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2600:1f28:365:80b0:8005:376a:2d98:48cd) 您好!臺灣時間:2025/01/18 09:41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陳裕田
研究生(外文):Yu- TIian Chen
論文名稱:高職生情緒管理與壓力調適相關之研究
論文名稱(外文):A Study of Emotional Intelligence and Stress Adaptation among Vocational School Students
指導教授:黃源河黃源河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Dr.Yuanher Robin Hwang
口試委員:謝寶梅
口試委員(外文):Dr. Xie Baomei
口試日期:2015-07-22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明道大學
系所名稱:課程與教學研究所
學門:教育學門
學類:綜合教育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15
畢業學年度:103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37
中文關鍵詞:高職生情緒管理壓力調適
外文關鍵詞:vocational studentsemotional managementstress adaptation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4
  • 點閱點閱:798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51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1
現今社會發生許多重大案件,犯罪的年齡層大約介於15至24歲與本研究對象年齡是有相符合,有專家也指出大都是情緒失控所引起或壓力調適不良所導致,因此兩大生活能力是現階段所必須給予關心的議題。故本研究旨在瞭解高職生的情緒管理與壓力調適的現況,探討不同背景變項的高職生情緒管理、壓力調適是否有差異,以及高職生情緒管理與壓力調適的相關情形與預測分析。
本研究方法係採用問卷調查法,以彰化縣某高職學校,日間部高職餐飲科一到三年級之學生為研究對象,採用分層隨機抽樣,樣本數計 2550 人,正式問卷共發出 550 份,回收有效問卷 491 份,有效回收率 89%。將所得的資料以描述性統計、t 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皮爾森積差相關分析、簡單迴歸分析等統計方法加以分析。研究結論歸納如下:
一、高職生在整體情緒管理之基本現況分析,屬於中高程度範圍。
二、高職生在整體壓力調適之基本現況分析,屬於中低程度範圍
三、不同家庭結構的高職生在整體情緒管理及各層面上有顯著差體異。
四、不同性別、不同家庭結構、母親不同教育程度及父親不同職業的高職生在整體壓力調適及各層面上有顯著差異。
五、整體情緒管理方面,與姓別、年級、父母親職業呈現顯著的低度正相關。
六、整體壓力調適,與姓別、年級、呈現顯著的低度正相關
七、壓力調適各層面來預測情緒表達預測力最高。
最後根據結論,作出以下建議:
一、將情緒管理教育,融入學校平時相關課程
二、導師本身做好情緒管理,以身作則
三、高職生平時面臨壓力源時,使其應用壓力因應策略之技巧

With increasing crimes in the society, the age of committing crimes is between fifteen and twenty-four, which is consistent with the subjects in the study. Some experts indicate that people are easily out of the emotion, mostly caused by the problem of the stress adaptation. Thus, two living ability are necessarily concerned nowadays. The aim of this study is to understand the emotional management of vocational school students and pressure adjustment on the status, of vocational school students from different backgrounds emotional management variables, the pressure adjustment if there are differences, as well as related case management and vocational students emotional pressure adjustment and predictive analysis.
This research method system using questionnaires to Changhua County private vocational schools, the Ministry of Higher daytime dept. of restaurant management grades for one to three students , stratified random sampling, the number of samples counted 2550 people, official issued a total of 550 questionnaires were returned 491 valid questionnaires, the effective rate of 89 %. The resulting data descriptive statistics, t test, one-way analysis of variance, Pearson product moment correlation analysis, simple regression analysis and other statistical methods to analyze.
The findings are summarized as follows:
1.The status of vocational students in the basic of the overall sentiment analysis, belong to the Intermediate level high degree range.
2.Vocational students in the basic status of the overall pressure adjustment of analysis, within the scope of the Intermediate low level.
3.Different family structures, vocational students hav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emotional management and all levels.
4.Different gender, family income, mother education level and father of different occupations in vocational students as a whole there a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pressure adjustment and all levels.
5.The overall emotional management, and gender, grade, parents of low occupational presents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6.The overall pressure adjustment, and the sex, grade, showing significant low positive correlation
7.The pressure adjustment at all levels to predict emotional highest predictive power.
Finally, according to the conclusions, made the following recommendations:
1.The emotional management education, usually related courses into the school.
2.The homerome teacher themselves good emotional management, lead by example.
3.The vocational students can be under pressure source to apply pressure on.

