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18.97.9.168) 您好!臺灣時間:2025/01/16 17:35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黃婉淑
研究生(外文):Huang Wan Shu
論文名稱:《醒世恆言》人物形塑及其教化事理
論文名稱(外文):Character and civil moral education in“Constant Words to Awaken the World”
指導教授:柯金虎柯金虎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Ke Jin Hu
口試委員:康世統呂宜哲
口試委員(外文):Kang Shi TongLu Yi Zhe
口試日期:2015-07-07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玄奘大學
系所名稱:中國語文學系碩士在職專班
學門:人文學門
學類:中國語文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15
畢業學年度:103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20
中文關鍵詞:醒世恆言馮夢龍人物形塑教化
外文關鍵詞:Feng Meng-LungConstant Words to Awaken the Worldcharacterscivil moral education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0
  • 點閱點閱:343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27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2
摘要

話本是說書人說話的底本,擬話本是文人士子仿寫的話本。馮夢龍因情路、仕途不順所以將生活重心挹注於書籍的輯錄與編纂,如《情史》、《古今譚概》及《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恆言》)。其中《三言》就是輯錄宋明以來的話本、擬話本加以增刪、整理,或創作而成的。
馮夢龍說:「明者,取其可以導愚也;通者,取其可以適俗也。恒則習之而不厭,傳之而可久。三刻殊名,其義一耳。」欲傳之而可久重在教化事理,所以本文選擇《醒世恆言》做深入的探析。
《醒世恆言》共輯錄四十篇故事,故事與題材、內容多元,用字遣詞簡易大方不造作。細觀每篇文章,除故事本身情節外,其內容皆有蘊含所欲教化閱聽人的事理。
從故事內容中可以探析出:「蝴蝶效應,諸惡莫作」、「萬物同理,慈心為上」、「幫襯秘技,佳人臣服」、「姻緣天定,弄巧成拙」、「孝節才智,男女平等」等事理。
從人物形塑裡可以探析出:「孝睦興家」、「貞心守節」、「義薄雲天」、「逸豫亡身」等教化事理。
《醒世恆言》故事內容思想傳統中有先進創見,蘊含的教化事理皆是自縮內省與善性的發揚。

Abstract

Taleis the script of the tale-tellers. The scholarscompile and rewrite the tale and then produce simulative tale . Because ofunfortunate events about love and career, Feng Meng-Lungconcentrate more on collecting andl compiling books. These books include Love story,An account of ancient and nowaday, and San Yan. The three volumes constituting the San Yan setareClear Words to Illustrate the World (Yushi mingyan), Ordinary Words to Warn the World (Jingshi tongyan),and Constant Words to Awaken the World (Xingshi hengyan). Feng Meng-Lung filed and compiled many tales and simulative tales from Song and Ming Dynasties and then produced San Yan.
Feng Meng-Lung said, clear means instructing the fools, ordinary means adapting to the popular,and constant means studying hard and transmitting forever. The book Constant Words to Awaken the World is the most popular and influential work among Feng Menglong’s Words series. This thesis focus on analysising Constant Words to Awaken the World.
Constant Words to Awaken the Worldconsists forty stories. The theme and content are diverse. The words and phrases in the stories are easy. Every story has it content, in addition to the episodic. The content in the storiesmostly imply civil moral education.
In the stories, the researcher extracts some moral include butterfly effect, every form of evil cannot be done, everything has the same principle, be kind, helping skill, submit to the beauty, matrimony comes by destiny, don’t overreach, filial piety,chastity and equality between women and men.
In the presentation of the characters, the researcher also extracts some moral include obedience flourishes the family, virginity and faithfulness, spirit of loyal and overindulgence leads to ruin.
Constant Words to Awaken the Worldare traditional stories but implicate creative viewpoints. The implication of civil-moral education are derived from introspection and goodness.

《醒世恆言》人物形塑及其教化事理

目次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1
第二節 文獻探討 …………………………………………………………3
一、《三言》的版本 …… ………………………………………4
二、探討《三言》的書籍 …………………………………………7
三、探討三言的論文 ………………………………………………9
四、探討《三言》的期刊論文 ……………………………………15
第三節 研究方法 ……………………………………………………………19

第二章 馮夢龍及其感情觀 …… ………………………………………………21
第一節 馮夢龍生平及其著作 …………………………………………21
一、馮夢龍生平 ……………………………………………………21
二、馮夢龍的著作 …………………………………………………23
第二節 馮夢龍的感情及其感情觀 ……………………………………27
一、情感所在 ………………………………………………………27
二、感情觀 …………………………………………………………29


