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文
(一)書籍
Brown, T. A.著,何國傑、葉開溫、鄭石通、勒宗洛編譯(2008),基因工程與生物技術─基因選殖及DNA分析,5版,新北:藝軒。[Brown, T. A.. 2006. Gene Cloning and DNA Analysis: An Introduction, 5 ed. Oxford: Blackwell Science Ltd.]
Dawkins, Richard著,趙淑妙譯(1995),自私的基因:我們都是基因的俘虜?,臺北:天下文化。[Richard Dawkins. 1976. The Selfish Gene. New York, N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Glick, Bernard R. &; Jack J. Pasternak編,江善宗總校閱(2007),分子生物技術─重組DNA的原理與應用,新北:新文京。[Glick, Bernard R. &; Pasternak, Jack J. 2003. Molecular Biotechnology: Principles and Applications of Recombinant DNA. 3 ed. Washington, DC: ASM.]
Glick, Bernard R. &; Jack J. Pasternak編,陳麗珊、任大明主譯(2005),分子生物技術─重現DNA的原理與應用,北京:化學工業。[Glick, Bernard R. &; Pasternak, Jack J. 2003. Molecular Biotechnology: Principles and Applications of Recombinant DNA. 3 ed. Washington, DC: ASM.]
Johnson, George B.著,張俊凱等編譯(2007),生物學,臺北:麥格羅‧希爾。[George B. Johnson. 2003. The Living World. 3 ed. New York, NY: McGraw-Hill.]
Primrose S. B.,徐泰浩、曾耀銘編譯(2001),生物技術概論,臺北:藝軒。[S.B. Primrose. 1991. Molecular biotechnology. 2 ed. Oxford: Blackwell Science Ltd.]
方舟子(2005),基因時代的恐慌與真相,廣西:廣西師範大學。
牛惠之(2003),基因科技之社會意涵與法制建構,收於:林子儀、蔡明誠主編,基因技術挑戰與法律回應─基因科技與法律研討會論文集,頁1-74,臺北:學林。
牛惠之(2004),基因改造科技管理之國際規範及其調和,收於:郭華仁、牛惠之編,基因改造議題─從紛爭到展望,頁179-209,臺北: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動植物防疫檢疫局。
牛惠之、郭華仁主編(2005),基因改造產品─發展、爭議、管理與規範,臺北: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動植物防疫檢疫局。
王金平(2004),生技立法之使命與挑戰,收於:國家生技醫療產業策進會編,生技創業管理教戰首策,頁5-16,臺北:國家生技醫療產業策進會。
朱文深主編(2013),「基因改造食品過敏誘發性評估」實驗室操作手冊(修訂版),臺北:財團法人 食品工業發展所。
朱文深主編(2013),基因改造食品安全性評估手冊(增修版),臺北:財團法人 食品工業發展所。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2004),基因重組實驗守則,93年6月增修版,臺北: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何建志(2006),人類胚胎幹細胞相關發明之可專利性:分離主義作為指導原則之可行性研究,收於:范建得等編,臺灣生物科技法律與產業年刊2005,頁3-16,新竹市:清華大學生物倫理與法律研究中心。
吳全峰(2012),跨國製藥企業保障藥物近用─演繹與規範,收於:吳全峰主編,2011科技發展與法律規範雙年刊,頁131-297,臺北:中央研究院法律學研究所。
