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18.97.9.170) 您好!臺灣時間:2025/01/13 16:04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吳婉甄
研究生(外文):WU,WAN-JHEN
論文名稱:遠端監控下幼兒教師情緒勞務之研究─以一所私立幼兒園為例
論文名稱(外文):Remote monitoring services under study mood of kindergarten teachers in a private kindergarten ─ Case
指導教授:王雅玄王雅玄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WANG,YA-SYUAN
口試委員:洪志成謝美慧
口試委員(外文):HONG,JHIH-CHENGHSIEH ,MEI-HUEY
口試日期:2015-07-10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中正大學
系所名稱:教育學研究所
學門:教育學門
學類:綜合教育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15
畢業學年度:103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20
中文關鍵詞:幼兒教師遠端監控情緒勞務
外文關鍵詞:early childhood teacherRemote Network Monitoring,RMONemotional labor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8
  • 點閱點閱:1936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98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1
遠端監控下幼兒教師情緒勞務之研究─以一所私立幼兒園為例
摘 要

本研究旨在探討遠端監控對幼兒教師班級經營情緒勞務之研究,以遠端監控鏡頭下幼兒教師班級經營與家長互動中產生的情緒事件為焦點。研究取向採取質性研究,研究對象一所私立幼兒園四位幼兒教師及八位家長,透過幼教師撰寫教師日誌、幼兒教師及家長訪談,作為資料蒐集之主要方法。

本研究結果提出以下結論:
一、遠端監控具有使教學透明化、監督教師、觀看幼童的顧客導向之功能。
二、遠端監的幼兒教室有曝露幼兒隱私權與教師隱私權之爭議。
三、遠端監控幼兒園創造直昇機父母,干擾幼兒教學。
四、遠端監控下幼兒教師長期受表層情緒演出之勞務,雖能自我規訓,但逐漸惡化親師關係,在情緒失調時以避開監視器發洩。
五、遠端監控下幼兒教師長期受深層情緒演出之勞務,導致情緒、身體不適。
六、教師的教育程度、教學經驗和年資較高者較會順應家長需求,家長的職業與社經地位越高,比較重視孩子健全人格的發展及同儕之間的互動情形。家長的教育程度越低,比較重視孩子認知方面的學習(注音符號及美語教學)。
七、贊成遠端監控的家長過度關注幼兒認知學習與生活規範。不贊成遠端監控的家長最在意的是孩子的隱私權。贊成遠端監控的教師強調還原現場的功能。不贊成遠端監控的教師拒絕家長干預教學。
關鍵詞:幼兒教師、遠端監控、情緒勞務

Abstract
The research is discussed about a kindergarten teacher’s emotional labor under the Remote Network Monitoring. It focuses on the emotional matters between Kindergarten teacher’s classroom management under Remote Network Monitoring and parents. The research adopts Qualitative Research that analyzing four early childhood teacher and eight parents. Through teachers’ teaching daily journal and interview between early childhood teacher and parents that is gathered to be this research data.
Introduction
1.Remote Network Monitoring with some functions that transparent –teaching, supervising teachers, and watching out the children.
2.Remote Network Monitoring has a dispute which it exposes private matters of teacher and children.
3.Remote Network Monitoring in a kindergarten school that leads to some parents will interfere with teaching.
4.Remote Network Monitoring has a situation that teachers have emotional labor in class. Although they can rule themselves with the times by, it will be worse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eaches and parents. They avoid the RMON to let off when they lost in emotions.
5.The emotional labor of teacher under the RMON results in emotional instability and feels indisposed.
6.Teacher’s educational background, teaching experience, and length of teaching also influences that these teachers adjust parents’ requirement easily. Parents with High occupation and high position in society attach importance to their children’ interactions between developing personality and schoolmates’ interaction. On the other hand, some parents with low education overvalue ability of cognizance such as Mandarin Phonetic Symbols and English.
7.Parents who approves RMON overvalue children’ ability of cognizance and routine. On the contrary, they take notice of children’ privacy. Some teachers who approves RMON function emphasize to return the reproduction of teaching scene. On the contrary,teachers refuse that parents intervene teacher’s teaching scene. On the contrary, teachers refuse that parents intervene theacher’s teaching.

