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
以下依撰作年代之先後作排列
〔晉〕陳壽:《三國志》(北京:中華書局出版,1959年12月)。
〔南朝宋〕范曄:《後漢書》(北京:中華書局出版,1965年5月)
〔北齊〕魏收:《魏書》(北京:中華書局出版,1974年6月)。
〔唐〕劉恂等撰、魯迅、楊偉群點校:《歷代嶺南筆記八種》(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2011年3月)。
〔宋〕陳騤撰、張富祥點校:《南宋館閣錄.續錄》(北京:中華書局,1988年7月)。
〔宋〕王益之撰、王根林點校:《西漢年紀》(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3年8月)。
〔元〕郝經:《續後漢書》(濟南:齊魯書社,2000年)。
〔元〕蘇天爵輯撰、姚景安點校:《元朝名臣事略》(北京:中華書局出版,1996年)。
〔元〕脫脫等:《宋史》(北京:中華書局出版,1977年11月)。
〔元〕王鶚:《汝南遺事》(臺灣:商務印書館,1939年12月)
〔明〕解縉等纂:《永樂大典》(北京:中華書局出版,1998年)。
〔明〕宋濂:《元史》(北京:中華書局出版,1976年4月)。
〔明〕董倫等:《明太宗實錄》(台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1984年)。
〔清〕永瑢等纂:《四庫全書總目.上冊》(北京:中華書局出版,1995年)。
〔清〕柯劭忞:《新元史》(臺北:藝文印書館,1955年)。
專書:
以下依出版年之先後排列
郭伯恭:《〈永樂大典〉考》(北京:商務印書館,1938年)。
余嘉錫:《四庫全書辨證》(北京:中華書局,1980年5月)。
郭伯恭:《四庫全書纂修考》(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4年)。
裴汝誠、許沛藻:《續資治通鑑長編考略》(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4月)。
顧力仁:《〈永樂大典〉及其輯佚書研究》(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85年)。
張忱石:《永樂大典史話》(北京:中華書局,1986年)。
傅璇琮:《唐才子傳校箋》(北京:中華書局出版,1987年5月)
黃愛平:《四庫全書纂修研究》(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89年)。
吳哲夫:《四庫全書纂修之研究》(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1990年)。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編:《纂修四庫全書檔案》(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
胡玉縉:《四庫全書總目提要補正》(上海:上海書店,1998年1月)。
曹書杰:《中國古籍輯佚學論稿》(長春:東北師範大學出版社,1998年9月)。
張富祥:《麟臺故事校證》(北京:中華書局出版,2000年12月)。
楊武泉:《四庫全書總目辨誤》(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7月)。
張舜徽:《四庫提要敘講疏》(台北:台灣學生書局,2002年3月)。
司馬朝軍:《四庫全書總目》編纂考(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05年11月)。
陳尚君:《舊五代史新輯會證》(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5年12月)。
吳樹平校注:《東觀漢記校注》(北京:中華書局,2008年11月)。
史廣超:《永樂大典輯佚述稿》(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9年9月)。
期刊論文:
以下依發表刊載年先後排列,同年則以月之先後
朱桂昌:〈從《永樂大典》到《四庫全書》—兼論類書與叢書的演變〉《雲南教育學院學報》,1988年第4期,頁74-81。
孟繁舉:〈蒙古郝經使宋始末〉《國文天地》第5卷6期總號54,1989年11月,頁48-51。王明蓀:〈郝經之史學〉《興大歷史學報》第1期,1991年2月,頁75-89。曹之:〈《永樂大典》編纂考略〉《圖書館》,2000年第5期,頁69-71。
張升:〈《永樂大典》正本的流傳〉《圖書館建設》,2003年1期,頁107-110。
馬行誼:〈元儒郝經的有用之學〉《逢甲人文社會學報》第7期,2003年11月,頁39-64。張升:〈四庫館簽《永樂大典》輯佚書考〉《文獻》,2004年1月,頁17-30、35。
李春桃:〈《嶺表錄異》及其校本〉《社會科學家》總第107期,2004年5月,頁158-160。
吳寒:〈西域文士在元代社會中的角色與地位──以贍思為個案研究〉《石河子大學學報》第4卷第2期,2004年6月,頁16-19。
郭向東:〈《四庫全書》編纂與中國古文獻之劫難〉《圖書與情報》,2004年第2期,頁13-17。
陳東林:〈酈道元《水經注》的編輯體例及特色〉《徐州師範大學學報》2005年2期,2005年3月,頁130-133。
張鵬飛:〈酈道元年譜考略〉《湖北大學學報》第33卷第4期,2006年7月,頁479-481。
陳橋驛:〈《水經注》概論〉《華北水利水電學院學報》第26卷第1期,2010年2月,頁1-6。
劉嘉偉:〈廼賢文獻情況稽考〉《圖書館工作與研究》總第170期,2010年4月,頁74-76。
王允亮:〈《水經注》與南方文獻研究〉《中國文學研究》2010年第3期,2010年7月,頁37-42。
李南:〈《宋朝事實》作者、流傳考證〉《語文學刊》2010年13期,2010年7月,頁18、19。
崔琪:〈《宋朝事實》考述略談〉《商丘職業技術學院學報》總第52期,2011年2月,頁119-121。
羅炳良:〈李攸《宋朝事實》的編撰及其史料價值〉《江西社會科學》2011年12期,2011年7月,頁105-111。
史廣超:〈《四庫全書》本《唐才子傳》考略〉《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學報》第31卷第2期,2012年4月,頁1-4。
屈寧:〈李心傳與《建炎以來繫年要錄》的編纂〉《江海學刊》,2013年3月,頁167-173。
學位論文:
以下依發表年先後順序排列
楊曉雲:《四庫全書總目》史部分類之研究(台北:國立臺灣大學圖書資訊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年)。陳惠美:《清代輯佚學》(台北: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2004年12月)。劉鳳強:《四庫全書館研究》(甘肅:蘭州大學中國史學史碩士論文,2006年5月)。
李海燕:《中興小紀探析》(河南:河南師範大學歷史學碩士論文,2007年4月)。
劉俊玲:《嶺外代答研究》(河南:河南大學歷史文獻學碩士論文,2009年5月)。
霍麗麗:《京口耆舊傳研究》(上海:華東師範大學中國古典文獻學碩士論文,2010年5月)。
蔣郭晶:《辛文房唐才子傳研究》(山東:山東師範大學古典文獻學碩士論文,2011年4月)。
張旭輝:《宋朝事實研究》(上海:上海師範大學歷史文獻學碩士論文,2011年9月)。
孫增科:《郝經年譜》(河南:河南大學中國古典文獻學文學碩士論文,2012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