吳欣望(2005),專利經濟學,北京:社&;#20250;科&;#23398;文&;#29486;。
吳海民(2009),大國的較量─中美知識產權的談判紀實,武漢:長江文藝。
李素華(2012),基因研究成果之專利保護及權利範圍─從美歐新近個案談基因專利權對公共衛生之影響,收於:吳全峰主編,2011科技發展與法律規範雙年刊,頁1-74,臺北:中央研究院法律學研究所。
李雅萍等(2007),日本基因改造科技管理法制,收於:財團法人資訊工業策進會科技法律中心編印,全球化浪潮‧爭議性科技─談各國基因改造管理規範,頁8-1至8-28,臺北:財團法人資訊工業策進會科技法律中心。
李雅萍等(2007),美國基因改造科技管理法制,收於:財團法人資訊工業策進會科技法律中心編印,全球化浪潮‧爭議性科技─談各國基因改造管理規範,頁2-1至2-93,臺北:財團法人資訊工業策進會科技法律中心。
李雅萍等(2007),基因改造生物之國際規範,收於:財團法人資訊工業策進會科技法律中心編印,全球化浪潮‧爭議性科技─談各國基因改造管理規範,頁12-1至12-56,臺北:財團法人資訊工業策進會科技法律中心。
李雅萍等(2007),歐盟基因改造科技管理法制,收於:財團法人資訊工業策進會科技法律中心編印,全球化浪潮‧爭議性科技─談各國基因改造管理規範,頁5-1至5-50,臺北:財團法人資訊工業策進會科技法律中心。
李雅萍等(2008),我國基因改造科技管理法制現況與發展,收於:財團法人資訊工業策進會科技法律中心編印,全球化浪潮‧爭議性科技─我國基因改造管理規範演進與國際新趨勢觀察,頁1-1至1-54,臺北:財團法人資訊工業策進會科技法律中心。
汪嘉林等編(2013),2013生技產業白皮書,臺北:經濟部工業局。
貝琳達‧瑪逖瑙(Belinda Martineau)著,楊玉齡譯(2002),番茄一號─全球第一個上市基改食品「莎弗基因」的起與落,臺北:遠流。[Martineau, Belinda. 2001. First fruit:the creation of the Flavr SavrTM tomato and the birth of genetically engineered food. New York, NY: McGraw-Hill]
林國明(2003),風險政治與基因科技政策的民主參與:基因重組技術發展初期的風險爭議,收於:林子儀、蔡明誠主編,基因技術挑戰與法律回應─基因科技與法律研討會論文集,頁297-334,臺北:學林。
林基興(2013),基因改造的美麗與哀愁,臺北:遠見天下文化。
芮貝卡‧史克魯特(Rebecca Skloot)著,賴盈滿譯(2011),海拉細胞的不死傳奇,臺北:遠流。[Rebecca Skloot. 2010. The Immortal Life of Henrietta Lacks. Writers House, LLC]
姜世民(2009),新民事證據法論,臺北:新學林。
范建德、胡均立、邱永和(2003),自經濟分析之觀點論我國生物科技應有之財產法制,收於:林子儀、蔡明誠主編,基因技術挑戰與法律回應─基因科技與法律研討會論文集,頁335-384,臺北:學林。
范達娜‧席娃(Vandana Shiva)著,楊佳蓉、陳若盈譯(2009),生物剽竊:自然及知識的掠奪,臺北:巨流圖書。[Vandana Shiva. 1997. Biopiracy: The Plunder of Nature and Knowledge. Cambidge, MA: South End Press.]
倪貴榮、曾文智、魏翠亭(2003),從世界貿易組織賀爾蒙案論預防原則之適用與發展:林子儀、蔡明誠主編,基因技術挑戰與法律回應─基因科技與法律研討會論文集,頁385-428,臺北:學林。
徐雅芬、趙月秀/生物技術開發中心(2003),生物技術產業年鑑2003,臺北:經濟部技術處產業技術知識服務(IT IS)計畫。
張仁平(2012),專利審查基準及實務(上),臺北:元照。
張清奎等編(2002),醫藥及生物領域發明專利申請文件的撰寫與審查,北京:知識產權出版社。
理查‧波斯納(Richard A. Posner)著(2010),蔣兆康譯,法律經濟學。臺北:五南。[Posner, Richard A. 2006. Economic Analysis of Law. 7th ed. New York, NY: ASPEN.]
