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44.200.82.149) 您好!臺灣時間:2023/06/09 23:08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黃筠茜
研究生(外文):Yun-Chien Huang
論文名稱:不同天然色素染髮劑配方及研究評估
論文名稱(外文):Different natural pigment dye formulations and research assessment
指導教授:陳崇裕陳崇裕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Chon-Yu Chen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樹德科技大學
系所名稱:應用設計研究所
學門:設計學門
學類:綜合設計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14
畢業學年度:102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89
中文關鍵詞:天然色素、指甲花、紫膠蟲、藍靛、染髮劑
外文關鍵詞:Natural pigments、Henna、Kerria lacca Ckerr、Indigo、Hair dye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3
  • 點閱點閱:1050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182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0
本研究主要目的在探討指甲花、紫膠蟲、藍靛三種不同天然色素對染髮的可行性,經由研究結果得知指甲花色素與紫膠蟲色素,皆以色素濃度5%染出之髮色最深,指甲花染後色澤偏深橘紅色,而紫膠蟲染後色澤偏暗紫紅色。藍靛色素單一染程後色澤為淺藍,上色效果不佳,須經過多次複染或與不同色素不同濃度進行複染,才能有較好的色牢度。在不同色素濃度複染上,△E值以D2(藍靛10%+藍靛10%)>D1(藍靛10%+紫膠蟲1%)>D3(藍靛10%+指甲花1%),由此可知不同色素濃度複染效果比單一色素不同濃度染色效果更佳。
在真人灰白髮染色中,染色結果以W1(指甲花5%)>W4(藍靛10%+指甲花1%)>W2(紫膠蟲5%)>W5(藍靛10%+紫膠蟲1%)>W3(藍靛10%+藍靛10%)。複染組別W3(藍靛10%+藍靛10%)、W4(藍靛10%+指甲花1%)、W5(藍靛10%+紫膠蟲1%)與後媒染組別M1(W3+浸泡0.1%氯化鐵)、M2(W4+浸泡0.1%氯化鐵)、M3(W5+浸泡0.1%氯化鐵)比較,經色差儀與切片檢測,證實有浸泡媒染劑之組別△E值皆明顯提升,滲透效果也高於未媒染之組別,表示媒染劑在染程中能有效提升染色之效果。
安全性測試以組別W1(指甲花5%)、W2(紫膠蟲5%)、W3(藍靛10%+藍靛10%)、W4(藍靛10%+指甲花1%)、W5(藍靛10%+紫膠蟲1%)五種配方進行人體皮膚過敏測試,受測者皆無過敏現象發生,表示本研究之染髮劑配方對皮膚是安全無虞的。


The current study aimed to investigate the feasibility of applying three different natural pigments (Lawsonia inermis Linn., Kerria lacca Kerr, and indigo) to hair dyeing. With the pigment concentrations of Lawsonia inermis Linn. and Kerria lacca Kerr formulated, the result indicated that for both pigments, 5% pigment concentration led to the darkest hair dyeing. Lawsonia inermis Linn. dye was a tinge of dark orange red was presented, Kerria lacca Ckerr was a tinge of dark purple was shown. Single dyeing of indigo pigment displayed a tinge of light blue and an ineffective dyeing effect. Multiple re-dyeing or re-dyeing with different pigments of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led to better color fastness.
In terms of re-dyeing with different pigments of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the best dyeing effect was D2 (10% indigo + 10% indigo, ΔE = 55.70)> D1 (10% indigo + 1% Kerria lacca Ckerr, ΔE = 52.71) > D3 (10% indigo + 1% Lawsonia inermis Linn., ΔE = 49.36). Therefore, re-dyeing with different pigments of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was superior to single pigment of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In the actual gray hair dyeing, the best dyeing effect was W1 (5% Lawsonia inermis Linn.)> W4 (10% indigo + 1% Lawsonia inermis Linn.,)>W2 (5% Kerria lacca Ckerr)>W5 (10% indigo + 1% Kerria lacca Ckerr)>W3 (10% indigo + 10% indigo). The comparisons between re-dyeing groups—W3 (10% indigo + 10% indigo), W4 (10% indigo + 1% Lawsonia inermis Linn.), W5 (10% indigo + 1% Kerria lacca Ckerr), and post-mordant dyeing groups—M1 (W3 + immersed in 0.1% FeCl3), M2 (W4 + immersed in 0.1% FeCl3), and M3 (W5 + immersed in 0.1% FeCl3) revealed that the slices of actual gray hair after dyeing and ΔE values of groups immersed in mordant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suggesting that mordant effectively enhanced the dyeing effect.
The safety tests on skin allergies with W1 (5% Lawsonia inermis Linn.), W2 (5% Kerria lacca Ckerr), W3 (10% indigo + 10% indigo), W4 (10% indigo + 1% Lawsonia inermis Linn.), and W5 (10% indigo + 1% Kerria lacca Ckerr) indicated that allergies were not observed among examinees, suggesting that the dyeing formulas proposed in the current study were safe to skins.