Keywork:early childhood teacher Remote Network Monitoring emotional labor

目 次
中文摘要................................................. i
英文摘要................................................. ii
目次.....................................................iii
第一章、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背景........................................1
第二節 研究目的.............................................5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6
第四節 名詞釋義.............................................8
第二章、文獻探討............................................9
第一節 遠端監控的理論與相關研究................................9
第二節 幼兒教師工作之情緒勞務.................................33
第三章、研究設計與實施.......................................50
第一節 研究架構及步驟........................................51
第二節 研究方法.............................................53
第三節 研究對象.............................................56
第四節 研究者角色...........................................61
第五節 資料蒐集與分析........................................62
第六節 研究倫理.............................................65
第四章、研究結果分析與討論....................................66
第一節 遠端監控下的幼兒教室...................................66
第二節 遠端監控下的教師情緒勞務................................84
第三節 結果討論與分析........................................102
第五章、結論與建議...........................................107
第一節 結論................................................108
第二節 建議................................................110

參考文獻...................................................113

圖次
圖3-1-1 研究架構............................................51
圖3-1-2 研究流程............................................52

表次
表2-1-1使用遠端監控相關行業彙整表:...............................11
表2-1-2遠端監控相關實證研究彙整表................................13
表2-1-3中國幼兒教育相關學者重要論述..............................18
表2-1-4西方幼兒教育相關學者重要論述..............................23
表2-1-5 遠端監控隱私權爭議新聞及幼教虐童新聞.......................30
表2-2-1 國內專家學者對情緒勞務的定義.............................35
表2-2-2 國外專家學者對情緒勞務的定義.............................36
表2-2-3 高低情緒勞務工作的分類表................................41
表2-2-4 教師情緒勞務相關實證研究彙整表...........................45
表3-2-1 訪談大綱............................................55
表3-3-1 研究對象老師背景基本資料………………………………………………… 57
表3-3-2 研究對象八位家長基本背景資……………………………………………… 60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份
丁雪茵(2003)。幼稚園組織文化個案研究 (II)。國科會專案補助計畫。
丁嘉琳(2010)。如何做健康的「直升機父母」?天下雜誌410期,200-202。
王智杰(2012)。臺東縣國民中學校長轉型領導、教師自我效能與教師情緒勞務負荷
關係之研究。國立台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東市。
王雅膺(2012)。國小級任教師的情緒勞務下教師圖像之個案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教
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王澤鑑(2007)。人格權保護的課題與展望(3)-人格權的具體化及保護範圍(6)
-隱私權〈中)。臺灣本土法學雜誌,97,27-50。
甘瓊瑤(2008)。教師情緒勞務負荷與教師效能感之研究----以新竹縣市高中職教師為
例。中臺科技大學文教事業經營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田育昆(2007)。國民小學教師情緒勞務與組織承諾關係之研究—以桃竹苗四縣市為
例。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
洪福財(2002)。幼兒敎育史:臺灣觀點 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吳芝儀、李奉儒譯(1999)。質的評鑑與研究。台北縣新店市,桂冠。
吳清山(2004)。學校創新經營的理念與策略。花蓮:國立東華大學。
吳清山、林天佑(2005)。情緒勞務。教育資料與研究,65,136。
呂晶晶(2009)。國民小學教育人員情緒勞務量表發展及其影響因素之究。國立新竹
教育大學教育學系研究所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李尚仁(2002)。老大哥在看著你—監視攝影機的使用與濫用。科學發展,353,75。
李青松、陳若琳(1999)。幼兒保育人員工作壓力之探討。醫護科技學刊,1(2),
146-153。
李雪莉(2007)。別當直升昇機父母。天下雜誌,368期,2007年3月號。
李新民、陳密桃(2006)。幼兒教師的情緒勞務因素結構及其對工作倦怠之影響。高
雄師大學報,20,67-90。
李新民(2003)。幼兒教師薪資滿足感、工作壓力與工作滿足感之研究。教育研究,
11,115-126。
李震山(2004)。從公共場所或公眾得出入之場所普設監視錄影器論個人資料之保
護,東吳大學法律學報,16 (2),45-92。
李德高(2001)。幼兒教育史。台北:師大書苑。