陳文吟(1997),探討美國Moore v. Regents of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對生化科技之影響,收於:曾陳明汝&;#25934;授祝壽論文集編輯委員會編,智慧財產權與國際私法-曾陳明汝教授六秩誕辰祝壽論文集,頁221-249,臺北:蔡明誠。
傑佛瑞.史密斯著,張木屯譯(2012),欺騙的種子:揭發政府不想面對、企業不讓你知道的基因改造滅種黑幕,臺北:臉譜。[Smith, Jeffery M. 2012. Seed of Deception: Exposing Industry and Government Lies about Safety of the Genetically Engineered Foods You’re Eating. Portland, ME: Yes Book.]
曾北危主編(2004),轉基因生物安全,北京:化學工業。
曾陳明汝著,蔡明誠續著(2009),兩岸繼歐美專利法,3版,臺北:新學林。
黃世傑、王瑋龍、陳森香(2007),生物學,臺北:華杏。
楊長賢、蔡坤旺、林美吟、陳俊寰(2002),生物科技與法律─美國生技發明專利案例分析,臺北:五南。
楊崇森(2007),專利法理論與應用,2版,臺北:三民。
經濟部智財局(2004),現行專利審查基準彙編2004年版,臺北:經濟部智財局。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2013),專利生物材料寄存說明手冊,臺北:經濟部智財局。
葉俊榮(1993),環境行政的當法律程序,臺北:臺大法學叢書。
葉俊榮、雷文玟、楊秀儀、牛惠之、張文貞(2009),天平上的基因─民為貴、Gene為輕,2版,臺北:元照。
碧‧威爾森(Bee Wilson)著,周繼嵐譯(2012),美味詐欺─黑心食品三百年,臺北:八旗人文。[Wilson, Bee. 2008. Swindled: The Dark History of Food Fraud, Poisoned Candy to Counterfeit Coffe. London: John Murray.]
蔣慕琰、袁秋英(2005),基因轉殖植物雜草風險研究與評估,收於:林俊義等編,基因轉殖植物之生物安全評估與檢測專刊,頁65-85,臺北: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業試驗所。
鄭登貴、吳信志(2004),基改動物的現況與發展,收於:郭華仁、牛惠之編,基因改造議題─從紛爭到展望,頁26-41,臺北: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動植物防疫檢疫局。
薛維珂(2007),影響美國的100個專利,北京:北京大學。
謝哲勝主編(2007),法律經濟學,頁322-323。臺北:五南圖書。
謝銘洋(2003),從世界貿易組織賀爾蒙案論預防原則之適用與發展:林子儀、蔡明誠主編,基因技術挑戰與法律回應─基因科技與法律研討會論文集,頁603-638,臺北:學林。
謝銘洋(2005),生物技術之的智慧財產保護,收於:科技發展之智慧財產權議題,頁47-70,臺北:翰蘆。。
謝銘洋(2011),智慧財產權法,2版,臺北:自版。
謝銘洋、李崇僖(2006),以世貿組織智慧財產權協定為基礎論我國對生物科技專利立法策略,收於:范建得等編,臺灣生物科技法律與產業年刊2005,頁53-62,新竹:清華大學生物倫理與法律研究中心。
魏衍亮(2004),生物技術的專利保護研究,北京:知識產權出版社。
(二)期刊論文
王淑靜(2005),歐洲專利申請制度與實務簡介,智慧財產季刊,53期,頁43-50。匡麟芸(2011),黃金米的故事,科學發展,459期,頁42-49。
余祁暐(2012),由品種權與專利權分析我國植物智慧財產權之重要議題,農業生技產業季刊,29期,頁25-29。余祁暐、楊玉婷(2012),日、韓基因改造科技發展現況與管理制度分析,植物種苗生技,29期,頁1-11。
余鑑(2003),科技與科學關係之探討,生活科技教育月刊,36卷7期,頁3-10。
吳欣玲(2009),專利間接侵權(indirect infringement)規定之初探—兼論我國專利法修正草案之內容,智慧財產權月刊,130期,頁40-69。李崇僖(2002),美國法上植物專利權與品種權之比較─從AG Supply, Inc. v. Pioneer Hi-Bred International, Inc.案談起,智慧財產權,45期,頁3-24。林洲富(2008),專利制度之經濟分析(Economic Analysis of Patent),法學叢刊,53卷1期,頁97-140。林順福(2006),高科技、高資金、高利潤、高風險下的農業生技產業─台灣要走出自己的方向,農訓雜誌,23卷3期,頁22-25。
邱文聰(2012),如何克服公衛訴訟中因果推論的難題:法律系統面對風險社會的一個挑戰,科技、醫療與社會,14期,頁227-263。
