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文部分
(一)書籍(依作者姓氏筆劃排列)
1.王慶昌、汪威信、馬寶琳、莊淨琳、陳獻儀、張上財、張寶源、韓蔚廷等合著,<財務金融辭典>,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5年07月出版。
2.台灣金融研訓院編輯委員會,<結構型商品理論與實務>,財團法人台灣金融研訓院,西元2010年1月出版。
3.林繼恆,<金融消費者保護法之理論與實務>,台灣法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12年5月出版。
4.邱錦添、胡勝益、林克憲,<金融消費者保護法與案例分析>,元照出版公司,2012年11月出版一刷。
5.高朝樑,<結構型商品理論與實務>,東展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03年06月出版。
6.許誠洲,<財務工程衍生性金融商品交易理論應用實務與個案探討>,雙葉書廊有限公司,西元2012年1月2版。
7.郭土木,<金融管理法規下>,三民書局,2006年07月初版。
8.連志清,<金融消費者保護法與評議案例解析>,台灣金融研訓院,102年02月出版。
9.劉宗聖、歐宏杰,<結構型商品-實務與應用>, 財團法人中華民國證券暨期貨市場發展基金會,93年10月出版。
(二)期刊(依作者姓氏筆劃排列)
1.吳柏成、何文榮、張賀凱,<界限型高收益連動債連棟案例分析>,《台灣期貨與衍生性商品學刊》,第06期,2008年06月。
2.李智仁,<金融商品之監理趨勢與消費者保護>,《萬國法律雙月刊》,第179期,2011年10月。3.李智仁,<從日本金融商品交易法之立法簡析我國金融法制整合方向>,《存款保險資訊季刊》,第20卷第3期。4.范瑞華,<金融商品販賣之推介規範>,《萬國法律雙月刊》,第139期,2005年2月。5.杜怡靜,<金融業者行銷行為之法律規範-以日本金融商品販賣法為例>,《月旦法學雜誌》,第126 期,2005年11月。
6.杜怡靜,<金融商品交易上關於說明義務之理論與實務上之運用>,《月旦民商法學雜誌》,第26 期,2009年12月。
7.杜怡靜,<論對金融業者行銷行為之法律規範-以日本金融商品販賣法中關於「說明義務」及「適合性原則」為參考素材>,《台北大學法學論叢》,第57期。
8.施敏雄,<美國三大信用評等公司的改革方向>,《當代財政》,第028期,2013年4月。9.郭大維,<英國監理機制之探討>,《證券期貨月刊》,第24卷第10期,2006年10月。
10.陳肇鴻,<連動債糾紛之司法實踐>,《中研院法學期刊》,第10期,2012年3月。
11.陳肇鴻,<論連動債之法律關係及指定用途金錢信託之法律性質>,《軍法專刊》,第55卷第3期。12.陳茵琦,<日本金融管理法制改革新趨勢—日本金融商品交易法簡介與啟發>,《證券暨期貨月刊》,第二十四卷,第八期,中華民國九十五年八月出版。13.陳肇鴻,<我國店頭衍生性金融商品交易資料儲存庫之建置>,《證券暨期貨月刊》,第31卷第1期,102年1月16日。
14.張文毅,<結構化產品>,《證交資料》,第490期,2003年2月15.黃帥升、謝富凱、廖倪凰,<從保障投資人權益觀點論連動債之法律關係>,《萬國法律》,第58期,2008年04月。16.黃荃,<台灣地區連動式債券投資行為概況實際分析與個案探討>,《會計學報》,第3卷第1期,2010年11月。17.顏秀慧,<風險管理金融工具-簡介巨災債券>,《綠基會通訊》,第25期,100年07月。
(三)報章雜誌(依作者姓氏筆劃排列)
1.李智仁,<日本金融法制改革巡禮(五):認識金融商品販賣法 >,《經濟日報C7版》,2007年1月。
2.黃富櫻,<本次金融危機之五個個案分析>,《全球金融危機專輯》
(四)判決
1.臺灣高等法院98年度重上字第463號判決
2.臺灣高等法院98年度重上字第288號判決
3.臺灣高等法院第99年度上字第790號判決
4.臺灣高等法院99年度消上字第5號判決
5.臺灣台北地方法院第99年重訴字第133號判決
6.臺灣高等法院台南分院99年上易字第157號判決
7.臺灣高等法院台南分院99年金上易字第1號判決
8.臺灣高等法院99年度重上字第45號判決
9.臺灣高等法院99年度上字第688號判決
10.臺灣高等法院98年上易字第299號判決
11.臺灣高等法院99年上字第688號判決
