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44.200.82.149) 您好!臺灣時間:2023/06/02 16:51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鍾尚筑
研究生(外文):Shang-Chu Chung
論文名稱:奚岡繪畫研究
論文名稱(外文):The Painting of Xi Gang
指導教授:莊素娥莊素娥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Zhuang Sue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系所名稱:美術學系碩士班美術史組
學門:藝術學門
學類:美術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14
畢業學年度:102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235
中文關鍵詞:奚岡黃公望四王惲壽平杭州簡逸
外文關鍵詞:Xi GangHuang Kung-wangFour WangsYun ShoupingHangzhouYi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1
  • 點閱點閱:349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34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0
  奚岡(1746-1803)是乾嘉時期活動在杭州的畫家。今人大多只知奚岡為〝西泠八家〞,浙派篆刻的始祖之一;但奚岡除了篆刻成就享有盛名外,他的繪畫、書法、詩作都受到當時人的推崇,屬於詩、書、畫、印四絕精通的才子。奚岡最受時人所看重的是其繪畫成就;從古籍畫史記載資料中,可發現奚岡對乾嘉時期的杭州畫壇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不祇他在世時評價甚高,去逝後的百年間都仍受人所尊敬。因此,本論文將以奚岡的繪畫為主軸,探討奚岡畫風的特色、淵源與發展;並重新梳理他的生平事蹟與交友狀況,期能客觀的詮釋奚岡繪畫的樣貌。
  本論文在章節架構上主要分為五章。第一章是以奚岡的生平作為重點,從奚岡有紀年的作品與友人的詩文集等,重建奚岡的生活樣貌。另外,也將對杭州地區的藝文背景作探討,以瞭解奚岡的成長環境,與他藝術的養成。第二章則以奚岡的交友圈為重點,釐清奚岡與前後輩友人及弟子的交往關係,以重建奚岡的交友圈。第三章將奚岡的山水畫作整體的歸納,分析奚岡畫作的淵源,並探究前人對奚岡山水繪畫的影響及其師承。第四章討論奚岡繪畫的多元面貌,以奚岡的花卉畫、合作畫與書齋畫作探討,並分析不同繪畫類別的特點。第五章為筆者對奚岡繪畫的詮釋,以奚岡的創作觀分析他繪畫風格的取向,並探究杭州藝文圈對奚岡繪畫的影響,且重新肯定奚岡的繪畫成就。筆者期望透過本論文對奚岡繪畫的探討,能對奚岡的生平史料、生涯發展與交友圈有更詳盡的認識;並針對奚岡的繪畫發展、風格特色進行深入的剖析,以客觀呈現奚岡繪畫的脈絡,給予奚岡繪畫新的定位。


圖版目錄 ii
前言 1
第一章 奚岡的生平 5
第一節 耿介布衣的一生 5
第二節 杭州地區的藝文背景 21
第二章 與江浙文人的交往 33
第一節 前輩友人 33
第二節 平輩友人 51
第三節 晚輩友人與弟子 68
第三章 蒼勁簡逸的山水畫 79
第一節 遠溯宋代大師 79
第二節 師法元四大家 86
第三節 仿明代諸家、嗜癡李流芳 92
第四節 取法清初四王  100
第四章 奚岡的花卉畫與交友畫 109
第一節 清微澹逸的花卉畫 109
第二節 同道交契的合作畫 122
第三節 友人的書齋畫  126
第五章 奚岡繪畫再詮釋 134
第一節 汲古取〝逸〞的創作觀 134
第二節 杭州文人審美趣味的影響 143
第二節 奚岡的畫史評價 145
結論           152
附表           155
參考書目           177
圖版           184


一、中、日文
丁仁編,西泠八家印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
丁鶴廬編輯,金石家書畫集。東京:二玄社,1977。
丁鶴廬編輯,金石家書畫集二集。東京:二玄社,1977。。
大汗的世紀:蒙元時代的多元文化與藝術。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2001。
大阪市立美術館藏中國繪畫圖錄篇。東京:朝日新聞社,1975。
