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18.97.14.80) 您好!臺灣時間:2025/01/26 01:02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王瓊慧
研究生(外文):Wang,Chiung-Hui
論文名稱:工作輪調、公平知覺對工作績效之影響-以新竹市國小教師為例
論文名稱(外文):A Study on Job Rotation and Justice Perceptions Affecting the Job Performance – Taking Hsinchu City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for Example
指導教授:邱創鈞邱創鈞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Chiou, Chuang-Chun
口試委員:林水順楊豐華
口試委員(外文):Lin,Shui-ShunYang,Feng-Hua
口試日期:2015-06-22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大葉大學
系所名稱:人力資源暨公共關係學系
學門:商業及管理學門
學類:其他商業及管理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15
畢業學年度:103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82
中文關鍵詞:工作輪調公平知覺工作績效
外文關鍵詞:job rotationjustice perceptionsjob performance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4
  • 點閱點閱:330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16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3
中文摘要
本研究旨在探討新竹市國民小學教師工作輪調、公平知覺與工作績效之現況及關係,透過問卷調查法,以新竹市國民小學教師為研究對象,共發出325份問卷,回收271份,扣除27份無效問卷,共得有效樣本244份,有效回收率75.07%,以SPSS統計軟體進行描述性統計、信度分析、t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皮爾森積差相關分析及迴歸分析。研究結果分述如下:
一、 不同婚姻狀況、年齡、年資及職務的國小教師對於工作輪調認知有顯著差異。
二、 工作輪調對公平知覺有正向顯著影響。
三、 公平知覺對工作績效有正向顯著影響。
四、 工作輪調對工作績效有正向顯著影響。
五、 公平知覺對於工作輪調及工作績效而言,具有中介效果。
  
關鍵字:工作輪調,公平知覺,工作績效

ABSTRACT

The purposes of this study are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s among job rotation, justice perceptions, job performance for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in Hsinchu city. A questionnaire survey design was employed and quantitative research was adopted in this study, which sourced the empirical data from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in Hsinchu city. 325 questionnaires were issued and 271 were collected. Among those 271 questionnaires, 244(75.07%) were valid while the other 27 were invalid. Those collected questionnaires were analyzed using descriptive statistics, reliability analysis, t-test, one way ANOVA, Pearson product-moment correlation and regression analysis by SPSS. The findings of this study are as follows:
1.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with different background variables in terms of marital status, age ,years of service and post.
2.Job rotation has obvious positive influences on justice perceptions.
3.Justice perceptions has obvious positive influences on job performance.
4. Job rotation has obvious positive influences on job performance.
5. Justice perceptions has mediation effects on job rotation and job performance.

