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部分
Toby Mendel 著,龔文癢譯(2011),信息自由-多國法律比較,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王玉葉(2007),歐洲人權法院審理原則-國家裁量餘地原則,歐美研究,第37 卷第 3 期,頁485-511。
王義淋主持(2011),著作人格權之比較研究期末報告,經濟部智慧財產局。
王珍珠(2006),政府資訊公開法對現行檔案制度之影響,檔案季刊,第5 卷第3期,頁 29-44。
古清華(1993),資訊社會中政府資訊公開之理論與問題初探,資訊法務透析,第5 卷第11 期,頁24-37。
司法院印行(2008),歐洲人權法院裁判選譯(一)。
吳庚(2009),行政法之理論與實用,台北:三民。
吳宗謀(2003),軍事機關與秘密保護法制-以國家機密保護法為中心,軍法專刊,第 49 卷第12 期,頁20-35。
李建良(2002),德國環境行政法上的資訊公開制度,月旦法學雜誌,第87 期,頁 36-52。
李建良(1999),憲法理論與實踐(一),台北:新學林。
李建良(2007),憲法理論與實踐(二),台北:新學林。
李建良(2000),行政程序法與正當法律程序-初論行政程序法的立法目的與規範內
涵,憲政時代,第 25 卷第3 期,頁3-26。
李孟玢(1998),論世界人權宣言之基本性質與法律效力,中正大學法學集刊,第
1 期,頁333-361。
李惠宗(2012),憲法要義,台北:元照。
李震山(2005),論憲政改革與基本權利之保障,中正法學集刊,第18 期,頁
183-252。
李震山(2000),論人民要求政府公開資訊之權利與落實,月旦法學雜誌,第62期,頁 35-46。
李震山(2002),論憲法意義下之「資訊權」,翁岳生教授祝壽論文集編輯委員會
編,翁岳生教授七秩誕辰祝壽論文集:當代公法新論(上),頁71-84,台
北:元照。
李震山(2003),「電腦處理個人資料保護法」之回顧與前瞻,中正法學集刊,第
十四期,頁 35-82。
李震山(2007),政府資訊公開法與資訊隱私權保障,研考雙月刊,第31 卷第3期,頁 50-60。
李震山(2003),國家機密保護法介評,月旦法學雜誌,第97 期,頁287-295。李鴻禧(1995),資訊、憲法、隱私權,憲法與人權,台北:國立台灣大學法學叢書。
李鴻禧&;#25934;授六秩華誕祝賀論文集編輯委員會編輯 (1997),現代國家與憲法,台北:
月旦。
李鴻禧等著(2002),台灣憲法之綜剖橫切,台北:元照。
李劍非(2010),論著作權與資訊流通自由的衝突與解決-從真實空間到網路空間,
國立台灣大學法律學系碩士論文。
林子儀(1993),權力分立與憲政發展,台北:月旦。
林子儀、葉俊榮、黃昭元、張文貞著(2010),憲法權力分立,台北:新學林。
林昕璇(2011),政府資訊公開之紛爭解決機制-以日本法之比較研究為中心,國立
台灣大學法律學院法學研究所。
林素鳳(2006),我國政府資訊公開法制初探,月旦法學雜制,第136 期,頁33-47。林明鏘(2000),資訊公開與行政程序-評政府資訊公開法與國家機密保護法草案,
月旦法學雜誌,第 62 期,頁46-57。
林秀蓮(2006),政府資訊公開法與其他法律之關係,法務通訊。林淑娟(2004),資訊不公開之範圍-以國家機密保護法為中心,國立中正大學法律
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鈺雄(2010),刑事訴訟法下冊,台北:元照。
周雲濤(2010),德國人格權發展階段的歷史考察,社會科學,第11 期,頁87-94。
法治斌(1993),知的權利,人權保障與釋憲法制-憲法專論(一),頁272-287,台
北:月旦。
法治斌(2003),資訊公開,資訊公開與司法審查-行政法專論,頁9-22,台北: 正典出版文化。
法治斌(2003),迎接資訊公開時代的來臨,資訊公開與司法審查-行政法專論,頁
23-56 台北:正典出版文化有限公司。
法務部編印(2010),政府資訊公開法問答暨解釋彙編。
范姜真媺(2005),政府資訊公開與個人資訊保護法之交錯適用,銘傳大學法學論
叢,第 4 期,頁105-144。
范姜真媺 (2007),政府資訊公開與國家機密保護-以日本學說及實務見解為主,
政大法學評論,第 100 期,頁1-56。
翁曉玲(2002),新聞報導與人格權保護-從我國與德國釋憲機關對新聞報導自由解
釋之立場談起,翁岳生教授祝壽論文集編輯委員會編,翁岳生教授七秩誕辰祝壽論文集:當代公法新論(上),頁85-113,台北:元照。
翁岳生教授祝壽論文集編輯委員會編(2002),翁岳生教授七秩誕辰祝壽論文集:
當代公法新論(上),台北:元照。
翁岳生主持(1990),行政程序法之研究-行政程序法草案,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
