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參考文獻
1. 內政部社會司,老人福利法第2條。
內政部社會司網站:http://sowf.moi.gov.tw/04/02/02_1.htm
內政部統計處 (2013),102年第33週內政部統計通報(102年7月底人口結構分析)。
內政部統計處網站:http://www.moi.gov.tw/stat/news_content.aspx?sn=7685
2.王淑慧,〈需求之相關理論與評估方式〉,財團法人慈濟綜合醫院大林分院,教學研發組。
3.行政院經建會(2012),中華民國2012年至2060年人口推計報告。
行政院經建會網站:http://www.cepd.gov.tw/m1.aspx?sNo=0000455
4.行政院經建會(2012),中華民國2012年至2060年人口推計報告。
行政院經建會網站:http://www.cepd.gov.tw/m1.aspx?sNo=0000455
5.行政院經建會 (2010),因應高齡化時代來臨的政策建議。
行政院經建會網站: http://www.cepd.gov.tw/m1.aspx?sNo=0012844
6.李瑞金(2011),〈我國老人福利政策與立法發展〉,《社區發展季刊133期》,頁95。7.林麗惠(2006),〈臺灣高齡學習者成功老化之研究〉,《人口學刊,33》,頁:133-170。8.林珊如(2001),〈迎接高齡化社會的來臨:對圖書館老年服務之思考〉,《圖書資訊學刊第2卷的3/4期》,頁:24。9.林光怡、陳佩雯(2009),〈社區諮商模式在老人服務上的應用〉,《輔導季刊》,第45卷,第2期,頁:46-60。
10.邱天助(1993),《教育老年學》,臺北市,心理出版社。
11.胡愈寧、葉蕭科(2011),《老化、照護與社會:社會老年學新論》,臺北:華立,頁: 124。
12.胡幼慧 (主編,2009), 《質性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實例(2版)》,臺北:巨流。
13.姚開屏 (2000),《臺灣簡明版世界衛生組織生活品質問卷之發展及使用手冊,第一版》,臺北:世界衛生組織生活品質問卷臺灣版問卷發展小組。
14.泰山區公所網站 http://www.taishan.ntpc.gov.tw/web/Home?command=display&page=flash
15.泰山區戶政事務所網站 http://www.taishan.ris.ntpc.gov.tw/web/SelfPageSetup?pageID=24064&FP=39068
16.徐慧娟、張明正(2004),<臺灣老人成功老化活耀老化現況:多層次分析>,《臺灣社會福利學刊4,3(2) 》,頁:1-36。
17.莫藜藜 (2010),〈促進老人心理暨社會調適的社區服務方案〉,《2010年兩岸社會福利學術研討會》,頁:226、227。
18.陳燕禎(2008),《老人福利理論與實務:本土觀點》,臺北雙葉書廊。
19.陳燕禎 (2009),《老人服務與社區照顧:多元服務的觀點》,臺北:威仕曼,頁:3、41。
20.陳燕禎 (2009),《老人生活福祉與社區休閒教育》,臺北:威仕曼,頁:216。
21.陳向明(2002),《社會科學質的研究》,臺北:五南。
22.張都新、戴淑貞,「從高齡者心理需求探討銀髮志工服務之因素」,臺南應用科技大學生活應用研究所。
23.張春興(1989),《張氏心理學》,臺北市,東華書局。
24.曾孆瑾(2005),〈從老年的家庭照顧支持系統,思考老年人口的照顧問題〉,《社區發展季刊110期》,頁:274。http://sowf.moi.gov.tw/19/quarterly/quarterly-catalogshow.asp?page=11025.澎運石(2001),《走向生命的巔峰-馬斯洛的人本心理學》,臺北:貓頭鷹出版,初版,頁:36〜37,130〜145。
26.劉焜輝(2010),《老年期的臨床心理講座(一),諮商與輔導,第289期》,頁:56-60。27.楊純純 (2010),「老年家庭照顧者的生活經驗與福利之探討-以照顧配偶的老年人為例」,暨南大學: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系碩士論文。28.葉宏明、吳重慶、顏裕庭(2001),〈成功老化〉,《臺灣醫界,44(5) 》,頁:10-11。
29.劉影梅、陳麗華、李媚媚、詹燕芳、陳俊忠(1998),
〈活耀銀髮族:社區老人健康體能促進方案的經驗與前瞻〉,《護理雜誌,第45卷第6期》,頁:29-35。
30.謝宜芳(2009),「老年人個人屬性、依附風格、心理需求與憂鬱情緒之關係研究~以高雄市長青學苑老年人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碩士論文。31.簡春安、鄒平儀 (2004),《社會工作研究法》,臺北:巨流。
32.蘇惠珍 (2011),「臺灣老人社區式長期照顧階層需求與服務模式之研究」,東海大學社會工作學系博士論文,頁:6、69~70。西文參考文獻
1.Coon,D.(2000),Introduction to psychology:Gateways to mind and behavior(9th.ed.),Australia:Wadsworth.
2.Darley,J.M.,Glucksberg,S.,& Kinchla,R.A.(1991),Psychology(5th.de.),
Englewood Cliffs,N.J.:Prentice Hall.
3.Houle,C.O. (1996),The design of education(2 nd.ed.),San Francisco:Jossey-Bass publishers.
4. Strauss,A.,& Combin,J. (1998),Basics of qualitative research: Grounded theory procedures and techniques(2nd ed.), Thousand Oaks: Sage Public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