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文部分
中央選舉委員會(2013)。彰化縣第7屆立委選舉區劃分簡圖。2013年5月4日取自http://web.cec.gov.tw/ezfiles/0/1000/attach/22/pta_16934_8297548_21188.pdf
王昭嵐(2000)。大學行政人員校務行政電腦化態度之研究。國立中山大學公共 事務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王菀齡(2009)。影響網路合購因素之研究-以時間壓力與口碑為干擾變數。崑山科技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縣。朱蓓儀(2001)。資訊科技對組織扁平化影響-探討台灣企業導入Intranet之組織變化。元智大學資訊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縣。行政院研考會(2011)。第四階段電子化政府計畫(101年至105年)。2013年1月24日取自http://www.rdec.gov.tw/public/attachment/25311401271.pdf
行政院研考會(2012)。101年個人家戶/數位機會調查報告。2013年1月24日取自http://www.rdec.gov.tw/public/Attachment/312113493071.pdf
行政院研考會(2013)。102年個人家戶/數位機會調查報告。2013年12月1日取自http://www.rdec.gov.tw/public/Attachment/3122613393871.pdf
余嘉華(2012)。以資訊系統成功模式探討Facebook使用者保留之研究。義守大學資訊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縣。呂逸歆(2009)。顧客對網路銀行之滿意度及使用者接受度之實證探討。世新大學資訊管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李文君(2006)。大學院校服務品質量表建構之研究~以台南地區為例。國立臺南大學教育經營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縣。李蕊如(2013)。中彰地區教保服務人員資訊科技素養對SET系統使用態度之研究。亞洲大學資訊工程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縣。沈文龍(2011)。行動購物系統品質對消費者滿意度與購買意願之影響。義守大學資訊管理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縣。辛莉萍(2010)。以網路社群使用者的知覺價值探討持續使用行為意向:以Facebook為例。中華大學資訊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周家慧(1996)。以 DeLone & McLean 模式探討入口網站成功之影響因素。資訊管理展望第8卷,1,109-132。
林姍珊(2010)。電子書態度整合模型研究。國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國際企業系碩士論文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林涵妮(2010)。影響國小教育人員接受創新態度與教學科技接受程度因素之研究。台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市。林嘉誠(2003)。政府改造。行政院研考會,台北。
邱怡芳(2009)。Web 2.0數位化學習系統之影響因子評估。國立成功大學資訊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市。邱皓政(2002)。社會與行為科學的量化研究與統計分析。台北:五南。
徐美銀(2010)。彰化縣國小行政人員對公文整合系統使用態度與滿意度之研究。逢甲大學公共政策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翁榮茂(2008)。以TAM及資訊系統成功模式探討線上輔助教學平台之功能設計。屏東科技大學資訊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縣。高曼婷(2010)。結合資訊系統成功模式與科技接受模式探討資訊系統使用行為─以臺北益教網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應用電子科技學系碩士論文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張依靜(2008)。嘉義市國小學童使用班級網站的現況及其相關影響因素之探討。國立臺南大學教育學系科技發展與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市。教育部(2008)。2008-2011教育部中小學資訊教育白皮書。2013年1月24日取自http://www.edu.tw/userfiles/url/20120920154137/97.08%E6%95%99%E8%82%B2%E9%83%A8%E4%B8%AD%E5%B0%8F%E5%AD%B8%E8%B3%87%E8%A8%8A%E6%95%99%E8%82%B2%E7%99%BD%E7%9A%AE%E6%9B%B8.pdf
教育部(2012)。教育施政理念與政策。2013年2月12日取自http://www.edu.tw/userfiles/url/20130109145034/10109%E6%95%99%E8%82%B2%E6%96%BD%E6%94%BF%E7%90%86%E5%BF%B5%E8%88%87%E6%94%BF%E7%AD%96_%E4%B8%8A%E7%B6%B2%E7%89%88.pdf
教育部(2012)。教育部102年施政方針。2013年2月24日取自ttp://www.edu.tw/pages/detail.aspx?Node=2040&Page=6435&Index=3&WID=45a6f039-fcaf-44fe-830e-50882aab1121