12.臺灣高等法院99年度重上字第45號
13.臺灣高等法院99年上易字第961號判決
14.臺灣高等法院99年消上字第5號判決
15.臺灣高等法院台南分院99年上易字第157號判決
16.臺灣高等法院第99年度重上字第270號判決
(五)碩士論文(依作者姓氏筆劃排列)
1.李孟宣,<零售金融商品的資訊議題-以台灣的海外連動債為例>,中央大學財務金融研究所論文,2008年6月。
2.易倩慧,<市售連動債券報酬之研究>,朝陽科技大學財務金融研究所論文,2008年7月。
3.邱昀潔,<我國金融消費爭議之解決機制>,逢甲大學研究所論文,2010年02月。
4.彭鈺秀,<金融消費者保護法有關金融消費爭議處理機制之研究>,中原財經法律研究所論文,2013年01月。
5.楊麗萍,<建立單一金融消費者爭議處理機制之法制研究>,政治大學法學院在職專班研究所論文,2011年08月。
6.鄭惠敏,<從英國制度檢視我國金融消費爭議處理制度>,國立臺灣大學科際整合法律學研究所論文,2011年01月。
7.劉俊杰,<連動債報酬風險分析及資產配置>,國立中山大學管理研究所論文,2009年6月。
8.熊全迪,<結構型債券法律規範之研究>,國立台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論文,2007年。
9.魏光玄,<連動債交易架構之法律研究>,逢甲大學財經法律研究所論文,2011年06月。
二、外文部分
1. 清水俊彥,改正金販法と金融商品販賣法,ヅュリスト、1200號。
2. 川地宏行,ドイシにおけゐ投資勸誘者說明義務違反につこて。
3.Joseph Atta-Mensah, Commodity-Linked Bonds: A Potential Means for Less-Developed Countries
to Raise Foreign Capital (Bank of CANDA, Working paper 2004),P4-5
三、網站資源
1.中央銀行全球資訊網。網址,http://www.cbc.gov.tw/fp.asp?fpage=lp&CtNode=317&CtUnit=488&pagesize=50&BaseDSD=7&mp=3&nowPage=6,最後瀏覽日期2014年11月02日。
2.朱政龍,《關於金融消費者保護法的幾點疑問》,台灣法律網。網址,http://www.lawtw.com,最後瀏覽日期2015年06月20日。
3.英國公評人網站。網址, http://www.financial-ombudsman.org.uk,最後瀏覽日期2014年11月07日。
4.林金賢,<淺談連動債>,國立國際暨南大學網站。網址,
http://beaver.ncnu.edu.tw/projects/emag/show.aspx?dataId=c7f85f5e-0eac-44ca-9076-bdfd6f7de8db,最後瀏覽日期2014年11月05日。
5.國際指數網站。網址http://www.stockq.org/economy/libor.php;y,最後瀏覽日期2014年11月05日。
6.新加坡Fidrec網站。網址,
http://www.fidrec.com.sg/website/background.html,最後瀏覽日期2014年12月31日。
7.FSA Handbook網站。網址,http://www.fsa.gov.uk/handbook,最後瀏覽日期2014年04月02日。
四、其他
1.台灣金融服務業聯合總會,<金融服務業如何因應金融消費者保護法會議實錄>。
2.中華經濟研究院,<結構型商品賦稅衡平性研究及其對我國金融市場之影響委託報告>,2007年11月。
3.李禮仲,<金融商品銷售糾紛與求償案例分析>,資本市場與企業法研討會(七)。
4.周行一、郭維裕、徐正義,<從日本『金融商品交易法』來探討我國未來金融市場發展方向-期末報>,中華民國證券商業同業公會委託專案研究,97年12月。
5.恆業法律事務所,行政院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九十七年度委託研究計畫,研擬整合「金融消費者保護法」、相關法令之可行性評估,2008 年 12 月。
6.黃明陽,<金融消費者保護法V.S消費者保護法>,《消費者保護研究》,(十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