience London:Edward Arnold,1977
Urry John,The Tourist Gaze Thousand Oaks:Sage,2002
Zukin Sharon,《Landscapes of Power : From Detroit to Disney World》 Berkeley: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1993
———,《Naked City: The Death and Life of Authentic Urban Places》 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11 1ed.
中文書目
《上海市教育地圖集》編纂委員會編,《上海市教育地圖集》 上海市:中國地圖出版社,2003第1版
Burawoy Michael,《製造甘願 : 壟斷資本主義勞動過程的歷史變遷》 臺北市:群學出版社,2005
Dewey John,《民主與教育》 台北市:網路與書,2006第1版
Fairbank John King、Roderick MacFarquhar,《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囯史(1949-1965)》 上海市: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第1版
Fucault Michel,《臨床醫學的誕生》 《近代思想圖書館系列》 臺北市:時報文化,1994
Hall Peter Geoffrey.,《明日之城 : 一部关于20世纪城市规划与设计的思想史》 童明 上海市:同濟大學出版社,2009
Harvey David,《新自由主義化的空間 邁向不均地理發展理論》 《空間與都市硏究譯叢》 臺北市:群學,2008
———,《新帝國主義》 王志弘, 王玥民, 徐苔玲 台北市:群學出版社,2008
MacFarquhar Roderick.,《文化大革命的起源》 石家莊市:河北人民出版社,,1992 第1版
Meisner Maurice,《毛主義的誕生:中國共產革命之路》 台北市:衛城出版社,2012第1版
Saiot-Exupery Antoine de,《小王子》 陳建偉 上海市:東華大學出版社,2006第1版
Urry John,《觀光客的凝視》 國立編譯館, 葉浩 台北市:書林,2010第1版
Walder Andrew G,《共產黨社會的新傳統主義 : 中國工業中的工作環境和權力結構》 龔小夏 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1996第1版
Wood Denis,《地圖權力學》 王志弘 台北:時報文化,1996第1版
丁云亮,《阶级话语的叙述与表象 : 1950年代上海工人之文化经验》 《博士文丛》 合肥市:安徽人民出版社,2009
王志弘,《文化治理與空間政治》 臺北市:群學出版社,2011
———,〈台北市文化治理的性質與轉變,1967-2002〉 《臺灣社會研究》 第第52期期 (2003),頁121–186
———,〈記憶再現體制的構作:臺北市官方城市書寫之分析〉 《中外文學》 第393期 (2005),頁9–52
吳海勇,〈上海解放後都市空間重構進程中史蹟與紀念場所建設〉 《上海城市的發展與轉型》,頁325–335 上海市:上海書店出版社,2009第1版
呂型偉,《上海普通教育史》 呂型偉 上海市:上海教育出版社,1994第1版
李素梅、滕星,〈中国百年乡土教材演变述评〉 《廣西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第30,第1期期 (2008),頁49–55
———,〈中國鄉土教材的百年嬗變及其文化功能考察〉 《教育學院》 中央民族大學,2008
李進編,《上海教育發展60年重大事件紀實》 上海市:上海教育出版社,2010第1版
李慶剛,《「大躍進」時期「教育革命」研究》 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2000第1版
卓情君、李仲漢,《中小學教育史》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專題史叢書》 海口:海南出版社,2000第1版
周全華,《「文化大革命」中的「敎育革命」》 廣州市:廣東教育出版社,1999第1版
孟眉軍、林拓;,〈上海市棚戶區空間變遷研究(1927年—至今)〉 《城市與區域經濟系》 華東師范大學,2006
林岳震、郭奇正,〈解放後至改革開放前上海城郊的社會主義營造過程〉 東海大學,2005
林蕴暉,《向社會主義過渡:中國經濟與社會的轉型》 《中華人民共和國史》 香港: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2009第 2 冊
