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Ross Beveridge、Kristine Kern,Nature,2013/01,The Energiewende in Germany: background, developments and future challenges
[2]中華民國對外貿易發展協會,貿協駐紐約辦事處,2013/03/21,太陽能板生產業者面臨改善環境污染課題,http://www.taiwantrade.com.tw/CH/bizsearchdetail/7074064/C (存取日期2014/08/25)
[3]日經BP社,2010/7/9,太陽生活,http://taiyoseikatsu.com/special/mtrouble/mtrouble01.html(存取日期2014/09/4)
[4]台灣電力公司,2012/03/11,再生能源發電概況,http://www.taipower.com.tw/content/new_info/new_info-b34.aspx?LinkID=8(存取日期2014/07/11)
[5]汪維揚,2001,以系統動力學探討自組織團隊的認知機制,國立中山大學,博士。[6]彼得.聖吉,1990,第五項修練-學習型組織的藝術與實務,郭進隆譯,天下文化,臺北市。
[7]徐國昌,黃柏鈞,2013,“臺灣太陽光電系統發電量分析探討”,電力人,頁5-9,11月14日。
[8]屠益民、張良政,2010,系統動力學:理論與應用,智勝文化,臺北市。
[9]曹松清、林原慶,2010/10/26,經濟日報,台灣太陽光電產業邁向「市電平價」時代趨勢變化。
[10]陳立誠,2014/08/07,台灣能源,台灣的綠能產業-以太陽能與電動機車為例,http://taiwanenergy.blogspot.tw/2014/08/blog-post_7.html(存取日期2014/11/12)
[11] 曾雅彩,1995,動態決策過程中資訊分析方法之比較研究,國立中山大學,碩士論文。[12] 曾雅彩,2001,以同步化流徑搭配方式發展系統動力學模式高槓桿解設計方法之研究,國立中山大學,博士論文。[13]曾晨綱,2012,以控制區域網路通信整合再生能源微電網系統,臺灣科技大學,碩士論文。[14]黃秉鈞,從國外經驗論我國未來太陽能光電發展策略,http://lis.ly.gov.tw/npl/hot/answer/nuclear4/newparty/6-6.htm(存取日期2014/07/25)
[15]新能光電股份有限公司,http://www.sunshine-pv.com/big5/Technology_01.php(存取日期2014/11/25)
[16]楊朝仲,張良正,葉欣誠,2007,系統動力學-思維與應用,初版,臺北市。
[17]楊鶯歌,2013/06/20,第一情報,日本太陽能產業的發展(存取日期2014/04/25)
[18]經濟部能源局,2014/10/17,太陽光電系統Q&A, http://web3.moeaboe.gov.tw/ECW/populace/content/Content.aspx?menu_id=1504(存取日期2014/09/11)
[19]臺灣省自來水公司,每度用水排放CO2約當量,http://www.water.gov.tw/04service/ser_c_main7.asp(存取日期2014/09/23)
[20]樂紹延,2014/06/09,新華社,日本開發出將太陽能電池板壽命延長一倍的新材料,http://www.apdnews.com/info/view-43847-1.html(存取日期2014/09/8)
[21]蔡宗諭,2006,自動化追日式發電系統與固定式發電系統差異研究,南台科技大學,碩士論文。[22]蔡承啟,2014/01/13,精實新聞,日本瘋再生能源!發電設備等同6座核廠太陽能佔97%
[23]蘇明皓,2009,太陽能電池之生命週期評估,國立交通大學,碩士論文。[24]蘇建宏,100/10/26,太陽能電池模組產線製程,http://solar.ee.uch.edu.tw/moeproj/files/research/sub1/lecture3/太陽
能電池模組產線製程.pdf (存取日期2014/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