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份
1.林慧儀,2015,互動式教材在國小學童溫泉知識教學成效之研究—以關子嶺溫泉為例,嘉南藥理大學溫泉產業研究所碩士論文。2.宋聖榮、劉佳枚,2008,台灣的溫泉,台北:遠足文化。
3.陳靜儀,2014,溫泉知識影片教學成效之研究-以關子嶺溫泉區為例,嘉南藥理大學溫泉產業研究所碩士論文。4.劉亭妤,2014,關子嶺溫泉生態旅遊融入環境教育之行動研究-以國小資優課程為例,嘉南藥理大學溫泉產業研究所碩士論文。5.Adobe Creative Team,2012,譯者:戴孟宗、汪玟杏,跟Adobe徹底研究InDesign ,台北:上奇資訊。
6.賴思妤,2013,電子書閱讀介面設計及實作探討,逢甲大學應用數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7.王鑫,1991,陽明山國家公園解說與環境教育系統規劃研究報告,內政部營建署,台北。
8.王姿琪,2009,芝山綠園解說成效評估研究~以台北市國小四、五、六年級學童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運動與休閒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9.台南縣政府,2010,台南縣溫泉管理計畫,台南縣政府。
10.呂依純,2007,台北植物園假日主題活動解說成效之研究,臺北市立教育大學環境教育與資源研究所碩士論文。11.李榮杰,2011,錨式溫泉電子書融合多媒體簡報教學成效~以國小六年級環境教育議題為例,國立中正大學教育學院教學專業發展數位學習碩士論文。12.林啟文,2000,臺灣活動斷層概論五十萬分之一臺灣活動斷層分佈圖說明書,第 13 期,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
13.林秀桃,2007,教室電影院之生命故事影展-以小三國語文領域教學行動研究為例。
14.吳忠宏,2001,解說在自然保育上的應用。自然保育季刊,36,第6-13頁。15.周芳如,2005,解說員對國小二年級學童解說效果之研究—以壽山動物園為例,南華大學旅遊事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16.高炯琪,2004,博物館導覽解說效果研究─以台北縣立鶯歌陶瓷博物館為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碩士論文。17.陳文福、余光昌、孫思優、陳信安、林指宏,2010,休閒溫泉學華都文化。
18.陳柏淳,2011,臺灣溫泉分布及水質的地質意義,經濟部研究發展委員會。
19.許勝嘉、張竝瑜,2005,關子嶺溫泉泉質特性與可能形成機制之初步研究,第二屆資源工程研討會論文集,第436-440頁。
20.許庭瑋,2009,遊客對解說服務滿意度之研究:以野柳地質公園為例,臺北市立教育大學環境教育與資源研究所碩士論文。21.張明洵、林玥秀,2002,解說概論,臺北:揚智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22.張長義、姜蘭虹,1985,墾丁國家公園解說系統規劃之研究,內政部營建署。
23.張春興,1996,教育心理學,臺北市:台灣東華書局股份有限公司。
24.張家銘, 2001,解說員最常面臨的考驗、困境與調適、化解之道,博物館學季刊,15(4),第101-115頁。25.張溪南,1998,白河鎮志,台南縣白河鎮公所。
26.張溪南,1999,關子嶺,臺中:三久出版社。
27.郭曉慧,2011,國小教師應用環保溫泉電子書於環境教育教學之認知與態度-科技接受模式之應用,國立台南大學生態旅遊研究所碩士論文。28.黃永昌,2011,臺南市遊客人次調查及滿意度分析研究案,南榮技術學院企業管理系。
29.黃郁翔,2012,花蓮港賞鯨解說成效探討,國立東華大學自然資源與環境學系碩士論文。30.黃映臻,2007,關子嶺溫泉潛能區之研究,國立成功大學地球科學系碩士論文。31.薛宜涓,2010,醫療機構人員溫泉休閒態度與健康促進生活型態之相關性研究---以臺南地區為例,嘉南藥理科技大學碩士論文32.賴顯英,2007,關子嶺生態旅遊規劃與調查之研究,南華大學旅遊事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33.戴昌鳳,2003,台灣地理全記錄,台北:遠足文化。
34.謝玉燕,1994,教學媒體,台北:五南。
35.陳惠邦,1998,教育行動研究。台北市:師大書苑。
二、網站資料
1.台南市政府觀光旅遊局:http://tour.tainan.gov.tw/
2.宜蘭縣政府工商旅遊處:http://bt.e-land.gov.tw/releaseRedirect.do?unitID=104&pageID=3435
3.白河區公所:
http://web2.tainan.gov.tw/baihe/CP/10584/spot_04.aspx,2013。
4.臺灣旅宿網: http://taiwanstay.net.tw/,2015。
三、英文部份
1.Beck, L., & Cable, T., Interpretation for 21 century-Fifteen guiding principles for interpreting nature and culture. Illinois: Sagamore publishing, 1998.
2.Edgar Dale. Audiovisual methods in teaching. Hinsdale: The Dryden Press, 1969.
3.Ham, S. H., Environmental interpretation: A practical guide for people with big ideasand small budgets. Golden, Colo.: Fulcrum Publishing, 1992.
4.Mahaffey, B. D., Effectiveness and preference for selected interpretive media.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1(4): 125-128, 1970.
5.Mayer, R. E, Multimedia Learning.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1.
6.Munro, J. K., Morrison-Saunders, A., and Hughes, M., Environmental Interpretation Evaluation in Natural Areas. Journal of Ecotourism, 7(1), 1-14, 2008.
7.Ryan, C., & Dewar, K., Evaluating the communication process between interpretater and visitor. Tourism Management, 16(4), 295-330, 1995.
8.Sharpe, G. W. , Interpreting the environment. New York: John Wiley and Sons, Inc, 1982.
9.Tilden, F., Interpreting our heritage. North Carolina: Chapel Hill, 1977.
10.Tulving E., Episodic and semantic memory, New York: Academic Press, 1972.
11.Wilson, R. A.,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programs for preschool children. The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27, 28-33,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