———,《烏托邦運動 : 從大躍進到大饑荒(1958-1961)》 香港:香港中文大學當代中國文化研究中心,,2008第1版
罗苏文,〈高郎桥:1914-1949年沪东一个棉纺织工人生活区的形成(上)〉 《社會科學》 第2005,第12期期 (2005),頁5–11
———,〈高郎桥:1914-1949年沪东一个棉纺织工人生活区的形成(下)〉 《社會科學》 第2006,第1期期 (2006),頁41–49
洪長泰,《地標:北京的空間政治》 香港:牛津大學,2012第1版
———,《到民間去:1918-1937年的中國知識分子與民間文學運動》 上海市:上海文藝出版社,1993第1版
———,《新文化史與中國政治》 臺北市:一方出版,2003第1版
班紅娟、滕星,〈文化變遷中的河南鄉土教材研究〉 《教育學院》 中央民族大學,2010
秦風老照片館編,《上海製造:1950-1960年代》 桂林市: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10第1版
高奇,《中国教育史研究》 陳學恂 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9 第6冊 第1版
張禮永.、郭軍,《共和国教育60年》 杜成憲 廣州市:廣東教育出版社,2009 第1冊 第1版
許紀霖、羅崗,《城市的記憶:上海文化的多元歷史傳統》 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2011
郭奇正,〈城市危機與國家干預-上海公共租界集合住宅委員會設立的社會意義初探〉 《都市與計劃》 第37,第2期期 (2010),頁233–262陳永發,《中國共產革命七十年(修訂版)》 《最近兩百年中國史》 台北市:聯經,2001
陳映芳,《棚戶區:記憶中的生活史》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
華攬洪,《重建中國 : 城市規劃三十年(1949-1979)》 北京市: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6
楊奎松,〈1952年上海「五反」運動之經過〉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史研究》,第1冊,頁308–363 南昌市:江西人民出版社,2009第1版
———,〈上海鎮反運動的歷史考察〉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史研究》,第1冊,頁218–259 南昌市:江西人民出版社,2009第1版
———,〈建國初期中共幹部任用政策之考察〉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史研究》,第1冊, 南昌市:江西人民出版社,2009第1版
熊月之、周武、爾冬强,《上海 一座現代化都市的編年史》 上海:上海書店,2009
羅崗、許紀霖,〈城市空間再生產與社會主義新傳統〉 《城市的記憶:上海文化的多元歷史傳統》,頁230–281 上海市:上海書店出版社,2011第1版
蘇渭昌、雷克嘯、章炳良,《中国教育制度通史》 李國鈞, 王炳照 濟南市:山東教育出版社,2004 第8卷 第1版
史料文獻
丁偉,〈清華大學:只做股東,不當“父母”〉 《人民日報》 2003/10/22 http://www.people.com.cn/GB/it/1065/2146358.html
人民教育出版社,《初級中學課本 歷史第三冊》 濟南市:人民教育出版社,1964第6版
上海市中小學教材編寫組,《上海鄉土歷史》 上海市:上海教育出版社,1989第1版
上海市光明中學初一語文備課小組,〈到外灘上課去〉 《上海教育》 第20,21期 (1958),頁8–9
上海市教育局,《中等學校適用 上海市鄉土地理教材》 《第一分冊》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58
———,《中等學校適用 上海市鄉土地理教材》 《第二分冊》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59
———,《中等學校適用 上海市鄉土地理教材》 《第二分冊》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60
———,《中等學校適用 上海市鄉土地理教材》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61
———,《中等學校適用 上海市鄉土地理教材》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61
