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44.201.92.114) 您好!臺灣時間:2023/03/31 12:19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黃建國
論文名稱:從全球反貪腐趨勢,探討我國推動企業反貪腐現況與策進之研究
論文名稱(外文):An Analysis of Anti-corruption Campaign in Taiwan: A Global Point of View
指導教授:高承恕高承恕引用關係
口試委員:邱創乾陳介英
口試日期:2015-05-26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逢甲大學
系所名稱:經營管理碩士在職專班
學門:商業及管理學門
學類:企業管理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15
畢業學年度:103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57
中文關鍵詞:企業反貪腐企業誠信反貪腐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7
  • 點閱點閱:613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161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0
時代的巨輪正快速地在轉動,在全球化的衝擊下,時空彷彿又回到了15世紀那個「貿易打造的世界」(The World that Trade Created),全球的經濟貿易活動猶如一鍋煮沸的滾水,在各個經濟整合區激烈的翻滾。世界各國為了國家利益,紛紛投入高度的精力,以拉黨結派、打群架的模式,組成區域經濟組織,創造國家利益極大化,顯示全球區域經濟結盟,已成為國家經濟發展必須走的一條道路。
反觀我國,雖有許多企業活躍於國際,各項發明與創新等研發能量,也屢次在世界舞台上發光發熱,卻因為在1971年10月25日失去聯合國代表權,無法參加聯合國之活動,加上中共基於「一個中國」政策,反對我國參與任何主權國家締結的國際組織,導致我國加入全球區域經濟整合組織,屢遭打壓,而一籌莫展,在國際上之競爭力欲振乏力,甚至正加速被邊緣化。亟待政府與民間企業共體時艱,共同攜手,不論是以迂迴方式,或是任何有助於突破政治困境的方式,均應設法與國際接軌,以免在這一場零和遊戲中被淘汰。
為達成研究目的,本研究以《聯合國反貪腐公約》(United Nations Convention against Corruption,簡稱UNCAC)有關私部門預防貪腐措施內容為核心,聚焦於全球反貪腐情勢、我國貪腐情勢、區域經濟整合情勢分析,反覘我國推動企業反貪腐現況,期望從中發掘政策執行盲點,並以實務經驗,試提出對策建議,俾供政府決策者重視參採。
本研究分析我國推動企業反貪腐的困境,歸納主要為「受限政治因素干擾,無法參與國際活動」、「政府高層人員涉貪,嚴重斲傷國人向心」、「民代惡質關說盛行,成為貪污舞弊淵藪」、「司法人員收受賄賂,嚴重敗壞司法風紀」、「民眾反貪意識淡漠,相對鼓舞貪腐風氣」、「貪瀆案件定罪率低,無法發揮嚇阻效果」等因素。另試從政策面、法規面與執行面研提對策建議如下:
一、政策面的規劃:檢視我國推動企業反貪腐之主要政策《國家廉政建設行動方案》--「推動企業誠信」,堪稱周延完整。惟仍宜積極與全球反貪腐趨勢鏈結,檢討修正我國的反貪腐政策與措施,強化企業貪腐的肅貪力度,爭取國人向心與支持。
二、法規面的制定:加速推動揭弊者保護法立法、加速企業賄賂防制法立法、適度修正貪污罪之刑度、催生「國會電視臺」立法等,期從建構完備的法規,有效支撐企業反貪腐之執行。
三、執行面的落實:進行有效的反貪腐教育、衡平懲罰罪犯與保障人權、發展實質國際司法互助關係、提供企業誠信獎勵誘因等,深耕企業反貪腐作為,爭取國際認同,以利國家永續發展,造福後代子孫。
誌 謝 i
摘 要 ii
Abstract iv
圖目錄 vii
表目錄 vii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 3
