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chael G. Roskin著,王業立主譯(2003)。《最新各國政府與政治》,第6版。台北:韋伯文化。
台灣法學會主辦(2003)。〈「立法院暫緩健保費率雙漲之決議拘束力探討」座談會發言紀錄〉,《月旦法學雜誌增補資料》,頁1-27。
任德厚(2002)。《比較憲法與政府》。台北:作者自版。
朱諶(1997)。《憲政分權理論及其制度》。台北:五南。
李鴻禧(1989)。〈淺述英國預算法制之形成與發展〉。《經社法制論叢》,第4期,頁19-26。李建良(2000)。〈論立法裁量之憲法基礎理論〉。《臺北大學法律論叢》,第47期,頁153-241。
李建良(2002)。〈論地方自治與財政憲法〉。《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35期,頁27-46。
李惠宗(1997)。《憲法要義》。台北:敦煌。
李惠宗(2006)。〈對總統罷免、彈劾及倒閣權行使之法理〉。《月旦法學雜誌》,第136期,頁152-165。李允傑(1999)。《國會與預算》。台北:商鼎。
李允傑等著(2007)。《政府財務與預算》。台北:五南。
呂柄寬(2008)。〈我國當前憲政體制下覆議制度的研究〉。《國科會研究報告》,頁1-17。
沈有忠(2009)。《威瑪憲政變奏曲:半總統制憲法的生命史》。台北:五南。
吳志光主持(2002)。〈憲政秩序與中央政府體制運作之檢討〉。《行政院研考會委託研究報告》,頁1-326。
林紀東(1993)。《中華民國憲法逐條釋義(四)》,第6版。台北:三民。
法治斌、董保城(2006)。《憲法新論》,第3版。台北:作者自版。
林鴻柱(2003)。《立法院預算審議權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法律學系後碩士論文。姚志綱(1994)。〈法國第五共和總統的角色〉。姚志剛等著,《法國第五共和的憲政運作》,頁20-22。台北:業強。
徐正戎(2001)。〈「左右共治」憲政體制之初探-兼論法、我兩國之比較〉。《台大法學論叢》,30卷1期,頁1-44。
徐正戎(2002),《法國總統權限之研究》,台北:元照。
洪巧玲(2004)。《行政部門預算經費不支出之事法性研究-以歲出預算效力為中心》。國立台灣大學碩士論文。翁岳生(1972)。〈憲法之維護者〉。《台大法學論叢》,1卷2期,頁327-330。
翁岳生(2010)。〈談司法審查制度的發展─2010年4月29日於國立中興大學惠蓀講座演講實錄〉。《興大法學》,第7期,頁1-28。徐育珠(2006)。《財政學》,增訂第2版。台北:三民。
高全國(2002)。《預算民主統制之研究-以立法院預算審議之效力與界限為核心》。國立台灣大學碩士論文。許志雄(1993)。〈權力分立之理論與現實:其構造與動態剖析〉。氏著,《憲法之理論基礎》,頁73-74。台北:稻禾。
許志雄(2000)。〈權力分立原理〉,許志雄等著,《現代憲法論》,第2版,頁249-264。台北:元照。
許宗力(2001)。〈迎接立法國的到來?!〉。氏著,《法與國家權力(二)》,頁383-423。台北:元照。
許宗力(2006)。〈國會議事規則與國會議事自治〉。氏著,《法與國家權力(一)》,頁301-352。台北:元照。
許宗力(2007)。〈權力分立與機關忠誠──以德國聯邦憲法法院裁判為中心〉,氏著,《法與國家權力(二)》。頁291-339。台北:元照。
陳世民(2002)。〈大法官釋字第五二○號─錯過憲政體制再釐清之契機?!〉,《當代公法新論(上)-翁岳生教授七秩誕辰祝壽論文集》。頁517-525。台北:元照。
陳新民(2007)。〈論法定預算的性質-由釋字第520號解釋檢視我國的預算法制〉。氏著,《法治國家原則之檢驗》,頁133-181。台北:元照。
陳新民(2008)。《憲法導論》,第6版。台北:新學林。
陳新民(2011)。《中華民國憲法釋論》,第4版。台北:三民。
陳銘祥(1999)。〈違憲審查制度與民主政治〉。《月旦法學雜誌》,第51期,頁174-179。陳慈陽(2001)。〈論權力分立在自由民主憲法秩序中之意義與定位〉。氏著,《憲法學基礎理論(三)-人權保障與權力制衡》,頁51-130。作者自版。
陳慈陽(2001)。〈論行政院與立法院對預算案權限之行使〉。氏著,《憲法學基礎理論(三)-人權保障與權力制衡》,頁199-226。台北:作者自版。
陳慈陽(2005)。《憲法學》,第2版。台北:元照。
陳淑芳(2002)。〈反對黨在憲法上之地位與權利〉。《當代公法新論(上)-翁岳生教授七秩誕辰祝壽論文集》,頁555-604。台北:元照。
張哲琛(1996)。〈中央政府總預算編審權責之探討〉。《憲政時代》,第21卷第3期,頁46-52。
湯德宗(2005)。〈政府體制-行政與立法關係〉。發表於「中央研究院憲改論壇-法政對話之二:『憲法實踐與憲改議題』圓桌討論會」,頁1-27。