Keywords: vocational students, emotional management, stress adaptation

目 錄

中文摘要…………………………………………………………………………….. I
英文摘要……………………………………………………………………………… II
目錄………………………………………………………………………………….. III
表次………………………………………………………………………………….. V
圖次………………………………………………………………………………….. VI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研究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 5
第三節 重要名詞釋義…………………………………………………………… 6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7
第二章 文獻探討…………………………………………………………………… 9
第一節 情緒管理之理論基礎…………………………………………………… 9
第二節 壓力調適的理論基礎與其相關研究…………………………………… 21
第三節 高職生情緒管理與壓力調適關係之研究……………………………… 30
第三章 研究方法…………………………………………………………………… 37
第一節 研究架構………………………………………………………………… 37
第二節 研究對象………………………………………………………………… 39
第三節 研究工具………………………………………………………………… 39
第四節 研究實施程序…………………………………………………………… 55
第五節 資料分析方法…………………………………………………………… 57
第四章 資料分析與結果…………………………………………………………… 59
第一節 研究樣本之描述分析…………………………………………………… 59
第二節 情緒管理、壓力調適之差異性分析…………………………………… 63
第三節 高職生情緒管理、壓力調適之相關分析………………………………… 81
第四節 情緒管理與壓力調適之簡單迴歸分析………………………………… 86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93
第一節 結論……………………………………………………………………… 93
第二節 建議……………………………………………………………………… 97
參考文獻……………………………………………………………………………… 103
附錄…………………………………………………………………………………… 115
附錄一【高職生情緒管理與壓力調適相關之研究問卷】(預試問卷)………… 115
附錄一【高職生情緒管理與壓力調適相關之研究問卷】(正試問卷)………… 121
附錄三【壓力調適量表】使用同意書…………………………………………… 126

表次

表1 情緒管理意義彙整表…………………………………………………………… 9
表2 情緒管理四大層面……………………………………………………………… 17
表3 專家效度彙整表……………………………………………………………… 40
表4 情緒管理量表之項目分析摘要表…………………………………………… 44
表5 壓力感受度量表之項目分析摘要表………………………………………… 46
表6 情緒管理量表「情緒覺察」層面因素分析摘要表………………………… 47
表7 情緒管理量表「情緒表達」層面因素分析摘要表………………………… 48
表8 情緒管理量表「情緒的調適」層面因素分析摘要表………………………… 48
表9 情緒管理量表「情緒的運用」層面因素分析摘要表……………………… 48
表10 壓力調適量表「消極應對」層面因素分析摘要表………………………… 49
表11 壓力調適量表「理性解決」層面因素分析摘要表…………………………… 49
表12 壓力調適量表「自我尋求解決」層面因素分析摘要表……………………… 49
表13 壓力調適量表「尋求他人支持」層面因素分析摘要表……………………… 50
表14 壓力調適量表「穩定情緒」層面因素分析摘要表………………………… 50
表15 壓力調適量表「自我封閉」層面因素分析摘要表………………………… 50
表16 預試問卷情緒管理量表各層面與總量表之信度分析……………………… 51
表17 預試問卷壓力因應量表各層面與總量表之信度分析……………………… 52
表18 情緒管理量表各層面與新題號對照表……………………………………… 52
表19 壓力調適量表預試及正試問卷題號暨內容對照表………………………… 52
表20 情緒管理量表預試及正試問卷題號暨內容對照表(續)…………………… 53
表21 壓力調適量表預試及正試問卷題號暨內容對照表(續)…………………… 53
表22 彰化縣某高職學校餐飲科學生正式問卷施測抽樣比例及問卷分配表…… 57
表23 性別描述分析統計表………………………………………………………… 59
表24 年級描述分析統計表………………………………………………………… 60
表25 家庭結構描述分析統計表…………………………………………………… 60
表26 父母教育程度描述分析統計表……………………………………………… 60
表27 父母職業描述分析統計表…………………………………………………… 61
表28 情緒管理之現況分析………………………………………………………… 62
表29 壓力調適之現況分析………………………………………………………… 63
表30 不同性別的高職學生在情緒管理的差異分析摘要表……………………… 64
表31 不同性別的高職學生在壓力調適的差異分析摘要表……………………… 65
表32 不同年級的高職學生在情緒管理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66
表33 不同年級的高職學生在壓力調適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67
表34 不同家庭結構的高職學生在情緒管理的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68
表35 不同家庭結構的高職學生在壓力調適的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69
表36 父親教育程度不同的高職學生在情緒管理的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71
表37 父親教育程度不同的高職學生在壓力調適之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72
表38 母親教育程度不同的高職學生在情緒管理的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73
表39 母親教育程度不同高職學生在壓力調適的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74
