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國百度百科:新疆酸奶。2014年5月10日,取自http://baike.baidu.com进入词条:新疆酸奶。
2.王淑珍(2009)。嘉南藥理科技大學食品科技系教授。聯合報2009-11-20。
3.中國益生菌網:人體腸胃道菌叢圖。2014年4月13日,取自 http://www.bio149.cn/uploads/userup/0904/2109554351Z.gif。
4.中國常州潤傲生物有限公司(c 2010)。Products。2014年4月8日,取自http://www.aac-machine.com/products_detail.asp?id=78 Flow Chart:Flow Chart of Probiotics Production。
5.生物資源保存及研究中心(2004): 培養基測試用參考菌株BCRC1069,Lactobacillus delbrueckii subsp. bulgaricus。2014年4月17日,取自https://catalog.bcrc.firdi.org.tw/BSAS_cart/controller?event=SEARCH&bcrc_no=10696 Medium:16,Lactobacilli MRS Broth (DIFCO 0881)。
6.生物資源保存及研究中心(2004): 培養基測試用參考菌株BCRC13869,Streptococcus salivarius subsp. thermophiles。2014年4月17日,取自
https://catalog.bcrc.firdi.org.tw/BSAS_cart/controller?event=SEARCH&bcrc_no=13869 Medium:16,Lactobacilli MRS Broth (DIFCO 0881)。
7.北京欣兴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Proteose Peptone 示蛋白胨。2014年5月20日,取自http://www.xxtsw.com/xinxingtang-Products-6880212/ LP0085B。
8.台灣區乳品工業同業公會 (2009) :發酵乳中的乳酸菌。2014年5月10日,取自http://www.dairy.org.tw/faq/?parent_id=21 乳品Q&A。
9.台灣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 (2014)。2014年5月12日,取自https://consumer.fda.gov.tw/Food/InfoHealthFood.aspx?nodeID=162 衛生福利部審核通過之健康食品資料查詢:乳酸菌。
10.江佩珍 (2013)。微生物聚酯PHAs之市場與商業化生產的探討。大同大學生物工程學系(所)碩士論文。11.邱秋霞 (2007a)。保健食品生產發酵技術。發酵生產技術實習6:1-6。國立屏東科技大學農學院叢書系列。
12.邱秋霞 (2007b)。傳統釀造食品發酵生產技術。發酵生產技術實習3:1-16。國立屏東科技大學農學院叢書系列。
13.林文郁 (2001a)。乳酸菌和雙叉乳桿菌益生特性之探討。國立中興大學畜產學系碩士論文。14.周建家 (2000)。益生細菌之篩選及選擇性培養基之建立。國立中興大學食品科學系碩士論文。15.林富美 (2001b)。由本土分離乳酸菌株之性質探討與應用。國立台灣大學農業化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6.林微利 (2006)。乳酸菌菌體及不同細胞部位抗氧化能力之探討。國立中興大學食品暨應用生物科技學系碩士論文。17.林嘉鎮 (2001c)。不同乳酸菌之特性探討、分子檢測鑑定及應用。國立中興大學食品科學系碩士論文。18.林慧淳 (2008)。臭豆腐大翻身?健胃整腸新發現。康健雜誌117期。
19.陳增蔚 (2000)。乳酸菌降低膽固醇能力之探討。國立中興大學食品科學系碩士論文。20.黃則棓 (2005)。乳酸菌粉劑試量產-菌種及培養基之探討。朝陽科技大學應用化學系碩士論文。21.黃淑媛 (2004)。添加於機能食品中之益生菌活性評估。國立中興大學生命科學院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22.曾麗鳳 (2009)。添加益生菌幼兒配方乳粉對腸道菌相之影響。中山醫學大學營養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3.楊雅嵐 (2012)。優酪乳的生理功能。大同大學生物工程學系(所)碩士論文。24.農業生技產業資訊網 (2013)。行政院農業委員會。2014年5月3日,取自
http://agbio.coa.gov.tw圖表資料庫:標題項目,台灣保健食品市場產品種類2013/05/24。
25.鄭安平 (2002a)。攝食益生菌奶粉對健康成人腸道菌相之影響。國立台灣大學食品科技研究所碩士論文。26.鄭存閔 (2002b)。益生菌對巨噬細胞株RAW264.7及BALB/c小鼠免疫功能之影響。輔仁大學食品營養學系碩士論文。27.劉依蓁 (2013)。國內調節代謝功能(血壓、血糖、血脂調節)保健食品市場簡析。台灣經濟研究院生物科技產業研究中心。
28.蔡英傑 (2012)。腸命百歲 2:益生菌讓你不生病。時報文化出版公司。
29.顏聰榮 (2008)。大同大學生物工程系教授。自由時報-電子報2008-05-29。
30.蘇芳弘 (2009)。乳酸菌微膠囊化製程設計初探。中國醫藥大學藥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31.蘇烈頎 (2005)。益生菌酒釀萃凝酪特性。台灣大學畜產學研究所博士論文。32.Alibaba.com Hong Kong Limited(@1999-2014), Medium price , http://www.alibaba.com Search:products。
33.Pyar, H., Liong, M.T. and Peh, K. K. (2013), Recent Advances in Probiotics and Biomedical Applications. Journal of Medical Sciences, 13: 601-614.
34.Rusmana, I., (2010), Probiotics, Prebiotics, and Synbiotics,Paper presented at 2010, Yogurt: A Wonder Food, Department of Biology Bogor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West Java, Indonesia.
35.Sarrela, M., La‥hteenma‥ki, L., Crittenden, R., Salminen, S., and Mattila-Sandholm, T. (2002), Gut bacteria and health foods—the European perspectiv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Food Microbiology 78: 99– 117.
36.Konturek, S. J., Konturek, J.W., Pawlik, P., and Brzozowki, T. (2004), Brain-Hut Axis and its role in the control of food intake. Journal of physiology and pharmacology, 55(1):137-154.
37.Kumar, V., Thakur, A. K., Shakya, A., Husain, G. M., and Emerald, M. (2014), Gut-Microbiota and Mental Health: Current and Future Perspectives. SciMed Central. Journal of Pharmacology & Clinical Toxicology 2(1):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