———,《初級中學中國歷史第三冊鄉土教材》 上海市:上海教育出版社,1958第1版
———,《初級中學適用 上海市鄉土地理教材》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60
———,《高級小學適用 上海市鄉土地理教材》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58
———,《高級小學適用 上海市鄉土地理教材》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61
———,《高級小學適用 上海市鄉土地理教材》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62
———,《高級中學中國歷史第三冊鄉土教材》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58
———,《高級中學中國歷史第三冊鄉土教材》 上海市:上海教育出版社,1958第1版
———,《高級中學適用 上海市鄉土地理教材》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59
上海市教育局教學研究室,〈高小歷史第三冊增編上海鄉土教材幾個問題的說明〉 《上海教育》 第13期 (1958),頁19–23
———,《高級中學課本世界近代現代史下冊課堂教學參考書》 上海市:新知識出版社,1958第1版
上海市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展覽會編,《大膽革新中學教學》 上海市:上海教育出版社,1958第1版
———,《小學農業常識教學經驗》 上海市:上海教育出版社,1958第1版
———,《青年學生在勞動中躍進》 上海市:上海教育出版社,1958第1版
———,《紅旗引導少年兒童前進》 上海市:上海教育出版社,1958第1版
———,《紅領巾的社會活動》 上海市:上海教育出版社,1958第1版
———,《勤工儉學在市東中學》 上海市:上海教育出版社,1958第1版
上海市統計局,《上海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歷史統計資料(1949-2000)》 上海市:中國統計出版社,2001第1版
上海市檔案館,〈A23-1-326〉 上海市:上海市委教育衛生辦公室,1961
———,〈A23-1-326-1〉 上海市:上海市委衛生教育部,1961
———,〈A23-2-1536-18〉 上海市:嘉定縣教育局,1959
———,〈A23-2-1536-33〉 上海市:南匯縣委員會宣傳部,1959
———,〈A23-2-317-40〉 上海市:上海市高等教育局,1958
———,〈A23-2-317-7〉 上海市:上海市高等教育局,1958
———,〈A23-2-344-1〉 上海市:交通大學,1958
———,〈A23-2-344-124〉 上海市:公私合營銅仁合金工廠,1958
———,〈A23-2-344-126〉 上海市:公私合營上海電焊機廠,1958
———,〈A23-2-344-165〉 上海市:上海水產學院,1958
———,〈A23-2-344-20〉 上海市:交通大學,1958
———,〈A23-2-370-11〉 上海市:上海市政府高等教育局,1958
———,〈A23-2-370-21〉 上海市:上海市委教育衛生部,1958
———,〈A23-2-370-22〉 上海市:上海市委教育衛生部,1958
———,〈A23-2-370-30〉 上海市:中共上海市委教育衛生部,1958
———,〈A23-2-489-1〉 上海市:上海市委教育衛生部,1959
———,〈A23-2-489-177〉 上海市:上海市委教育衛生部,1959
———,〈A23-2-489-182〉 上海市:上海市委教育衛生部,1959
———,〈A23-2-492-93〉 上海市:上海市委教育衛生部,1960
———,〈A23-2-51-60〉 上海市:上海市委教育衛生部,1958
———,〈A23-2-549-1〉 上海市:上海市委教育衛生部,1960
———,〈A23-2-549-57〉 上海市:上海市委教育衛生部,1960
———,〈A23-2-633-1〉 上海市:上海市教育局黨組,1960
———,〈A23-2-633-147〉 上海市:上海市委教育衛生部,1960
———,〈A23-2-633-73〉 上海市:上海市委教育衛生部普教處,1960
———,〈A23-2-809〉 上海市:上海市委衛生教育部,1961
———,〈A29-2-51-1〉 上海市:中共上海市中等專業學校委員會,1958
———,〈A29-2-51-132〉 上海市:上海機械製造學校,1958
———,〈A29-2-51-152〉 上海市:上海建築工程學校,1958