第三節 研究方法、架構與流程 5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9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0
第一節 貪腐的定義與類別 10
第二節 全球反貪腐情勢分析 18
第三節 我國貪腐情勢分析 22
第四節 區域經濟整合情勢分析 27
第三章 政府推動企業反貪腐現況與訪談設計執行 32
第一節 政府推動企業反貪腐現況分析 32
第二節 深度訪談對象規劃與題綱設計執行 42
第四章 深度訪談結果 46
第一節 對於我國推動企業反貪腐與《聯合國反貪腐公約》鏈結之看法 46
第二節 對於我國推動《聯合國反貪腐公約》內國法化之看法 48
第三節 對於我國推動企業反貪腐成效之看法 50
第四節 對於我國推動企業反貪腐政策之建議 53
第五節 深度訪談小結 56
第五章 結論 59
第一節 研究發現 59
第二節 政策建議 67
第三節 未來研究建議 82
參考文獻 84
壹、中文資料: 84
貳、外文資料 88
附 錄 89
附錄1、深度訪談紀錄(共計八份) 89
附錄2、聯合國反貪腐公約 113
壹、中文資料:
一、書籍
E•博登海默著,鄧正來譯,《法理學—法律哲學與法律方法》(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9年),頁318。
千太陽譯,大前研一著,《低智商社會》(臺北:中信出版社,2010年4月)。
王佳煌、潘中道等譯,Neuman, W. L.原著,《當代社會研究法》(臺北:學富,2002年),頁515-516。
吳庚著,《行政法之理論與實用》(臺北:三民書局,民國98年8月),頁83至86。
林山田,《犯罪問題與刑事司法》(台北:商務印書館,1975年),頁8。
洪秀菊,《21世紀聯合國與全球治理》(臺北:商鼎數位出版,2013年8月),頁239。
張青、郭繼光,《新加坡:小國繁榮之道》(香港:香港城市大學2010年7月),頁105。
陳守雲,《走進蔣經國》(臺北:秀威資訊公司,2012年8月),頁256。
楊國和,《戰略為王:民營企業戰略管理實操手冊》(北京:中華工商聯合出版社,2007年1月),頁203。
楊國樞等編,《社會及行為科學研究方法》(臺北:東華書局,1996年),頁559-560。
二、期刊及研討會論文
《立法院公報》,第100卷,第78 期,頁637。
《立法院公報》,第103 卷,第46 期,頁434至450。
王 政,〈如何消除貪污—四種途徑之分析〉《文官制度季刊》,第1期,民98年1月,頁54-55。
王 政,〈如何消除貪污—四種途徑之分析〉《文官制度季刊》,第1期,民98年1月,頁56。
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編印,《組織內部不法資訊揭露法制之研究》(臺北: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民國94年8月),頁11至87。
余致力、陳敦源、黃東益,〈非政府組織與反貪腐運動:國際透明組織與台灣透明組織簡介〉《國家政策論壇》,2003年4月,夏季號,頁39。
林亮宏、李欣怡,〈關係、國家文化與企業倫理關連性之探討-以臺灣、香港及中國大陸為例〉,頁2。
張志斌,〈從生存到卓越:新加坡的行政改革〉《公共行政評論》,2009年第4期,頁85。
張麗卿,〈臺灣貪污犯罪實況與法律適用之疑難〉,載於月旦釋讀文摘編輯部,《2011年月旦釋讀文摘別冊-經典文獻篇》(臺北:元照出版社,2011年5月),頁262。
陳俊明,《法務部廉政署103年廉政民意調查報告書》(臺北:台灣透明組織,民國103年11月),頁87至88。
陳俊明,《法務部廉政署103年廉政民意調查報告書》(臺北:台灣透明組織,民國103年11月),頁iii。
彭立忠、張裕衢《華人四地貪腐程度之比較:以「貪腐成因」為分析途徑》《公共行政學報》,第24期,2007年6月,頁103-135。
葉耀鵬等,《貪瀆案件定罪率之探討專案調查研究報告》(臺北:監察院,民國99年5月),頁5至8。