第三章 醒世恆言的結構形式與內容 ……………………………………33
第一節《醒世恆言》之文章形式 ……………………………………33
一、中國古典小說源流與演變 ……………………………………33
二、話本的興起原因 ………………………………………………35
三、《醒世恆言》之文章形式 ……………………………………36
第二節《醒世恆言》之成書目的 ………………………………………42
一、馮孟龍編纂《醒世恆言》的目的 ……………………………42
二、馮夢龍如何編纂《醒世恆言》 ………………………………43
第三節 《醒世恆言》各篇章內容探析 ……………………………………44

第四章 《醒世恆言》藉故事以呈現事理 ……………………………………49
第一節 蝴蝶效應,諸惡莫作 …………………………………………49
一、起心差池、細隙造冤 ……………………………………………50
二、微怒而戲言,巧合而釀禍 …………………………………52
第二節 幫襯秘技,佳人臣服 ……………………………………………54
一、古代中國古代對愛情的看法………………………………………54
二、爭誇風月 ……………………………………………………57
三、幫襯秘技……………………………………………………………61
第三節 姻緣天定,私心難易 ………………………………………62
一、父母之命 …………………………………63
二、姻緣天定 …………………………………………………66
三、私心難易 …………………………………69
第四節 萬物同理,慈心為上 ………………………………………71
一、惜花如癡,位列仙班 ………………………………………70
二、好生惡殺,萬物同理 ………………………………………72
三、仁心蒙蔽,反遭戲弄 ………………………………………74
第五節 孝節才智,男女平等 …………………………………………76
一、家學淵源,文采佳妙 ………………………………………77
二、女扮男裝,孝節無別 …………………………………79

第五章 《醒世恆言》人物形塑所欲教導的事理 ………………………83
第一節 孝睦興家 …………………………………………………83
一、用兄弟孝睦,成就三孝廉—許武 …………………………85
二、逃生救父,科甲立名—張廷秀 … ……………………………87
第二節 貞心守節 … ……………………………………………………89
一、烈女的貞—朱多福 …………………………………………90
二、忍辱的貞—蔡瑞虹 …………………………………………92
三、花魁女從良的貞—美娘 ……………………………………93
第三節 義薄雲天 … ………………………………………………95
一、識才之義—李勉 … …………………………………………95
二、忠心之義—徐阿寄 … ………………………………98
三、物傷其類之義—鍾離義、高大尹 … ………………………100
四、夫妻的恩義—白玉孃 ……………………………………102
五、路見不平之義—種義 ………………………………………103
第四節 淫逸亡身 ……………………………………………………105
一、縱慾亡身的—金海陵 ……………………………………105
二、逸豫而亡的帝王—楊廣 …………………………………107
三、精盡人亡的監生—赫大卿 ………………………………111

第六章 結論 ………………………………………………………113

參考文獻 ……………………………………………………………114

參考文獻

一、古籍(依時代先後排序)

左丘明 《左傳》長沙,岳麓書社,2001年
《十三經注疏》 臺北,藝文印書館,1955年
東周 呂不韋 《呂氏春秋》臺北,中華書局,1982年
西漢 司馬遷 《史記》臺北,鼎文書局,1978年
東漢 班固 《漢書》臺北,木鐸出版社,1983年
東漢 趙岐 《孟子趙注》臺北,臺灣中華書局,1982年
劉宋 范曄 《後漢書》上海,中華書局,1965年
唐 房玄齡 《晉書》臺北,鼎文書局,1975年
宋 歐陽修 《五代史》瀋陽,遼海出版社,2000年
宋 洪邁 《夷堅志》臺北,明文書局股份有限公司,1982年
宋 姚寬 《西溪叢語》臺北,藝文印書館,1966年
明 沈受先《三元記》臺北,臺灣開明書店,1970年
明 王驥德《曲律》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1982年
明 馮夢龍《情史》長沙,岳麓書社,1984年
明 香月居故曲散編《太霞新奏》臺灣,臺灣學生書局,1987年
明 馮夢龍《醒世恆言》臺北,三民書局,1989年
明 凌濛初《拍案驚奇》臺北,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90年
明 馮夢龍《山歌》揚州,江蘇古籍出版社,1993年
明 抱甕老人編《今古奇觀》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
明 馮夢龍《麟經指月》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
明 馮夢龍《智囊全集》北京,中國文聯出版公司,1995年
清 柳上之《壽寧縣志》臺北,臺北成文出版,1974年
清 馮桂芬《同治蘇州府志》上海,江蘇古籍出版社,1991年
清 彭定求等著 《全唐詩》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
清王先謙《莊子集解》臺北,文津出版社,1990年

二、近人著作(以作者姓氏筆劃排序)