表40 父親職業不同的高職學生在情緒管理的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75
表41 父親職業不同的高職學生在壓力調適的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76
表42 母親職業不同的高職生在情緒管理的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78
表43 母親職業不同的高職生在「壓力調適各層面」的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79
表44 個人不同背景變項之高職生對情緒管理、壓力調適各層面之差異分析總表 80
表45 情緒管理與壓力調適之相關性分析表……………………………………… 83
表46 高職生個人不同背景與情緒管理之相關分析表…………………………… 84
表47 高職生個人不同背景對壓力調適之相關分析表…………………………… 85
表48 各變數對情緒覺察的迴歸分析摘要表……………………………………… 87
表49 各變數對情緒表達的迴歸分析摘要表……………………………………… 88
表50 各變數對情緒調適的迴歸分析摘要表……………………………………… 89
表51 各變數對情緒運用的迴歸分析摘要表……………………………………… 90
表52 預測變數對情緒管理各層面(依變數)預測情形分析表………………… 91


圖次

圖1 Salovey & Mayer(1990)情緒智力的概念圖…………………………………12
圖2 Salovey & Mayer(1997)修正的情緒智力內涵………………………………15
圖3 刺激本位的壓力模式………………………………………………………… 22
圖4 一般適應症候群……………………………………………………………… 23
圖5 Lazarus壓力互動模式………………………………………………………… 24
圖6 moss壓力因應模式…………………………………………………………… 27
圖7 研究架構圖…………………………………………………………………… 37



參考文獻
一、中文文獻
王大進(2007)。探討影響學生課業壓力之背景因素(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華
大學,新竹市。
王全益(2004)。私立高職學生情緒智力與生活適應關係之研究-以台北縣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玄奘大學,新竹市。
王佳玲(2004)。大學生情緒智力信念、創造力信念與情緒智力、創造力之關係。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王琇萱(2014)。澎湖縣國民中學教師情緒管理與幸福感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江文慈(1999)。情緒調整的發展軌跡與模式建構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江承曉(1991)。青少年的生活壓力、因應行為與其身心健康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台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江明洲(2006)。桃園縣國民中學體育教師情緒管理與教師效能信念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台北市立體育學院,台北市。
何金針(2007)。青少年自殺成因與輔導策略。諮商與輔導,260,14-19。
吳明隆(2007)。SPSS統計應用學習實務:問卷分析與應用統計(第二版)。臺北:知城。
吳明隆(2009)。SPSS操作與應用(第二版):問卷統計分析實務。臺北巿:五南。
吳家楹(2005)。北部地區大學院校護理系學生生活壓力、社會支持與憂鬱程度調查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吳蔚銘(2009)。國小學生社會領域學習壓力與因應策略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
呂有仁(2005)。嘉義地區青少年休閒參與及情緒智力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
呂美玲(2008)。臺北市立國民中學教師工作壓力與情緒管理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李乙明(1999)。高中數理資優班學生情緒智力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縣。
李欣瑩(2000)。桃園市國中生主觀生活壓力、社會支持 、因應行為與身心健康之關係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李彥君(2002)。國民小學教師工作壓力與情緒管理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中師範學院,台中市。
李應觀(2003)。雲林地區有無犯罪少年之隔代教養與衝突之比較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
李彥君(2002)。國民小學教師工作壓力與情緒管理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台中師範學院,台中市。
沈婉鈴(2010)。青少年雙向度完美主義、憂鬱情緒類型與正向情感之關係研究:以主觀成就壓力、因應策略為中介或調節變項(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交通大學,新竹市。
卓明德(2008)。情緒勞務負擔、情緒經驗、與領導-部屬交換關係對工作倦怠之關聯性探討:以臺灣高速鐵路之第一線服務人員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雲林科技大學,雲林縣。
周文欽、孫敏華、張德聰,(2005)。壓力與生活。台北,國立空中大學。
周世娟(2004)。屏東縣國小級任教師情緒管理與班級氣氛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屏東師範學院,屏東縣。
周招香(2005)。高雄市國小高年級學童生命意義感、生活壓力與生活適應之關係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周欣儀(2008)。台北地區高職戲劇科學生「情緒管理」與「創造力」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臺北市。
林大有(2006)。情緒管理的第一堂課。臺北市:宇河文化。
