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
1. 交通工具排放空氣污染物檢驗及處理(http://ivy5.epa.gov.tw)
2. 交通部統計處資訊服務網站http://www.motc.gov.tw/)。
3. 交通部公路總局監理統計資訊(http://www.thb.gov.tw)。
4. 交通工具空氣污染物排放標準(http://ivy5.epa.gov.tw)。
5. 李培芬(2009)。氣候變遷對生態的衝擊。科學發展,424,34-43。
6. 何嘉達(2004)。鋼鐵工業懸浮微粒物化特性及暴露評估。中山環工所碩士論文。7. 林顯達(1998)。公益信託未來發展。台灣經濟,263,27-31。
8. 何文淵(1999)。汽油車引擎廢氣揮發性有機物成份及光化反應潛勢。國立成功大學碩士論文。9. 何正義(2005)。流體力學-第六版。全華科技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10. 空氣污染防制法(http://ivy5.epa.gov.tw)。
11. 吳啟明(1991)。汽油噴射引擎。全國商工出版社。
12. 林効賢、莊嘉坤、李宜錫(2013)。全球暖化對台灣生態的影響-消失的台灣雲豹。2013休閒運動、觀光餐旅、健康及生活應用管理學術研討會。大仁科技大學屏,屏東。
13. 胡康寧(2002)。以生命週期評估法進行電動機車與燃料機車之比較研究。第十屆環境規劃與管理研討會。中華民國環境工程學會,台北。
14. 施金樑等。「車輛側滑及煞車檢驗合理化研究報告」。97年度公路總局。研究發展計畫,台北監理所。
15. 柯宏黛(2003)。台中市機車排放揮發性有機物總量與定期檢驗結果趨勢分析。中國醫歷年藥學院環境醫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16. 高啟洲(2010)。應用數值方法。滄海圖書資訊股份有限公司。
17. 統一石化股份有限公司071751588tw66.com.tw。
18. 財團法人車輛研究中心(第十屆車輛工程學術研討會)
19. 莊志偉(2005)。柴油車輛搭載觸煤濾煙器效能探討。中興機械所碩士論文。20. 許翔璽(2006)。四行程機車引擎排放粒狀汙染物特徵之研究,為出版說碩士論文。國立台北科技大學,台北。21. 陳律言、華梅英、李曜全、余泰毅、吳中興(2005)。使用中機車排放廢氣所含微粒粒徑分布探討。2005年中華民國國際氣膠科技研討會,台北
22. 陳志強、林文智、王雅玢(2002)。汽油油品及引擎排放廢氣中金屬元素之特徵,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台南。23. 陳子秦(2007)。汽油車氣態污染物之排放劣化與行駛里程相關性。
24. 曾慶祺(2005)。流體力學-第六版。全華科技圖書股份有限。
25. 曾忠騰(2014)。車輛排氣檢驗系統改進之研究。國立虎尾科技大學碩士論文。26. 黃靖雄(1991)。汽車排氣污染與控制全書。正工出版社。
27. 黃靖雄(2002)。現代汽車引擎(04028-02)。全華科技圖書(股)公司。
28. 黃靖雄。汽車引擎實習柴油篇。全華科技圖書(股)公司。
29. 黃和順(2005)。流體力學-第六版。全華科技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30. 黃慶祥(2002)。使用觸媒濾煙器對農用柴油引擎性能及污染物排放之影響。農業機械學刊11卷2期。
31. 道路交通安全規則(http://law.moj.gov.tw)。
32. 張國楨、劉英毓(1999)。統計分析實務,風向文化事業公司。
33. 張崴縉、李卓昱科學發展2013年3月483 期。
34. 維基百科(引用http://zh.wikipedia.org/wiki/)
35. 臺中市政府環境保護局汽機車移動污染源管制網(http://tcmot.tcepb.gov.tw。
36. 廖基堯(2005)。流體力學-第六版。全華科技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37. 鄭福田、蔡俊鴻、李芝珊(2005)。油品成分隊機車排放空氣汙染物之特性研究。國科會計畫(94-EPS-Z-002--009),台北。
38. 劉英標等。「汽車檢驗之儀器認識、應用、實務及丈量」。80 年度於公路總局南部汽車技術訓練中心。
39. 劉育穎(2000)。機車排放醛酮化合物特徵與光化反應性研究。國立成功大學碩士論文。40. 鄭曼婷98年度「環保署/國科會空污防制科研合作計。
41. 盧昭暉國立中興大學機械工程研究所會訓。
42. 諾瓦材料科技有限公司http://www.novax-material.com/。
43. 環保署/國科會空污防制科研合作計畫98年度成果報告。
44. 環保署/國科會空污防制科研合作計畫96年度,機車污染排放減量策略與技術之研究。
45. 蘇芳貴(1990)。相關與回歸分析。復漢出版社。
46. 歐盟五期。
二、英文部分
1.Dunlap, R. E., Van Liere, K. D., Merting, A. G. and Jones, R. E. (2000). Measuring Endorsement of the New Ecological Paradigm: A Revised NEP Scale. Journal of Social Issues, 56(3), 425-442(2007)
2.Dieter H. E. Seher, Michael Reichelt andStefan Wickert“Control Strategy for NOx – Emission Reduction with SCR ”, SAE Paper 2003-01-3362
3.Guy R. Chandler, Barry J. Cooper, James P.Harris, James E. Thoss, Ari Uusimäki, Andrew P. Walkerand James P. Warren“An Integrated SCR and Continuously Regenerating Trap System to Meet FutureNOx and PM Legislation”, SAE Paper 2000-01-0188
4.Jonathan, K. R., Avol, E.L., Edwards, S. A., Peng, R.C., Linn, W. S.,Hackney, J. D., (2001 ). “Controlled exporsures of volunteers to respirable carbon and sulphuric acid aerosol” Jounal of the Air and Waste Management Association, Vol. 42, pp: 771。
5.Leonidas N., Zissis S., ,2000, “Speed-dependent representativeemission factors for catalyst passenger cars and influencin g parameters”,Atmos. , Environ. 34 4611-4619。
6.Roberto M.C., David V., 2003 ,“Experimental analysis of emission deterioration factors for ligh duty catalytic vehicles Case study: Santiago, Chile”,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Part D 8 315-322。
7.Evdoxia A., “A Study of Diesel Particulate Filters During Loading and Regeneration”, SAEPaper 2003-01-0842, 2003/3
8.www.google.com.tw/search YAHOO網路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