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18.97.9.168) 您好!臺灣時間:2025/01/16 18:03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葉偉倫
研究生(外文):Yeh, Wei-Lun
論文名稱:從都市計畫檢視日治時期的臺南現代性
論文名稱(外文):The Modernity of Tainan Examining the Urban Planning Process of Tainan under Japanese Colonization
指導教授:郭秀鈴郭秀鈴引用關係
口試委員:蘇碩斌林曉薇
口試日期:2015-06-19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中正大學
系所名稱:歷史研究所
學門:人文學門
學類:歷史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15
畢業學年度:103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81
中文關鍵詞:都市計畫日治臺南都會現代性
外文關鍵詞:Urban Planning ProcessTainan under Japanese ColonizationThe Modernity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2
  • 點閱點閱:1491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369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2
1895年馬關條約清廷割讓臺灣,(沒有主詞)作為日本第一個殖民地。臺灣自此所接受的現代化,是西方「文明」經過日本明治維新轉譯的產物。本文以1895年以前臺灣漢化最深的臺南府城作為觀察點,臺南府城歷經五十年的現代化過程中,首先經驗的是空間的變革,這是日本以國家權力施行殖民的第一步。以在日本1871年頒行的「戶籍法」和1888年的「市町村制」為基礎,日本殖民政府重新調整臺南傳統「里坊制」和「聯境組織」分劃的城市結構,並以科學測量和數學計量將臺南視為連續平面上的家、街屋與街町,不斷試驗調整新的行政區劃,並設置國家派任的行政長官。

現代化日本以土地與人口的計量化做為工業資本主義與官僚行政的基礎。殖民前期的軍政統治因為移行佔領之需要,採取奠定土地、家屋徵收以及衛生與防火建築之標準,建設寬闊筆直的大路貫通市區,並在此基礎上產生1911年臺南的市區改正計畫和其後的都會營建發展。在1908年全島鐵路貫通後,日本殖民政府開始了更大規模的重置「地方」措施,臺南被帝國重新定位為南臺灣的「文化古都」,並以大航海殖民與異國、南國風情呈現。1920年的州廳制與前一年臺灣文官總督的派任,標記臺灣正式進入現代化文明的國家行政體制。

經歷20年代初期地方建設發展,臺南浮現出現代都會的雛型:豪華的帝國公共廳堂、筆直寬闊的大街、雜揉歐洲文明元素的街屋...等。新職業如醫生、律師等知識分子的興起,也加速社會分化。開放的都市空間聚積四方多元人群,商品、勞工、與消費者快速「流動」交替,造成都市景觀呈現出現代性的片段化現象。猶如歐洲都市文化觀察者班雅明筆下所描繪的都會現象:旅人在都會中穿梭,所見的是快速興替的商品廣告與文化,新的都市文化使得傳統逐漸轉型或消解。

資本主義運行之下,市民的生活逐漸為工作、消費所占滿,人不得不拋掉多餘的身分如傳統的親子、鄰友等關係,化身為專職的受薪族,餘暇休閒是人們在工作之餘,回歸或重構自我的方式。走在大街上,周遭充斥的是陌生人,即使不相識卻經帝國「文明開化」的洗禮,重新聚合成新的共同體社群,如文化協會、職業公會或賽鳩等同好會。在帝國殖民現代化下,臺灣、臺南被重新定義為嶄新的客體。都市的新公共空間中的住民、殖民者、旅人、在地菁英及官僚...等各自詮釋他們眼中的臺南。嶄新的市民品味和認同意識,逐漸在重新形構中,一種臺南府城特有的都市性格亦逐漸成形。

關鍵字:都市計畫、日治臺南、都會現代性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研究動機 …………………………………………………………………………… 7
第二節:文獻回顧 …………………………………………………………………………… 10
第三節:研究方法與範圍 …………………………………………………………… 12
第四節:史料說明 …………………………………………………………………………… 14
第二章 城市的傳統與殖民秩序
第一節:日軍佔領下的城市秩序 ……………………………………………… 17
第二節:鋪設軍路以及輕便鐵道、道路的使用方法 ……… 21
第三節:臺南市區計畫委員會 …………………………………………………… 23
第四節:小結 ……………………………………………………………………………………… 26
第三章 地方建設與行政體系的建立
第一節:行政區劃與保甲組織 …………………………………………………… 29
第二節:評估臺南 …………………………………………………………………………… 32
第三節:初期市區計畫要點 ………………………………………………………… 38
第四節:市區計畫實行前的調整 ……………………………………………… 52
第五節:小結 ……………………………………………………………………………………… 58
第四章 「理性」都市計劃與權力展示
第一節:臺南市區計畫委員會的阻礙 ……………………………………… 61
第二節:科學化的市區計畫 ………………………………………………………… 63
第三節:市民與都市議題 ……………………………………………………………… 69