教育部(2013)。中華民國教育現況幼兒教育簡介。2013年1月24日取自http://www.edu.tw/userfiles/url/20121224161958/%E5%B9%BC%E5%85%92%E6%95%99%E8%82%B2.pdf
許甘果(2010)。國小教師對學務系統之使用現況分析-以雲林縣為例。虎尾科技大學資訊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雲林縣。郭姿伶(2013)。智慧型手機應用程式整合型模式研究。世新大學公共關係暨廣告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陳怡安(2012)。以科技接受模式探討學務管理系統。南華大學資訊管理學系碩士論文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陳帝佑(2011)。自由軟體使用行為意願之研究 - 以 Linux發行版為例。國立交通大學資訊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陳思穎(2009)。運用修正版DeLone&McLean資訊系統成功模式探討網站成功因素-以Yahoo!奇摩購物中心為例。開南大學資訊及電子商務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縣。陳恒鈞(2008)。身障生的學習權益在哪裡?論我國特殊教育通報網之執行成效,中國行政,第92期,頁1-35。陳國珍(2011)。以科技接受模式及資訊系統成功模式探討使用者對高雄市政府教育局體育衛生管理系統子系統-「流感疫情通報系統」使用意願之研究。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數位學習教學碩士學位學程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縣。陳進卿(2010)。以科技接受模式探討國中學生互動式電子白板使用行為之研究~以台中市立育英國民中學為例。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市。陳儒晰、黃金花(2007)。幼兒園教師資訊素養之探究。兒童與教育研究,3, 35-61。(ISSN: 1817-6453)。童少龍(2011)。以科技接受模式探討線上購物消費者顧客角色內外行為之影響因素。國立勤益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縣。葉真佑(2011)。悅趣化資訊融入教學和合作學習對於英語學習成效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國際企業經營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市。葉龍海(2009)。以期望符合與任務科技配適探討某公部門人員持續使用內部資訊系統之意願。靜宜大學資訊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台中縣。
劉昌鈞(2007)。以延伸科技接受模式探討學務系統使用行為之研究。大葉大學資訊管理學系碩士在職專班教育科技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縣。劉冠吾(2008)。從科技接受模式與資訊系統成功模式探討圖書館資訊系統的使用-以國立屏東教育大學為例。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教育科技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縣。
歐勁麟(2012)。以科技接受模式探討智慧型手機購買之行為意圖-以iPhone手機為例。國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蔡玉娟、梁家銘(2009)以資訊系統成功模式及科技接受模式探討國小學生健康 資訊管理系統之研究。高雄師大學報2009, 27, 頁35-59。
蔣麗君(2004)。公務人員與行政電子化:高雄市戶政事務人員對行政電子化認知的調查研究。公共行政學報,第10期,頁95-140。
賴宜芳(2013)。護理人員使用出院準備服務系統成效探討。國立臺北護理健康大學護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聯合國教科文組織(2010)。2010年世界幼兒保育與教育大會最終報告書。http://unesdoc.unesco.org/images/0021/002136/213673e.pdf
薛靖勳(2012)。企業導入電子化招募管理系統之滿意度及效益分析。國立中央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縣。蘇愉淨(2012)。消費者使用NFC手機行為意圖之實證研究。國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工業工程與管理系碩士論文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龔聖程(2009)。色彩管理系統之科技接受模式研究。國立臺灣藝術大學圖文傳播藝術學系教育科技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縣。二、英文部分
Ajzen, I. (1985). From Intention to Actions : A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 In J. Kuhl & J. Bechmann(Eds), Action-Control: From Cognition to Behavior (pp. 11-39), Heidelberg ,Germany : Springer.
Ajzen, I., & Madden, T. (1986). “Prediction of Goal-Directed Behavior: Attitude, Intentions, and Perceived Behavioral Control,”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Social Psychology, 22, 453-474.
