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18.97.14.80) 您好!臺灣時間:2025/01/26 01:17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賴美惠
研究生(外文):Lai,Mei-Hui
論文名稱:分析兩岸農業交流與合作對國家安全的影響─以ECFA為例
論文名稱(外文):Impact analysis of cross-strait agricultural exchanges and cooperation on national security ─ Case Study of ECFA
指導教授:林泰和林泰和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Lin,Tai-Ho
口試委員:趙文志蔡榮祥
口試委員(外文):Chao,Wen-ChihTsai,Jung-hsiang
口試日期:2015-06-26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中正大學
系所名稱:戰略暨國際事務研究所
學門:社會及行為科學學門
學類:國際事務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15
畢業學年度:103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62
中文關鍵詞:國家安全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兩岸農業交流與合作
外文關鍵詞:National SecurityECFAAnalysis of cross-strait agricultural exchanges and cooperation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0
  • 點閱點閱:375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14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0
隨著兩岸經貿交流日趨熱絡,民眾對臺灣經濟過度依賴中國的憂慮程度似乎也跟著增高,惟基於政治、經濟、檢防疫及食品等安全因素,不得不有所限制中國農產品進口,臺灣不但不能大量開放中國農產品進口,也須防範臺灣農產品大量傾銷中國,除造成臺灣對中國經濟依賴度過大之疑慮外,更造成國內消費之衝擊。
基於近年來,國內、外農業問題影響國家至全球政治、經濟安全之事例,不勝枚舉,這印證民生的重要性及對國家安全的影響力,現階段的臺灣農業正面臨多重挑戰,包括經濟面、社會面、生態面,乃至政治面,特別是兩岸關係已從早期的政治問題轉化為政治與經濟交雜的課題;兩岸雖形成互利互惠的全球分工聯結,但因兩岸經濟規模差距太大,遂出現不對稱的投資、貿易與市場的依賴關係,中國運用臺灣兩岸整合的政經因素與ECFA效應,分析臺灣與大陸經貿不對稱的依賴性,進行政治上操作,致使兩岸制度性的整合遭到政治因素介入,經貿合作難以「深化」,甚至出現推動兩岸全面整合的瓶頸;故本研究主要針對簽署ECFA後,兩岸農業合作交流對於國家安全層面之影響,試圖以ECFA為例由政治面與經濟面來進行分析,故本論文主要研究目的是以國家安全角度分析兩岸農業交流與合作有何政治意函?並以此主旨目的衍生下列幾個子問題:
(一)、兩岸農業交流與合作發展之現況。
(二)、ECFA簽署實施後兩岸農業交流與合作之經貿關係。
(三)、ECFA簽署後兩岸農業交流與合作對國家安全之影響。
ECFA簽署後,國內對於兩岸農業合作及交流所產生之效應,看法兩極,持保留論者認為合作會加速農業技術的流失,讓中國成為新的競爭者。

As the increase of cross-strait economic and trade exchanges, worries of Taiwan’s economically over-reliance on China seems to have increased as well among the Taiwanese public. However, based on some security factors including political, economic, quarantine and food safety, there has to be restrictions on imports of Chinese agricultural products. Taiwan not only has to prevent the large amounts of Chinese agricultural imports, but also has to prevent the dumping of Taiwan's agricultural products to China. In addition to causing the economy over-dependence of Taiwan to China, it will also impact on domestic consumption.
Based on the numerous examples of national to global political and economic security affected by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agricultural issues, confirming the importance of people’s livelihood impact on national security. Taiwan's agricultural is now facing multiple challenges, including the economic side, the social aspects and ecological side, even the political side, especially when cross-strait relations has transformed from the political problem in the early age into a mixing of political and economic issue. Although the two sides has formed a mutual benefit relationship as a global division of labor, but asymmetry has emerged in the dependence relationship of investment, trade and market due to the large gap between the two sides economy scale. China analyze the asymmetrical trading dependence between Taiwan and the Mainland by political and economic factors and the effects of ECFA on the cross-strait integration. The political operation, result in the involvement of political factors on the cross-strait institutional integration caused the difficulty to “deepen” the trade and economic cooperation, even prevent the movement of cross-strait fully integration. Therefore, this study aimed at the influence of cross-strait agricultural cooperation and exchange on the level of national security following the signing of ECFA, try to do an analysis on ECFA on the political side and the economic side. The purpose of this thesis is to study the political significance of cross-strait agricultural exchanges and cooperation by national security point of view. Following questions were developed base on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1. The development status of cross-strait agriculture exchanges and cooperation.
2. The economic and trading relationship of cross-Strait agriculture exchanges and cooperation after the signing of ECFA signing.