第五章 結論:反省殖民下的現代性 ………………………………………………………… 73
參考書目 …………………………………………………………………………… 75

參考書目
1.史料
《臺灣總督府檔案》,南投縣,臺灣文獻館
《臺南新報》,臺南市: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臺南市立圖書館復刻,2009
《臺灣日日新報》,臺北市:五南出版社,1994年
《臺灣建築會誌》,臺北市,國立臺灣圖書館影像資料庫
《臺灣時報》,臺北市:漢珍,2004年
吳旭仲撰,《聖諭廣訓集證二卷》,臺北巿:新文豐出版社,1989年
黃典權主修,葉廷珪、辛文炳監修,台南市文獻委員會編,《臺南市志稿 》,臺南市:台南市文獻委員會, 1959年
伊藤博文編,金子堅太郎等校訂,《臺灣資料》,東京都:原書房,1970年
伊能嘉矩原著,國史館臺灣文獻館編譯,《台灣文化志》,臺北市:臺灣書房,2011年
井出季和太著,《南進臺灣史考》,臺北市:南天書局,1995年
井出季和太著,《臺灣治績志》,臺北市:南天書局,1997年
永岡正己總合監修,大友昌子、沈潔監修,近現代資料刊行會企畫編集,《臺灣社會事業總覽:臺灣社會事業史》系列書,日本東京都:近現代資料刊行會,2000年
杵淵義房著,《臺灣社會事業史》,臺北市:南天書局,1991年
許丙丁著,《許丙丁作品集》,臺南市:南市文化,1996年
山本三生編,《日本地理大系臺灣篇》,臺北縣:上河文化出版社,2007年
持地六三郎著,《台灣殖民政策》,臺北市:南天書局,1998年
緒方武歲編,《始政五十年臺灣草創史》,臺北市:南天書局,1995年
森春喜著,《庶民大眾に對する金融機關確立に就て》,臺北市:臺灣產業資源株式會社,1937年
杉野嘉助著,《臺灣商工十年史》,臺南市:杉野嘉助,1919年
西港庄役場等編,《臺南州街庄概況輯存(九種)》,臺北市:成文出版社,1985年
大串夏身、橫山泰子編,《風俗畫報》,東京都:ゆまに書房,2002年
鶴見祐輔著,一海知義校訂,《正傳後藤新平》,日本東京都:藤原書店,2004年
日本大蔵省編,《日本人の海外活動に関する歴史的調査》,東京:ゆまに書房,2000年
余英三調查,《臺南各衙門官租起源沿革欵類舊慣調查全冊》,臺北市:國家圖書館微縮膠卷
劉吶鷗著,《劉吶鷗全集》,臺南市:臺灣文學館,2010年
臨時台灣土地調查局編,《台灣土地慣行一斑》,臺北市:南天書局,1998年
臨時臺灣土地調查局編,《清賦一斑》,臺北市 :南天書局,1998年
臨時臺灣舊慣調查會編著,《臺灣私法》,臺北市 :南天書局,1983年
連橫著,《臺灣通史》,臺北市:黎明文化出版社,2001年
佚名編,《安平縣雜記》,臺中市:文听閣圖書出版社,2007年
柯比意著,施植明譯,《雅典憲章》,臺北市:田園城市出版社,1996年
澁谷平四郎編,《臺灣產業組合年鑑》,臺北市:成文出版,2010年
臺南市政府編,《臺南市志》,臺南市:臺南市政府,1978年
臺南市勸業協會編,《臺南市商工案內》,臺南市勸業協會,1934年
臺南州共榮會編纂原著,卞鳳奎譯著,《新編南部臺灣誌》,新北市:博揚文化出版社,2010年
臺南州共榮會編纂原著,卞鳳奎譯著,《新編南部臺灣誌》,新北市:博揚文化出版社,2010年
臺南州役所編,《臺南州概況》,臺北市:成文出版社,1985年
臺南州役所編,《臺南州管巾概況及事務概要》,臺北市:成文出版社,1985年
臺南州役所編,《臺南州要覽》,臺北市:成文出版社,1984年
臺灣產業研究會,《產業組合と農村經濟の研究》,臺北市:產業公論社,1934年
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編,《臺灣番事物產與商務》,南投市: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94年
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編輯,《劉銘傳撫臺前後檔》,南投市: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97年
臺灣時報編,《臺南市をして一層繁榮せしむる具體的方策》,臺南市:臺灣時報出版社,1932年
臺灣商工銀行編;波形昭一,木村健二,須永德武監修,《臺灣商工銀行誌》,日本東京都:ゆまに書房,2001年
臺灣經世新報社編,《臺灣大年表》,臺北市:成文出版社,1999年
臺灣總督官房統計課編,《日據時期台灣統計書》86冊,臺北市:南天書局,1991年
臺灣總督府都市計畫講習會編,黃世孟編譯,《臺灣都市計畫講習錄》,臺北市:胡氏圖書出版社,1993年
臺灣總督府編,《臺灣日誌》,臺北市:南天書局,1994年
臺灣總督府民政部土木局編,《臺灣水道誌》,臺北:臺灣總督府民政部土木局,1918年