目錄
中文摘要 I
Abstract III
致謝 V
目錄 VII
表目錄 XI
圖目錄 XIII
第一章 緒論 1
1.1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1.2 研究目的 2
1.3 研究架構 3
第二章 文獻探討 4
2.1 天然色素 4
2.2 染的歷史演進 5
2.2.1 植物染簡介 5
2.3 指甲花簡介 6
2.3.1 指甲花醌 9
2.4 紫膠的歷史 9
2.4.1 紫膠蟲簡介 10
2.4.2 紫膠的應用 12
2.4.3 紫膠的色素萃取及染色 13
2.5 藍靛的歷史 14
2.5.1 藍染植物的種類 14
2.5.2 化學合成靛藍(Indigo) 18
2.6 頭髮的物理性質 20
2.6.1 毛髮的形狀 21
2.6.2 毛髮的吸水性 21
2.6.3 毛髮的彈性與張力 21
2.7 水洗測試標準法(Shampoo Washing Test) 22
2.7.1 色牢度評估色差△E值與CIE L*a*b*值 22
第三章 材料和方法 25
3.1 材料與藥品 25
3.2 儀器 26
3.3 實驗方法 27
3.3.1 實驗流程 27
3.4 色素最大溶解度 28
3.5 不同色素濃度染髮劑實驗 28
3.6 不同色素複染實驗 34
3.7 真人灰白髮染色實驗 36
3.8 真人灰白髮染色後媒染實驗 37
3.9 水洗測試 38
3.10 染後髮片滲透性測試 39
3.11 染劑安全性測試 39
第四章 結果與討論 41
4.1 色素最大溶解度之結果探討 41
4.2 不同色素濃度染髮劑實驗之結果比較 42
4.2.1 不同天然色素濃度染髮劑染色效果分析 42
4.2.2 不同天然色素濃度染髮後水洗色牢度分析 44
4.3 不同色素複染之染髮劑染色實驗結果分析 55
4.3.1 不同色素複染染髮劑之染色效果分析 55
4.3.2 不同色素複染染髮劑之染後水洗色牢度分析 56
4.4 真人灰白髮染色效果分析 62
4.4.1 不同色素配方染劑之真人灰白髮染色效果分析 62
4.4.2真人灰白髮染後水洗色牢度分析 63
4.5 真人灰白髮染色後媒染效果分析 69
4.5.1真人灰白髮後媒染之實驗效果分析 70
4.6 真人灰白髮染色後染後髮片滲透性分析 73
4.6.1 真人灰白髮染色配方滲透性評估 74
4.7 安全性評估 78
4.8 色卡製作 81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83
5.1 結論 83
5.2 建議 86
參考文獻 87
附錄-指甲花醌MSDS
附錄-紫膠蟲MSDS
附錄-藍靛MSDS

表目錄
表2.1 天然色素 4
表2.4 水洗條件 22
表3.1 指甲花色素配方表 29
表3.2 紫膠蟲紅色素配方表 29
表3.3 藍靛色素配方表 32
表3.4 不同色素濃度複染配方表 34
表3.5 真人灰白髮染色配方表 36
表3.6 後媒染真人灰白髮配方表 37
表3.7 水洗測試標準條件表 38
表3.8 皮膚反應評價之評分表 40
表4.1 指甲花色素配方表 43
表4.2 紫膠蟲紅色素配方表 43
表4.3 指甲花色素濃度1%染色髮片及水洗測試結果 47
表4.4 指甲花色素濃度3%染色髮片及水洗測試結果 48
表4.5 指甲花色素濃度5%染色髮片及水洗測試結果 49
表4.6 紫膠蟲紅色素濃度1%染色髮片及水洗測試結果 52
表4.7 紫膠蟲紅色素濃度3%染色髮片及水洗測試結果 53
表4.8 紫膠蟲紅色素濃度5%染色髮片及水洗測試結果 54
表4.9 不同色素濃度複染配方表 55
表4.10 不同色素複染編號D1染色髮片及水洗測試結果 59
表4.11 不同色素複染編號D2染色髮片及水洗測試結果 60
表4.12 不同色素複染編號D3染色髮片及水洗測試結果 61
表4.13 真人灰白髮染色組別配方表 62
表4.14真人灰白髮編號W1水洗測試結果 66
表4.15真人灰白髮編號W2水洗測試結果 67
表4.16 真人灰白髮編號W3、W4、W5水洗測試結果 68
表4.17 真人灰白髮後媒染配方表 69
表4.18 真人灰白髮複染配方未媒染與媒染測試結果比較 72
表4.19 滲透性評估之配方表 73
表4.20 皮膚反應評價之評分表 79
表4.21 皮膚過敏指數及安全性測試反應表 80
表4.22 皮膚過敏指數及安全性觀察測試反應表 81