3. The effect of cross-Strait agriculture exchanges and cooperation on national security after the signing of ECFA.
After the signing of ECFA, there are two entirely different opinions on the effect of cross-strait agricultural cooperation and exchanges. Conservatives have suggested that cooperation will accelerate the loss of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and China would become a new competitor.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第二節 文獻回顧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途徑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第五節 章節安排
第二章 兩岸農業交流與合作發展之現況
第一節 中國農業之發展潛力及現況分析
第二節 臺灣農業之發展潛力及現況分析
第三節 兩岸農業交流與合作之背景與現況分析
第四節 小結
第三章 ECFA簽署實施後兩岸農業交流與合作之經貿關係
第一節 分析ECFA的簽訂背景
第二節 ECFA簽署後兩岸農業發展之貿易現況分析
第三節 ECFA簽署後兩岸農業發展之威脅與利益分析
第四節 小結
第四章 ECFA簽署後兩岸農業交流與合作對國家安全之影響
第一節 國家安全定義
第二節 ECFA對國家政治與經濟面之影響
第三節 ECFA對國家安全層面之影響
第四節 小結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參考書目
附錄一 ECFA協議文本

一、中文部分:
(一)、書籍:
Danny L. Jorgensen,王昭正、朱瑞淵譯,參與觀察法(台北:弘智文化,1999年)。
Robert Gilpin 著,陳怡仲 等譯,全球政治經濟學:掌握國際經濟秩序(臺北:桂冠,2004 年)。
王騰坤,兩岸貿易經濟:ECFA與全球化的理論實務(台北:翰蘆圖書出版有限公司,2012年)。
朱浤源,撰寫博碩士論文實戰手冊,(台北:正中書局,1999)。
吳定,公共政策(臺北:五南,2009年)。
吳榮杰,臺灣的危機與挑戰(台北:新臺灣國策,2010)。
李岳雲,加入WTO的兩岸農業:投資、貿易與合作(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3)。
汪毓瑋,國家安全(台北:元照出版公司,2013年)。
陳向明,社會科學質的研究(台北:五南圖書,2002)。
葉至誠、葉立誠,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台北,商頂文化出版,2000)。
趙明義,國家安全理論與實際(台北:時英出版社,2008)。
蕭全政,政治與經濟的整合(臺北:桂冠圖書,1988 年)。
鍾倫納,應用科學研究法(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92)。
(二)、期刊論文:
吳鵬翼、薛榮祥,「ECFA 與兩岸關係的制度化建構:新自由制度主義的觀點」,龍華科技大學學報,第32期(2012年6月),頁143-159。
初國華,「準邊緣化下的區域整合:以政治經濟學探討兩岸ECFA 之簽署」,黃埔學報,第六十三期(2012年),頁1-20。
林正義,「 ECFA對臺灣安全的挑戰」,新世紀18 智庫論壇,第51期(2010年9月30日),頁4-26。
林秋妙,「兩岸簽訂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之國際法上定位與國會監督之研究」,法學新論,第16 期,(2009 年11月) ,頁117-151。
林啟淵、李仁耀、余士迪,「臺灣與中國農產品在國際市場競爭之研究」,農業經濟叢刊,第15卷第2期(2010年6月) ,頁29-57。
林啟淵、卓輝星,「臺灣加入WTO後毛豬產業受衝擊之評估」,臺灣土地金融季刊,第39卷第3期(2022年9月) ,頁103-135。
徐淑敏,「互賴理論中『敏感性與脆弱性』概念應用於兩岸互動關係的操作化分析」,遠景季刊,第5 卷第4 期,(2004 年10 月) ,頁189-218。
張晉芬,「核心與依賴經濟產業結構的關係及影響」,歐美研究,第二十六卷第二期(1996年6月),頁1-32。
張翔一,「ECFA早收三年成績大解密」,天下雜誌,第546期( 2014 年 4 月3日),頁102-112。
曹雄源,「後冷戰時期美國國家安全戰略發展研析,全球政治評論,第23期(2008年7月) ,頁1-27。
曹雄源,「從美國國家安全戰略的觀點論美中台三角互動(On U.S.-China-Taiwan Triangular Interactions from U.S. National Security Perspective)」警學叢刊,第38卷第5期 (2008年3、4月) ,頁57-72。
陸雲,「加入WTO後兩岸農業合作面臨的機會與挑戰」,農業與資源經濟,(2007年6月) ,頁15-24。
程漱蘭、慧冬、梁希震、李彥敏、李冬梅,「兩岸農業貿易和投資協作之研究」,臺灣研究集刊,第2期(2005年2月) ,頁3-12。
楊平世,「面對臺灣、中國農產品貿易大逆差下ECFA對臺灣農業的衝擊」,新世紀智庫論壇,第46期(2009年6月) ,頁47-53。
(三)、學位論文:
李崧裕,加入WTO對臺灣農業生產水準與結構之影響及政府政策發展,國立中央大學產業經濟研究所碩士論文,2010年1月。