郭華仁(2004),專利與植物育種家權的接軌及其問題,植物種苗SEED&;NURSERY(Taiwan),6卷3期,頁1-10。郭華仁(2010),臺灣與中國育種者權利保護與合作協議的解析,植物種苗SEED&;NURSERY(Taiwan),12卷3期,頁1-14。陳龍昇(2011),A Comparative Study on the Patentability and Patent,中正財經法學,2期,頁91-138。
黃文儀(2009),歐洲專利局異議與上訴決定的合併審理,智慧財產權月刊,129期,頁53-110。葉錫東(2000),基因工程作物在植物保護之應用,科學發展月刊,28卷4期,頁257&;#8208;266。路光暉、陳秀玲(2010),不僅僅是蟲:昆蟲生物工廠,科學發展,449期,頁22-25。
(三)研討會文章
李崇僖、宋皇志,我國保護植物相關發明之政策探討—由國外植物專利制度之實踐經驗談起,專利法保護植物品種之法制趨勢研討會,行政院農業委員會主辦(2002年12月17日)。
蔡宗珍,基因科技法之規範架構初論,基因科技之法律管制體系與社會衝擊研究研討會,臺灣大學法律系主辦(2000年3月12日)。
智慧財產局,專利法修正草案(開放植物專利議題)公聽會會議紀錄,智慧財產局主辦(2011年8月12日)。
&;#8195;
(四)碩博士論文
牛惠之(2005),基改產品管理法規及實驗室規範法律化之研擬規劃案,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
王希平(2002),基因改造食品管理之相關法律問題研究,東吳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王志文(2004),論基因技術之法律管制─以國際規範、立法例及法意識分析為中心,中國文化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王凱玲(1999),生物技術發明之專利保護,臺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吳佩琳(2005),生物材料專利對科技發展之衝擊及其可能管制方式之探討─以胚胎幹細胞為例,成功大學法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文琦(2001),基因可專利性之研究:以美國專利制度為中心,東吳大學法學院法律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李崇僖(2002),農業生物技術之智財權與管制體系研究─以政治經濟分析為出發點,臺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博士論文。林佳瑩(2003),植物之智慧財產權保護及其限制,臺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林孟真(2013),從專利授權本質論專利無效之權利金返還問題,臺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林祺祥(2009),人體分離物及其衍生物或權利之法律屬性與權力歸屬之研究,成功大學法律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林慧欣(2007),從比較法制論我國關於植物品種之保護,中正大學財經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胡舜文(2005),以「哈佛鼠」為核心─論基因轉殖動物之可專利性及其產業利用,清華大學科技法律研究所。
張永健(2003),論藥品、健康食品、食品之管制,臺灣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張孫福(2002),基因改造食品關於標示要求之國際貿易議題之研究,東吳大學法學院法律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張靜文(2004),專利對農業生物科技廠商生產技術效率及市場價值之影響,臺灣大學農業經濟學研究所博士論文。郭淑珍(1998),科技領域的風險決策之研究─以德國法為中心,臺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陳志興(2002),基因發明專利之保護─以人體基因組序列相關發明可專利性為核心,臺北大學法律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傅秀智(2010),動物專利法制之研究,東海大學法律學系碩士論文。曾家綸(2005),從消費者與農民權益論基改作物之管理與規範,政治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焦子奇(2004),論競爭法對生物科技研究工具專利授權之規制—以延展性權利金(reach-through royalty)條款為中心,政治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溫啟仁(2005),微生物基因選殖之專利保護,東吳大學法律學系法律專業碩士論文。