林玉君(2006)。青少年炫耀性消費行為、生活型態與生活壓力因應策略相關之研究-以台北市公私立高中職生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臺北市。
林金生(2003)。國民中學輔導教師工作壓力、因應策略與負向情緒經驗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林彥伯(2007)。青少年田徑選手情緒智力與體能商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正大學,嘉義縣。
林星杰(2008)。高中職汽車科學生情緒智力與生活適應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縣。
林靖珊(2012)。台中市高中生情緒智力與病態飲食行為傾向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山醫學大學,台中市。
林翠玟(2004)。中山大學理工學院研究生生活壓力及其因應策略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高雄市。
林怡君(2007)。國小中高年級學童情緒智力、依附關係與幸福感之相關研究-以中部地區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台中市。
邱雪琪(2011)。屏東縣國民小學教師工作壓力與情緒管理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縣。
邱皓政(2006)。量化研究與統計分析:spss中文視窗資料分析範例解析。臺北巿:五南。
姜秀惠(2010)。青少年經歷失落事件的因應行為與生命意義之相關研究-以台中縣市高中職學生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南華大學,嘉義縣。
姜秋蘭(2009)。台南縣國民小學主任工作壓力與情緒管理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致遠管理學院,台南市。
柯佳伶(2008)。高職生情緒管理、人際關係與學業成就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朝陽科技大學,台中市。
柯佳美(2004)。高中生知覺父母教養方式與情緒智力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嘉義大學,嘉義市。
柯慧貞、林美芳、廖聆岑、蘇鈴茱、林旻沛、丁建谷、… 何進財(2004)。南區大專校院學生之社團活動參與程度與其憂鬱、自殺之關係。載於林至善(主編),學生事務與社團輔導第四輯(頁509-513)。臺北:東吳大學。
紀怡如(2002)。國中生依附關係、壓力知覺與其因應策略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屏東縣。
胡秀娟(2006)。高中職學生家庭結構、自尊、情緒管理與同儕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嘉義大學,嘉義市。
胡華軒(2013)。高職商業與管理群學生對情緒智力與挫折容忍力認知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縣。
孫郁荃 (2007)。現代少年維特的煩惱-談青少年的情緒管理。諮商與輔導,256,14-18。
孫瑜成(2004)。國中資優學生人格特質、壓力調適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縣。
孫筠晴(2011)。高職生之壓力調適、憂鬱傾向與成癮物質使用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張貝萍(2000)。單親家庭青少年自我分化、情緒穩定與偏差行為相關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臺北市。
張明麗(2007)。國小高年級學童父母管教方式、生活壓力源及壓力因應策略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市。
張春興(2012)。教育心理學-三化取向的理論與實踐(重修二版)。臺北:東華。
張淑芬(2009)。高職生情緒智力、解釋型態與生活適應之相關研究-以台北市公私立高職生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銘傳大學,桃園市。
張淑媛(2002)。高職學生人格特質、情緒智力與學習成就-以高雄市立海青工商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南華大學,嘉義縣。
張黎香(2004)。國中導師情緒智力、工作壓力與因應策略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銘傳大學,桃園市。
張曉雲(2008)。教師情緒管理與工作壓力之研究-以台中縣國民中學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許美蓮(2006)。高雄縣高中生情緒智力、生命意義感與問題解決態度之關係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許美蓮(2006)。高雄縣高中生情緒智力、生命意義感與問題解決態度之關係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許麗娟(2011)。教師工作壓力與情緒智力之相關研究-以基隆市國民中學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經國管理暨健康學院,基隆市。
郭乃菁(2002)。高雄地區高中生批判思考、情緒智力與問題解決態度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郭嘉詒(2013)。高職生的情緒管理與親密關係之相關研究-以嘉義市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樹德科技大學,高雄市。
郭靜姿(2002)。談資優學生的情意特質與輔導。臺北市資賦優異教育資源中心工作執行成果報告書。
郭靜靜(2004)。青少年憂鬱傾向、生活壓力、冒險行為對其婚前性行為影響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臺北市。
陳俐安(2009)。大里市高級中學學生情緒智力與休閒參與相關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亞洲大學,台中市。
陳思薇(2013)。高中生空氣槍選手控制觀、情緒智力、血型與競賽成績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台北市立體育學院,台北市。