臺灣透明組織(Transparency International Chinese Taipei, TICT)2013年11月接受臺灣民主基金會之補助,由世新大學民調中心執行之「臺灣貪腐程度測量調查」(Taiwan Corruption Barometer, 簡稱TCB)。
蔡碧玉,〈我國國際刑事司法互助的現況與發展〉《軍法專刊》第55卷第1期,2009年2月,頁158-160。
蕭郁蓉,〈企業社會責任—提出企業促進公益的誘因〉《政大公企中心》,2014 年 10 月 20 日。
賴英照,〈從尤努斯到巴菲特-公司社會責任問題〉《台灣法學雜誌》,第93期,2007年,頁150-180。
顧慕晴,〈我國公務人員貪污檢舉制度之研究—增強途徑之分析〉《文官制度季刊》,第1期,民98年1月,頁157。
三、官方文件
外交部網站http://www.mofa.gov.tw/News_Content.aspx?n=8742DCE7A2A28761&s=0C128FEBF419D7BB. (檢索日期:2015年3月31日)
法務部廉政署網站http://www.aac.moj.gov.tw/lp.asp?ctNode=37059&CtUnit=15012&BaseDSD=7&mp=289(檢索日期:2015年3月31日)
法務部廉政署網站http://www.aac.moj.gov.tw/public/Data/37918162372.pdf(檢索日期:2015年4月3日)
法務部網站http://www.moj.gov.tw/ct.asp?xItem=248038&ctNode=27518(檢索日期:2015年4月3日)
法務部網站http://www.moj.gov.tw/public/Attachment/111216132725.pdf (檢索日期:2015年4月5日)
經濟部國際貿易局網站http://www.trade.gov.tw/cwto/Pages/Detail.aspx?nodeID=355&pid=312961&dl_DateRange=all&txt_SD=&txt_ED=&txt_Keyword=&Pageid=0 (檢索日期:2015年4月4日)
經濟部國際貿易局網站http://www.trade.gov.tw/Pages/detail.aspx?nodeID=767&pid=339851 (檢索日期:2015年4月4日)
四、學位論文
謝國樑,〈引渡困境之檢討〉,國立政治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論文,民國102年1月,頁117-118。
五、其他
〈「全球瘋傳,臺灣人不告訴你的,228事件〉,臺灣吧-Taiwan Bar第5集,網址:https://www.youtube.com/watch?v=UxSq7tDEAYw.
〈「臺灣貧富差距已非常低…」,學者批馬自我麻醉〉《自由時報》,2014年10月29日。
〈反貪會:企業憂舉報遭報復‧法令保護告密者安全〉《光明日報》,2014年8月9日。
〈反貪劇「包青天」紅爆越南〉《蘋果日報》,2011年6月28日。
〈北素如、中朝卿、南益世… 綠:貪腐已進入馬英九辦公室〉,《自由時報》,2013年3月31日。
〈海外反貪污法難入罪〉《蘋果日報》,2014年3月25日。
〈國民黨籲賴清德兌承諾退出政壇 賴清德:去留交市民決定〉《美麗島電子報》,2014年5月23日。網址:http://www.my-formosa.com/article.aspx?cid=5&id=60013
〈藍委:欣賞國會頻道制度 立法院:推動沒有困難〉《蘋果日報》,2015年5月11日。
中共中央文獻編輯委員會編輯,《鄧小平文選》(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頁311-313。
方列,〈讓貪官「不敢收」,還要讓行賄人「不敢送」—中國擬修改刑法「全環節」懲治腐敗〉,《新華網》,2014年10月28日。
安芷嫻,〈貪污罪減刑回歸刑法 法部中長程目標〉,《中央社》2010年2月20日電。
吳泓勳,〈亞太企業反貪 成效不彰〉《經濟日報》2013年11月22日。
李亭兒等,〈台劇何去何從?〉,網址:http://newsweek.shu.edu.tw/public/view.php?id=2360.
