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部分
1. 王敦韋(2005)。運動贊助效益之研究─以第二屆超級籃球聯賽(SBL)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朝陽科技大學,台中縣。2. 吳明隆,(2003)。「SPSS 統計應用學習實務:問卷分析與應用統計」,台北:知城數位科技。
3. 吳統雄,(1985)。「態度與行為之研究的信度與效度:理論、應用、反省」,民意學術專刊,夏季號,pp 29-53。
4. 李佳霖(譯)(2013)。跑步勝者的100 天修練。臺北市:遠流。(關家良一,2013)
5. 李晶、羅雅馨、姚大偉(2011)。城鄉地區高齡者參與休閒活動階段之休閒效益體驗差異研究。休閒與社會研究,(3),1-16。所,台北市。
6. 林秀雲等譯(2010)。社會科學研究方法(Earl Babbie)。台北:雙葉書廊。(EarlBabbie,1975)
7. 林佳慧(2010)。長跑運動者參與動機和社會支持之關係研究。休閒與社會研究,(1),43-67。
8. 林峻偉(2006)。從消費者觀點探討企業贊助職業籃球運動之效益。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北大學,台北市。
9. 邱皓政(2010)。量化研究與統計分析:SPSS(PASW) 資料分析範例解析。臺北市:五南。
10. 邵雅卿(2010)。馬拉松跑者參與動機、深度休閒與幸福感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輔仁大學,新北市。
11. 洪正文(2001)。消費者態度對企業贊助效益影響之研究-以亞洲盃棒球賽為例。國立成功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台北市。
12. 洪郁然(2009)。企業贊助運動賽會效益之研究-以2008 奧運棒球資格賽為例,國立臺灣體育大學(臺中)運動管理學系,臺中市。
13. 張劭勳,(2004)。「研究方法」,台中,滄海。
14. 張春興(2003)。現代心理學。台北市:東華書局。
15. 張瓊方(2004)。運動贊助對企業形象影響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企業管理研究
16. 陳正昌、程炳林,(1998)。「SPSS、SAS、BMDP 統計軟體在多變量統計上的應用」,台北:五南圖書。
17. 程紹同(1998),運動贊助策略學。台北:漢文書局。
18. 黃芳銘(2004)。結構方程模式理論與應用。台北市:五南。
19. 黃芳銘,(2004)。「社會科學統計方法學:結構方程模式」,台北:五南圖書。
20. 黃芳銘,(2004)。「結構方程模式:理論與運用」,台北:五南圖書。
21. 黃蕙娟(2010)。運動賽事整合行銷傳播應用之探討-以2004~2008 年ING臺北馬拉松為例。休閒與社會研究,3(3),1-13。22. 葉東哲、鄭舜瓏(譯)(2012)。跑步教我的王者風範:關家良一熱血自傳。臺北
23. 運動行銷學(程紹同、Bernard J Mullin, Stephen Hardy ,William A Sutton(2003)。
24. 廖苡全(2007)。消費者態度對企業贊助形象影響之研究-以中華職棒為例,國立臺北大學合作經濟學系,台北市。
25. 蔡英美、王俊明(2010)。中部大專學生參與運動性社團的休閒態度、參與動機及休閒滿意度之研究。雲科大體育,(12),49-62。26. 蔡雅琴(譯) (2013)。跑步之心:同時鍛鍊身與心的禪跑。臺北市:橡實文化。
27. 黎茂全(譯) (2012)。我在肯亞跑步的日子:揭開地球上最善跑民族的奧祕。臺北市:臉譜。(Adharanand Finn, 2012)
28. 簡彩完、黃長發(2010)。主題樂園遊客體驗價值、顧客滿意度及休閒效益相關之研究。臺灣體育運動管理學報,(10),1-37。
29. 顏志龍(2011)。傻瓜也會寫論文:社會科學學位論文寫作指南。臺北市:五南。
30. 譚家瑜(譯) (2012)。記得你是誰-哈佛的最後一堂課。臺北市:天下。(DaisyWademan, 2012)
31. 蘇怡任、郭豐州(2012)。奔跑-跑出人生風景。臺北市:平安。
47
二、英文部分
1. Abratt, R., & Grobler, P. S. (1989). The evolution of sports sponsorship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dvertising, 8, 351-362.
2. Bagozzi, R. P., & Yi, Y. (1988). On the evaluation of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s.Journal of the Academy of Science, 16(1), 74-94.
3. Banbridge, J. (2001). Brand fit is crucial to the success of cause related ties.Marketing , may 3, 21-21.
4. Bollen, K. A. (1989b). Structural equations with latent variables. NY: Wiley.
5. Bornstein, R. F. (1989). Exposure and affect: overview and meta-analysis ofresearch , 1968 – 1987 . Psychological Bulletin, 106(2), 265-289.
6. Broniarczyk & K. Nakamoto, (Eds.), Provo, UT: Association for ConsumerResearch(pp. 287-289).
7. Brooks, C. M. (1990a). Sponsorship: strictly business. Athletic Business, pp.35-42.
8. Burke, M. C., & Edell, J. A. (1989). The impact of feelings on ad-based affect andcognition. Journal of Marketing Research, 26(1), 69-83.
9. Cognitive Basis of Social Perception (pp. 155-177). Hillsdale, NJ: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10. Cornwell, T. B., Weeks, C. S., & Roy, D. P. (2005). Sponsorship- linked marketing:opening the black box. Journal of Advertising, 34(2), 21-42.
11. Cortez, J. P. (1992). Julius keeps the score for sports promotion. Advertising Age,63(22),10-10.
12. Crimmins, J., & Horn, M. (1996). Sponsorship: from management ego trip tomarketing Success. Journal of Advertising Research, 36(4), 11-21.
13. D’Astous, A., & Pierre, B. (1995). Consumer evaluations of sponsorship programmers. European Journal of Marketing, 29, 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