陳淑媛(2005)。教師情緒管理與師生衝突因應策略之研究-以臺中市國民中學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陳裕國(2011)。彰化縣國民小學校長家長式領導與教師組織公民行為關係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教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碧珠(2012)。屏東縣國民中學教師工作壓力與情緒管理關係之探討(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縣。
陳瑩真(2012)。臺北地區高職學生情緒智力與同儕人際關係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北科技大學,臺北市。
陳麗竹 (2010)。情緒管理團體對提升低年級學童自我概念與人際關係輔導成效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台北市。
傅茹玲(2003)。高中舞蹈資優班學生情緒智力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臺北市。
黃信蒼(2001)。國中學生價值觀與生活型態相關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縣。
黃惠惠(2002)。情緒與壓力管理。臺北市:張老師文化出版。
黃惠琳(2006)。情緒智力對高職商業類科學生問題解決態度與生活適應之影響研究-以台南地區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縣。
楊靜宜(2009)。高年級學童生活壓力與情緒管理之研究-以台中市一所國小為例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社會科教育學研究所,台中市。
楊環華(2010)。國中學生父母期望、學習壓力與因應策略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葉碧玲(2000)。國中生人口變項、智力、批判思考與情緒智力之關係(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山大學,高雄市。
詹淑芬(2005)。中學獨生子女生活壓力與自我認同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市。
廖翌妙(2002)。國小教師壓力事件、因應方式與情緒經驗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屏東師範學院,屏東縣。
劉晏伶(2012)。高雄市高中職學生壓力知覺及其因應策略相關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縣。
劉嘉益(2005)。情緒智力對高職工業類科學生問題解決態度與生活適應之影響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縣。
蔡秀玲、楊智馨(2007)。情緒管理(第三版)。臺北市,揚智。
蔡秀娟(2007)。用心看單親家庭-讓他們的天空更為亮麗。諮商與輔導,257,33-35。
鄭明興(2011)。觀光行政人員工作壓力、休閒參與及工作滿意度之相關研究-以移民署國境事務大隊移民官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高雄市。
鄭振丞(2007)。國小中高年級教師工作壓力、因應策略與情緒經驗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高雄市。
鄭照順(1999)。青少年生活壓力與輔導(初版)。台北:心理出版社。
賴姿如(2004)。新兵役男憂鬱症狀及其因應行為之探討(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防大學,桃園市。
賴婉甄(2009)。高雄地區高中生父母教養方式、情緒智力與道德判斷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賴駿朋、黃永寬(2013)。幼兒運動遊戲教師工作壓力來源及情緒管理方式之研究。幼兒教育年刊,24,175-201。
霍靜雯(2007)。青少年自我效能、情緒管理與戀愛關係之研究-以台北市高中(職)學生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臺北市。
戴美雲(2004)。情緒智力與利社會行為關係之研究-以屏東縣國小學童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市。
謝明玲(2013)。做好4件事,學習與焦慮共處。天下雜誌,537。178-179。
鍾幸倪(2011)。國際觀光旅館第一線從業人員之工作特性、情緒勞務與工作滿意關聯性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餐旅大學,高雄市。
鍾庭良(2005)。桃園縣國民小學總務主任工作壓力與情緒管理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台北市立師範學院,臺北市。
魏東凱(2010)。情緒智力與職場疲勞對壓力調適之影響-以專業領隊人員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銘傳大學,桃園市。
羅湘敏、楊碧桃、黃秋霞、王智玫譯(2008)。情緒及行為障礙學生教育。臺北市,心理出版社。
譚軍、許小東(2011)。海關關員工作壓力、自我效能感與工作績效的關係研究。現代商業,27,190-191。
蘇少亭(2010)。雲林縣國小教師情緒管理與班級氣氛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正大學,嘉義縣。
蘇明瓊(2007)。生活壓力、不良功能態度對青少女憂鬱情緒的影響:以臺中縣某公立高職女生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南投縣。
蘇美玉(2011)。澎湖縣國小教師工作壓力覺知與情緒管理之調查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蘇耿輝(2008)。國小教師工作壓力、情緒管理與管教信念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致遠管理學院,台南市。
龔馨寧(2011)。高中生課業壓力與刺激尋求相關研究-以南部三縣市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縣。
二、英文文獻
Agnew, R.(1992). Foundation for a general theory of crime. Criminology , 30(1),47-87.
