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書目
王秀雄,《台灣美術發展史論》,台北,國立歷史博物館,1996。
朱光潛,《文藝心理學》,台北,頂淵文化,2003。
朱光潛編譯,《西方美學家論美及美感》,台北,漢京文化,1984。
李偉俠,《知識與權力:對科學主義的反思》,台北,揚志文化,2005。
李延祥,《版畫》,台北,三民書局,2000。
侯俊明,《侯俊明的罪與罰:1992-2008六腳侯氏版畫創作事件》,台北,田園城市文化,2008。
洪伶彗,《曲判黑白——哥雅版畫展》,台中,國立台灣美術館,2003。
高宣揚,《論後現代藝術的不確定性》,台北,唐山出版社,1996。
黃曉微,《永遠的人民畫家,柯勒維茨》,台北,藝術家出版社,2012。
Arthur Pollard,《何謂諷刺》,顏元叔譯。台北,黎明文化,1973
Bauman,Z.,《現代性與大屠殺》,楊於東,史建華譯。南京,譯林出版社,2011。Modernity and the. Holocaust.
Bauman,Z., May,T.,《社會學之思》,李康譯。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0。Thinking Sociology.
Cubero, J., 《流浪的歷史》, 曹丹紅譯。桂林,廣西師範大學,2005。Histoire du vagabondage du Moyen Age a nos iours.
Kandinsky, 《藝術的精神性》吳瑪莉譯,台北,藝術家出版社,1998。Concerning the Spiritual in Art
Robert Stern, 《黑格爾與精神現象學》林靜芬、周志謙譯,台北,五南出版社,2010。Philosophy GuideBook to Hegel and the Phenomenology of Spirit
期刊論文
范家豪,《「規訓語懲罰」全力分析文本的二階觀察:描繪傅柯「權力系譜學」的視域圖譜》,國立台南大學教育經營與管理研究集刊第3期,2007。陳建發,《當代水墨畫圖像創作表現的黑白語意結構探索》,國立台南大學美術學系,2011。
黃郁雯,《二十一世紀台灣蛙神話》,東海大學美術研究所 ,2010。
傅含章,《晚唐傳奇集之諷刺類型研究》,中山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2007。
蘇至成,《你覺得我幽默嗎?》,彰化師範大學美術研究所,2010。
錢永祥,《主體如何面對他者:普遍主義的三種類型》,中國人民大學外國哲學研究所「普遍主義與特殊主義」學術研討會會議論文,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