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34.204.172.188) 您好!臺灣時間:2023/09/28 12:21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蔡鎬宇
研究生(外文):Ho-yu Tsai
論文名稱:金融信用卡服務系統異地備援決策因素之研究
論文名稱(外文):A Strategy of Building Backup Site For A Credit Card Service system
指導教授:蔡敦仁蔡敦仁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Dwen-ren Tsai
口試委員:郭建良鄭為民
口試日期:2014-01-23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中國文化大學
系所名稱:資訊管理學系碩士在職專班
學門:電算機學門
學類:電算機一般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14
畢業學年度:102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08
中文關鍵詞:銀行信用卡收單轉發中心異地備援
外文關鍵詞:Market of credit cardCredit card acquiring systemArchitecture for Backup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9
  • 點閱點閱:1134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91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1
台灣的信用卡市場自1974年發行第一張信用卡、1982年全面開放、1984年國內發卡機構發行「聯合簽帳卡」,而從2000年以來信用卡以驚人的速度不斷成長,迄今將近40年的歷史,信用卡已成為多數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發卡機構在經歷發卡量高速成長期及卡債風暴後,信用卡的整體市場已邁入相對穩定的階段,故過去由聯合信用卡做為發卡行的收單轉發中心現為各發卡收單銀行亦可自行建置,銀行整體的收單系統作業已趨成熟,多數的賣場及商家陸續已經完成刷卡設備的建置工作,亦能夠接受符合國際組織認可發行的晶片信用卡交易,然時今同時具備發卡及收單業務之金融單位,因過去銀行信用卡收單業務委由聯合信用卡代為服務,部份金融單位在該信用卡業務上之異地備援系統建置仍缺乏完整性,因此當銀行資訊中心因天災或人禍形成毀滅性的破壞,將造成特約商店全面性的信用卡金流交易中斷,所造成的損失不言可喻。
本研究探討在災變發生,造成特約商店與銀行信用卡金流交易中斷的情況下,如何透過建置自行異地備援設施將損失降至最低,進而將收單金流停止服務的時間縮至最短,整個信用卡系統達到最完善的備援,建置成本最小效率最高,最終讓銀行高層了解收單系統異地備援在營運中心的重要性。

The market of credit card issuance in Taiwan has rooted since 1970s. After numer-ous trials and development in decades, the booming of credit card system does help create huge business opportunities for banking and finance industries.
In particular, the credit card-based services play a much more important role for re-tailing stores than that in the past, owing to its rapid growth both in number of credit card transactions and in the variety of the derived applications and supports.
Such situation makes more and more business transactions and the corresponding service quality rely heavily on the stableness of the credit card acquiring system. As a consequence, how to minimize the network anomaly becomes a vital issue.
To respond to this challenge mentioned above, this study reviews the current prac-tices and designs of the acquiring system in Taiwan, putting it emphasis on designing a better architecture for backup solutions, with its target on large specialty and stores. We hope our proposed outcome can help strengthen the weakness of current practice.

內容目錄
中文摘要 I
英文摘要 II
誌謝辭 III
內容目錄 IV
表目錄 VII
圖目錄 VIII
第一章 研究背景、問題、目的與重要性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問題與目的 4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5
第四節 研究流程 6
第二章 文獻探討 7
第一節 文獻分析法 7
第二節 營運持續管理 8
第三章 研究方法 25
第一節 研究架構 25
第二節 研究對象 30
第三節 深度專家訪談及分析 30
第四節 訪問對象 34
第五節 訪談大綱 36
第四章 專家訪談及訪談問卷分析 39
第一節 深度訪談整理與分析 39
第二節 小結 43
第五章 AHP專家問卷設計與分析 44
第一節 層級分析法定義 45
第二節 基本假設 45
第三節 操作流程 46
第四節 研究分析與結果 52
第六章 結論與未來研究 61
第一節 結論 61
第二節 未來研究 64
參考文獻 66
附錄一、AHP 專家問卷 70
附錄二、AHP 專家問卷計算過程 75
附錄三、深度訪談逐字稿 78