小林斗盦,中國篆刻叢刊.黃易。東京:二玄社,1982。
小林斗盦編集,中國篆刻叢刊:陳豫鍾.陳鴻壽。東京:二玄社,1982。
小林斗盦編集,中國篆刻叢刊:蔣仁.奚岡。東京:二玄社,1982。
山水合璧:黃公望與富春山居圖特展。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2011。
中國古代書畫圖目。北京:文物出版社,1994。
中國繪畫總合圖錄。東京:東京大學出版會,1982。
中國繪畫總合圖錄續編。東京:東京大學出版會,1998。
太平洋2002秋季藝術品拍賣會:中國書畫海外回流專場。北京:太平洋國際拍賣有限公司,2002。
方小壯,〝浙派宗師〞丁敬研究。南京藝術學院博士論文,2003。
方濬頤,夢園書畫錄。收錄於《中國歷代書畫藝術論著叢編》(20),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97。
世變.形象.流風:中國近代繪畫1796-1949。高雄:高雄市立美術館,2007。
田藝蘅,煮泉小品。收錄於《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子部》(80),台南:莊嚴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5。
石守謙,雅俗的焦慮:文徵明、鍾馗與大眾文化。《美術史研究集刊》,第十六期,2004,頁313。
合璧聯珠:樂常在軒藏清代楹聯。香港:香港中文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文物館,2007。
朱則杰,黃宗羲與浙派詩。《浙江師範學院學報》,第二期,頁23。
西泠八家の書画篆刻。東京都:二玄社,1996。
西泠印社首屆大型藝術品拍賣會-中國書畫古代作品專場。杭州:西泠印社拍賣公司,2005。
余正,《浙派篆刻》。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2003。
吳騫,拜經樓詩集。收錄於《清代詩文集彙編》(380),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
吳騫,愚谷文存。收錄於《清代詩文集彙編》(380),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
李文蘭,黃易訪碑研究。國立臺北藝術大學美術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7。
李斗,揚州畫舫錄。收錄於《續修四庫全書.史部.地理類》(733),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
李流芳,檀園集。收錄於《歷代畫家詩文集》(37),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75。
李桓輯,國朝耆獻類徵初編。收錄於《清代傳記叢刊.總錄類》(7),臺北:文明書局,1986。
李晨,李流芳藝術創作簡論。《故宮博物院院刊》,北京:故宮出版社,106期,2003。
李楁,浙江省杭州府志。收錄於《中國方志叢書.華中地方》(199),臺北:成文出版社,1974。
邢永峰,山水畫用筆〝以書入畫〞論。陝西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12。
阮元,《兩浙輶軒錄》。收錄於《續修四庫全書.集部.總集類》(1684),上海:上海古籍,2002。
阮元,《兩浙輶軒錄》。淸光緖十七年浙江書局重刊本。
阮元,定香亭筆談。收錄於《續修四庫全書.子部.雜家類》(1138),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
周永良,淺析戴熙繪畫藝術的嬗變-兼及《習苦齋畫絮》紀年抄本的發現。《故宮博物院院刊》,北京:故宮出版社,2001年04期。
杭世駿,《道古堂全集》。收錄於《清代詩文集彙編》(282),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
法式善,存素堂詩初集錄存。收錄於《清代詩文彙編》(435),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
芝厂,蒙泉外史的四絕。《藝壇》,臺北:藝壇雜誌社,第二期,1968。
邱士華,錢杜繪畫研究。國立臺灣大學藝術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
邱馨賢,惲派沒骨花鳥研究。國立臺北藝術大學美術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
