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國土資源部,2009。『中國國土資源公報』。北京:中國國土資源部。 中國國家統計局,2013。『中國統計年鑒』。北京:中國國家統計局。 中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2003。『2001-2020年實現GDP 「翻兩番」背景下的水資源利用若干重大問題研究』。北京:中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中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2008。『國家糧食安全中長期規劃綱要(2008-2020年)』。北京:中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中國農業部,2012。『中國農業發展報告』。北京:中國農業部。 中國營養學會,2013。『中國居民膳食指南』。拉薩:西藏人民出版社。 王更新,2007。「我國糧食自給率問題研究」,『安徽農業科學』。35期,4682-4984。 王雅鵬,鄧玲,2008。「生物質液態燃料開發利用對糧食安全的影響分析」,『農業技術經濟』。4期:4-10。 白永宏,2012。「全球生物燃料的發展及對中國的啟示」,『世界農業』。9期,94-97。 向晶、鐘甫寧,2013。「人口結構變動對未來糧食需求的影響:2010-2050」,『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6期,117-121。 安藝明、趙文武,2012。「全球氣候變化與糧食安全——2012年Planet Under Pressure國際會議述評」,『生態學報』。15期,4940-4942。 朱莉芬,黃季焜,2007。「城鎮化對耕地影響的研究」,『經濟研究』。2期,137-145。 朱澤,1997。「中國糧食安全狀況評估」,『經濟研究參考』。67期,12-23。 吳克寧、趙執、趙華甫,2013。「耕地等級質量提升的途徑」,『中國土地』。8期,48-49。 呂捷,餘中華,趙陽, 2013。「中國糧食需求總量與需求結構演變」,『農業經濟問題』。5期:15-19。 李玉平、蔡運龍,2006。「區域耕地-人口-糧食系統動態分析與耕地壓力預測——以河北省邢臺市為例」,『北京大學學報』。3期,1-5。 李秀峰,徐曉剛,劉利亞,2008。「南美洲和非洲的農業資源及其開發」,『中國農業科技導報』。10期,56-66。 李波,張俊飆,李海鵬,2008。「我國中長期糧食需求分析及預測」,『中國稻米』。3期,23-25。 李春霄、賈金榮,2012。「金融排斥、收人差異與糧食安全」,『經濟與管理研究』。12期,35-41。 李英、陳立華,2011。「我國糧食安全的影響因素及其對策」,『中國流通經濟 』。12期,85-89。 李暉,陳錫康,2013。「基於人口投入產出模型的中國人口結構預測及分析」,『管理評論』。2期,29-34。 沈費偉、陳曉玲,2013。「我國大城市80後生育觀的調查研究——基於杭州市的數據」,『科學決策』。7期,54-66。 周愛純,2004。「農村符合二胎生育條件的獨女戶生育意願調查」,『人口與計劃生育』。3期,39-40。 徐翔,1996。「中國糧食需求與供給預測」,『南京農業大學報』。6期,91-96。 馬曉河、方松海,2006。「中國的水資源狀況與農業生產」,『中國農村經濟』。10期,4-11+19。 張冬平、郭震、劉培培,2012。「十年糧價誰掌控」,『貴州財經學院學報』。1期,47-55。 張冬敏,2009。「人口遷移預測的研究方法綜述」,『經濟研究導刊』。60期,168-169。 張春玲、章穎,2012。「全球視角下對國家糧食安全戰略的思考」,『世界農業』。11期,52-55。 張桃林、李忠佩、王興祥,2006。「高度集約農業利用導致的土壤退化及其生態環境效應」,『土壤學報』。5期,843-850。 張麗華、薑鵬,2012。「地緣環境下中日韓糧食安全比較研究」,『學習與探索』。10期,88-91。 郭震,2013。「影響農民選擇務農或外出打工的因素」,『城市問題』。3期,91-99。 郭麗珍,馬亞娟,郭正權,2013。「食品質量安全問題分析——基於博弈論視角」,『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學報』。1(32):106-109。 陳錫文,2002。「加入世貿組織與我國農業的發展」,『農業經濟問題』。6期,2-11。 陳錫文、陳昱陽、張建軍,2011。「中國農村人口老齡化對農業產出影響的量化研究」,『中國人口科學』。2期,39-46。 傅澤強、蔡運龍、楊友孝、戴爾阜,2001。「中國糧食安全與耕地資源變化的相關分析」,『自然資源學報』。4期,313-319。 喬穎麗、王豔華、梁俊仙,2013。「金融排斥、收人差異與糧食安全」,『宏觀經濟管理』。