2.中文文獻
Anthony Giddens著,廖仁義譯,《批判的社會學導論》,臺北市:唐山出版社,2005年
David Harvey著,王志弘、王玥民譯,《資本的空間:批判地理學芻論》,臺北市:群學出版社,2010年
David Harvey著,黃煜文譯,《巴黎,現代性之都》,臺北市:群學出版社,2007年
G. William Skinner主編,葉光庭等譯,《中華帝國晚期的城市》,北京市 : 中華書局,2000年
Georg Simmel著,劉小楓選編,《金錢‧性別‧現代生活風格》,臺北市:聯經出版社,2001年
Karl Marx, Friedrich Engels著,吳家駟譯,《資本論》,臺北市:時報文化出版社,1990年
Michel Foucault著,劉北成、楊遠嬰譯,《規訓與懲罰:監獄的誕生》,臺北市:桂冠出版社,1992年
Richard Sennett著,黃煜文譯,《肉體與石頭:西方文明中的人類身體與城市》,臺北市:麥田出版城邦文化發行,2003年
Simon Parker作,王志弘、徐苔玲譯,《遇見都市:理論與經驗》,臺北市:群學出版社,2007年
Tim Cresswell著,徐苔玲、王志弘譯,《地方:記憶.想像與認同》,臺北市:群學出版社,2006年
包亞明主編,《现代性与空间的生产》,上海市: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年
矢內原忠雄原著,周憲文譯,《日本帝國主義下之臺灣》,臺北市:海峽學術出版社,2003年
石萬壽著,《臺南府城防務的研究:臺南都市發展史論之一》,臺南市:友寧出版社,1985年
何培齊文字編撰,國家圖書館閱覽組編,《日治時期的臺南》,臺北市:國家圖書館,2007年
吳文星著,《日治時期臺灣的社會領導階層》,臺北市:五南出版社,2008年
呂紹理著,《水螺響起:日治時期臺灣社會的生活作息》,臺北市:遠流出版社,1998年
呂紹理著,《展示臺灣:權力、空間與殖民統治的形象表述》,臺北市:麥田出版社,2005年
呂順安主編,《臺南市鄉土史料:臺灣省文獻委員會臺南市耆老口述歷史座談會紀錄》,南投市:台灣省文獻委員會,1994年
林繼文著,《日本據臺末期(1930- 1945)戰爭動員體係之研究》,新北市:稻鄉出版社,1996年
青井哲人著,張亭菲譯,《彰化一九○六:一座城市被烙傷,而後自體再生的故事》,臺北市:大家出版社,2013年
持地六三郎著,《臺灣殖民政策》,臺北市:南天書局,1998年
柯志明著,《米糖相剋:日本殖民主義下臺灣的發展與從屬》,臺北市:群學出版社,2006年
洪敏麟編撰,《臺南市市區史蹟調查報告書》,臺中市: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79年
若林正丈、吳密察編,《台灣重層近代化論文集》,台北:播種者文化,2000年。
夏鑄九、王志弘編譯,《空間的文化形式與社會理論讀本》,臺北市:明文出版社,1993年
孫全文著,《臺灣傳統都市空間之研究》,臺北市:詹氏書局,1992年
國立成功大學建築學系執行,《臺南縣縣定古蹟原「台南水道」委託研究調查暨整體規劃》,臺南縣:臺南縣政府,2004年
許佩賢譯,陳雅玲編,《攻台見聞:風情畫報台灣征討圖繪》,臺北市:遠流出版社,1995年
陳坤宏編著,《空間結構:理論與方法論》,臺北市:明文出版社,1991年
傅朝卿作,《日治時期台灣建築 1895- 1945》,臺北市:大地地理,1999年
傅朝卿作,《臺南市日據時期歷史性建築》,臺南市:臺南市政府,1995年
越沢明著,黃世孟譯,《中國東北都市計畫史》,臺北市:大佳出版社,1986年
黃武達著,《日治時代(1895- 1945)臺灣都市計畫歷程之建構》,新北市:都市史研究室,2000年
黃武達著,《日治時代臺灣近代都市計劃之研究論文集(2)》,臺北市:南天書局,1998年
黃武達著,《日治時期臺灣都市發展地圖集:1895-1945》,臺北市:南天書局,2006年
黃武達編,《日治時期臺灣都市發展地圖集:1895-1945》,臺北市:南天書局,2006年
黃寬重主編,《中國史新論:基層社會分冊》,臺北市:中央研究院、聯經出版社,2009年
雷柏爾,金漢昇,陳紹馨同編,《台灣之城市與工業》,臺北市 : 臺灣大學,1954年
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編,《臺灣之地方租稅》,臺北市: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52年
鄭政誠著,《臺灣大調查:臨時臺灣舊慣調查會之研究》,新北市:博揚文化出版社,2004年
蕭瓊瑞撰,《懷鄉與認同:臺灣方志八景圖研究》,臺北市:典藏藝術家庭,2007年
應大偉著,《一百年前的臺灣寫真》,臺北市:圓神出版社,1995年.
戴炎輝著,《清代臺灣之鄉治》,臺北市:聯經出版社,1979年
蘇碩斌著,《看不見與看得見的臺北》,臺北市:群學出版社,2010年