會、健全經社法規工作小組委託。
翁岳生研究主持(1985),資訊立法之研究,臺北市: 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
會。
高仁川(2000),資訊公開制度之理論與實際,國立政治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嘉伊(2002),基本權理論、基本權功能與基本權客觀面向,翁岳生教授祝壽論
文集編輯委員會編,翁岳生教授七秩誕辰祝壽論文集:當代公法新論(上),頁29-70,台北:元照。
許育典(2009),憲法,台北:元照。
許志雄(1993),憲法之基礎理論,台北:稻禾。
許志雄、陳銘祥、蔡茂寅、周志宏、蔡宗珍著(2004),現代憲法論,台北:元照。
許宗力(2002),基本權利:第一講-基本權利的起源與發展,月旦法學教室,試刊號,頁 84-90。
許宗力(2007),憲法與法治國行政,台北:元照。
許宗力(2002),基本權利:第二講-基本權利的功能,月旦法學教室,第二期,頁72-80。
陳昭珍(2005),全球資訊自由與取用政府資訊之現況研究,研考雙月刊,第29卷第 3 期,頁73-87。
陳愛娥(2000),政府資訊公開法制的憲法基礎,月旦法學雜誌,第62 期,頁24-35。陳新民(1990),憲法基本權利之基本理論(上),台北:三民書局。
陳起行(2000),資訊隱私權法理探討-以美國法為中心,政大法學評論,第64 期,頁 297-341。
陳士伯(2007),政府資訊公開法與檔案應用之研析,研考雙月刊,第31 卷第3期,頁 31-40。
陳美伶(2005),現行政府資訊公開法制及其落實,研考雙月刊,第29 卷第3 期,頁 20-29。
湯德宗(2006),政府資訊公開法比較評析,台大法學論叢,第35 卷第6 期,頁
37-115。
湯德宗、廖福特主編(2007),憲法解釋之理論與實務-第五輯,台北:中央研究院
法律學研究所籌備處。
湯德宗(2000),論行政程序的立法目的,月旦法學雜誌,第56 期,頁146-160。湯德宗主持(2009),政府資訊公開法改進之研究,委託機關:法務部。
湯德宗(2011),資訊公開暨資訊隱私法案例研究(2009/01~2009/12),黃丞儀主編,
2010 行政管制與行政爭訟,頁433-505,台北:中央研究院法律學研究所。
湯德宗(2007),資訊公開暨資訊隱私法案例研究(~2006/10),湯德宗、李建良主
編, 2006 行政管制與行政爭訟,頁375-455,台北:中央研究院法律學研
究所。
湯德宗(2010),資訊公開暨資訊隱私法案例研究(2007/11~2008/12),王必芳主編,
2009 行政管制與行政爭訟,頁297-366,台北:中央研究院法律學研究所。
湯德宗(2005),論資訊公開與卷宗閱覽-行政法院相關判決評釋,湯德宗、劉淑範
主編,2005 行政管制與行政爭訟,頁123-164,中央研究院法律學研究所籌備處。
焦興鎧(1984),行政機構資訊之公開與限制-美國現行資訊自由法之研究,政大法
學評論,第 29 期,頁97-133。
程明修(2004),<憲法基本原則:第二講-民主國原則(一),月旦法學教室,第十八期,頁 63-72。
葉俊榮主持、許宗力協同主持(1996),政府資訊公開制度之研究,臺北市: 行政
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
趙榮耀、黃台陽主持(1988),各國資訊發展政策之研究,臺北市: 行政院研究發
展考核委員會。
蔡明誠(2006),專利法,台北: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
蔡茂寅等著(2006),行政程序法實用,台北:新學林。
蕭高彥主編(2009),憲政基本價值,台北:中研院人社中心。
謝銘洋(1995),智慧財產權之概念與法律體系,智慧財產權之基礎理論-智慧財產
權法系列(一),台北市:翰蘆。
謝銘洋(2007),智慧財產法導論,台北:經濟部智慧財產局。
蘆部信喜著,李鴻禧譯(1995),憲法,台北:月旦。
蘇俊雄(1993),論「國家機密」法益與新聞自由的保護,政大法學評論,第48期,頁 165-182。
我國法院判決
1、最高行政法院98 裁3378 號裁定。
2、最高行政法院92 判1021 判決。
3、高雄高等行政法院93 訴347 號判決。
4、台中高等行政法院96 訴495 號判決。
5、最高行政法院96 判字第329 號判決。
6、台北高等行政法院97 訴1060 號判決。
7、台北高等行政法院93 訴2618 號判決。
8、最高行政法院95 判817 號判決。
外文部分
Banisar , David (2006), Freedom of Information around the Worl : A Global Survey of Access to Government Information Law:1-168.