圖目錄
圖1.1 研究架構 3
圖2.1 指甲花株示意圖 7
圖2.2 鳳仙花花株外觀 8
圖2.3 指甲花醌(2-hydoroxy,4-naphthoquinone)結構式 9
圖2.4 寄生在枝幹上的紫膠蟲 11
圖2.5 紫膠蟲 12
圖2.6 紫膠蟲片 13
圖2.7 台灣馬藍外觀 16
圖2.8 木藍外觀 17
圖2.9 蓼藍植株 18
圖2.10藍靛結構式 19
圖2.11 靛藍Indigo外觀 20
圖2.12 CIE L*a*b* 色彩屬性圖 24
圖3.1 實驗流程圖 27
圖3.2 不同指甲花色素濃度染色流程圖 30
圖3.3 不同紫膠蟲紅色素濃度染色流程圖 31
圖3.4 藍靛色素染色流程圖 33
圖3.5 不同色素複染流程圖 35
圖4.1 不同色素最大溶解度之圖片 41
圖4.2染劑糊劑示意圖 42
圖4.3 不同指甲花色素濃度樣本八次水洗L*值折線圖 44
圖4.4 不同指甲花色素濃度樣本八次水洗a*值折線圖 45
圖4.5 不同指甲花色素濃度樣本八次水洗a*值折線圖 45
圖4.6 不同指甲花色素濃度樣本八次水洗E△*值折線圖 46
圖4.7 不同紫膠蟲色素濃度樣本八次水洗L*值折線圖 50
圖4.8 不同紫膠蟲色素濃度樣本八次水洗a*值折線圖 50
圖4.9 不同紫膠蟲色素濃度樣本八次水洗b*值折線圖 51
圖4.10 不同紫膠蟲色素濃度樣本八次水洗E△*值折線圖 51
圖4.11 不同色素濃度複染樣本八次水洗L*值折線圖 56
圖4.12 不同色素濃度複染樣本八次水洗a*值折線圖 57
圖4.13 不同色素濃度複染樣本八次水洗b*值折線圖 57
圖4.14 不同色素濃度複染樣本八次水洗△E*值折線圖 58
圖4.15 真人灰白髮染色樣本八次水洗L*值折線圖 64
圖4.16 真人灰白髮染色樣本八次水洗a*值折線圖 64
圖4.17 真人灰白髮染色樣本八次水洗b*值折線圖 65
圖4.18 真人灰白髮染色樣本八次水洗△E*值折線圖 65
圖4.19 浸泡0.1%氯化鐵-後媒染組 70
圖4.20 W1 染後洗淨切片圖(1) 74
圖4.21 W1 染後洗淨切片圖(2) 74
圖4.22 W1 染後洗淨切片圖(3) 74
圖4.23 W2 染後洗淨切片圖(1) 74
圖4.24 W2 染後洗淨切片圖(2) 74
圖4.25 W2 染後洗淨切片圖(3) 74
圖4.26 W3 染後洗淨切片圖(1) 75
圖4.27 W3 染後洗淨切片圖(2) 75
圖4.28 W3 染後洗淨切片圖(3) 75
圖4.29 W4 染後洗淨切片圖(1) 75
圖4.30 W4 染後洗淨切片圖(2) 75
圖4.31 W4 染後洗淨切片圖(3) 75
圖4.32 W5 染後洗淨切片圖(1) 76
圖4.33 W5 染後洗淨切片圖(2) 76
圖4.34 W5 染後洗淨切片圖(3) 76
圖4.35 M1 染後洗淨切片圖(1) 76
圖4.36 M1 染後洗淨切片圖(2) 76
圖4.37 M1 染後洗淨切片圖(3) 76
圖4.38 M2 染後洗淨切片圖(1) 77
圖4.39 M2 染後洗淨切片圖(2) 77
圖4.40 M2 染後洗淨切片圖(3) 77
圖4.41 M3 染後洗淨切片圖(1) 77
圖4.42 M3 染後洗淨切片圖(2) 77
圖4.43 M3 染後洗淨切片圖(3) 77
圖4.44色卡本 82







