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文部分
王奉德(2006)。樂活—緩解生活壓力。臺北市:菁品文化。
王宗鴻(2006)。人格特質、主管領導風格與人力資源管理措施對工作投入與工作績效之影響。國立中央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縣。王秉鈞(1995)。管理學。臺北市:華泰書局。
王保進(2000)。從超個人心理學探討學校行政人員之心靈成長。學校行政雙月刊,5,175-190。王詠琦(2010)。內部行銷、心理契約與工作績效關聯性之研究-以某證券公司為例。國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高階經營管理研究所,未出版,高雄市。
朱明謙(2001)。高科技產業從業人員休閒行為、工作壓力與工作績效之研究。義守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縣。朱芳瑤、林志成、胡清暉(2013年9月4日)。大學死亡交叉 105年少5萬生源。中時電子報。取自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30904000430-260106。
余德成(1996)。品質管理人性面系統因素對工作績效之影響。國立中山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吳天元、吳天方、樊學良、林建江(2003,12月)。教育競爭力理論基礎之建構。論文發表中華民國比較教育學會於「全球化、教育競爭力與高等教育改革」國際學術研討會,南投縣。
吳宗立(1996)。國中學校行政人員工作壓力與因應策略之研究。國教學報,8,99-131。吳明隆、紀有田(2004)。學校行政人員工作壓力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學校行政雙月刊,29,170-181。吳明隆、涂金堂(2005)。Spss與統計應用分析。臺北市:五南。
吳偉琦(2007)。台南地區私立大學校院行政人員職場壓力對工作活力影響之評估-以情緒智力為調節變項。私立南台科技大學技職教育與人力資源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南市。吳清山(1997)。學習型組織理論及其對教育革新的啟示。國教月刊,43,1-7。吳楦晴(2006)。大學校院課外活動組行政人員工作壓力與職業倦怠關係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研究所,未出版,臺北市。
吳慧君(2010)。大學行政人員知覺組織支持、組織創新、工作活力與工作績效關係之研究-以獲教學卓越計畫大學為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呂玫慧(2010)。臺北縣市政府教育行政人員工作壓力及因應策略之研究。臺北市立教育大學教育行政與評鑑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李妍儀(2014)。大學行政人員的角色壓力、內外控人格與幸福感之關係研究。崑山科技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南市。李隆祥(1994)。壓力與因應。學生輔導通訊,34,50-53。李瑞文(2002)。國立大學校院人事人員工作壓力與因應策略之研究。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縣。林月娜(2003)。國小專任行政人員角色衝突、工作壓力與因應策略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林忠慶(2013)。私立大學職員影響個人工作績效關鍵因素-以南部某科技大學為例。長榮大學高階管理碩士在職專班(EMBA)論文,未出版,臺南市。邱華斐(2006)。縣(市)教育行政人員工作壓力與因應方式之研究。國立臺北市大學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邱集福(2013)工作壓力對工作績效影響之研究:以H公司桃園廠為例。龍華科技大學商學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縣。施惠文(2005)。工作壓力社會支持與工作績效之相關研究-以高雄市攻府員工為例。國立中山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洪靜惠(2005)。高雄縣市國民中學專任行政人員人格特質、工作壓力與工作績效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紀有田(2003)。高雄縣市國民中學學校行政人員工作壓力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柴在屏(2007)。學校行政人員工作壓力與組織承諾關係之研究_以中部地區大專院校為例。中州學報,25,151-169。張政傑(2003)。大學教務行政人員工作滿足感之研究─以台中縣市大學為例。東海大學公共事務碩士學程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市。張雪梅(2004)。論新世紀我國大學學生事務工作的新角色、功能與挑戰。2014年10月10日,取自http://www.mcu.edu.tw/admin/studentaff_new/main/其他專區/輔導e教室/學務電子書/導師手冊/main1-12.html。
張耀人(2006)。職業適性傾向與工作績效之關聯性做研究-以壽險行銷人員為例。國立中央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縣。教育部統計處(2015)。教育統計指標。2015年3月10日,取自https://stats.moe.gov.tw/。
梁榮輝、蘇聖珠、廖泰宏(2008)。國軍志願役士兵工作價值觀、工作滿意度及工作績效關聯性之研究,華人前瞻研究,4,2,1-23。陳乃禎(2005)。技職校院進修教育部門行政人員工作壓力、組織承諾與職業倦怠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陳木金、邱馨儀(2007,6月)。推動優質學校行政確保教育品質。論文發表於中華民國學校行政學會舉辦之「學校行政論壇第十八次」學術研討會,臺北市。陳仲翰(2007,12月)。高等教育的理想與現實:研究、教學與營利之間的處境。論文發表於中華民國比較教育學會舉辦之「高等教育治理與發展之各國經驗分析與比較」國際學術研討會,臺南市。
陳券彪、羅文旗(2005)。學校行政人員工作壓力、工作特性與工作滿意之研究。學校行政雙月刊,38,11-30。陳忠正(2006)。人際關係與工作壓力對工作滿意度影響之研究─以高屏地區大學校院行政人員為例。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陳郁汝(2005)。行政人員自我導向學習能力、工作投入與學校行政效能之研究。學校行政雙月刊,35,17-32。陳雅玲(2013)。花蓮縣政府採購人員工作壓力與工作績效實證研究。國立東華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縣。陳維昭(2007)。臺灣高等教育的困境與因應。臺北市: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傅木龍(1998)。英國中小學教師評 鑑制度研究及其對我國之啟示。國立政治大學博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傅立圻(1999)。如何培養高效能的學校行政人員。2015年30月1日,取自http://home.netvigator.com/~foolapki/Essay/Ed-adm01.html。
曾玉滿(2009)。工作壓力對工作績效關係之探討--以諮商為干擾變項。國立中山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湯堯(2003,11月)。大禮物、新思維:從五年五百億談大學治理應有的積極作為。論文發表中華民國比較教育學會於「高等教育改革的全球在地化:國際改革趨勢與臺灣經驗的反省」,南投縣。
黃淑燕(2003)。學校行政人員反省思考與實踐之探討,學校行政雙月刊,24,35-42。楊一鳴(2012)。大學學生事務主管專業領導力及其發展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博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楊家瑜(2014)。面對少子化與全球化的挑戰:高等教育組織的發展策略。2014年11月,取自http://epaper.heeact.edu.tw/archive/2014/11/01/6248.aspx。