3.西文文獻
Adorno, Theodor W. The culture industry : selected essays on mass culture. Rolf Tiedemann (ed.),(London ; New York : Routledge, 2001)
Arendt, Hannah. The Origins of Totalitarianism. (New York: Harcourt, 1976)
Benjamin, Walter. Passagenwerk. ( The Arcades Project ). Rolf Tiedemann (ed.), translated by Howard Eiland and Kevin McLaughlin (New York: Belknap Press, 2002)
Berman, Marshall. All that is solid melts into air : the experience of modernity. (New York: Penguin Books, 1988)
DeSaussure, Ferdinand.Cours de linguistiquegenerale de saussure : textepresente par Carol Sanders.(Paris: Hachette, 1979)
Fanon, Franz. Black Skin, White Masks. (New York: Grove Press, 1967)
Maurizio Passerind’Entreves and SeylaBenhabib(ed.).Habermas and the unfinished project of modernity : critical essays on The philosophical discourse of modernity. (Cambridge, Massachusetts : The MIT Press, 1997)
Hall, Stuart et al. (eds.) Modernity and Its Futures (Cambridge, UK: Polity Press, 1992)
Harvey, David. Spaces of Hope. (Berkeley :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2000)
Harvey, David. The urban experience. (Oxford, UK : B. Blackwell, 1989)
Lefebvre, Henri.The production of space. translated by Donald Nicholson-Smith. (Oxford, OX, UK ; Cambridge, Mass., USA : Blackwell, 1991)
Lodge, David (ed.) Modern Criticism and Theory: A Reader. (New York: Longman, 1988)
Lyotard, Francois. The Postmodern Condition: A Report on Knowledge. (Manchester University Press, 1984)
Marcuse, Herbert. One Dimensional Man: Studies in the Ideology of the Advanced Industrial Society. (Beacon Press. 1991)
Merrifield, Andy.Henri Lefebvre : a critical introduction.(New York : Routledge, 2006)
Simmel, Georg.On Individuality and Social Forms : selected writings. Donald N. Levine. (ed.) . (Chicago :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71)
Spivak, Gayatri. A Critique of Postcolonial Reason: Toward a History of the Vanishing Present.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99)
永松榮著,《圖說都市と建築の近代 :プレ‧モダニズムの都市改造》,日本京都市:學藝,2008年
橋谷弘著,《帝國日本と植民地都市》,日本東京都:吉川弘文館,2004年
初田亨著,《繁華街の近代:都市.東京の消費空間》,日本東京都:東京大學出版會,2004年
石田賴房著,《日本近現代都市計畫の展開:1868-2003》,日本東京都:自治體研究社,2004年
武居高四郎著,《都市計畫圖譜》,日本東京:丸善株式會社,1926年
鈴木博之等編,《材料‧生產の近代》,日本東京都:東京大學出版會,2005年
蔡錦堂著,《日本帝國主義下台湾の宗教政策》,東京都:同成社,1994年