———,〈A29-2-51-167〉 上海市:上海船舶製造學校,1958
———,〈A29-2-51-224〉 上海市:上海鐵道電信信號學校,1958
———,〈A29-2-51-49〉 上海市:上海市人民委員會,1958
———,〈A29-2-51-49〉 上海市:上海市人民委員會,1958
———,〈A29-2-51-64〉 上海市:上海電機製造學校,1958
———,〈A29-2-51-69〉 上海市:電機製造工業部上海電機製造學校,1958
———,〈A29-2-53-164〉 上海市:上海建築材料工業學校,1958
———,〈A29-2-69-211〉 上海市:共青團上海鐵路電信信號學校委員會,1958
———,〈A54-2-1463〉 上海市:上海市基本建設委員會城建處,1961
———,〈A54-2-175-12〉 上海市:上海市徐匯區人民委員會,1957
———,〈A72-2-23-5〉 上海市:嘉定縣「三秋」義務勞動辦公室,1959
———,〈A72-2-416-6〉 上海市:上海市委農村工作委員會,1960
———,〈A72-2-863-7〉 上海市:共青團上海市委辦公室,1961
———,〈B105-1-1745-4〉 上海市:國務院,1957
———,〈B105-1-1745-8〉 上海市:上海市教育局,1957
———,〈B105-2-177〉 上海市:上海市教育局教學研究室,1959
———,〈B105-2-268-2〉 上海市:上海市教育局,1960
———,〈B105-2-3-17〉 上海市: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1958
———,〈B105-2-3-3〉 上海市:上海市教育局,1958
———,〈B105-2-3-7〉 上海市:上海市教育局,1958
———,〈B105-2-449〉 上海市:上海市教育局,1961
———,〈B105-7-1092〉 上海市:國務院,1960
———,〈B105-7-1145-11〉 上海市:上海市教育局接待辦公室,1961
———,〈B105-7-328-13〉 上海市:上海市教育局,1958
———,〈B105-7-328-13〉 上海市:上海市教育局,1958
———,〈B105-7-328-30〉 上海市:上海市教育局,1958
———,〈B105-7-328-50〉 上海市:上海市教育局,1958
———,〈B105-7-328-68〉 上海市:共青團上海市委員會學校工作部,1958
———,〈B105-7-351〉 上海市:上海市教育局,1958
———,〈B105-7-363〉 上海市:上海市教育局教學研究室,1958
———,〈B105-7-620〉 上海市:上海市教育局,1959
———,〈B105-7-686〉 上海市:上海市教育局,1959
———,〈B105-7-690〉 上海市:上海市教育局,1959
———,〈B105-8-805-1〉 上海市:上海市教育局,1965
———,〈B11-2-106-32〉 上海市:上海市城市建設局,1965
———,〈B11-2-36-1〉 上海市:上海市閘北區人民委員會,1963
———,〈B11-2-81-1〉 上海市:上海市城市建設局,1964
———,〈B1-2-490-1〉 上海市檔案館:中國人民救濟總會上海市分會,1952
———,〈B127-2-212〉 上海市:中共上海市勞動局黨組,1958
———,〈B127-2-212-35〉 上海市:上海市高等教育局,1958
———,〈B127-2-87-33〉 上海市:上海市勞動局,1960
———,〈B163-2-651-13〉 上海市:上海市輕工業學校,1958
———,〈B243-1-142-1〉 上海市:中共上海市委教育衛生工作部,1958
———,〈B243-1-142-106〉 上海市:上海市高等教育管理局節約工作組,1958
———,〈B243-2-124-57〉 上海市:上海市高等教育局,1958
———,〈B243-2-136〉 上海市:上海市高等教育局,1958
———,〈B243-2-136-1〉 上海市:上海市高等教育局,1958
———,〈B243-2-136-126〉 上海市:上海市高等教育局,1958
———,〈B243-2-136-126〉 1958:上海市高等教育管理局,1958
———,〈B243-2-176〉 上海市:上海市高等教育局,1959
———,〈C21-2-1036-171〉 上海市:共青團上海市委辦公室,1957
———,〈C21-2-1036-221〉 上海市:共青團上海市委辦公室,1957
———,〈C21-2-1036-62〉 上海市:上海市委,1957
———,〈C43-1-451-10〉 上海市:上海市經濟學會,1961
———,〈H1-11-6-42〉 1963
———,〈H1-15-10-5〉 1959
———,〈Q109-1-328〉 上海市:上海市參議會,1946