于天池 《明清小說研究》北京師範大學出版,1992年
王凌 《畸人‧情種‧七品官一馮夢龍探幽》福州,海峽文藝出版社,1992年
石昌渝 《中國古代小說總目•白話卷》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4年
李學勤、呂文郁主編 《四庫大辭典》吉林,吉林大學出版社, 1996年
周建渝《才子佳人小說研究》臺北,文史哲出版,1998年
胡士瑩 《話本小說概論》臺北,木鐸出版社,1979年
胡萬川 《中國古典小說研究專集5》臺北,聯經出版社,1982年
孫楷第 《日本東京所見中國小說書目》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58年
孫楷第 《滄州集》北京,中華書局,1965年
孫楷第《日本東京所見中國小說書目∼附大連圖書館所見中國小說書目》臺北,
鳳凰出版社,1974年
孫楷第 《中國通俗小說書目》臺北,木鐸出版社,1983年
夏春錦 《山城臥治--「三言」馮夢龍宦遊福建壽寧文獻考論》臺北,萬卷樓圖
書,1993年
馬隅卿 《馬隅卿小說戲曲論集》北京,中華書局,2006年
陳永正 《三言二拍的世界》臺北,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89年
陸樹崙 《馮夢龍散論.三言的版本及其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
馮夢龍 《喻世明言》臺北,三民書局,1998年
傅承洲 《馮夢龍與侯慧卿》北京,中華書局,2004年
楊國樞、文崇一、吳聰賢等,《社會及行為科學研究法》,(臺北,臺灣東華書局,
1989年
趙景深 《中國小說叢考》濟南,齊魯書社,1980年
劉淑芬 《六朝的城市與社會》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92年
魯迅 《中國小說史略》北京,東方出版社,2003年
魯迅 周錫山評註 《中國小說史略》臺北,五南圖書出版社,2009年
繆永禾 《馮夢龍與三言》臺北,萬卷樓書局,1978年
謝文全 《教育行政—理論與實務》臺北,文景出版社,1993年
聶傅生 《馮夢龍研究》臺北,學林出版社,2002年
羅宗濤 《敦煌石窟的老傳說—敦煌變文》臺北,時報文化出版事業有限公司,
1981年
立法院經濟委員會編《法律專輯第二百四十輯動物保護法》臺北,立法院公報
處,1999年
江蘇省社會科院明清小說研究中心文學研究所編,《中國通俗小說總目提要》北
京,中國文聯出版社,1991年

三、期刊論文(以出版年月排序)

容肇祖 〈明馮夢龍的生平及其著述〉廣州,嶺南學報,第2卷第2期,1931年
容肇祖 〈明馮夢龍的生平及其著述續考〉廣州,嶺南學報,第2卷第3期,1932

程似錦 〈談「醒世恆言」的成書及其中兩卷所反映的明代社會〉(法商學報,27
期,1992年12月
張璉 〈《三言》中婦女形象與馮夢龍的情教觀〉漢學研究,11卷2期總號
22,1993年12月
康韻梅 〈《三言》中婦女的情欲世界及其意蘊〉臺大中文學報,8期,1996年4

駱水玉 〈桃花流水窅然去--「灌園叟晚逢仙女」、「盧太學詩酒傲王侯」中的花園
與園主〉中國文學研究,10期,1996年5月
金孝真 〈「三言」與「型世言」禮教觀〉(輔大中研所學刊,6期,1996年6月
吳惠珍 〈「喬太守亂點鴛鴦譜」探析〉臺中商專學報,29期1997年6月
劉淑娟 〈馮夢龍對「三言」的搜集整理與編定〉吳鳳學報,6期,1998年6月
陳器文 〈就文體演變論「三言」的敘事特質〉興大中文學報,13期,2000年12

劉惠華 〈「三言」作為通俗小說的意義與敘事技巧研究--並以醒世恆言六篇小說為
例〉清雲學報,20卷1期,2000年12月
劉惠華 〈醒世恆言圖式研究〉清雲學報,23卷1期,2003年6月
李志宏 〈試從馮夢龍「情教說」論《三言》之編寫及其思想表現〉(臺北師院語文
集刊,8期,2003年9月
黃麗月 (臺灣地區《三言》、《二拍》研究的回顧與展望一以各大學博碩士論文為
範圍),《中國文化月刊》26期,2002年5月
謝文華 〈論《西遊補》作者及其成書〉成大中文學報, 24期,2009年4月
康韻梅 〈由「入於文心」至「諧於里耳」--唐代小說在《三言》、《二拍》中的敘
述面貌論析〉(臺大中文學報,21期,2004年12月
陳鈺雯 〈《醒世恆言.陳多壽生死夫妻》之女性形象分析〉(中正大學中國文學研
究所研究生論文集刊,7期,2005年5月
劉樹斌 〈《三言二拍》中的士人處境〉,(國立政治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9
年6月
孫彩霞 〈宋代城市經濟與城市中的瓦子勾欄〉(河北大學學報, 哲學社會科學版,
32卷第2期,2007年
王珍華 〈論[馮夢龍著]〈杜十娘怒沉百寶箱〉的寫作藝術〉(中國語文,106卷6
期總號636,2010年6月
劉百里 〈瓦舍文化在宋代社會中的歷史意義以北宋開封瓦舍為主軸的討論)(史
繹,36期,2011年7月
楊雅琪 〈明代女教書與三言二拍所反映的女子學識教育觀異同檢討〉(人文與社
會學報,2卷9期,2011年12月