陳麗雯,兩岸簽署ECFA對我國國家發展之影響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國家安全與大陸研究碩士在職專班學位論文,2011年6月。
黃瑜渲,ECFA早期收穫計畫對臺灣出口中國大陸的影響,逢甲大學公共政策研究所碩士論文,2012年7月。
蔡育岱,「人類安全」:安全研究之新議程,政治大學外交系博士班博士論文,2008年4月。
鄧開元,台海兩岸政治關係之發展1991-2005 年:整合理論分析,國立中山大學大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年7月。
藍文信,全球化下兩岸農業交流與經營戰略暨對國家安全的影響,國立中正大學戰略暨國際事務研究所暨國家安全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2009年7月。
(四)、研討會論文:
杜震華,「東協-中國和中-港貿易協定比較與兩岸貿易協定之定位」,ECFA 與台灣的未來研討會,台北:台灣競爭力論壇主辦。
張登及,「後ECFA時期兩岸和平發展與參與區域合作之展望」,兩岸發展新面向研討會,台北政大麥克阿瑟安全研究中心、台灣師範大學政治所主辦, 2012年2月15 日。
(五)、網站部分:
ECFA,「海峽兩岸服務貿易協議-簡介」,最後更新日期2009年3月16日, http://www.ecfa.org.tw/SerciveTradeIntro.aspx?pid=7&cid=26&pageid=0最後瀏覽日期:2014年3月29日。
ECFA,「簽訂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之效益」, http://www.ecfa.org.tw/ShowTotalProfit.aspx?pid=9&cid=61&pageid=0。最後瀏覽日期:2014年3月29日。
ECFA請支持兩岸經濟協議, http://www.ecfa.org.tw/ShowNoticeNew.aspx?pid=10&cid=43&pageid=0。最後瀏覽日期:2015年2月20日。
ECFA請支持兩岸經濟協議, http://www.ecfa.org.tw/ShowTotalProfit.aspx?pid=3&cid=0&pageid=0&breadid=57。最後瀏覽日期:2015年2月20日。
中國統計年鑑2014, http://www.stats.gov.cn/tjsj/ndsj/2014/indexch.htm。最後瀏覽日期:2015年3月21日。
中國報告大廳, http://www.chinabgao.com/freereport/63898.html。最後瀏覽日期:2015年3月21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 http://www.stats.gov.cn/tjsj/ndsj/2014/indexch.htm。最後瀏覽日期:2015年3月21日。
中華兩岸優良工商經貿發展協會, www.cicda.org.tw/fs1/94.doc。最後瀏覽日期:2015年2月20日。
台灣智庫, http://www.taiwanthinktank.org/chinese/page/7/32/91/649。最後瀏覽日期:2015年3月29日。
石靜如,「海峽兩岸加入WTO后的農業合作問題」,人民網, http://tw1.people.com.cn/BIG5/14810/14858/896970.html。最後瀏覽日期:2014年5月19日。
行政院, http://www.ey.gov.tw/state/News_Content3.aspx?n=0E57D34A3C127591&sms=FE33AFFA1C25C4DD&s=9963D58B76C1AE51。最後瀏覽日期:2015年3月29日。
行政院農委會,http://www.coa.gov.tw/view.php?catid=21154。最後瀏覽日期:2015年2月20日。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 http://www.coa.gov.tw/htmlarea_file/web_articles/coa/11522/1-02.pdf。最後瀏覽日期:2015年3月29日。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 http://www.coa.gov.tw/show_news.php?cat=show_news&serial=coa_diamond_20091211114203。最後瀏覽日期:2015年2月20日。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 http://www.coa.gov.tw/view.php?catid=17920。最後瀏覽日期:2015年3月29日。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 http://www.ttdais.gov.tw/view.php?catid=2880&print=1。最後瀏覽日期:2015年3月29日。
行政院農業委會,「我國洽簽兩岸經濟協議(ECFA)之農業政策」, http://agrstat.coa.gov.tw/sdweb/public/trade/tradereport.aspx。最後瀏覽日期:2014年4月14日。
林倖妃,「中國貴客大買台灣米」,天下雜誌518期, 2013年3月20日,http://www.cw.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47891。最後瀏覽日期: 2015 年 3月 24日。
林倖妃,「虱目魚契作 看中國臉色苦撐」,天下雜誌518期,2013年3月20日, http://www.cw.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47873#。最後瀏覽日期: 2015 年 3月 24日。