———,〈Q248-1-344〉 上海市:私立上海法政學院,1945
———,〈R48-1-79〉 上海市:上海特別市教育局,1942
上海民間故事編委會編,《上海民間故事選》 上海市:上海文藝出版社,1960第1版
上海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城市經濟組,《上海棚戶區的變遷》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62第2版
上海城市規劃志編纂委員會編,《上海城市規劃志》 上海市: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1999第1版
上海教育學院,《上海市中等教育發展統計指標 1949-1985》 出版者不詳,1986第1版
山東省教育廳編,《初級中學適用 山東鄉土歷史教材》 濟南市:山東人民出版社,1959第1版
———,《初級中學適用 山東鄉土歷史教材》 濟南市:山東人民出版社,1959第1版
中央文獻研究室編,《劉少奇論新中國經濟建設》 北京市:中央文獻出版社,1993第1版
中央訓練團義務勞動高級人員訓練班編,《蔣主席義務勞動言論集》 出版地不詳:中央訓練團義務勞動高級人員訓練班,1946第1版
中央教育科學研究所編,《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大事記 1949-1982》 北京市:教育科學出版社,1983第1版
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上海民歌選》 上海市:上海文藝出版社,1959第1版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中共中央轉發中央教育部黨組《關於解決高小和初中畢業生學習與從事生產勞動問題的請示報告》的批語〉 《建國以來重要文獻選編》 北京市:中央文獻出版社,1992 第5冊
———,〈關於人民公社若干問題的決議〉 《建國以來重要文獻選編》,11,頁598–523 北京市:中國文獻出版社,1995第1版
中國人民大學馬克思列寧主義教研室編,《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論教育與生產相結合》 北京市: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58第1版
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編,《中國敎育年鑒:1949-1981》 北京市: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84
內蒙古自治區教育廳教研室編,《內蒙古自治區中學歷史鄉土教材 代用課本》 呼和浩特:內蒙古人民出版社,1960第1版
文匯報,〈上海中小學生暑假生活豐富多彩〉 《文匯報》 1958/7/27
———,〈上海中等學校師生三萬人 寒假期間下鄉義務勞動〉 《文匯報》 1958/01/25
———,〈上海建築學會連續招開座談會:討論有關建築風格苦幹問題〉 《文匯報》 1961/07/22
———,〈上海郊區大辦農業學校〉 《文匯報》 1958/08/18
———,〈上海郊區辦起420所中學〉 《文匯報》 1958/04/04
———,〈上海群眾文藝躍進再躍進〉 《文匯報》 1958/09/26
———,〈不毛之地變成了文化樂園〉 《文匯報》 1958/09/28
———,〈以階級教育與革命傳統教育為紅線,組織少年兒童訪問調查工廠、里弄〉 《文匯報》 1963/11/28
———,〈用勤工儉學的辦法 上海三師創建附中〉 《文匯報》 1958/03/12
———,〈向明中學全面安排三秋勞動和生活〉 《文匯報》 1960/10/12
———,〈兩個星期內成為「四無村」〉 《文匯報》 1958/01/07
———,〈將青春獻給壯麗的農村教育事業〉 《文匯報》 1960/11/14
———,〈普通中學改成農業中學〉 《文匯報》 1958/03/28
———,〈勤工儉學有什麼好處〉 《文匯報》 1958/02/16
———,〈勤工儉學的又一重要形式〉 《文匯報》 1958/08/14
毛仲磐,〈勤工儉學的小故事〉 《文匯報》 1958/07/17
毛澤東,〈中國革命和中國共產黨〉 《毛澤東選集》,頁621–656 北京市:人民出版社,1939第2版
———,〈必須維持上海,統籌全局〉 《毛澤東文集》,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第5冊,頁335–336 北京市:人民出版社,1949
———,〈在中國共產黨第七屆中央委員會第二次全體會議上的報告〉 《毛澤東選集》,第4冊,頁1424–1439 北京市:人民出版社,1949