游憲廷(2004)。〈國會預算權之形成與發展〉。《政治學學報》,第3期,頁121-155。黃昭元(2001)。〈走鋼索的大法官〉。《台灣本土法學雜誌》,20期,頁66-79。
黃源浩(2007)。〈預算權力之法律規制-以法國法為中心〉。《月旦法學雜誌》,第150期,頁63-89。黃俊杰、郭德厚(2003)。〈國會審查預算案所作決議之憲法界限探討〉。《臺北大學法學論叢》,第52期,頁1-25。黃俊杰(2005)。《財政憲法》。台北:翰蘆。
黃俊杰、黃靖禕(2011)。〈政府審計之研究〉。《中正財經法學》,第2期,頁203-253。黃峻昇(1994)。〈行政權與立法權之關係〉,姚志剛等著,《法國第五共和的憲政運作》,頁100-147。台北:業強。
黃世鑫(2001)。〈核四預算停止執行釋憲之評議:兼論立法院之預算動支審查權是否違憲〉。《新世紀智庫論壇》,第13期,第69-78頁。黃成昌(2003)。〈政府決算制度(上)〉。《主計月刊》,第573期,頁24-30。黃耀生(2004)。〈立法院審議預算附加決議之效力-法制面與實務面之探討〉。《主計處第一局自行研究計畫》,頁1-29。
黃國鐘(2003)。〈立法院或其委員會「預算決議」對於行政機關之拘束力〉。《考銓季刊》,頁38-59。楊&;#23190;芳(2001)。《法國第五共和與我國憲政體制之比較-總統、內閣與國會三者間互動關係之探討》。國立中山大學中山學術研究所碩士論文。
廖文正(2003)。《立法院預算審議制度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碩士論文。廖元豪(2000)。〈論我國憲法上之「行政保留」〉。《東吳法律學報》,第12卷第1期,頁1-45。
監察院編(2012)。《司法概算獨立後績效之檢討專案調查研究報告》,頁1-267。台北:監察院。
蔡宗珍(2002)。〈覆議制度之運作問題〉。《月旦法學教室》,第84期,頁8-9。蔡宗珍(2002)。〈從國會改革構想看未來立法院的地位與影響〉。陳隆志主編,《新世紀新憲政憲政研討會論文集》,頁231-241。
蔡宗珍(2004)。〈國民主權於憲政國家之具體結構與相關問題之探討〉,氏著,《憲法與國家(一)》。頁47-63,台北:元照。
蔡宗珍(2004)。〈我國憲政體制下政黨的定位、發展及其危機〉。氏著,《憲法與國家(一)》,頁178-222。台北:元照。
蔡宗珍(2004)。〈當前立法院憲政地位之評析〉。氏著,《憲法與國家(一)》,頁71。台北:元照。
蔡宗珍(2005)。〈第五屆國會與行政權及司法權之互動-若干憲政爭議之觀察〉。《月旦法學雜誌》,第125期,頁176-191。
蔡宗珍(2005)。〈中央政府體制改革的選擇(法理篇)〉。《行政院研考會委託研究計劃》,頁1-35。
蔡宗珍(2010)。〈憲法疑義解釋程序之功能與存廢省思〉。《月旦法學雜誌》,第148期,頁27-48。
蔡茂寅(1996)。〈財政作用之權力性與公共性〉。《台大法學論叢》,25卷4期,頁53-76。
蔡茂寅(1997)。〈取消憲法教科文下限平議〉。《稅務旬刊》,1651期,頁18-20。蔡茂寅(1997)。〈論公債的憲法課題〉。《現代國家與憲法-李鴻禧教授祝賀論文集》,頁1403-1442。
蔡茂寅(1999)。〈財政制度〉。《月旦法學雜誌》,第52期,頁132-138。蔡茂寅(2000)。〈財政制度〉。許志雄等著,《現代憲法論》,第2版,頁345-358。台北:元照。
蔡茂寅(2000)。〈預算過程的統制〉。許志雄等著,《現代憲法論》,第2版,頁359-369,台北:元照。
蔡茂寅(2004)。〈預算之主決議與附帶決議之效力〉。《台灣本土法學雜誌》,57期,頁77-87。
蔡茂寅(2007)。〈決算制度(上)〉。《月旦法學教室》,56期,頁70-82。
蔡茂寅(2008)。《預算法之原理》。台北:元照。
劉志鴻(2012)。〈英國財政預算改革之研究〉。《政策研究學報》,第12期,第35-66頁。
鍾宜家(2002)。《國會預算審查權限之研究-由美國肉桶立法等相關法制以論》,國立台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羅傳賢(2004)。《國會與立法技術》。台北:五南。
羅傳賢(2008)。《立法程序與立法技術》,第5版。台北:五南。
羅承宗(1998)。《審計權機能與定位之研究-在我國憲政體制下以財政民主統制為主軸》。國立台灣大學碩士論文。羅承宗(2010)。〈違法動支的二備金-從預算法觀點淺析監察院「入聯宣傳案」相關糾彈事件〉。《台灣法學雜誌》,149期,頁38-46。
魏萼(1992)。《財政學原理》,第5版。台北:三民。
蕭文生(2002)。〈自法律觀點論國會改選後的政府組成〉。陳隆志主編《新世紀新憲政-憲政研討會論文集》。頁273-289。
蕭文生(2005)。〈現代民主法治國原則下的政府審計制度〉。《國立中正大學法學集刊》,第18期,頁297-352。蘇彩足(1997)。《政府預算審議制度之研究:理論與實務之探討》。臺北:華泰。