四、學位論文(以畢業年度排序)

王鴻泰 〈[三言二拍]的精神史研究〉,臺北,臺灣大學歷史研究所論文,1991年
柯瓊瑜 〈《三言》教化功能之研究〉,臺北,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論文,1994

張雅琪 〈《三言》中私人花園的空間意義》,新竹,交通大學外國文學與語言學研
究所論文,2005年
劉純婷〈三言貞潔觀研究〉,雲林,雲林科技大學漢學資料整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2005年
阮寧的 〈明清新倫理論述的建構──以「三言」等小說文本為場域的分析〉,臺
北,中國文化大學史學研究所論文,2005年
許雪珠 〈《三言》中儒釋道思想與庶民文化試探〉,臺中,中興大學中國文學系所
論文,2006年
許恬寧 〈話本文體英譯研究:以《三言》〈杜十娘怒沉百寶箱〉為例〉,臺北,臺
灣師範大學翻譯研究所論文,2007年
王珍華 〈馮夢龍<<三言>>小說寫作藝術之研究〉,臺北,中國文化大學碩士論文
,2008年
毛金素 〈傳承與嬗變─從「三言」探析儒家榮辱道德觀〉,新竹,奘大學中文學
系碩士在職專班,2009年
陳怡初 〈從《三言》的故事看明代刑律中「姦罪」之規範〉,臺北,東吳大學法
律學系論文,2010年
吳珮嫣 〈《三言》人物形象研究——以違反道德為例〉,屏東,國立屏東教育大學
中國語文學系論文,2010年
陳品欣 〈《三言》反映明代市井生活研究〉,新竹,玄奘中國語文學系碩士論文,
2011年
柳志傑 〈《三言》評點教化研究〉,高雄,高雄師範大學國文碩士論文,2012年
陳姿蓉 〈《三言》中儒家人性觀研究〉,高雄,中山大學中國文學系研究所論文,
2013年
蘇怡芳 〈《醒世恆言》思想內涵與女性意識研究〉,新竹,玄奘大學中國語文學系
碩士在職專班論文,2014年

五、翻譯著作

彼得‧湯京士(Peter Tompkins),克里斯多福‧柏德(Christopher Bird)
著,薛詢譯,《植物的祕密生命》,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98年
直加籐繁著,吳杰譯 〈宋代都市的發展〉,《中國經濟史考證》,北京,商
務印書館,1959年
史登堡 ,黃芳田譯,《邱比特的箭 : 掌握愛情三元素,調整情緣三階段發展歷程》
臺北,遠流出版社,2001年
佛斯特著,蘇西亞譯,《小說面面觀》,臺北,商周出版社,2009年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1. 程似錦 〈談「醒世恆言」的成書及其中兩卷所反映的明代社會〉(法商學報,27
2. 程似錦 〈談「醒世恆言」的成書及其中兩卷所反映的明代社會〉(法商學報,27
3. 張璉 〈《三言》中婦女形象與馮夢龍的情教觀〉漢學研究,11卷2期總號
4. 張璉 〈《三言》中婦女形象與馮夢龍的情教觀〉漢學研究,11卷2期總號
5. 康韻梅 〈《三言》中婦女的情欲世界及其意蘊〉臺大中文學報,8期,1996年4
6. 康韻梅 〈《三言》中婦女的情欲世界及其意蘊〉臺大中文學報,8期,1996年4
7. 金孝真 〈「三言」與「型世言」禮教觀〉(輔大中研所學刊,6期,1996年6月
8. 金孝真 〈「三言」與「型世言」禮教觀〉(輔大中研所學刊,6期,1996年6月
9. 吳惠珍 〈「喬太守亂點鴛鴦譜」探析〉臺中商專學報,29期1997年6月
10. 吳惠珍 〈「喬太守亂點鴛鴦譜」探析〉臺中商專學報,29期1997年6月
11. 劉淑娟 〈馮夢龍對「三言」的搜集整理與編定〉吳鳳學報,6期,1998年6月
12. 劉淑娟 〈馮夢龍對「三言」的搜集整理與編定〉吳鳳學報,6期,1998年6月
13. 陳器文 〈就文體演變論「三言」的敘事特質〉興大中文學報,13期,2000年12
14. 陳器文 〈就文體演變論「三言」的敘事特質〉興大中文學報,13期,2000年12
15. 劉惠華 〈醒世恆言圖式研究〉清雲學報,23卷1期,2003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