周崇賢(2012)。應用於遠端監控之無線網路遠端互動系統之設計。交通大學電控
工程研究所。
周愚文(1998)。宋代幼兒的生活與其影響。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傳承與變革學術研
討會論文集〈頁4-17〉。台北:國立台北師範學院。
林玉体(1990)。一方活水-學前教育思想的發展。台北:信誼。
林尚平(2000)。情緒勞務負擔量表之發展。中山管理評論,8(3),427-447。
林尚平、楊妮菁、張淑慧(2000)。情緒規則、社會化歷程及相關情緒勞務管理議題之
個案探討。商管科技季刊,1:67-86 。
林紋菁 (2009)。幼稚園教師情緒管理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以雲林縣地區為例。(未出版的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幼兒教育研究所,嘉義市。
林錦鴻(2006)。警察運用監視器之法律問題分析—以警察職權行使法為中心。國
立台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社會教育司(2009)。教育部98年度全國社會教育行政會議暨家庭教育工作會議。2011
年3月19日取自http://www.edu.tw/news.aspx?
new_sn=2949&pages=0
邱世祺(2012)。桃竹苗地區國民小學校長教學領導與教師情緒勞務之關係研究國立
新竹教育大學教育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
洪麗美(2010)。臺北縣國民中學教師情緒勞務與組織承諾關係之研究。輔仁大學教
育領導與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新北市。
翁麗芳〈1998〉。幼兒教育史。師大書苑出版
馬庭宇(2008)。教師情緒勞務負荷與工作滿意之關聯性研究-以台北縣市私立高職教師
為例。國立臺灣科技大學技術及職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市。
張乃文(2005)。台北縣國小教育人員情緒勞務負荷與工作倦怠關係之研究。輔仁大學
教育領導與發展研究所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縣。
張孝筠(2006)。我國少子化效應對幼保生態之影響。幼教資訊,187,21-27
張明輝、王湘栗(2009)。教育銷策的創新思維。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政策與行政
研究所,教育行政的力與美國際學術研討會。台北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張純子、洪志成 (2007)。勞心勞力-學前教師職場之情緒勞務及其工作壓力,2007
技職教育永續發展學術研討會。臺北市:國立臺北科技大學技職所, .
張學善 (2010)。教師情緒勞務及其相關因素探討。靜宜大學實習輔導通訊,9,8-12。
張煜麟 (2004),台灣監視器系統作為集體逃避自由的機制?一種自由主義的觀點,
資訊社會研究,7 ,191-218。
張曉毓(1988)。情緒勞務、組織行為結果與人力資源管理方案之研究。雲林技術學
院企業管理技術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雲林縣。
許惟豪(2005)。互動式即時行動監控系統。元智大學資訊管理學系,碩士論文。
許童欣〈2001)。基隆市國中教師堅毅性格與情緒勞務。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教育研究所
碩士論文,基隆市。
郭菀玲(譯)(2008)。Center for Civic Education原著。挑戰未來公民-隱
私。臺北市:五南。
陳文欽、賴東燦(2009)。網際網路遠端監控管理系統於學校多媒體教學應用,中華
管理學報,10(3),99-110。
陳品穎(2008)。臺北市公立國小教師情緒勞務與情緒耗竭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
士論文)。國立台北科技大學,臺北。
陳若琳 (2003)。親師聯絡簿溝通中家長關心的幼兒教養議題之探討。載於生命歷程
家庭教育國際研討會論文集187-199。台北:台灣大學家庭教育學系。
鄒家瑜(2015)。幼兒園教師工作滿意度之研究-以情緒勞務、情緒智力、角色壓力為
主。中華科技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怡雯(2007)。面對少子化現象學校行銷的涵義與因應策略。學校行政雙月刊,
49,272-287。
黃郁茗、許舒銘(2007年12月18日)。老師搜書包家長控侵犯隱私法院判學生敗訴。
2014年7月22日,取自
http://blog.yam.com/dhjhtorg/article/17284455
黃淑容(2005)。幼稚園教師工作壓力及其因應策略之研究。國立台南師範學院幼兒
教育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
楊漢麟(2007)。古代東方國家教師群體研究-以古代巴比倫、埃及、希伯來與印
度為代表。華中師範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鄔佩君(2003)。第一線服務人員之情緒勞動的影響因素與其結果之關係:以銀行員
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心理學研究所,台北。
滿莉芳(2001)。情緒勞務工作者情緒勞務負荷與工作結果之研究-以情緒智力與工作
特性為干擾。靜宜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縣。
劉北成,楊遠嬰譯(1999)。Foucault著;規訓與懲罰。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
聯書局。
劉慈惠(2000)。幼稚園老師和家長對彼此合作關係及幼兒發展之期望的連續性研究
(Ⅰ)。國科會專題研究 NSC89-2413-H-134-011-F22。
蔡進雄(2005)。中小學教師領導理論之探討。教育研究月刊,139,92-101。
蔡進雄(2005)。學校領導理論研究。台北:師大書苑。
蔣佳良(2006)。台北市國民中學行政人員情緒勞務與學校組織文化及工作滿意之相
關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院行政碩士論文,台北市。
鄧智先(2006)。多功能遠端網路監視系統。中興大學電機工程學系,碩士論文。
賴慧芬(2010)。國民小學兼行政人員情緒勞務、知覺組織支持工作滿意關係之研
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謝孟麟(2009)。SandgateIII平台上之數位家庭行動多媒體系統。中興大學電機工
程學系,碩士論文。
簡淑溫(2015)。教保服務人員知覺幼兒園長轉型領導與情緒勞務相關之研究。
國立中正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聶琬瑩(2012)。桃竹苗區國民小學校長情緒領導與教師情緒勞務之研究。國立新
竹教育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新竹市。
魏麗敏、洪福源(2006)。師生衝突與教師情緒管理。教育研究,150,14-24。
康淑雲(2004)。台灣地區幼兒家長行使教育選擇權的可能問題與省思。國民教育,
44(3),39-46。