劉承慶(2004),生物科技智慧財產權歸屬之研究─以人體組織所衍生之權利為中心,成功大學法律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歐博翔(2009),跨國性科技規範模式之建構─以歐盟基因改造生物規範為例,臺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衛品妃(2003),由生物技術論人類幹細胞之可專利性,東吳大學法學院法律學系法律專業碩士班碩士論文。鄭惟駿(2011),日本植物智財保護暨商品化法制與政策之研究,政治大學法律科際整合研究所碩士論文。賴威源(2011),基因轉殖作物(GM crops)可專利性與歐盟相關管制法規範探討,雲林科技大學科技法法律系碩士班碩士論文。謝德謙(1997),生物多樣性公約對智慧財產權之影響,東吳大學法學院法律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鍾詩敏(2008),生物科技研究工具之專利法及競爭法交錯,臺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羅靜華(2003),論基因改造食品/作物之管制及其民事責任,成功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二、日文
(一)書籍
(社)農林水產先端技術產業振興&;#12475;&;#12531;&;#12479;&;#12540;(2010),平成21年度農林水&;#29987;知的財&;#29987;講習&;#20250;&;#12398;&;#21442;考&;#12486;&;#12461;&;#12473;&;#12488;(品種登錄制度、商標制度、特許制度),2版,東京:知的財&;#29987;人材育成&;#32207;合事業。
中川淳司、佐野稔(1997),先端技術&;#12392;知的財&;#29987;&;#27177;,東京:日科技連。
天笠&;#21843;祐&;#12539;市民&;#12496;&;#12452;&;#12458;&;#12486;&;#12463;&;#12494;&;#12525;&;#12472;&;#12540;情報室編著(2003),生命特許&;#12399;許&;#12373;&;#12428;&;#12427;&;#12363;,東京:&;#32209;風出版。
日本感性工&;#23398;&;#20250;IP研究&;#20250;編著(2009),遺伝子&;#12499;&;#12472;&;#12493;&;#12473;&;#12392;&;#12466;&;#12494;&;#12512;特許,東京:經濟產業調查會。
平木&;#22269;際特許事務所(2010),&;#12496;&;#12452;&;#12458;特許,特許&;#24193;(社)&;#30330;明協&;#20250;&;#12450;&;#12472;&;#12450;太平洋工業所有&;#27177;&;#12475;&;#12531;&;#12479;&;#12540;&;#12398;委託報告,東京:&;#12450;&;#12472;&;#12450;太平洋工業所有&;#27177;&;#12475;&;#12531;&;#12479;&;#12540;。
吉田邦彥(2002),環境&;#27177;&;#12392;所有理論&;#12398;新展開─環境法&;#23398;&;#12398;基礎理論序說,收於:山田卓生編集代表,新‧現代損害賠償法講座 第2卷 &;#27177;利侵害&;#12392;被侵害利益,頁207-248,東京:日本評論社。
吉藤幸朔(1992),特許法概說,東京:有斐閣。
村上政博、淺見節子(2004),特許&;#12539;&;#12521;&;#12452;&;#12475;&;#12531;&;#12473;&;#12398;日米比較─特許法&;#12392;&;#29420;占禁止法&;#12398;交錯,4版,東京:弘文堂。
相澤英孝(1994),&;#12496;&;#12452;&;#12458;&;#12486;&;#12463;&;#12494;&;#12525;&;#12472;&;#12540;&;#12392;特許法,東京:弘文堂。
相澤英校等、西村&;#12354;&;#12373;&;#12402;法律事務所(2010),知的財產法概說,4版,東京:弘文堂。
高林龍(2011),標準特許法,4版,東京:有斐閣。
基礎生物&;#23398;委員&;#20250;&;#12539;統合生物&;#23398;委員&;#20250;&;#12539;農&;#23398;委員&;#20250;合同&;#12539;植物科&;#23398;分科&;#20250;,(2010)我&;#12364;&;#22269;&;#12395;&;#12362;&;#12369;&;#12427;遺伝子組換&;#12360;植物研究&;#12392;&;#12381;&;#12398;&;#23455;用化&;#12395;&;#38306;&;#12377;&;#12427;現&;#29366;&;#12392;問題&;#28857;,日本&;#23398;術&;#20250;議&;#12398;審議結果,東京:日本&;#23398;術&;#20250;議。