Key Words : job rotation, justice perceptions, job performance

目錄
封面內頁
簽名頁
中文摘要 iii
ABSTRACT iv
誌謝 v
目錄 vi
圖目錄 viii
表目錄 ix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和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研究問題 3
第三節 名詞定義 4
第四節 研究步驟 6
第五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8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0
第一節 工作輪調 10
第二節 公平知覺 19
第三節 工作績效 23
第四節 工作輪調、公平知覺與工作績效之相關研究 25
第三章 研究方法 30
第一節 研究架構 30
第二節 研究假設 30
第三節 研究工具 32
第四節 研究對象與抽樣方法 37
第五節 資料分析 39
第四章 資料分析與結果 41
第一節 樣本資料特性 41
第二節 描述性統計 42
第三節 信度分析 43
第四節 差異分析 47
第五節 相關分析 56
第六節 迴歸分析 59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62
第一節 研究結論與討論 62
第二節 管理意涵與實務意涵 68
參考文獻 71
一、 中文部分 71
二、 英文部分 76
附錄 79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
王永大(1996),「工作輪調與公務員工作生活品質提升之研究(續)」,人事管理,第三十三卷,第二期,頁12-18。
王志剛,1988,管理學導論,華泰書局。
王美惠(2010) 。臺北市國民中學行政公務人員工作輪調與工作績效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臺北市。
王世慧(2014)。國民小學行政人員工作輪調與行政效能之研究─以苗栗縣國民小學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私立中華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班,新竹縣。
田議中(2008)。屏東縣國小教師的組織公平知覺與組織公民行為之關係:以專業承諾為中介之衡量。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大學教育學所,臺東縣。
古孋婷(2013)。軍教取消免稅政策下,教師的人格特質、公平認知、工作滿意度與組織承諾關聯性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大葉大學管理學院研究所,彰化縣。
何武恭(2003)。學校行政人員工作輪調、工作滿足與組織承諾之相關性研究-以南部地區私立大學為例。義守大學碩士論文,高雄市。
何瑞枝(2008)。工作輪調對組織公民行為影響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技術學院事業經營研究所,台中市。
何瑞枝(2012) 。運用SEM探討工作輪調、工作滿足與組織公民行為之關係研究。中原管理評論,10(2),51-74。
吳奇陽 (2012)。 關務人員工作輪調與工作績效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臺北市立教育大學,台北市.
吳清山、林天祐(2005)。教育新辭書。臺北市:高等教育。
吳靄書(1985)。企業人事管理。台北:大中國圖書。
李德治(1995)。淺談企業內人員異動。勞工行政,89,47-49。
李世麒(2009),領導風格、工作滿意度、組織承諾及工作輪調業工作績效影響之研究-以空軍為例,南華大學企業管理系管理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淑姬(1992),薪酬公平、程序公平與組織承諾、組織公民行為關係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博士論文。
邱麗蓉、單小琳(2005)。國民小學組織公平與組織公民行為關係之研究。康寧學報,7,1-44。
徐淑琳(2001)。我國大學圖書館管員工作輪調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圖書資訊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台北。
徐綉玲(2010)。程序公平、分配公平與工作滿意度之相關研究-以高雄縣市國小教師為例。國立屏東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屏東縣。
馬瑞雲(2008)。公務人員職務輪調制度之研究。國立東華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花蓮縣。
張良任(2010)。工作輪調、組織承諾與工作績效之關係探討-以Y公司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朝陽科技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台中縣。
張添洲(1982),變遷社會中的生涯發展規劃,就業與訓練,10,66-69。
張鐵軍、鐘燕宜(2010)。現代人力資源管理,臺中市 : 第一數位典藏出版 : 鼎茂圖書總經銷, 民99.03。
張哲瑜(2011)。教師工作輪調與工作滿意關係之研究-以桃園縣縣立國民小學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萬能科技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桃園縣。
陸洛、高旭繁(2010)。人力資源管理。滄海書局。
教育部(2011)。中華民國師資培育白皮書。臺北市:作者。
教育部(2015)。臺閩地區出生人口數。2015年2月4日,取自http://www.edu.tw/pages/detail.aspx?Node=4076&Page=20047&Index=5&WID=31d75a44-efff-4c44-a075-15a9eb7aecdf
許文福(2014)。新竹市國小教師兼任行政職務意願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華大學行政管理學系碩士班,新竹縣。
陳仕傑(2007),KPI績效評估制度之公平知覺、工作動機與工作績效之關聯性探討,樹德科技大學金融保險研究所碩士論文,高雄市。
陳建文(2011)。工作輪調認知與工作滿足對組織承諾影響之探討-以輪調意願與組織公平為干擾。未出版碩士論文。私立龍華科技大學商學與管理研究所,桃園縣。
陳英惠(2006)。國立大學職員職務輪調意向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玄奘大學公共事務管理學系碩士在職專班,新竹市。
陳國聲(2004)。定期契約工之組織公平認知與工作績效關係之研究–以旗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為例。義守大學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陳彩怡(2004)。工作輪調對社會網路利益、生涯成功與離職傾向關係之研究─以銀行從業人員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銘傳大學國際企業學系碩士班,台北市。
陳榮權(2012)。轉換型領導、組織公平、工作滿足對工作績效之影響研究-以嘉義地區公務人員為例。國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企業管理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陳慧穎(2007),校長領導行為、組織公平及教師組織公民行為關係之研究-以南部四縣市公立國小為例,國立臺南大學教育經營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傅肅良(1989)。員工激勵學。台北: 三民。
曾詠郎(2006)。學校變革公平性與國小教師工作滿意度及組織承諾關係之研究。國立臺南大學教育經營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英忠(1989),現代人力資源管理,台北:華泰書局。
黃良志、黃家齊、溫金豐、廖文志、韓志翔(2013)。人力資源管理-理論與實務三版。臺北:華泰。
黃家民(2011)。員警工作輪調、組織文化關係之研究—以高雄市政府警察局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高雄師範大學人力與知識管理研究所,高雄市。
黃淑珺(1997)。以質化研究方式探討企業工作輪調實施之利弊。長榮學報,1(1),29-44。
黃朝盟(1989)。公務人員職務輪調制度之影響評估。行政暨政策學報,1, 185-218。
黃碧珠(2013)。工作輪調、工作滿意與工作績效之相關性-以桃園縣國小教師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元智大學管理碩士在職專班。
黃鐘陞(2014)。國小教師主觀幸福感、組織公民行為與工作績效關係之研究-以桃園縣為例,大葉大學,彰化縣。
楊淵清(2011)。國民小學教師工作輪調、公平認知與工作滿意之相關性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華大學科技管理研究所,新竹縣。
詹雅雯(2007),探討影響工作輪調效益之因素研究—以銀行從業人員為例,國立中央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廖佳君(2007)。組織正義對組織承諾影響之研究-以組織信任為中介及干擾變項。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南大學,台南市。
趙皇賓(2002)。工作輪調對員工生涯發展結果影響之探討-以台灣國產汽車前五大製造業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高雄市。
潘月秋(2008)。工作輪調、工作滿意與工作績效之關係-以台南地區護理人員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南台科技大學技職教育與人力資源發展研究所,台南市。
蔡佳蓉、李玲玲、陳為賢,1994,國立成功大學圖書館工作輪調實施之探討,國立成功大學圖書館通訊,13:21-32。
蔡承佑(2006)。大學職員工作輪調制度認知、組織公平與輪調意願之相 關性研究-以北部地區大學為例。淡江大學公共行政學系公共政策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縣。
鄭仁偉、黎士群(2001),組織公平、信任與知識分享行為之關係性研究,人力資源管理學報,第1卷第2期,頁69-93。
鄭振丞(2007)。國小中高年級教師工作壓力、因應策略與情緒經驗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教育研究所,嘉義縣。
鄭燿男(2004)。國民中小學教師的組織公民行為之影響模式。 師大學報:教育類,49(1),41-62。
謝秉諺(2013)。國民小學教師的組織公平知覺對校長忠誠之影響-以情緒表現為中介變項。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教育學系教育經營與管理碩士班,臺南市。
鍾珮瑤(2011)。領導風格、組織公平知覺與工作態度之關聯性研究-以合作金庫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元智大學經營管理碩士在職專班,桃園縣。