1期,48-49。 曾福生、劉輝,2008。「國際糧價上漲對我國糧食安全的影響與應對措施」,『求索』。10期,9-11。 程亨華,肖春陽,2002。「中國糧食安全及其主要指標研究」,『財貿經濟』。12期,70-73。 程國強、陳良彪,1998。「中國糧食需求的長期趨勢」,『中國農村觀察』。11期,1-6+11。 馮華,2013。「如何看待我國糧食自給率」。『人民日報』。2月3日,2版。 黃季焜,1998。「必需的代價——加入世貿組織對中國糧食市場的影響」,『國際貿易』。1期,10-12。 黃季焜,2004。「中國的食物安全問題」,『中國農村經濟』。10期,4-10。 黃季焜,2004。「中國的糧食安全面臨巨大的挑戰嗎」,『科技導報』。9期,16-17。 黃季焜、Rozelle、解玉平、張敏,2002。「從農產品價格保護程度和市場整合看入世對中國農業的影響」,『管理世界』。9期,84-94。 黃季焜、王曉兵、智華勇、黃珠容,2011。「糧食直補和農資綜合補貼對農業生產的影響」,『農業技術經濟』。1期,4-12。 黃季焜、李甯輝、陳春來,1999。「貿易自由化與中國農業: 是挑戰還是機遇」,『農業經濟問題』。8期,2-7。 黃季焜、楊軍,2006。「中國經濟崛起與中國食物和能源安全及世界經濟發展」,『管理世界』。1期,67-74+82。 黃季焜、楊軍、仇煥廣,2012。「新時期國家糧食安全戰略和政策的思考」,『農業經濟問題』。3期,4-8。 黃季焜、楊軍、仇煥廣、徐志剛,2004。「本輪糧食價格的大起大落:主要原因及未來走勢」,『管理世界』。1期,72-78。 黃祖輝、俞寧,2010。「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現狀、約束與發展思路——以浙江省為例的分析」,『中國農村經濟』。10期,16-26。 楊曉智,2010。「世界糧食供求格局變化及保障我國糧食安全問題研究」,『生產力研究』。2期,7-11+44。 賈偉、秦富,2013。「我國糧食需求預測」,『中國食物與營養』。19期,40-44。 熊偉、林而達、居輝、許吟隆,2005。「氣候變化的影響閾值與中國的糧食安全」,『氣候變化研究進展』。2期,84-87。 劉文,2006。「保護耕地資源 確保糧食安全」,『農業經濟』。11期,21-23。 劉靜義、溫天舜、王明俊,1996。「中國糧食需求預測研究」,『西北農業大學學報』。3期,59-64。 樊明太、鄭玉歆、齊舒暢、陳傑,2005。「中國貿易自由化及其對糧食安全的影響——一個基於中國農業CGE 模型的應用分析」,『農業經濟問題』。S1期,3-13。 樊英、李明賢,2013。「未來誰來種地研究現狀及展望」,『當代經濟管理』。8期,57-61。 蔣庭松,2004。「加入WTO 與中國糧食安全」,『管理世界』。3期,82-94。 蔡基宏,2005。「關於農地規模與兼業程度對土地產出率影響爭議的一個解答——基於農戶模型的討論」,『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3期,28-37。 蔡基宏,2012。「調整生育政策應對老齡化」,『新產經 ,』。10期,16-17。 鄭志來、章仁俊,2009。「中國水資源配置模式與優化研究」,『求索』。11期,1-4。 餘翔,2009。「糧食安全雖無近憂但需遠慮」,『經濟參考報』。3月27日,3版。 魯奇,1999。「中國耕地資源開發、保護與糧食安全保障問題」,『資源科學』。21(6):5-8。 薑長雲,2012。「中國糧食安全的現狀與前景」,『經濟研究參考』。40期,12-35。 薛繼亮、張建武,2013。「基於收入視角的我國生育率降低原因研究」,『技術經濟與管理研究』。7期,96-100。 謝小蓉,2012。「我國糧食安全的多維觀察」,『企業經濟』。2期,133-136。 蘇瑞娜,2013。「從糧食制度理論視角理解全球糧食危機:一項新的研究議程」,『社會科學家』。192(4):69-78。 顧寶昌,2011。「中國人口:從現在走向未來」,『國際經濟評論』。6期,95-111。 Brown Lester R. , 1995 . “ Who Will feed China : Wake-Up Call for A Small Planet ” . New York : W. W. Norton &; Company. Chen J. , 2007 . “Rapid Urbanization in China : A Real Challenge to Solid Protection and Food Security .” Catena .69(1) :1-15. Chengli Tong, Charles A.S Hall, Hongqing Wang, 2003 .“Land Use Change in Rice, Wheat and Maize Production in China (1961–1998).” Food Security. 