二、網路媒體
Foucault-規訓與懲罰(non.)資料來源:http://www.nhu.edu.tw/~sts/class/class_02_5.htm
畢恆達:用監視器城牆守護台灣?(non.)資料來源:http://city.udn.com/54532/3423161
校園戒嚴?立人高中教室裝監視器〈2011年12月19日〉。摘自ETtoday生活新聞。
取自 http://www.ettoday.net/news/20111219/13564.htm
美小學屠殺 28死〈2012年12月16日〉。摘自自由時報。編譯俞智敏/綜合康乃狄
克州新鎮十五日外電報導 取自http://news.ltn.com.tw/news/focus/paper/638676
道明中學裝設監視器爭議〈2011年4月10日〉。摘自蘋果時報。
取自http://www.appledaily.com.tw/appledaily/article/headline/20110410/33307819/
離譜師-教室裝監視器〈2014年3月2日〉。摘自蘋果時報。
取自http://www.appledaily.com.tw/appledaily/article/headline/20140302/35673081/
真狠 黑牌幼教師摑傷2歲童〈2014年9月20日〉。摘自蘋果時報。
取自http://www.appledaily.com.tw/appledaily/article/headline/20140920/36096902/
驚傳幼兒園老師在課堂上對5歲孩童勒脖子〈2014年12月23日〉。摘自東森新聞。
取自 http://www.ettoday.net/news/20141223/442457.htm
韓國仁川幼兒園孩童遭虐事件〈2015年1月20日〉。楊虔豪BBC中文網韓國特約記
者 取自ttp://www.bbc.com/zhongwen/trad/world/2015/01/150120_koreas_abuse_child
翻書打到臉?母調監視器 揭幼稚園師摑掌〈2015年3月20日〉。摘自TVBS新聞。
取自http://news.tvbs.com.tw/old-news.html?nid=571927
教室裝監視器-大成商工學生︰被當賊〈2015年4月17日〉。摘自自由時報。
取自http://news.ltn.com.tw/news/life/paper/872614
人魔闖校園 小二女遭割喉命危〈2015年5月30日〉。摘自蘋果日報。
取自http://www.appledaily.com.tw/appledaily/article/headline/20150530/36580145/

