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文部份:
日本 BCM 指引(2006):《業務持續計劃導方針》,日本經濟產業省信息安全政策室。
吳定(2003):《公共政策辭典》,台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二版一刷。
吳淑滿(2005):《以企業特區觀點探討都市再發展策略》,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地政研究所。李思儀(2001):《文化與經濟活動─以臺灣的信用卡產業為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學研究所。李美華、孔祥明、林嘉娟、王婷玉譯(1998):《社會科學研究方法》,台北:時英。
林鴻鈞 (2008):《「企業營運持續之資訊備援系統探討-以金融業為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大學企業管理學系。金真芳(2005):《金融機構異地備援中心建置模式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資訊管理學研究所。英國營運持續協會(2003):《PAS 56營運持續管理指導綱要》,英國營運持續協會。
席汝楫(1997):《社會與行為科學研究方法》,臺北:五南。
袁方(編)(2002):《社會研究方法》,臺北:五南。
財政部稅制委員會(1994):《信用卡業務管理要點》,中華民國八十二年度財政年報,臺北:中華民國財政部。
高熏芳、林盈助、王向葵譯(2001):《質化研究設計:一種互動取向的方法》,台北:心理出版社。
張慧雯(2000年4月26日)翻開台灣信用卡史20年坎坷。中國時報,10版。
張麗娟(1994年11月)《國際信用卡業務,彰銀資料43(11):7-16。
畢恆達 (1996):《詮釋學與質性研究》,台北:巨流。
黃光玉、 劉念夏、陳清文譯(2004):《媒介與傳播研究方法:質化與量話研究》,臺北:風雲論壇。
黃光玉、劉念夏、陳清文譯(2004):《媒介與傳播研究方法:質化與量化研究途徑》。臺北:風雲論壇。
楊哲仁 (2013.04):《維持業務持續運作的能力財金資訊季刊》:No.74,財金資訊公司研發部。
廖經泰 (2006) :《層級分析法於群體決策偏好整合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工業與資訊管理學系。趙碧華、朱美珍編譯(1995):《研究方法-社會工作暨人文科學領域的運用》,臺北:雙葉書廊。
蔡登輝 (2007) :《「銀行資訊中心災害備援關鍵成功因素之研究」》,碩士論文,世新大學管理學院資訊管理學系。鄧振源、曾國雄 (1989):《分析層級法的內涵特性與應用》,中國統計學報; 27:6。賴建成 (2012):《建構台灣金融產業「異地備援」生命週期檢核表》,碩士論文,淡江大學資管系。鍾倫納(1993):《應用社會科學研究法》,臺北:臺灣商務。
二、英文部份:
British Standard Institute (2003), “Guide to Business Continuity Management”.
BS 25999-1(2006), Business continuity management — Code of practice, British Standards Institution (BSI).
BS 25999-2(2007), Business continuity management —Specification, British Standards Institution (BSI).
Edwards, K. L., (2002 October) "Research Trends", Materials & De-sign, 23(7), pp.651-656.
ISO 22301(2012), Societal security — Business continuity manage-mentsystems — Requirements,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
Originated as HB 221(2004) , “Handbook Business Continuity Man-agement” — Standards Australia/Standards New Zeal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