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44.201.94.236) 您好!臺灣時間:2023/03/25 01:10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許純欣
研究生(外文):CHUN-HSIN HSU
論文名稱:新建建築工程環境負荷現況調查之研究
論文名稱(外文):Research on the Environmental Load of New Building Construction
指導教授:楊詩弘楊詩弘引用關係
口試委員:謝秉銓翁佳樑
口試日期:2014-01-20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臺北科技大學
系所名稱:建築與都市設計研究所
學門:建築及都市規劃學門
學類:建築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14
畢業學年度:102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200
中文關鍵詞:新建建築環境負荷營建工程
外文關鍵詞:new building constructionenvironmental loadbuilding construction operational stage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3
  • 點閱點閱:335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6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0
本研究主要探討新建建築工程環境負荷調查,以營建施工作業階段對環境負荷的影響程度做全面性瞭解,並針對案例數據分析,以擬定出最佳化的低環境負荷方式。本論文以案例「國立臺北科技大學教學研究大樓新建工程」作為探討,從基礎工程至建物興建完成,針對營建施工階段的人力、機具、水電、廢棄物所產出環境負荷,進行整體性的評估。
本研究成果如下:
一、新建建築工程營建施工階段環境負荷『評估方法』為:
由新建建築工程營建施工階段找出環境負荷因子,以「排放係數法」建立評估方法,以降低施工過程環境影響,本研究以新建建築工程進行調查分析找出「場外」及「場內」之環境負荷因子,本研究列出以下要點:
(一)「場外」之環境負荷因子有以下幾項要點:
1.工地現場施工人員旅次。
2.施工機具至工地現場旅次。
3.施工建材至工地現場旅次。
4.工地現場營建廢棄物清運。
(二)「場內」環境負荷因子有以下幾項要點:
1.工地現場施工機具。
2.工地現場施工臨時電力。
3.工地現場施工臨時用水。
二、新建建築工程營建施工階段環境負荷『個案解析』為:
(一)以本個案新建建築工程階段,各工程階段耗能比率:
1.連續壁與箱涵工程階段,場外38%、場內62%。
2.土方開挖與箱涵工程階段,場外71%、場內29%。
3.地下結構體工程階段,場外40%、場內60%。
4.地上結構體工程階段,場外38%、場內62%。
5.裝修工程階段,場外29%、場內71%。
(二)以本個案新建建築工程階段,各工程階段碳排比率:
1.連續壁與箱涵工程階段,場外71%、場內29%。
2.土方開挖與箱涵工程階段,場外91%、場內9%。
3.地下結構體工程階段,場外79%、場內21%。
4.地上結構體工程階段,場外72%、場內28%。
5.裝修工程階段,場外66%、場內34%。
(三)以本個案新建建築工程階段,總環境負荷主要來源於「裝修工程階段」,其比率占本工程45%,主要環境負荷因子來自「人力運輸」與「臨時用電」。



This study primarily aimed at surveying the environmental load of new building construction. We gained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of the severity of environmental load during the operational stage of building construction by analyzing data from study case. In this thesis, we investigated the case of the new construction of the “Teaching and Research Building, National Taip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We conducted comprehensive assessment of the environmental load from workers, equipment, plumbing and electricity, and waste produced during the operational stage of building construction from the foundational engineering to completion of construction.

Results from this study were:

1. Establishment of assessment methods of environmental load from new building construction:
“External” factors causing environmental load from new building construction are trip counts of workers, construction equipment, and construction material to the construction site, and the removal of construction waste from the construction site.

“Internal” factors are construction equipment, temporary electricity use, and temporary water use at the construction site. We used “discharge coefficient” method to establish the assessment method in order to reduce the environmental load during the construction process.

2. Analysis of environmental load from the case of newly construction building:
During the construction phase of this new building, main source of overall environmental load was from the “renovation stage” that accounts for 45% of the load. Major factors for environmental load were from “worker transportation” and “temporary electricity use”.

The analytic results from this case assessment can be used in the environmental load assessment of new building constructions in order to set up policies to improve and reduce environmental load.


中文摘要 I
ABSTRACT III
誌謝 V
目錄 I
圖目錄 I
表目錄 I
第 一 章 緒論 1
1.1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1.1.1 研究動機 1
1.1.2 研究目的 2
1.2 研究範圍 3
1.3 研究方法與流程 4
1.3.1 研究方法 4
1.3.2 研究流程 5
第 二 章 相關理論與文獻回顧 6
2.1 新建建築工程 6
2.2 環境負荷 8
2.3 生命週期評估 9
2.4 建築生命週期評估 11
2.4.1 建築生命週期數據庫的建立 12
2.5 營建施工環境負荷評估 12
2.5.1 綠營建 15
2.5.2 營建施工之耗能及二氧化碳影響因子 17
2.5.3 營建施工二氧化碳排放量計算 18
2.6 小結 21
第 三 章 評估方法與調查計畫研擬 23
3.1 探討範疇界定 23
3.1.1 建築生命週期之營建施工階段 23
3.1.2 營建施工之耗能及二氧化碳影響因子 23
3.2 評估辦法建立 24
3.2.1 營建施工耗能與CO2排放量 24
3.2.2 營建施工之場外耗能與CO2排放 25
3.2.3 營建施工之場內耗能與CO2排放量 27
3.3 調查計畫 29
3.3.1 調查架構、方法與流程 29
3.3.2 調查目的 30
3.3.3 調查個案說明 31
3.4 小結 35
第 四 章 案例評估與分析 36
4.1 案例評估與分析範圍 36
4.2 個案調查結果分析 37
4.2.1 營建施工之場外耗能與CO2排放量調查結果 37
4.2.2 營建施工之場內耗能與CO2排放量調查結果 80
4.3 個案調查綜合分析與討論 90
4.3.1 個案調查綜合分析與討論 – 以建築工程階段探討 90
4.3.2 個案調查綜合分析與討論 – 以環境負荷因子探討 96
4.4 擬訂改善對策 103
第 五 章 結論與建議 109
5.1 結論 109
5.2 建議 112
5.2.1 管理機制建議 112
5.2.2 後續研究建議 113
參考文獻 115
附錄A 個案背景資料 118
附錄B 評估公式參考資料 138
附錄C 環境負荷計算 145