南匯圖書館,最後更新日期2014年12月9日, http://www.libnet.sh.cn/nanhui/nkdh/nydt/jcck_13.htm。最後瀏覽日期:2015年3月21日。
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 http://www.npf.org.tw/post/2/4846。最後瀏覽日期:2015年4月2日。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http://www.nmns.edu.tw/public/exhibit/HumanCultures/agricultural/agric-2/index.htm。最後瀏覽日期:2015年4月5日。
國家安全局,http://www.nsb.gov.tw/page04_09.htm。最後瀏覽日期:2015年2月25日。
國情教育網,「三鹿牌奶粉造成重大食品安全事故」, http://chinaedu.newgen.org.hk/info_center/news/2008/0。最後瀏覽日期:2014年5月19日。
張家樂,「南投農產品銷陸「卡關」 春茶變夏茶」,聯合報, http://udn.com/news/story/7325/954220-%E5%8D%97%E6%8A%95%E8%BE%B2%E7%94%A2%E5%93%81%E9%8A%B7%E9%99%B8%E3%80%8C%E5%8D%A1%E9%97%9C%E3%80%8D-%E6%98%A5%E8%8C%B6%E8%AE%8A%E5%A4%8F%E8%8C%B6。最後瀏覽日期: 2015 年 3月 24日。
理財網,「貿易依存度」, http://www.moneydj.com/kmdj/wiki/wikiviewer.aspx?keyid=aacee74f-7144-474b-a5df-d06e94750ea6。最後瀏覽日期:2014年4月14日。
陳世雄,「臺灣農業的中國風暴」,臺灣維新影子政府, http://www.shadowgov.tw/?p=news,detail,18199&target=is。最後瀏覽日期:2014年4月20日。
陳佳伶,「台南好米前進大陸 首重行銷」,中華日報, http://search.cdns.com.tw/readfile.exe?0,0,13695,8847,%A5x%ABn%A6n%A6%CC。最後瀏覽日期: 2015 年 3月 24日。
陳曉東,「21世紀海峽兩岸農業交流與合作的構想」,維普網, http://www.cqvip.com/QK/96539A/200101/5238929.html。最後瀏覽日期:2015年2月20日。
黃茂松,「解決柳丁滯銷 大陸出手買1200噸」,TVBS新聞, http://news.tvbs.com.tw/old-news.html?nid=189475。最後瀏覽日期: 2015 年 3月 24日。
臺北市立大理高級中學, http://tlsh.tp.edu.tw/~t127/industrychina/industry01.htm。最後瀏覽日期:2015年3月21日。
趙家麟,「深圳龍崗經貿團購台南後壁米就地轉送教養院」,中國評論新聞網, http://218.213.234.108/doc/1023/2/2/9/102322999.html?coluid=93&kindid=5670&docid=102322999&mdate=1201010252。最後瀏覽日期: 2015 年 3月 24日。
趙家麟、黃文傑、張啟芳,「台灣米搶灘大陸之二:老農賣米樂」,你好台灣, http://big5.am765.com/gate/big5/bbs.hellotw.com/detail.jsp?id=2314215&agMode=1。最後瀏覽日期: 2015 年 3月 24日。
蔡靚萱,「契作神話破功 虱目魚石斑魚押中國虧大了」,財經雜誌, http://fund.pchome.com.tw/magazine/report/fi/WEALTH/9268/135472320096759049002.htm。最後瀏覽日期: 2015 年 3月 24日。
環境資訊中心, http://e-info.org.tw/node/65243。最後瀏覽日期:2015年1月20日。
譚瑾瑜,「別再懷疑ECFA對台灣經濟的好處」,財團法人國家研究政策基金會, http://www.npf.org.tw/post/1/5592。最後瀏覽日期:2014年3月29日。
(六)、報紙:
林河民、林政忠、王光慈、楊育欣,「517 嗆馬保臺跨夜靜坐」,聯合報,2009 年5 月18 日。版A1。
張競,「國家安全定義之多面向探討」,青年日報,2007年7月18日。版4
二、英文部分:
(一)、書籍:
Bowles Samuel, Maurizio Franzini & Ugo Pagano, The Politics and Economics of Power (New York:Routledge Press, 1999)
(二)、網站部分:
Homeland Security,http://www.dhs.gov/national-strategy-homeland-security-october-2007。最後瀏覽日期:2015年2月27日。
Homeland Security,http://www.dhs.gov/publication/2010-quadrennial-homeland-security-review-qhsr。最後瀏覽日期:2015年2月27日。
Homeland Security,http://www.dhs.gov/national-strategy-homeland-security-october-2007。最後瀏覽日期:2015年2月27日。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