二、英文部分
Adams, J. S. (1965). Inequity in social exchange. In L. Berkowitz (Ed.), Advances in experimental social psychology (Vol. 2, pp. 267–299). New York: Academic Press.
Bennett, B. (2003). Training Strategies for Tomorrow. Bradford, England: MCB Business Strategy Publications.
Bies & Moag (1986). "Interactional Justice:Communication Criteria of Fairness." Research on negotication in organizational 1: 43-55.
Borman, & Motowidlo. (1993). Expanding the Criterion Domain to Include Elements of Contextual Performance. San Francisco: Jossey-Bass.
Baron & Kenny, (1986). The Moderator-Mediator Variable Distinction in Social; Psychological Research: Conceptual, Strategic, and Statistical Considerations
Campion, M. A., Cheraskin, L., &; Stevens, M. J.(1994). Career-related antecedents and outcomes of job rotation.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37(6), 1518-1542.
Crosby,(1984). Relative Deprivation in Organization Setting. Research in Organizational Behavior,16,pp.51-93.
Davis, K., &; Jorgensen, M. (2005). Ergonomics Pro and cons job rotation as a means of reducing injury costs. Journal of Occupationnal and Environmental Hygiene, 2(1), 1-3.
Folger & Greenberg. (1985). Procedural justice: An interpretive analysis of personnel systems. Research in Personnel and Human Resources Management, 3, 141-183.
Greenberg. (1987). Reactions to procedural injustice in payment distributions: Do the means justify the ends?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72(1), 55-61.
Greenberg. (1990). Employee theft as a reaction to underpayment inequity: The hidden cost of pay cuts.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75(5), 561-568.
Homans (1961). Social behavior: It’s elementary forms. NY:Harcourt Brace.
Katz & Kahn (1978).The Social Psychology of Organizations, 2nd ed., New York: Wiley.
MacDuffie, J. P. (1995). Human resource bundles and manufacturing organizational logic and flexible production systems in the world auto industry. Performance: Industrial and Labor Relations Review, 48(2), 36-52.
Motowidlo, S. J., & Van Scotter, J. R. (1994). Evidence that task performance should be distinguished from contextual performance,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79, 475-480.
Noe, R.A., &; Ford. J. I. (1992) Emerging Issues and New Directions for Training Research. Research in Personnel and Human Resources Management, 10, 345-394.
Robbins, S. P. (1996), Organization Bbehavior : Concept Controversies and Applications,Englewood Cliffs,NJ: Prentice Hall, Inc.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