亞洲開發銀行網站http://www.adb.org/anticorruption (檢索日期:2015年3月12日)。
林錫山,〈立法院建立國會議事轉播制度報告〉,民國96年1月10日。
洪瑞琴,〈賴清德臉書PO文促釋放阿扁 上萬網友按讚〉《自由時報》,2014年12月2日。
美國之音網站http://www.voachinese.com/content/article-20111102-taiwan-bribery-report-133105503/790072.html(檢索日期:2015年4月3日)
國際透明組織台灣總會(台灣透明組織),<反貪工具>,《國際透明組織台灣總會網站》,<http://www.tict.org.tw/front/bin//ptlist.phtml?Category=100391>(檢索日期:2015年3月30日)
張安安,〈國際反貪組織「透明國際」:一半簽約國沒阻止企業賄賂外國官員〉,2014年10月23日。
張君豪,〈治安滿意度調查 司法信任度創新低〉,《蘋果日報》,2014年8月6日。
陳一雄,〈洩密案開辯論庭 黃世銘:行政不法是鐵的事實〉,《臺灣時報》,2014年2月8日。
陳良,〈唐太宗緣何賞賜貪官〉《中國紀檢監察報》,2015年2月13日。
彭懷真,〈人口老化…台灣如綠葉緩緩落下?〉《聯合報》,2011年7月12日。
楊憲宏,〈陳水扁為何如此不堪?〉《開放雜誌》,網址:http://www.open.com.hk/old_version/0812p45.html.
溫貴香,〈臺聯修法 擬成立國會電視臺〉《中央社》,2014年6月11日電。
葛崇恩、陳昀鍾〈時效過久李登輝貪瀆案定罪不易〉《臺灣醒報》,2011年7月1日。
臺灣透明組織網站http://www.tict.org.tw/front/bin/ptdetail.phtml?Part=20130709&Rcg=100041(檢索日期:2015年4月3日)
臺灣透明組織網站http://www.tict.org.tw/front/bin/ptdetail.phtml?Part=enews20121120&Rcg=100041《檢索日期:2015年4月3日》
蔡曉濱,《中國報人》(臺北:威秀資訊公司,2010年10月),頁157。
鄭 重,〈香港廉政公署的反貪教育策略〉《檢察日報》,2011年11月8日。
賴于榛,〈貪瀆案定罪率75%太低?財政部批:打擊士氣〉《ETtoday 新聞雲》,2014年1月9日。
貳、外文資料
Alatas, S. H. , Corruption: It’s Nature, Cause and Functions ( Hong Kong: Averbury, 1990),pp-1-3.
Arnold J. Heidenheimer, Michael Johnson and Victor T. LeVine (eds.), Political Corruption: A Handbook, ( New Brunswick: Transaction, 1989), pp. 8-10.
Huntington, Samuel P. , Political Order in Changing Societies (New Haven: Yale University , 1968), p.60.
James M. Buchanan, Cost and Choice (Chicago: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75),pp45-47.
Jon S.T.Quah, "Controlling corruptionin city-states :A comparative study of Hong Kong and Singapore ," Crime, Law & Social Change, 1995,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 ,p.408.
Kaufmann, D. "Myths and Realities of Governance and Corruption," In A. Lopez-Claros, M. E. Porter, & K. Schwab eds., Global Competitiveness Report 2005-2006, (The World Economic Forum, 2006), p.82.
Robert Klitgaard , "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Against Corruption," Finance & Development, March 1998,pp.3-6.
Robert Klitgaard , " Toward a Turning Point against Corruption", Strategic Review, 2:2 (April-June 2012), p1.
連結至畢業學校之論文網頁點我開啟連結
註: 此連結為研究生畢業學校所提供,不一定有電子全文可供下載,若連結有誤,請點選上方之〝勘誤回報〞功能,我們會盡快修正,謝謝!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