Bayne, Peter (1984), What You Can’t and Can Get and How To Get It – Freedom of Information, Legal Service Bull 9:121-126.
Bloustein, Edward J. (1964), Privacy as an aspect of human dignity : An answer to Dean Prosser , New York University Law Review 39:962-1007.
Cate , Fred H.&; Fields, Annette &; James Mcnain (1994) , The Right to Privacy and The Public’s Right to Know: The ”Central Purpose ”of the Freedom of
Information Act, Administrative Law Review 46:41-74.
Damich , Edward J.(1988), Right of Personality A Common-Law Basis for the
Protection of the Moral Rights of Authors, Georgia Law Review 23:1-96.
Emerson, Thomas I. (1976), Legal Foundation of the Right to Know, Washington
University Law Quarterly 1976:1-24.
Foerstel, Herbert N. (1999), Chapter 1 The Right to Know. Pp. 1-32 in Freedom of Information And The Right to Know, Westport, CT: Greenwood Press.
Feiser , Craig D. (1999), Privatization and the Freedom of Information Act: an analysis of public access to private entities under federal law, Federal Communication Law Journal 52:21-62.
Fenster , Mark (2012), Disclosure’s Effect: Wikileaks and Transparency, Iowa Law Review 97:755-807.
Henkin, Louis (1994), A New Birth of Constitutionalism :Genetic Influences and Genetic Defects, Cardozo Law Review 14:533-548.
Hennings , Thomas (1959), The People’s Right to Know, American Bar Association Journal 45:667-670.
Hood , Christopher (2011), From the FOI World to WiKileaks World: A New Chapter to The Transparency Story? , Goverance 24:635-638.
Hins, Wouter&Dirk Voorhoof (2007) , Access to State-Held Information as a Fundamental Right under the European Convention on Human Rights,
European Constitutional Law Review 3:114-126 .
Ivester , David M.(1977), The Constitutional Right to Know, Hasting Constitutional Law Quarterly 4:109-163.
Manninen , Juha (2006), Anders Chydeniusand the Origins of World’s First Freedom of Information Act. Pp. 18-55 in The World’s First Freedom of Information Act, edited by Juha Mustonen, Sweden: Anders Chydenius Foundation.
Nader , Ralph (1970), Freedom from Information: The Act and the Agencies, Harvard Civil Right and Civil Liberties Law Review 5: 1-15.
Parks, Wallace (1957), The Open Government Principle: Applying the Right to Know Under the Constitution, Geogre Washington Law Review 26:1-22.
Prosser, William L. (1960), Privacy, California Law Review 48:383-423.
Rosenbaum, Alan (1988), Introduction. Pp. 1-10 in Constitutionalism : The Philosophical Dimension , Durham : Duke University Press.
Schwartz , Paul &;Karl-Nikolaus Peifer (2010), Prosser’s Privacy and the German Right of Personality :Are Four Privacy Torts Better than One Unitary oncept?, California Law Review 98:1925-1986.
Verhoeven, Amarllis (2000), The Right to Information: A Fundamental Right? Lecture at EIPA(Maastricht):1-17.
Warren , Samuel D.&; Louis Brandeis (1890) , The Right To Privacy, Harvard Law Review 4:193-220.
Withford, Willian C. (2000), The Rule of Law, Wisconsin Law Review:723-742.
美國法院判決:
1、Hebert v. Louisiana , 272 U.S. 312, 316 (1926).
2、DE May v.Roberts,46 Michigan 160,9 N.W.146(1881).
3、Crimi v. Rutgers Presbyterian Church,194 Misc 570,89 N.Y.S.2d813(1949).
4、Vargas v.Esquire,164 F.2d 522(7th Cir. 1947),cert.denied,335 U.S.813(1948).
5、Gilliam v. American Broadcast Cos.,538 F.2d 14(2d Cir. 1976).
歐洲人權法院判決:
1、Leander v. Sweden(App no 9248/81)(1987)Series A no 116.
2、Gaskin v. The United Kingdom(App no 10454/83)(1989)Series A no 160.
3、Guerra and others v. Italy(App no 14967/89)(1998)Series A no 1998-1.
4、Roche v. the United Kingdom(App no 32555/96)ECHR 2005-X.
5、Sdruzeni Jihoceske Matky c. Republique Tcheque(App no 19101/03)ECHE
Decision(2006).
網路資料
1、http://www.servat.unibe.ch/icl/index.html
2、http://www.rti-rating.org/country_data.php
3、http://www.coa.gov.tw/view.php?catid=11638
4、http://www.judicial.gov.tw/db/db04/db04-01.a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