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王禎輝,「電子書包應用於小學教育之可行性分析-以某小學為例」,中央大學資訊管理學系碩士論文,2010年。[2]朱芝琬,「國小教育實施電子書包教學之前置需求研究」,淡江大學資訊管理學系碩士論文,2012年。[3]朱芳慶、梁朝雲,「桃園縣國民中小學行政主管推動資訊教育的認知與成功因素」,桃園縣教育領航學報,第1期,第33-56頁,2010年。
[4]江祝慧,「電子書包融入國小教學現況及其因應策略之研究-以桃園縣試辦學校為例」,銘傳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2012年。[5]何榮桂、林瑞龍、周昆逸,「教育雲的規劃與設計」,教育研究月刊,第216期,第5-18頁,2012年。[6]吳婉甄,「新北市、臺北市國民小學教師專業學習社群與教師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臺北市立教育大學教育行政與評鑑研究所碩士論文,2011年。[7]吳淑蘭,「雲端教學服務平台導入國中英語合作學習對學生學習態度與學習成就之研究」,台北科技大學技術及職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2013年。[8]宋榆涵,「行動學習載具融入專題寫作成效探討」,臺東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2014年。[9]宋曜廷,「數位學習研究中質性資料的管理與分析」,數位學習研究方法,高等教育出版,2012年。
[10]李幸穎,「臺北市國小教師資訊專業學習社群之運作與資訊融入教學之現況調查研究」,臺北市立教育大學學習與媒材設計學系碩士論文,2013年。[11]李美葺,「國民小學教師專業學習社群之推動與成效分析」,逢甲大學公共政策研究所碩士論文,2010年。[12]李瑩涓,「國小教師運用資訊科技與創新教學因素之研究-以嘉義縣資訊種子學校教師為例」,嘉義大學教育科技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年。[13]沈妙伶,「利用UTAUT模式探討互動式電子白板使用意圖與行為影響因素之研究」,高苑科技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2011年。[14]卓家良,「Live@edu雲端教學平台輔助國中中文閱讀教學之研究」,屏東科技大學技術及職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2012年。[15]周君芳,「國民小學教師資訊素養、資訊科技融入教學、專業成長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大葉大學工業工程與管理學系碩士論文,2013年。[16]周祝瑛、劉豫敏,「雲端教育」,教育研究月刊,第216期,第125-138頁,2012年。[17]周婷婷,「國民中小學未來教室檢核指標建構之研究」,臺北教育大學數學暨資訊教育學系碩士論文,2013年。[18]周楷蓁,「翻轉教室結合行動學習之成效」,臺中教育大學教育測驗統計研究所碩士論文,2013年。[19]林淑馨,「質性研究理論與實務」,巨流圖書股份有限公司,2010年。
[20]侯坤成,「國中實施資訊融入教學意願之探討--以臺南市國中教師推動電子互動白板教學為例」,立德大學科技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2010年。[21]施玉涵,「雲端科技應用與持續使用-以再興中小學雲端教學系統為例」,南華大學文化創意事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2013年。[22]孫郁文,「未來教室雲端教學服務系統導入國中自然領域課程之研究」,臺北科技大學技術及職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2013年。[23]徐仁全,「Web 3.0的時代來臨了」,遠見雜誌2010華人峰會專刊,http://www.gvm.com.tw/Boardcontent_17151.html,2010年。
[24]徐新逸、黃俊偉,「台北縣資訊種子學校推動策略之研究」,課程與教學季刊,第11卷,第1期,第47-72頁,2008年。[25]袁方、林萬億,「社會研究方法」,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2年。
[26]張文祺,「桃竹苗地區國民小學教師專業學習社群、學校組織文化與教師專業成長關係之研究」,新竹教育大學人資處教育行政碩士專班碩士論文,2011年。[27]張文瓊,「結合自我調整學習策略的網路PBL學習對學習成效之影響」,臺北教育大學教育傳播與科技研究所碩士論文,2011年。[28]莊明貞、陳怡如,「質性研究導論」,高等教育文化事業公司,2006年。
[29]教育部,「教育部中小學資訊教育白皮書2008-2011」,2008年。
[30]教育部,「教育雲端應用及平臺服務推動計畫(101年至106年)」,2013年。
[31]陳向明,「社會科學質的研究」,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2年。
