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中文文獻
王仕圖、吳慧敏(2003)。深度訪談與案例演練。載於齊力、林本炫(主編),質性研究方法與資料分析(頁95-114)。
王增勇 (2012)。建制民族制。載於蘇國賢、王增勇、林本炫、林國明、柯志
明、徐振國等人(編),社會及型為科學研究法 (二):質性研究法。台北:東華
王瑞香 (2000),基進女性主義─女性解放的根本契機。收錄於《女性主義理
論與流派》顧燕翎主編。臺北市,女書文化。頁123-158。
成令方 (等譯) (1997),Johnson, Allen G.著,性別打結─拆除父權違建。臺
北市,群學。
朱元鴻 (1997)。背叛卅洩密卅出賣:從馬凌諾斯基的《日記》談起。中央研究
院台灣史田野研究通訊,17,頁26-35
江映帆 (2012),台灣體育界的性別文化及陽剛女運動員的生存策略。世新大
學性別研究所碩士論文。
尚衡(譯)(1998)。性意識史(第一卷):導論。台北:桂冠,頁 1-47。譯自
Foucault, Michel. [1976] (1998). The History of Sexuality Vol. 1: The Will to Knowledge. London: Penguin.
李思穎、蘇默蓉 (2012),中性化女性的廣告形象分析:以張芸京和李宇春為
例。收錄於中華傳播學會2012年年會。國立中山大學傳播管理研究所研究生
李根方、周素鳳 (譯) (2001),Storey, John著,文化理論與通俗文化導
論。臺北市,巨流。
李慈穎(2007)。女同志成家路迢迢:如何深化提問。載於謝國雄(主編),以身為度、如是我做:田野工作的教與學(頁123~158)。台北市:群學。
林昱瑄(2010)。走進「大姊頭」的生活世界:一個民族誌的產製過程。載於周
平、林昱瑄(主編),質性/別研究(頁181-218)。台北市:巨流。
吳宜霏 (2011),籃球運動中女同志的 T 味身體操演。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性
別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吳怡慧 (2011),陽剛少女國中校園性別操演的敘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
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博士論文。
林芳玫 (1996),女性與媒體再現:女性主義與社會建構論的觀點。臺北市,
巨流。
宋素鳳 (譯) (2009),Butler, Judith著,性別麻煩─女性主義與身份顛覆。
上海:三聯書店
國立編譯館主譯、蔡宜剛 (譯) (2003),Hebdige,Dick著,次文化─風格的意
義。臺北市,巨流。
張君玫 (譯) (1999),Storey, John著,文化消費與日常生活。臺北市,巨
流。
張娟芬 (2011)。愛的自由式 (十年典藏版)。台北市:時報文化。
張娟芬 (2011)。姐妹戲牆。台北市:時報文化。
許&;#28702;予 (譯) (2002),Worsley, Harriet 著,《時尚傳奇的誕生》。臺北市,原
點出版。
畢恆達 (2010)。教授為什麼沒告訴我?。台北市:小畢空間出版社。
游美惠、楊幸真、楊巧玲主編 (2010),性別教育。臺北市,華都文化。
游美惠(2004)。從方法論的要求到女性主義方法論的追求:檢視教育研究
期刊中的性別論述,載於潘慧玲主編,教育研究方法論:觀點與方法(頁371-400)。台北:心理。
游美惠(2007)。女性主義方法論:研究的實作與實例,載於周平、楊弘任
編,質性研究方法的眾聲喧嘩,頁93-106。嘉義:南華大學教社所。
楊幸真主編 (2010),青少年的性─西方研究與在地觀點。臺北市,巨流。
楊弘任 (2007)。個案能說什麼?─重探詮釋個案法與延伸個案法,載於周平、
楊弘任編,質性研究方法的重聲喧嘩 (頁1-18)。嘉義大林:南華大學教
社所
歐金珊 (2007),中性文化思潮下的消費者行為。國立中正大學行銷管理所
碩士論文。
郭佩盈 (2010),抗拒?收編?女性中性化性別意象及其文化意涵。輔仁大學傳播學研究所碩士論文。趙彥寧 (1997),性、性意識及身體建構─形塑台灣女同性戀的身體美學。收
錄於何春蕤主編,《性/別研究的新視野─第一屆四性研討會論文集》。臺北
劉鈺茹 (2011),勾勒中性女性的職場處境圖像。國立中正大學社會福利研究
所碩士論文。
劉瑞琪 (2004),陰性顯影─女性攝影家的扮裝自拍像。臺北市,遠流。
盧淑芬主編 (2007),哈潑時尚百年風華。臺北市,太雅出版。
Stevi, Jackson主講,傅大為口譯,賴鈺麟和鄭安庭記錄翻譯(2005)。性
別、性與異性戀情慾(Gender, sexuality and heterosexuality)。婦研縱橫75,pp88-96。
(二)英文文獻
Butler, Judith (1990),Gender Trouble: Feminism and the Subversion of Identity, New York:Routeledge
Eco, Umberto (1984),Postscript to The Name of the Rose, New York:
Harcourt Brace Jovanovich.
Harding, Sandra (2004), The Feminist Standpoint Theory Reader: Intellectual and Political Controversies, New York and London, Routeledge
HU,Yu-Ying (2011),Gender, Transnational Culture and New Media:
Enacting Queer Female Sexuality in Taiwan.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Indiana University, Bloomington.
Halberstam, Judith (1998),Female Masculinity, San Diego: Duke
University Press。
West, Candace; Zimmerman, Don H., Doing Gender, Gender and Society, Vol. 1, No. 2. (Jun., 1987), pp. 125-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