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企業型態主要是家族所掌控,根據調查2014年兩岸三地華人家族企業報告顯示,台灣家族掌控企業數據佔市場比例74%為最多,顯見家族控制在台灣為主要的企業型態。過去文獻多以整體家族為研究對象,鮮少探討家族成員對於家族企業的影響。本文主要探討家族企業的創辦人擔任董事長以及創辦人與董事長具親屬關係時,是否對於企業的盈餘管理程度具有影響。企業創辦人通常較為積極、努力且對於所創立的企業重視程度極高,此由台灣許多企業創辦人目前仍站在第一線負責營運、決策與管理即可看出。而董事長為企業最高權力者,因此本研究探討由創辦人直接兼任董事長是否可因其積極投入與管控權力之結合而使企業績效更好。然而若由創辦人家族親屬擔任時,是否因家族親屬相對於創辦人具有較低的創業者積極努力心態,而致績效較差。 本研究結果發現,當創辦人擔任董事長時,與盈餘管理呈現正向關係,亦即創辦人擔任董事長時,重視企業所呈現出來的財務報表與經營績效情況,因此會採取正向盈餘管理,藉此呈現較佳的財務報表與經營績效。而當董事長非創辦人擔任,而是由家族間的成員擔任,亦即創辦人與董事長是具有親屬關係時,實證結果發現與盈餘管理呈現負向關係,本文認為其原因在於由家族成員擔任董事長時,未若創辦人般在意績效的呈現,或為節稅之故,傾向於會進行負向的盈餘管理藉此降低公司盈餘,達到降低稅負與減少現金流量流出的效果。因此,利害關係人可藉由觀察現任董事長的家族身分,亦即現任董事長是由創辦人抑或是創辦人親屬擔任,可預測其對盈餘管理的操作傾向,協助利害關係人做正確的經營或投資決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