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書目:(依作者姓氏筆畫排列)
一、專書
(一) 華嚴作品
華 嚴:《智慧的燈》,( 台北:文星書局,1961)、(台北:皇冠出版社,1969),台北:躍昇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0年。
華 嚴:《生命的樂章》,(台北:文星書局,1963)、(台北:皇冠出版社,1969),台北:躍昇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2年。
華 嚴:《七色橋》,(台北:文星書局,1966)、(台北:皇冠出版社,1969),台北:躍昇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0年。
華 嚴:《玻璃屋裡的人》,(台北:文星書局,1967)、(台北:皇冠出版社,1969),台北:躍昇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2年。
華 嚴:《和風》,(台北:皇冠出版社,1969),台北:躍昇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1年。
華 嚴:《晴》,(台北:皇冠出版社,1969),台北:躍昇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2年。
華 嚴,《澳洲見聞》,(台北:皇冠出版社,1971),台北:躍昇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2年。
華 嚴:《華嚴選集》,(台北:弘毅出版社,1973),台北:躍昇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2年。(增訂版更名為《華嚴短文集》)
華 嚴:《蒂蒂日記》,(台北:皇冠出版社,1975),台北:躍昇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1年。
華 嚴:《鏡湖月》,(台北:皇冠出版社,1978),台北:躍昇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1年。
華 嚴:《無河天》,(台北:皇冠出版社,1980),台北:躍昇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1年。
華 嚴:《高秋》,(台北:皇冠出版社,1981),台北:躍昇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1年。
華 嚴:《神仙眷屬》,(台北:皇冠出版社,1983),台北:躍昇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0年。
華 嚴:《花落花開》,(台北:皇冠出版社,1984),台北:躍昇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1年。
華 嚴:《明月幾時圓》,(台北:皇冠出版社,1985),台北:躍昇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0年。
華 嚴:《燕雙飛》,(台北:皇冠出版社,1988),台北:躍昇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0年。
華嚴:《秋的變奏》,台北:躍昇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0年。
華嚴:《燦星‧燦星》,台北:躍昇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0年。
華嚴:《不是冤家》,台北:躍昇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3年。
華嚴:《兄和弟》,台北:躍昇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4年。
華嚴:《出牆紅杏》,台北:躍昇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1年。
華 嚴:《千心映影-華嚴影像自選集》,台北:躍昇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6年。
華 嚴:《老夫老妻-華嚴短篇小說集》,台北:躍昇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6 年。
華 嚴:《迴夢約園》,台北:躍昇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11年。
(二)文學史、小說史
孔范今主編:《二十世紀中國文學史》,濟南:山東文藝出版社,1997年。
古繼堂、彭燕彬、樊洛平、王敏著:《簡明台灣文學史》,台北:人間出版社,2009年。
古繼堂:《台灣小說發展史》,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89年。
白少帆、王玉斌、張恆春、武治純主編:《現代台灣文學史》瀋陽:遼寧大學出版社,1987年。
林海音:《林海音作品集》,台北:遊目族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0年。
邱貴芬:《日據以來台灣女作家小說選讀》,台北:女書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1年。
夏志清:《中國現代小說史》,台北:傳記文學出版社,1979年。
高行健:《現代小說技巧初探》,廣州:花城出版社,1981年。
張錦忠、黃錦樹編:《重寫.台灣.文學史》,台北:麥田出版社,2007年。
陳芳明、林惺嶽等著:《中華民國發展史》,台北:聯經出版公司,2011年。
陳芳明:《台灣新文學史》,台北: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11年。
彭瑞金:《台灣新文學運動四十年》,台北:自立晚報社,1991年。
黃重添、莊明萱、闕豐齡、徐學、朱雙一:《台灣新文學觀》,台北:稻禾出版社,1992年。
黃重添:《台灣長篇小說論》,台北:稻禾出版社,1992年。
葉石濤:《台灣文學史綱》,高雄:文學界雜誌社,1996年。
劉心皇:《現代中國文學史話》,台北:正中書局,1961年。
應鳳凰:《五0年代台灣文學論集》,高雄:春暉出版社,2007年。
(三)小說理論、敘事學、文學社會學相關專書
E‧M佛斯特著、李文彬譯:《小說面面觀》,台北:志文出版社,1985年。
伊瑟爾著、金惠敏等譯:《閱讀行為》,長沙:湖南文藝出版社,1991。
侯伯.埃斯卡皮(Robert Escarpit)著,葉淑燕譯:《文學社會學》,台北: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0年。
胡亞敏:《敘事學》,武漢: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1994年。
翁振盛、葉偉忠導讀:《敘事學.風格學》,台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2010年。
高宣揚:《當代社會理論》,台北:五南出版社,2001年。
張京媛等譯:《文學批評術語》,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1990年。
張錯:《西洋文學術語手冊-文學詮釋舉隅》,台北:書林出版有限公司,2005年。
陳平原:《小說史理論與實踐》,台北:淑馨出版社,1998年。