表目錄
表 2-1 「異地備援」機制評量表 23
表 3-1 專家訪談表 34
表 3-2 異地備援規劃訪談綱要表 36
表 3-3 異地備援建置訪談綱要表 37
表 3-4 異地備援運作訪談綱要表 38
表 4-1 深度訪談內容整理表 43
表 5-1 AHP評估尺度意義及說明 48
表 5-2 隨機指標(R.I.)表 50
表 5-3 收單系統異地備援中心目標評量體系表 51
表 5-4 AHP專家訪談列表 54
表 5-5 收單系統異地備援決策因素「主層級」因素權重 55
表 5-6「第二層備援建置」因素權重 55
表 5-7「第二層備援運作」因素權重 56
表 5-8「異地備環境援建置」下的因素權重 57
表 5-9「異地備援計畫制訂」下的因素權重 58
表 5-10「監控及持續改善」下的因素權重 59

圖目錄
圖 1-1圖究流程圖 6
圖 2-1 BCM國際標準之發展 10
圖 2-2 BCMS之PDCA模式 11
圖 2-3業務持續管理的生命週期 12
圖 2-4 企業持續持續改善循環 18
圖 2-5 企業持續管理流程 18
圖 2-6 持續改善流程 19
圖 2-7 系統運作流程 20
圖 3-1收單系統異地備援決策因素研究架構圖 26
圖 3-2災害備援規劃階段研究架構圖 27
圖 3-3災害備援建置階段研究架構圖 28
圖 3-4災害備援運作階段研究架構圖 29
圖 5-1 AHP分析步驟 47
圖 5-2層級架構 53




一、中文部份:
日本 BCM 指引(2006):《業務持續計劃導方針》,日本經濟產業省信息安全政策室。
吳定(2003):《公共政策辭典》,台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二版一刷。
吳淑滿(2005):《以企業特區觀點探討都市再發展策略》,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地政研究所。
李思儀(2001):《文化與經濟活動─以臺灣的信用卡產業為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學研究所。
李美華、孔祥明、林嘉娟、王婷玉譯(1998):《社會科學研究方法》,台北:時英。
林鴻鈞 (2008):《「企業營運持續之資訊備援系統探討-以金融業為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大學企業管理學系。
金真芳(2005):《金融機構異地備援中心建置模式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資訊管理學研究所。
英國營運持續協會(2003):《PAS 56營運持續管理指導綱要》,英國營運持續協會。
席汝楫(1997):《社會與行為科學研究方法》,臺北:五南。
袁方(編)(2002):《社會研究方法》,臺北:五南。
財政部稅制委員會(1994):《信用卡業務管理要點》,中華民國八十二年度財政年報,臺北:中華民國財政部。
高熏芳、林盈助、王向葵譯(2001):《質化研究設計:一種互動取向的方法》,台北:心理出版社。
張慧雯(2000年4月26日)翻開台灣信用卡史20年坎坷。中國時報,10版。
張麗娟(1994年11月)《國際信用卡業務,彰銀資料43(11):7-16。
畢恆達 (1996):《詮釋學與質性研究》,台北:巨流。
黃光玉、 劉念夏、陳清文譯(2004):《媒介與傳播研究方法:質化與量話研究》,臺北:風雲論壇。
黃光玉、劉念夏、陳清文譯(2004):《媒介與傳播研究方法:質化與量化研究途徑》。臺北:風雲論壇。
楊哲仁 (2013.04):《維持業務持續運作的能力財金資訊季刊》:No.74,財金資訊公司研發部。
廖經泰 (2006) :《層級分析法於群體決策偏好整合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工業與資訊管理學系。
趙碧華、朱美珍編譯(1995):《研究方法-社會工作暨人文科學領域的運用》,臺北:雙葉書廊。
蔡登輝 (2007) :《「銀行資訊中心災害備援關鍵成功因素之研究」》,碩士論文,世新大學管理學院資訊管理學系。
鄧振源、曾國雄 (1989):《分析層級法的內涵特性與應用》,中國統計學報; 27:6。
賴建成 (2012):《建構台灣金融產業「異地備援」生命週期檢核表》,碩士論文,淡江大學資管系。
鍾倫納(1993):《應用社會科學研究法》,臺北:臺灣商務。
二、英文部份:
British Standard Institute (2003), “Guide to Business Continuity Management”.
BS 25999-1(2006), Business continuity management — Code of practice, British Standards Institution (BSI).
BS 25999-2(2007), Business continuity management —Specification, British Standards Institution (BSI).
Edwards, K. L., (2002 October) "Research Trends", Materials & De-sign, 23(7), pp.651-656.
ISO 22301(2012), Societal security — Business continuity manage-mentsystems — Requirements,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
Originated as HB 221(2004) , “Handbook Business Continuity Man-agement” — Standards Australia/Standards New Zealand.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