俞蛟,夢厂雜著。收錄於《筆記小說大觀》(10編),(臺北:新興書局,1975。
劉瑗,國朝畫徵補錄。收錄於《續修四庫全書.子部.藝術類》(1067),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
春景山水畫特展圖錄。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1987。
查揆,篔榖詩鈔。收錄於《清代詩文集彙編》(497),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
洪業輯校,清畫傳輯佚三種.讀畫隨筆。收錄於《清代傳記叢刊.藝林類》(79),臺北:明文書局,1985。
洪煥椿,浙江文獻叢考。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3。
胡敬,崇雅堂文鈔。收錄於《清代詩文集彙編》(493),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
胡敬,崇雅堂刪餘詩。收錄於《清代詩文集彙編》(493),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
胡敬,崇雅堂詩鈔。收錄於《清代詩文集彙編》(493),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
胡敬,崇雅堂駢體文鈔。收錄於《清代詩文集彙編》(493),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
奚岡,冬花庵燼餘稿。收錄於《清代詩文集彙編》(412),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
奚岡,奚岡精品冊。天津:天津楊柳青書畫社出版,2003。
奚岡,奚蒙泉詩書畫冊。出版地、出版者不詳。
奚岡,奚鐵生山水冊。上海:華新教育社,1927。
奚岡,奚鐵生山水自題冊。上海:神州國光社,1909。
奚岡,奚鐵生山水集冊。上海:中華書局出版,1933。
奚岡,奚鐵生手札。上海:有正書局,年代不詳。
徐世昌,晚晴簃詩匯。收錄於《續修四庫全書.集部.總集類》(1631),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
徐雁平,花萼與芸香--錢塘汪氏振綺堂詩人群,《漢學研究》,臺北:漢學研究中心,第59期,2009,頁261-293。
海外藏歷代中國名畫。長沙:湖南美術出版社,1998。
秦祖永,桐陰論畫。收錄於《清代傳記叢刊‧藝林類》(81),臺北:明文出版社,1985。
秦瀛,小峴山人詩文集。收錄於《清代詩文集彙編》(407),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
高居翰著,楊賢宗等譯,畫家生涯:傳統中國畫家的生活與工作。北京:三聯書店,2009。
高明一,清代金石書法入畫研究-趙之謙花繪畫的歷史意涵。國立臺北藝術大學美術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0。
屠倬,是程堂二集。收錄於《清代詩文集彙編》(535),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
屠倬,是程堂集。收錄於《清代詩文集彙編》(535),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
張云慈,湯貽汾繪畫研究。國立臺北藝術大學美術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11。
張仲謀,清代文化與浙派詩。北京:東方出版社,1997。
張建融,《杭州旅遊史》,杭州: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1。
張舜徽,清人文集別錄。臺北:明文書局,1982。
張雲璈,簡松草堂文集。收錄於《清代詩文集彙編》(421),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
梁同書,頻羅庵遺集。收錄於《清代詩文集彙編》(353),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
梁紹壬,兩般秋雨盦隨筆。收錄於《筆記小說大觀》,臺北:新興書局,1979。
張庚,國朝畫徵錄。收錄於《清代傳記叢刊.藝林類》(71),臺北:明文書局,1985。
清代浙派印風。重慶:重慶出版社,1999。
清初四王畫派研究論文集。上海:上海書畫社,1993。.