三、外文部份
Becker, H. J., & Epstein, J. L. (1982). Parent involvement: A
survey of teacher practices.The Elementary School
Journal, 83(2), 85-102.
Foucault, M. (1995)Discipline and Punish. Published in the
United States by Random House, Inc., New York.
Goffman, E .(1959) . The presentatiself in everyday
life .Garden City,NY: Doubleday Anchor.
Gross, J. J. (1998). Antecedent-and response-focused emotion
regulation: Divergent consequences for experience,
expression, and physiology.The emotional practice of
teaching. Teaching and Teacher Education, 14(8),835- 854.
Hochschild, A. R. (1983).The managed heart:Commercialization
of human feeling. Berkeley: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Hyman, D. R. (2003).Defense of Solitude: Justice Douglas, the
Right to Privacy, and the Preservation of the American
Wilderness.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University of Harvard, Cambridge, Massachusetts.
Journal of Personality - Volume 66, Issue 3 - June 1998 -
Wiley Online Library
Katz, L. (1980). Mothering and Teaching-some Significant
Distinction.Current Topics in Childhood Education, 3, 49.
Maslach, C.(1982). Burnout: The cost of caring. New York:
Prentice Hall.
Katz, L. G. (1996). Preventing and resoling parent-teacher
differences. ERIC No. ED401 048.
Kim, M., & Reifel, S. (2010). Child care teaching as women’s
work: Reflections on experiences. Journal of Research in
Childhood Education, 24, 229–247.
Kruml,S.M., & Geddes,D. (2000). Exploring the dimensions of
emotional labor.
Marx, F. (1993). National school-age child care alliance
(NSACCA):Nationa survey results. Wallesley, MA: SACCA.
Morris, J. A. (1995). Predictors and consequences of emotional
labor. Dissertation Abstracts International, 56(6), 2323.
Morris,J.A., & Feldman, D. C. (1996). The dimensions,
antecedents, Muller, J., Gil, J. M. S.,Hernandez,F.,
Giro, X., & Bosco, A. (2007). The socio-economic
dimensions of JCTdriven educational change. Complllers &
Educolion, 49(4), 11 75- 11 88.
Porter & Steers(1973),“Employee Responses to Job
Dissatisfaction”University of Rhode Island。
Seefeldt(1987),3.The effects of preschooler’s visits to a
nursing home .The Gerontologist, 27,228-223.
Powell, D. (1998). Parent education as early childhood
intervention/emerging directions in theory, research and
practice. New Jersey: Norwood.
See Christopher Slobogin, (2002). Public Privacy: Camera
Surveillance of Public Places and the Right to Anonymity,
72 MISS. L. J. 213, 240.
Wharton, A. S. (1993). The affective consequences of services
work. Work and Occupations, 20(2), 205-232.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