———,〈在普通教育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 《毛澤東文集》,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第7冊,頁245–249 北京市:人民出版社,1957第1版
———,〈抗戰勝利後的時局和我們的方針〉 《毛澤東選集》,頁1123–1136 北京市:人民出版社,1945第2版
———,〈愚公移山〉 《毛澤東選集》,頁1101–1104 北京市:人民出版社,1945第2版
———,〈整頓黨的作風〉 《毛澤東選集》,第3冊,頁811–829 北京市:人民出版社,1942第1版
———,〈關於工業戰線上的技術革新和技術革命運動開展情况的報告〉 《建國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第13冊,頁109–124 北京市:中國文獻出版社,1996第1版
王治範、黃質夫,《中等學校勞動生產訓練》 上海市:正中書局,1946第1版
王智慧,〈以真人真事編繪廠史工人家史,為階級教育活動增添形象教材〉 《文匯報》 1963/12/03
史曉明,〈二十世紀中期"兩種教育制度,兩種勞動制度"探析〉 河南師範大學,2011
甘肅省教育廳編,《甘肅省初級中學鄉土教材 中國歷史》 蘭州市:甘肅人民出版社,1959第1版
白砥民,《歷史課中鄉土教材的教學》 上海市:上海教育出版社,1958第1版
列寧,《帝國主義是資本主義的最高階段》 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 北京市:人民出版社,2001第3版
吉林省教育廳編,《中學鄉土歷史試用教材》 長春市:吉林人民出版社,1959第1版
安徽省教育廳編,《高級小學試用課本 史地鄉土教材》 合肥市:安徽人民出版社,1958第1版
江西省教育廳教學研究室編,《中學鄉土教材 可愛的江西(第三輯)》 南昌市:江西人民出版社,1957第1版
李大釗,〈青年與農村〉 《李大釗文集》,第2冊,頁287–291 北京市:人民出版社,1999第1版
李國才、繆詠禾,《小學高年級作文教學經驗》 上海市:上海教育出版社,1960第1版
辛安亭,〈回顧在延安十一年的教材編寫與生活〉 《中國教育大系》,顧明遠編 武漢市: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 第3冊 第1版
国家城市建设总局城市规划局城市规划手册编写组,《城市规划资料集》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2
尚凡,〈下放幹部,農業中學的骨幹〉 《文匯報》 1958 /06/22
林逸,〈歷史教學中鄉土教材的應用〉 《歷史教學問題》 (1958),頁40–43
河南省教育廳編,《河南省歷史鄉土教材》 鄭州市:河南人民出版社,1959第1版
姚士良,〈蘇聯同行來信祝賀〉 《文匯報》 1958/11/10
施振洪,〈我在勞動,我在鍛鍊〉 《上海市初中生作文選》,上海市中小學生作文評選選委會編,頁41–43 上海市:上海教育出版社,1964第1版
孫璐如,〈我最喜愛的「六一」節〉 《上海市初中學生作文選》,上海市中小學作文評選選委會編,頁61–65 上海市:上海教育出版社,1963第1版
庫恩,《共產國際文件匯編》 北京市: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1965
徐峰,〈第九女中三秋勞動善始善終〉 《文匯報》 1960/11/08
徐特立,〈對牛頓應有的認識〉 《徐特立教育文集》,中央教育科學研究所編 北京市:人民教育出版社,1986第1版
———,〈對於邊區兒童的我見〉 《徐特立教育文集》,中央教育科學研究所編 北京市:人民教育出版社,1986第1版
———,〈關於教育與生產結合的幾個問題〉 《中國教育大系》,顧明遠編 武漢市: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 第2冊 第1版
课程教材研究所編,《20世纪中国中小学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汇编:自然 社会 常识 卫生卷》 北京市: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第1版
陝西省教育廳, 西安師範學院編,《陝西省中學鄉土教材 初中歷史》 西安市:陝西人民出版社,1958第1版
馬克思,〈哥達綱領批判〉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編 北京市:人民出版社,1975 第3冊 第1版
———,〈路易•波拿巴的霧月十八〉 《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編 北京市:人民出版社,1961 第8冊 第1版