盛大士,溪山卧遊錄。收錄於《清代傳記叢刊.藝林類》(72),臺北:明文出版社,1985。
郭若虛,圖畫見聞志。收錄於《中國歷代書畫藝術論著叢編》(1),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97。
郭麐,靈芬館詩話。收錄於《續修四庫全書.集部.詩文評類》(1705),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陳文述,畫林新咏。收錄於《清代傳記叢刊.藝林類》(79),臺北:明文書局,1985。
陳文述,頤道堂集。收入《續修四庫全書.集部.別集類》(1505),上海:上海古籍,2002。
陳昱全,王原祁仿黃公望秋山圖。《故宮文物月刊》,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341期,2011。
陳振濂,品味經典-陳振濂談中國繪畫史。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07。
陳琬婷,杭世駿年譜。國立中山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7。
陳鴻壽,種榆仙館詩鈔。收錄於《清代詩文集彙編》(488),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
陶樑,紅豆樹館書畫記。臺北:廣文書局,1972。
黄易,秋盦遺稿。收錄於《清代詩文集彙編》(408),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
彭蘊璨,歷代畫史彙傳。收錄於《中國書畫叢書》(16),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2009。
湯禮祥,棲飲草堂詩鈔。
馮金伯,國朝畫識。收錄於《清代傳記叢刊.藝林類》(71),臺北:明文出版社,1985。
馮金伯,墨香居畫識。收錄於《清代傳記叢刊.藝林類》(72),臺北:明文出版社,1985。
黃惇,中國古代印論史。上海:上海書畫,1994。
黃惇主編,中國歷代印風系列.清代浙派印風。重慶:重慶出版社,1999。
黃鉞,畫友錄。收錄於《清代傳記叢刊.藝林類》(71),臺北:明文出版社,1985。
黃嘗銘,屹立不搖的西泠印風(上)。《大觀》,臺北:雅墨文化,第一期,2009。
傳移模寫。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2007。
萬青力,並非衰落的百年-十九世紀中國繪畫史。臺北:雄獅圖書公司,2005。
葛金烺,愛日吟廬書畫錄。收錄於《續修四庫全書.子部.藝術類》(1088),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
葛嗣浵,愛日吟廬書畫别錄。收錄於《續修四庫全書》(1088),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
葛嗣浵,愛日吟廬書畫續錄。收錄於《續修四庫全書.子部.藝術類》(1088),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
鄒萍,方薰的藝術活動與著作。中國美術學院碩士論文,2011。
像應神全:明清人物肖像畫特集。澳門:澳門藝術博物館,2008。
滿庭芳-歷代花卉名品特展。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2010。
趙爾巽,清史稿。收錄於《續修四庫全書.史部.正史類》(299),上海:上海古籍,1995。
劉遠致選編,中國名人書畫集。西安市:陝西人民出版社,1995。
滕復,浙江文化史。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2。
潘衍桐,兩浙輶軒續錄。收入《續修四庫全書.集部.總集類》(1685),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蔣寶齡,墨林今話。收錄於《清代傳記叢刊.藝林類》(73),臺北:明文社出版,1985。
盧慧紋,碑與帖的交會-錢泳《攀雲閣帖》在清代書史中的意義。《美術史研究集刊》,第三十一期,2011。頁205-324。
錢林,《文獻徵存錄》。收錄於《續修四庫全書.史部.傳記類》(540),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
錢泳,履園叢話。收錄於《叢書集成三編》(68),臺北:新文豐出版社,1996。
戴熙,習苦齋畫絮。收錄於《中國書畫全書》(20),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2009。
聶崇正編,故宮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晉唐兩宋繪畫.花鳥走獸。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04。
羅中峰,沈周的生活世界。中國美術學院博士學位論文,2011
羅青,方薰與奚岡-乾隆畫家散論之一。《故宮文物月刊》,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168期,1997。
龐元濟,虛齋名畫錄。收錄於《中國歷代書畫藝術論著叢編》(19),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97。
嚴守智,王時敏的仿古畫學與筆墨之法。《藝術學》,臺北:國立臺北藝術大學美術史研究所,10期,1993年。
嚴守智,王時敏的仿黃公望風格。國立臺灣大學藝術史研究所碩士論文,1989。
鐘淑如,戴熙仿古山水研究。國立臺北藝術大學美術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7。
蘭千山館名畫目錄。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1987。
龔文,中國傳統書畫藝術觀念研究。東南大學博士論文,2005。

二、西文
Chou, Ju-hsi , Scent of Ink : The Roy and Marilyn Papp Collection of Chinese Painting. Phoenix : Phoenix Art Museum, 1994.
Fine classical Chinese paintings and calligraphy. Hong Kong : Christie''s Hong Kong Ltd. , 2007.
Cahill, James, The Painter''s Practice: How Artists Lived and Worked in Traditional China, New York :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1994.
Tsao, Jung-ying, Chinese Paintings of The Middle Qing Dynasty , San Francisco San Francisco Graphic Society, 1987.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