期刊
[1] 楊詩弘,松元建三,野城智也,中村良和,西本賢二,&;#25144;建住宅&;#12398;生&;#29987;&;#12503;&;#12525;&;#12475;&;#12473;&;#12395;&;#12362;&;#12369;&;#12427;使用&;#12456;&;#12493;&;#12523;&;#12462;&;#12540;評&;#20385;方法&;#12395;&;#18349;&;#12377;&;#12427;基礎的研究(中譯:獨棟式住宅生產過程能源消耗量評估方法之研究),日本建築學會計畫系論文集 No.585,P.141~148,2004.11。
[2] Mohamad Monkiz Khasreen , Phillip F.G. Banfill , and Gillian F. Menzies ,Life-Cycle Assessment and the Environmental Impact of Buildings: A Review,sustainability,P.674~701,2009。
論文
[3] 林再澍,不同建築生產方式對環境負荷影響之研究,國立臺北科技大學 建築與都市設計研究所 碩士論文,2008。
[4] 皇甫明,不同建築物外牆更新工法對環境負荷量評估之研究,國立臺北科技大學 建築與都市設計研究所 碩士論文,2011。
[5] 彭文正,以生命週期評估技術應用於建築耗能之研究,朝陽科技大學 環境工程與管理所 碩士論文,2003。
[6] 郭俊佑,營建工程溫室氣體排放計量方式之探討,逢甲大學 土木工程所 碩士論文,2009。
[7] 蔡宗廷,營建施工作業減碳評估之研究-以建築工程灌漿作業為例,中央大學 營建管理研究所 碩士論文,2010。
[8] 賴晟偉,住宅大樓生命週期二氧化碳排放量研究—鋼筋混凝土構造與鋼構造之個案比較,台北科技大學 建築及都市計畫研究所碩士論文,2009。
[9] 施安餘,營建廢棄物回收再利用二氧化碳減量效益評估模式建立之研究,中央大學 營建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2009。
[10] 劉曜,臺灣建築減廢設計原則與手法之初探,中央大學 營建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2011。
[11] 葉禮旭,營建廢棄物總量推估與源頭管理之研究,中央大學 土木工程學系 博士論文,2011。
[12] 張又升,建築物生命週期二氧化碳減量評估,成功大學 建築研究所 博士論文,2002。
研究報告
[13] 鐘敦沛、彭成邦、侯鈞耀、黃志雄、王士傑,「研訂公共工程計畫相關審議基準及綠色減碳指標計算規則」委託研究案-成果報告 減碳規則篇,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專案研究計畫,2011~2012。
[14] 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永續公共工程-節能減碳政策白皮書,2008。
[15] 經濟部能源局,參考IPCC溫室氣體計算公式及方法介紹,2013。
[16] 經濟部能源局,99~101年度車輛油耗指南 -車輛容許耗用能源標準及檢查管理辦法,2010~2013。
[17] 交通部運輸研究所,第5期整體運輸規劃研究系列─城際運輸需求模式檢討及參數更新研究,2012。
[18] 內政部建築研究所,2012年版之綠建築評估手冊-基本型(BC),2012
[19] 內政部建築研究所,綠色校園建設參考手冊,2012
[20] 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人力規劃處,就業市場情勢月報 102年第2期,2013。
[21] 日本建築學會,建物的LCA 指針,2006。
[22] 經濟部能源局,我國燃料燃燒二氧化碳排放統計與分析,2012。
[23] 經濟部能源局 能源產業溫室氣體減量資訊網,98、99、100年度電力排放係數,2013。
網頁
[24] Google Map,基地位置,2013。http://maps.google.com.tw/maps?hl=en&;tab=wl
[25] 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http://www.cepd.gov.tw/
[26] 全國事業廢棄物管制系統http://waste1.epa.gov.tw/iwms/
[27] 行政院環保署http://www.epa.gov.tw/
[28] 行政院環保署台灣產品碳足跡資訊網 http://cfp.epa.gov.tw/carbon/defaultPage.aspx
[29] 氣候變遷政府間專家委員會http://www.ipcc.ch/
[30] 台灣電力公司http://www.taipower.com.tw/
[31] 台灣省自來水公司http://www.water.gov.tw/00home/home.asp
[32] 台北自來水事業處http://www.twd.gov.tw/
[33] 經濟部能源局http://web3.moeaboe.gov.tw/ECW/populace/home/Home.aspx
[34] 經濟部能源局 能源產業溫室氣體減量資訊網http://verity.erl.itri.org.tw/EIGIC/index.php
[35] 建研所綠建築資訊網http://green.abri.gov.tw/index.php
[36] 永續公共工程入口網http://eem.pcc.gov.tw/
[37] 交通部運輸研究所http://www.iot.gov.tw/mp.asp?mp=1
[38] 大成建設株式&;#20250;社http://www.taisei.co.jp/
其他
[39] 楊詩弘,建築生命週期管理課堂講義(緒論),2011。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無相關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