馬克思、恩格斯,〈共產黨宣言〉 《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編 北京市:人民出版社,1958 第4冊 第1版
張回、包村,《上海近百年革命史話》 上海市:上海人民出版社,1962第1版
張家駿、陳家熾,〈群策群力〉 《文匯報》 1959/08/25
梁思成、林徽因,〈平郊建築雜錄〉 《梁思成 林徽因講建築》,頁97–110 長沙:湖南大學出版社,2009
許滌新編,《政治經濟學辭典(上)》 北京市:人民出版社,1984第1版
———,《政治經濟學辭典(中)》 許滌新 北京市:人民出版社,1984第1版
陳光,〈農業中學的新階段和新任務〉 《人民教育》 第2期 (1960),頁10–14
陳根寶,〈上海市農業中學一年級學生在上海農業試驗站辣椒田裡參觀,了解新品種的生長情況〉 《文匯報》 1958/08/15
陳煒、蔣子誠,〈如何在校外活動中向少年兒童進行階級教育〉 《文匯報》 出1963/08/17
陳毅,〈入城紀律是給新區城市人民的見面禮〉 《陳毅軍事論文選》,頁345–501 北京市:解放軍出版社,1996第1版
陸定一,〈農業中學創辦二周年〉 《人民教育》 第2期 (1960),頁1–3
喬永潔,〈運用鄉土教材教育學生〉 《文匯報》 1957/12/06
湖南省教育廳編,《湖南近代現代革命史簡編》 長沙市:湖南人民出版社,1958第1版
程今吾,《延安一學校》 上海市:新華書店華東總分店,1950第2版
———,《新教育體系》 上海市:上海書店,1948第1版
程永寧、許學習、周自進,〈大學生到農村義務勞動〉 《文匯報》 1957/08/05
黃茂林,〈一所機耕化的農業中學〉 《人民教育》 第2期 (1960)
楊支柱,〈取消實習,放棄計畫經濟就業觀〉 《南方周末》 2003/03/28 http://www.people.com.cn/GB/kejiao/41/20030328/956470.html
楊修,〈“滾地龍”〉 《文匯報》 1962/11/13
葉飆,〈高考命題改革者〉 《南方周末》2013/06/06 http://www.infzm.com/content/91228
解放日報,〈根據地普通教育的改革問題〉 《中國教育大系》,顧明遠編 武漢市: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 第3冊 第1版
鄒瘦懿,〈上海桃源新村〉 《建築學報》 第1期 (1964),頁27–33
劉秀峰,〈創造中國的社會主義的建築新風格〉 《建築學報》 第9–10期 (1959),頁3–12
劉振,〈省教育廳要求城市學生要參加農業生產勞動〉 《西安日報》 2013/04/01 http://news.xiancn.com/content/2013-04/01/content_2735544.htm
歐陽惠林,〈江蘇省農業中學的第二年〉 《人民教育》 第2期 (1960)
鄧述平、李錚生、司馬銓,〈居民小區規劃用地的經濟性與合理性〉 《建築學報》 第7期 (1964),頁21–24
鄭祖安,《上海地名小志》 上海市: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1988第1版
蕭東,《作文講話》 上海市:上海教育出版社,1959第1版
戴月琳,〈上海禮讚〉 《上海市初中學生作文選》,上海市中小學生作文評選選委會編,頁53–55 上海市:上海教育出版社,1963第1版
戴輝,〈金色的童年,幸福的十歲〉 《上海教育》 第12期 (1959)
謬振鵬,〈一堂課內外活動相結合的歷史課〉 《歷史教學問題》 第3期 (1959),頁41–42
龐瑞锋,〈高校企業:光環下的意外〉 《南方周末》 2003/09/11 http://www.southcn.com/weekend/economic/200309110027.htm
蘇壽桐編,《初級中學課本 中國歷史第三冊》 北京市:人民教育出版社,1958第3版
顧明遠編,《中國教育大系(修订版)》 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
作者不詳,〈以更大的成就來歡慶偉大的建國十周年〉 《建築學報》 第9–10期 (1959),頁1–2
作者不詳,〈教育部關于編寫中小學、師范學校鄉土教材的通知〉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報》,1958
作者不詳,〈農業中學大抓鞏固提高,為1960年繼續大發展準備條件〉 《人民教育》 第1期 (1960),頁54–55
作者不詳,《嘉定地理鄉土教材參考材料》 出版者不詳,1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