參考文獻

王漢傑,2005,蘇木、紫草天然色素於半永久性染髮劑之配方研究,
樹德科技大學碩士論文,高雄。
方鈞瑋,2007,史前館電子報第112期-藍色魔術:中國西南少數民族的
藍靛製作。
光井武夫,1999,新化妝品學,初版,合記圖書出版社,台北市。
林淑雅,2008,化學促滲劑對指甲花染髮劑功能之評估,樹德科技大學,
碩士論文,高雄。
林潔怡,2006,植物藍靛染料之研究,樹德科技大學,碩士論文,高雄。
邢文藻,1998,紡織檢驗學,龍岡出版社,台北市。
馬芬妹,1999,青出於藍-台灣藍染技術系譜與藍染工藝之美,台灣省
手工業研究所,南投。
清華大學學報,2004。
陳麗舟,2007,微脂粒包覆染髮劑之製備與功能性評估,樹德科技大學,
碩士論文,高雄。
陳景林、馬毓秀,2004,大地之華-台灣天然染色事典,台中縣立文化
中心,台中。
陳崇裕、王漢傑,2004,蘇木色素於半永久性染髮劑之配方探討及有效評估。樹德學報第六卷第一期,p189-p197。
黃振聲,1990,膠蟲在工業上之利用,中華昆蟲特刊第五號-有用昆蟲
研討會,p147-p153。
經靖,2000,膀胱癌,藥學雜誌,第十六卷,第二期,p89。
趙素娉,2012,天然紫膠色素最佳配方染程研究,樹德科技大學,碩士
論文,高雄。
蔡承豪,1992,從染料到染坊-17至19世紀台灣的藍靛業,國立暨南國
際大學歷史學系,碩士論文。
鄭武燦,台灣植物圖鑑-下冊2643台灣馬藍,國立編譯館主編,p1322
謝靜敏,林業試驗所木材纖維組,紫膠蟲的美麗與哀愁,染人手作-植
物染研究會。
簡富美,2012,天然紫膠色素染髮劑之配方研究,樹德科技大學碩士論
文,高雄。
Draize, J. H., Woodard, G., and Calvery, H. O., 1948, “Method for the study
of irritation and toxicity of substances applied topically to the skin
and mucous membrances”, Journal of Pharmacology and
Experimental Therapeutics. 82, p377-p390。
Nohynek, G. J., Fautz, R., Benech-Kieffer, F., Toutain, H. (2004). Toxicity and human health risk of hair dyes. Food and Chemical Toxicology, 42, p517-p543。
CIE L*a*b* 色彩屬性圖,2014.07.14
(http://www.tec-search.net/en/displaygroup/0/L*a*b*)。

Sweet Science-天然木器塗料-紫膠,2014.07.14
(http://sweetscience.blogcn.com/archives/178)。

大紀元【生活に活きる植物】44・蓼藍,2014.07.14
(http://www.epochtimes.jp/jp/2011/10/html/d41256.html)。

台灣野生植物資料庫-台灣馬藍,2014.07.14
(http://kplant.biodiv.tw/%E5%8F%B0%E7%81%A3%E9%A6%AC%E8%97%8D/%E5%8F%B0%E7%81%A3%E9%A6%AC%E8%97%8D.htm)。

合顏悅色工房-紫膠蟲片,2014.07.14
(http://litchidye.blogspot.tw/2013/05/blog-post_20.html)。

維基百科-散沫花,2014.07.14
(http://zh.wikipedia.org/wiki/%E6%95%A3%E6%B2%AB%E8%8A%B1)。

維基百科-鳳仙花,2014.07.14
(http://zh.wikipedia.org/wiki/%E9%B3%B3%E4%BB%99%E8%8A%B1)。

維基百科-指甲花醌,2014.07.14
(http://zh.wikipedia.org/wiki/%E6%8C%87%E7%94%B2%E8%8A%B1%E9%86%8C)。

維基百科-木藍,2014.07.14
(http://zh.wikipedia.org/wiki/%E6%9C%A8%E8%97%8D)。

維基百科-靛藍,2017.07.14
(http://zh.wikipedia.org/wiki/%E9%9D%9B%E8%93%9D)。

維基百科-藍靛化學式,2014.07.26
(http://zh.wikipedia.org/zh-tw/%E9%9D%9B%E8%93%9D#mediaviewer/File:Indigo_skeletal.svg)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