陳平原:《中國小說敘事模式的轉變》,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3年。
喬.艾略特等著:《小說的藝術》,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1999年。
董桂英:《敘述學》,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1年。
(四)其他相關參考書
中國婦女寫作協會/編著:《泱泱女聲-中國婦女寫作協會史料集》,台北:中國婦女寫作協會,2011年。
文建會/編著:《全國性文藝團體彙編》,台北:文化建設委員會,1995年。
文訊雜誌社/編輯:《光復後臺灣地區文壇大事記要(增訂本)》,台北市:文化建設委員會,1995年。
王德威:《眾聲喧嘩之後-點評當代中文小說》,台北:麥田出版社,2001年。
吉廣輿:《孟瑤評傳》,高雄:高雄市立中正文化中心,1998年。
呂正惠:《小說與社會》,台北: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88年。
李仕芬:《愛情與婚姻:台灣當代女作家小說研究》,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96年。
李宜涯等著:《華嚴文學創作論文集》,台北:躍昇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7年。
李瑞騰主編:《永恆的溫柔-琦君及其同輩女作家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桃園:國立中央大學中文系琦君研究中心,2006年。
東海大學中文系編著:《苦悶與蛻變-六0、七0年代台灣文學與社會》,台北:文津出版社,2007年。
林芳玫:《解讀瓊瑤愛情王國》,台北:時報出版股份有限公司,1994年。
林海音:《婚姻的故事》,台北:文星出版社,1963年。
林海音:《曉雲》,台北:純文學出版社有限公司,1983年。
邱貴芬:《仲介台灣‧女人》,台北:元尊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7年。
胡適:《胡適文存》第一集,台北:遠東圖書公司,1975年。
范銘如:《眾裡尋她-台灣女性小說縱論》,台北:麥田出版社,2002年。
夏志清:《夏志清文學評經典-愛情.社會.小說》,台北:麥田出版社,2007年。
夏祖麗:《從城南走來》,台北:天下文化出版有限公司,2000年。
海明威:《海明威短篇小說選》,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1986年。
張潄菡:《意難忘》,台北:皇冠出版社,1978年。
曹雪芹:《紅樓夢》,台北: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2008年。
梅家玲主編:《性別論述與台灣小說》,台北:麥田出版社,2000年。
郭良蕙:《心鎖》,台北:九歌出版社,2002年。
楊照:《夢與灰燼-戰後文學史散論二集》,台北:聯合文學出版社,1998年。
葉石濤:《台灣鄉土作家論集》,台北:遠景出版社,1979年。
齊邦媛:《千年之淚》,台北:爾雅出版社,1997年。
劉心皇:《六十年散文選》,台北:正中書局,1972年。
潘人木:《蓮漪表妹》,台北:爾雅出版社,2001年。
瓊瑤:《窗外》,台北:皇冠出版社,1980年。
二、單篇論文、學位論文及報紙專文
(一)、單篇論文及報紙專文
周芬伶:〈後東亞或新比較及其不滿〉,《中國時報‧開卷》,2012年9月28日,第20版。
林黛嫚:〈孤獨的筆寫世事人情〉,《文訊雜誌》第337期,2013年11月,頁44-52。
林黛嫚:〈論華嚴小說的言情及其他〉,《國立台北教育大學語文集刊》第22期,2012年7月,頁119-158。
姚宜瑛:〈書桌〉,《中華日報‧副刊》,2003年3月25日,第14版。
洪秀瑛:《中國時報‧影劇版》,2012年9月8日第C3版。
紀弦:〈現代派信條釋義〉,《現代詩》第三期,1956年2月,頁4。
胡衍南:〈戰後台灣史上第一次横的移植─新的文學史分期法之實驗〉,《台灣文學觀察》,1992年第6期,頁26-43。
尉天驄:〈獻給讀者〉:《筆匯》革新號一卷一期(1959年5月),頁2。
夏濟安:〈致讀者〉,《文學雜誌》一卷一期,1956年9月,頁70。
夏濟安:〈評《落月》兼論現代小說〉,《文學雜誌》一卷二期,1956年10月,頁32-40。
劉紹銘:〈《現代文學〉發刊詞〉,《現代文學》第一期,1960年3月,頁2。
應鳳凰:〈作家的第一本書39華嚴/智慧的燈〉,《人間福報‧副刊》,2012年9月3日,第15版。
謝冰瀅:《自由青年》,第廿九卷第九期,第29卷第9期,1963年5月,頁17。
蘇雪林:〈評兩本黃色小說:「江山美人」與「心鎖」〉,《文苑》第2卷第4期,1963年3月,頁11。
(二)學位論文
丁如盈:《華嚴《蒂蒂日記》研究》,銘傳大學應用中國文學研究所在職專班碩士論文,2008年。朱嘉雯:《亂離中的追求-五四自由傳統與台灣女性渡海書寫》,國立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2002年。林宛庭:《華嚴小說研究》,國立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在職專班碩士論文,2008年。胡惠玲:《華嚴長篇小說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文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2007年。曾鈴月:《女性、鄉土與國族--戰後初期大陸來台三位女作家小說作品之女性書寫及其社會意義初探》,靜宜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01年。唐玉純:《反共時期的女性書寫策略-以「台灣婦女寫作協會」為中心」,暨南國際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年。龍淑玲:《華嚴小說人物類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在職專班碩士論文,2012年。顏嘉瑩:《論華嚴小說的愛情與宗教書寫》,國立中正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0年。三、網路資料
《藝術與建築索引典》(Art & Architecture Thesaurus Taiwan)
http://db1x.sinica.edu.tw/caat/caat_rptcaatc.php (2013.9.15最後檢索)
《國立中央圖書館‧當代文學史料影像系統》
http://lit.ncl.edu.tw/litft/home.action (2013.7.25最後檢索)
《中時電子報‧中時部落格》
http://www.chinatimes.com/ (2012.11.10最後檢索)
《文化部‧台灣大百科全書》,
http://taiwanpedia.culture.tw/ (2013.7.25最後檢索)
《維基百科》
http://zh.wikipedia.org/zh-tw/ (2013.06.20最後檢索)
《博客來網路書店》
http://www.books.com.tw/ (2013.06.20最後檢索)
《新浪網‧新浪部落》
http://blog.sina.com.tw/yhchen/ (2013.9.21最後檢索)
《讀書網》
http://big5.dushu.com/showbook/ (2013.8.25最後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