楊靜子(2004)。全球化下大學組織困境之探討及其對臺灣高等教育經營之啟示。國民教育研究學報,13,101-121。董嘉傑(2013)。國民中學教師兼任輔導行政人員工作壓力與職業倦怠之研究-以宜、花、東為例。國立東華大學教育行政與管理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縣。劉妙真(2010)。幼稚園教師工作壓力、社會支持與職業倦怠之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縣。劉奕宏(2009)。臺北縣國民中學兼職行政教師知覺校長激勵策略、工作壓力與組織承諾關係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學校行政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劉建宏(2005)。桃園縣國民中學教師兼行政人員工作壓力、工作滿意與離職傾向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歐素雯(2004)。文化局行政人員角色衝突、工作壓力與職業倦怠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蔡培村(1998)。學校經營與與管理。高雄市:麗文文化。
鄧柑謀(1991)。國民中學訓輔人員工作壓力因應策略與職業倦怠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鄭彩鳳(2002)。學校行政—理論與實務。高雄市:麗文文化。
盧心雨(2011)。體育行政人員工作滿意、工作壓力、組織承諾與工作績效之研究。臺灣師範大學體育學系博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蕭仁釗(1998,11月)。安寧療護專業人員之壓力問題。安寧療護雜誌,10,21-26。賴姿伶(2012)。大學行政人員工作特性、組織公平與工作滿意度之研究。國立東華大學教育行政與管理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縣。賴紋慧(2008)。新竹市私立大學行政人員工作壓力、工作特性與工作滿意之研究。玄奘大學應用心理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戴曉霞(2006)。世界一流大學之卓越與創新。臺北市:高點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謝文全(2004)。教育行政學。臺北市:高等教育。
謝以琳(2011)。高科技產業從業人員工作壓力對工作績效影響之研究。龍華科技大學商學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縣。鍾娉華(2006)。人力資源管理措施知覺對員工工作績效之影響-工作投入及組織承諾之中介效果分析。國立中央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縣。藍采風(2000)。壓力與適應。臺北市:幼獅。
藍采風(2003)。全方位壓力管理。臺北市:幼獅。
顏朱吟(2010)。大學校院行政人員經驗學習與工作競爭力關係之研究。臺中教育大學學報,24,89-111。
羅文旗(2000)。學校行政人員工作壓力、工作特性與工作滿意之研究。學校行政雙月刊,38,11-30。
蘇雲、馮靜(2009)。工作壓力形成的原因及緩解。商場現代化,569,251-295。
二、西文部分
Barr, O. (1994). Job satisfaction of community nurses working with people with amental handicap. Journal of Advanced Nursing, 20(6), 1046-1055.
Blau, G. (1981). An empirical investigation of job stress, social support, service length, and job strain.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Human Performance, 27, 279-302.
Brouthers, K. D. (2002). Institutional, cultural and transaction cost influences on entry mode choice and performance.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 33(2), 203-223.
Campbell, J. (1990). Modeling the performance prediction problem in industrial and organizational psychology. Chicago: Consulting Psychologists press.
Ivancevich. J. M., & Matteson, M, T. (1980). Stress and work: A managerial perspective. New York: Scott, Foresman.
Jex, S. M. (1998). Stress and job performance: Theory, research, and implications for managerial practice. Thousand Oaks, CA: Sage.
Jones, J., & Fletcher, B. (1996). Taking work home: A study of daily fluctuations inwork stressors, effects on moods and impacts on marital partners. Journal of Occupational and Organizational Psychology, 69, 89-107.
Kahn, R. L., Wolfe, D. M., Quinn, R. P., Snoek, J. D., & Rosenthal, R. A. (1964) Organizational stress: Studies in role confict and ambiguity. New York: John Wiley & Sons.
Kanungo, R. N. (1983). Work alienation: A pancultural perspective. International Studies of Management Organization, 8, 127.
Lazarus, R. S. (1976). Pattern of adjustment. New York: McGraw-hill.
Martin, T. N., & Schermerhorm, J. R. (1983). Work and Nomwork Influence on Health: A Research Agenda Using Inability to Leave as a Critical Variable.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4, 650-659.
Porter, L., Steers, R., & Lawler, E. E. (1968). 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job satisfaction, and trunover among psychiatric technicians,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59, 603-609.
Vroom, V. H. (1962). Ego-involvement, job satisfaction, and job performance. Personnel Psychology, 15, 159-177.
Schermerhorn, J. M., & Osborn, R. N. (2000).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New York: John Wiley & Sons.
Holmes, T. H., & Rahe, R. H. (1967). The development & implicatins of a personal problem-solving inventory. Journal of Psychosomatic Research, 11, 213-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