4.期刊論文
吳聰敏、盧佳慧,〈日治初期交通建設的經濟效益〉,《經濟論文叢刊》 36卷3期,2008年9月,頁293~325。
呂美嫻,〈台南市舊娛樂街區之研究〉,國立成功大學都市計劃學系碩士論文,2008年
李佩蓁,〈安平口岸的華洋商人及其合作關係──以買辦制度為中心〉,國立成功大學歷史學系碩士論文,2010年
李宛諭,〈上水道於城市近代化中的角色變遷──以台南水道發展脈絡與轉型為個案研究〉,國立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年
李郁芬,〈《台南新報》漢文欄之研究〉,國立成功大學台灣文學系碩士論文,2010年
汪明怡,〈臺南寺廟聯境組織變遷之研究〉,國立臺南大學台灣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年
林立浩,〈荷鄭至清初台南市街形成與建築類型之研究〉,國立成功大學建築學系碩士論文,2008年
邱雅芳,〈向南延伸的帝國軌跡──西川滿從〈龍脈記〉到《臺灣縱貫鐵道》的臺灣開拓史書寫〉,《台灣學研究》第七期,2009年6月,頁77~96。
夏鑄九,〈殖民的現代性營造──重寫日本殖民時期臺灣建築與城市的歷史〉,《臺灣社會研究》40期,2000年12月,頁47~82。
徐佑驊,〈日治時期「臺灣寫真帖」研究〉,國立政治大學臺灣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9年
徐明福,〈傳統城鎮現代化見證──日據時期的臺南市〉,《中華民國建築師雜誌》21卷1期,1995年1月,頁91~99。
梁俊仁,〈日據前後臺南市街廓型態之構成與變遷〉,國立成功大學建築研究所碩士論文,1990年
郭大玄,〈台南市都市空間結構的形成、演變與發展〉,《私立中國文化大學地學研究所研究報告》第9期,1996年5月,頁225~258。
陳亮州,〈清代台灣城市的建置與治理:以府縣廳治為中心〉,國立中正大學歷史研究所博士論文,2008年
陳毓正,〈台南交易市集在不同歷史時空下之功能與任務1611- 2008〉,國立臺南大學台灣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2007年
黃蘭翔,〈台南十字街空間結構與其在日據初期的轉化〉,《臺灣社會研究》19期,1995年6月,頁31~59。
楊秀蘭,〈清代台南府城五條港區的經濟與社會〉,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年
楊啟正,〈日治時期台灣州治城市的基礎空間型態比較〉,國立成功大學建築學系碩士論文,2005年
董宜秋,〈台灣「便所」之研究(1895∼1945年)──以「便所」興建及污物處理為主題〉,國立中正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1998年
趙文榮,〈日治時期臺南州區之糖業與地方社會1895~1945〉,國立中正大學歷史研究所博士論文,2010年
蔡明志,〈殖民地警察之眼:臺灣日治時期的地方警察、社會控制與空間改正之論述〉,國立成功大學建築學系博士論文,2007年
鄭安佑,〈都市空間變遷的經濟面向──以臺南市(1920年- 1941年)為例〉,國立成功大學建築學系碩士論文,2007年
鄭長芳,〈府城(臺南)的聯境組織與領域研究〉,臺北藝術大學建築與古蹟保存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年
蕭百興,〈清代臺灣(南)府城空間變遷的論述〉,國立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碩士論文,1989年
鍾順利,〈臺灣日治時期五大都市之公設消費市場建築〉,國立成功大學建築學系碩士論文,2006年
蘇怡帆,〈臺南城內地區空間結構之變遷(1625- 1929)〉,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地理學系碩士論文,2010年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