蘇永欽(2000)。〈核四停建釋憲案意見書〉。氏著,《走入新世紀的憲政主義》。頁175-185,台北:元照。
小&;#23947;和司(1988)。《憲法&;#12392;財政制度》。東京:有斐閣。
小村武(1987)。《予算&;#12392;財政法》。東京:新日本法規出版株式會社。
安澤喜一郎(1974)。《予算制度&;#12398;憲法&;#23398;的研究》。東京:成文堂。
&;#27973;野一郎編(1999)。《&;#22269;&;#20250;&;#12392;財政》。東京:信山社。
酒井吉榮、大林文敏著(2004)。《比較憲法&;#23398;》,第4版。東京:評論社。
浦部法&;#31298;(2006)。《憲法&;#23398;教室》,第2版。東京:平文社。
植野妙&;#23455;子編(2011)。《&;#12501;&;#12521;&;#12531;&;#12473;憲法&;#12392;統制構造》。東京:中央大&;#23398;出版部。
崛江湛編(1999)。《統治&;#12471;&;#12473;&;#12486;&;#12512;&;#12392;&;#22269;&;#20250;》。東京:信山社。
&;#27147;口陽一(1994)。《講座‧憲法學第五卷 &;#27177;利&;#12398;分立(1)》。東京:日本評論社。
Adonis, Andrew. 1990. Parliament Today. Manchester: Manchester University Press.
Fisher, Louis. 1985. Constitutional Conflicts between Congress and the President, New Jersey: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Ippolito, Dennis S. The Power of the Purse: Congressional Participation, P.p.153-173 in Government Budgeting Theory, process, and Politics Vol. 3., edited by Albert C.Hyde, 北京:北京大&;#23398;出版社.
Joyce, Philip G. &; Reischauer, Robert D. The Federal Line-Item Veto: What Is It and What Will It Do?, P.p.250-264 in Government Budgeting Theory, process, and Politics Vol. 3., edited by Albert C.Hyde, 北京:北京大&;#23398;出版社.
Lord, Guy. 1973. The French Budgetary Process. London: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McGee, David G. 2007. The budget process: A Parliamentary Imperative. London: Pluto Press.
Smith, Robert W, and Lynch, Thomas D. 2004. Public budgeting in America Vol. 5. New Jersey: Person Prentice Hall.
Schick, Allen. 2007. The federal budget: Politics, Policy, Process Vol. 3. Washington, DC: Brookings Institution Press.
Schick, Allen.2007 The Evolution of Federal Budgeting: From Surplus to Deficit to Surplus, Pp.122-151 in Government Budgeting Theory, process, and Politics Vol. 3., edited by Albert C.Hyde, 北京:北京大&;#23398;出版社.
Turpin, Colin, and Tomkins, Adam. 2011. British Government and Constitution Vol. 7. New York, NY: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Rogers, Robert, and Walters, Rhodri. 2006. How parliament works Vol. 6. London: Long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