Bourgonjon, J., Alcke, M., Soetaert, R. & Schellens T.(2010), Computers & Education,54(4), 1145-1156.
Chuttur M.Y. (2009). "Overview of the 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 Origins, Developments and Future Directions ," Indiana University, USA . Sprouts: Working Papers on Information Systems, 9(37). http://sprouts.aisnet.org/9-37
Davis, F. D. (1989). Perceived usefulness, perceived ease of use and user acceptanc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MIS Quarterly, 14 , 319-340.
Davis, F. D., Bagozzi, R.P., & Warshaw P. R. (1989). User acceptance of computer technology: A comparison of two theoretical models. Management Science, 35(8), 982-1003.
DeLone W.H.& McLean E.R.(1992).Information Systems Success:The Quest for the Dependent Variable.Information Systems Research,3(1),60-95.
DeLone W.H.& McLean E.R.(2003).The DeLone and McLean Model of Information Systems Success:A Ten-Year Update.Journal of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s,19(4),9-30.
Fishbein,M.& Ajzen,I.(1975). Belief, Attitude, Intention, and Behavior: An Introduction to Theory and Research. MA: Addison-Wesley.
Francis, K. A., Marco, A. V., Lai C. L., & Perpetual, W.( 2010). An exploratory study to examine the success of electronic banking systems implementation in a developing natio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lectronic Finance, 4(3), 221-235.
Gay, & Airasian, (2000). Educational research: Competencies for analysis and application. (6th ed., p.285). Merrill Prentice.
Igbaria, M., Guimaraes, T., and Davis, G.B.(1995). “Testing the determinants of microcomputer usage via a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 Journal of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s, 11(4), pp.87-114.
Igbaria, M., Zinatelli, N., Cragg, A., & Cavaye, A.(1997). Personal computing acceptance factors in small firms: A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 MIS Quarterly, 21(3), 279-305.
Johnson,R.A. & Hignite,M.A.(2000). Applying the 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 to the WWW. Academy of information and management science journal,Vol.3,No.2, pp.130-142.
Lee, Ming-Chi.(2010), Explaining and Predicting Users' Continuance Intention toward E-Learning: An Extension of the Expectation-Confirmation Model, Computers & Education, 54(2), 506-516.
Lin, C. P., Huang, H.N., Joe, S.W., and Ma, H.C.(2008). Learning the Determinants of Satisfaction and Usage Intention of Instant Messaging. Cyberpsychology & Behavior,11(3), 262-267.
Lin, J. C., & Lu, H. (2000). Towards an understanding of the behavioral intention to use a web sit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 20, 197 – 208.
Parasuraman, A., Zeithaml, A.V. and Berry, L. L. (1985), “A Conceptual Model of Service Qualityand its ImpliCation for Future Research”, Journal of Marketing,Vol.49, p.44
Patrick, Y.K., Chau(1996), “An empirical investigation on factors affecting the acceptance of CASE by systems develops,” Information and Management, 30, 269-280
Pitt, L. F., Watson, R. T., & Kavan, C. B. (1995),”Service Quality : A Measure of Information Systems Effectiveness.” MIS Quarterly,Vol. 19, No. 2, pp.173-187
Presley, A. & Presley, T. (2009). Factors Influencing Student Acceptance and Use of Academic Portals, Journal of Computing in Higher Education, v21 n3 p167-182 Dec 2009.
Ramlah H., Nor S. A. K., Norshidah M., & Abdul R. A.(2007). The Influence of Organizational Factors on Information Systems Success in E-Government Agencies in Malaysia, The Electronic Journal of Information Systems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29.
Seddon, P.B. (1997) .A respecification and extension of the DeLone and McLean model of IS success. Information Systems Research 8(3),240–253.
Trkman, M. and Trkman, P., (2009). A Wiki as Intranet – A Critical Analysis Using the Delone & Mclean Model. Online Information Review, 33(6), 1087-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