95(2): 523-536. Economist Intelligence Unit (EIU) , 2013. “Global Food Security Index 2012.” London: Economist. Erda Lin, Wei Xiong, Hui Ju, Yinglong Xu, Yue Li, Liping Bai, Liyong Xie , 2005. “Climate Change Impacts on Crop Yield and Quality with Fertilization in China. ” Philos Trans R Soc Lond B Biol Sci. 360(1463):2149–2154. Felemming Christiansen , 2009 .“Food Security, Urbanization and Social Stability in China.” Journal of Agrarian Change. 9(4): 548-575. 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 of the United Nations , 2001 . “Human Energy Requirements .” New York : 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 of the United Nations . Jing Zhu , 2004 .“Public Investment and China’s Long-Term Food Security Under WTO.” Food Policy. 29(1): 99-111. Kym Anderson and Chao-yang Peng , 1998 .“Feeding and Fueling China in the 21st Century.” Journal of Agrarian Change. 26(8): 1413-1429. Liming Ye ,Wei Xiong , Zhengguo Li , Peng Yang , Wenbin Wu , Guixia Yang , Yijiang Fu , Jinqiu Zou , Zhongxin Chen , Eric Van Ranst and Huajun Tang , 2013 . “Climate Change Impacts on China’s Food Security in 2050,” Agronomy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33(2):363–374. Ling Zhu , 2011 .“Food Security and Agricultural Changes in the Course of China’s Urbanization.” China &; World Economy. 19(2): 40-59. M.L Parry, C Rosenzweig, A Iglesias, M Livermore, G Fischer, 2004 .“Effects of Climate Change on Global Food Production under SRES Emissions and Socio-economic Scenarios.” Global Environmental Change. 14(1): 53-67. Paul A. Dorosh, 2008. “Food Price Stabilization and Food Security: International Experience.” Bulletin of Indonesian Economics Studies, 44(1):93-114. Per Pinstrup-Andersen , 2009 .“ Food security: definition and measurement.” Food Security. 1(1): 5-7. Wei Xiong, Erda Lin, Hui Ju, Yinlong Xu , 2007 .“Climate change and critical thresholds in China’s food security.” Climatic Change. 18(17): 205-221. Zhang-yue Zhou, 2010. "Achieving Food Security in China: Past Three Decades and Beyond", China Agricultural Economic Review, 2(3): 251 – 27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