農林水&;#29987;省生&;#29987;局知的財&;#29987;課編(2009),最新逐&;#26465;條解說種苗法,東京:Gyosei &; Co.。
外川英明(2011),企業&;#23455;務家&;#12398;&;#12383;&;#12417;&;#12398;&;#23455;&;#36341;特許法,5版,東京:中央&;#32076;&;#28168;社。
(二)期刊
&;#12496;&;#12452;&;#12458;&;#12486;&;#12463;&;#12494;&;#12525;&;#12472;&;#12540;委員&;#20250;第2小委員&;#20250;(2007),遺伝子特許出願&;#12398;審&;#26619;&;#12395;&;#38306;&;#12377;&;#12427;日米&;#27431;&;#12398;三極比較研究,知財管理,57卷4期,頁589-607。
井內龍二、伊藤武泰、谷口直也(2008),特許法&;#12392;種苗法&;#12398;比較,&;#12497;&;#12486;&;#12531;&;#12488;,61卷9期,頁49-68。
池上美穗等(2011),世界&;#12398;特許出願時&;#12398;遺伝資源&;#12398;出所開示&;#12395;&;#38306;&;#12377;&;#12427;法律&;#12395;&;#12388;&;#12356;&;#12390;&;#12398;運用&;#12398;調查報告書,&;#12497;&;#12486;&;#12531;&;#12488;,64卷12期,頁30-37。
南&;#26465;雅裕(2008),生命倫理&;#12434;巡&;#12427;&;#12498;&;#12488;ES細胞&;#38306;連技術&;#12398;特許適格性&;#12395;&;#38306;&;#12377;&;#12427;一考察,&;#12497;&;#12486;&;#12531;&;#12488;,58卷12期,頁69-82。
倉持佳菜子(2012),遺伝子&;#12398;特許性&;#12395;&;#12388;&;#12356;&;#12390;,知的財&;#29987;&;#23554;門研究,11期。
遠矢浩規(2013),知的財&;#29987;&;#27177;摩擦&;#12398;構造:先進&;#22269;間&;#12539;南北間&;#12398;&;#22269;際利潤移&;#36578;,知的財&;#29987;法政策&;#23398;研究,42期,頁1-38。
隅藏康一(2009),&;#12496;&;#12452;&;#12458;分野&;#12398;標準&;#12392;特許發明─&;#12450;&;#12463;&;#12475;&;#12473;&;#12398;向上&;#12395;&;#12416;&;#12369;&;#12390;,知財管理,59&;#24059;3期,頁323-336。
&;#8195;
三、英文文獻
(一)書籍
Mueller, Janice M. 2009. Patent Law. 3th ed. New York, NY: Aspen.
James, Clive. 2012. Brief 44: Global Status of Commercialized Biotech/GM Crops: 2012. Ithaca, NY: ISAAA.
Barrett, Margreth. 2001. Intellectual property: cases and materials. 2th ed. Eagan, MN: West Group.
(二)期刊
Bratspies, Rebecca. 2002. The illusion of care: regulation, uncertainly, and genetically modified food crops. New York University Enviromental Law Journal 10: 297-355.
Callaway, Ewen. 2013. Deal done over HeLa cell line-Family of Henrietta Lacks agrees to release of genomic data. Nature 500: 132–33.
Boldrin, Michele &; David K. 2013.Levine, The Case Against Patents. Journal of Economic Perspectives 27(1): 3-22.
(三)其他文獻
Temmerman, Michelangelo. 2011. Animal Breeders’ Rights?. Working paper. The National Centres of Competence in Research, Swi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