[32]陳建東,「台灣地區推動微軟未來學校實施可行性之研究」,臺中教育大學教育學系博士論文,2010年。[33]陳盈秀,「『K12 數位學校』之關鍵成功因素探討」,中山大學資訊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年。[34]陳郁程,「屏東縣『資訊種子學校計畫』執行成效評估研究」,臺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7年。[35]陳婉茹,「『資訊科技融入教學創新應用典範團隊』之實施歷程、運作特色與關鍵成功因素之個案研究」,臺南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2014年。[36]黃誌祥,「運用DEMATEL分析彰化地區國小實施電子書包輔助教學之關鍵因素」,中華大學運輸科技與物流管理學系碩士論文,2012年。[37]黃麗君,「『資訊科技融入教學創新應用典範團隊』學校獲獎關鍵因素之個案研究」,高苑科技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2012年。[38]楊麗香,「國民小學推動資訊科技融入教學之關鍵成功因素」,彰化師範大學資訊管理學系碩士論文,2010年。[39]鄒景平,「教育的破壞式創新上場了-顛倒教室」,心靈的追尋,http://blog.sina.com.cn/s/blog_71ca7f3a01012h1w.html,2012年。
[40]翟本瑞、施俊良,「教育政策的規劃、執行與考核:以資訊種子學校為例」,教育與社會研究,第14期,第75-118頁,2007年。[41]劉昆霖,「智慧校園雲端應用服務整合規劃研究」,世新大學傳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2012年。[42]劉益嘉,「資訊科技融入教學培訓計畫之策略規劃及其對教師關注度影響之研究:以臺中市某國小為例」,嘉義大學視覺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年。[43]Savilla Banister, “Integrating the iPod Touch in K–12 Education: Visions and Vices” Computers in the School, Vol. 27, No. 2, pp. 121-131, 2010.
[44]Kevin Burden, Paul Hopkins, Trevor Male, Stewart Martin and Christine Trala, “iPad Scotland Evaluation”, Faculty of Education, The University of Hull, 2012.
[45]Robert Fogel, “The Education Cloud: Delivering Education as a Service”, Intel World Ahead White Paper, Intel Corporation, 2010.
[46]Dirk Ifenthaler and Volker Schweinbenz, “The acceptance of Tablet-PCs in classroom instruction: The teachers’ perspectives” 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 Vol. 29, No. 3, pp. 525-534, 2013.
[47]Larry Johnson, Samantha Adams, Malcolm Cummins, Victoria Estrada, Alex Freeman and Holly Ludgate, “NMC Horizon Report: 2013 K-12 Edition” Austin, Texas: The New Media Consortium, 2013.
[48]Richard Jones, “How an LMS and BYOD Changed a School.” eLearning Industry, http://elearningindustry.com/how-an-lms-and-byod-changed-a-school, 2013.
[49]Everett M. Rogers, “Diffusion of innovations (5th Edition)” New York: The Free Press, 2003.
[50]Mike Sharples, Josie Taylor and Giasemi Vavoula, “A Theory of Learning for the Mobile Age” Medienbildung in neuen Kulturraumen, pp. 87-99, 2010.
[51]Sharon E. Smaldino, Deborah L. Lowther, Clif Mims and James D. Russell, “Instructional Technology and Media for Learning, Loose-Leaf Version with Video-Enhanced Pearson eText -- Access Card Package, 11/E” Pearson Education Inc., 2014.
[52]Sarah Stein, Jennifer Ware, Johanne Laboy, Henry E. Schaffer, “Improving K-12 pedagogy via a Cloud designed for educatio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 Vol. 33, pp. 235-241, 2013.
[53]Qiyun Wang, Huay Lit Woo, Choon Lang Quek, Yuqin Yang and Mei Liu, “Using the Facebook group as a learning management system: An exploratory study”, British Journal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Vol. 43, No. 3, pp. 428-438, 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