Basch C.E., & Kersch T. R. (1986). Adolescent perceptions of stressful Iife events. 1'1ealth Education- 1une!1uly, 4-7.
Berman, E. M., & West, J. P. (2008). Managing emotional intelligence in U.S. cities: A study of social skills among public managers. 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68(4), 599,742-758
Canon,W. B . (1932). The wisdom of the body . New York : Norton.
Cartwright Susan, Cooper Cary L.(1997), Managing workplace stress, Thousand Oaks, Calif. Sage Publications, P.185.
Clark, R., Novak, D., & Dupree, D. (2002). Relationship of perceived parenting practices to anger regulation and coping strategies in African–American adolescents. Journal of Adolescence, 25, 373–384.
Compas, B. E., Malcarne, V. L.& Fondacaro, K. M. (1988).Coping withstress events in older children and young adolescents. Journal of Consulting and Clinical Psychology, 56(3), 405-411
Cox(1978). Stress . Baltimore: University Park
Entwisle, D. R., & Astone, N. M. (1994). Some practical guidelines for measuring youth’s race/ethnicity and socioeconomic status. Child Development, 65, 1521-1540.
Erikson, E. H. (1968). Identity, youth and crisis. New York : Norton
Frydenberg, E.,& Lewis, A.R.(1991).Adolescent coping:The different ways in which boys and girl scope. Journal of Adolescence, 14, 119-133.
Goleman, D.(1995). Emotional intelligence. New York: Bantam Books
Gordon, J., & Dryden, W. (1996). Rational emotive behaviour therapy. In S. Palmer, S. Dainow & P. Milner (Eds.), Counselling: The BAC Counselling reader. London: Sage. (p. 99-113)
Hale, W. W., Engels, R., & Meeus, W. (2006). Adolescent’s perceptions of parenting behaviours and its relationship to adolescent 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r symptoms.Journal of Adolescence, 29, 407-417.
Harrod, N. R., & Scheer, S. D.(2005). An exploration of adolescent emotional intelligence in relation to demographic characteristics. Adolescence, 40, 503-512.
Hobfoll, S. E. (1989). Conservation of resource:A new attempt atconceptualizing stress. American Psychologist, 44(3), 513-524.
Holmes,T.H., & Rahe,R.H.,(1967). The Social Readjustment Rating Scale.Journal of Psychosomatic Research, 11, 213-218.
Hussong, A. M. (2003). Further refining the stress-coping model of alcohol involvement. Addictive Behaviors, 28(8), 1515-1522.intelligence in relation to demographic characteristics. Adolescence, 40, 503-512.
Lazarus, R. S. & Folkman, S. (1984). Stress, appraisal, and coping. New York : Springer.
Mayer, J. D. & Salovey, P. (1990).Emotional intelligence. Imagination, Cognition, and Personality,9,185-211.
Mayer, J.D. & Cobb, C.D. (2000). Educational policy on emotional intelligence: does it make sense? Educational Psychology Review, 12(2), 163-183.
McLoyd, V. C. (1998). Socioeconomic disadvantage and child development. American Psychologist, 53(2), 185-204.
Ming-hui, L.(2008). Relationships among stress coping, secure attachment, and the trait of resilience among Taiwanese college students. College Student Journal,A 42(2), 312-325.
Moss, R. H., & Schaefer, J. A. (1993). Coping resources and processes: Current concepts andmeasures. In L.Goldberger, & S.Breznitz (Eds.), Handbook ofstress: Theoetical andclinical aspects (pp.234-357). New York : Free Press.
Nijhof, K. S., & Engels, R. C. M. E. (2007). Parenting styles, coping strategies, and the expression of homesickness. Journal of Adolescence, 30, 709- 720.
Oder, K. A., & Hoyt, D. R. (2005). Family economic pressure and adolescent suicidal ideation: Application of the family stress model. Suicide & Life-Threatening Behavior, 35, 251-264.
Payne, W. L. (1985). A study of emotion: Development emotional intelligence, self-integration,relating, to fear, pain and desire .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The union for experimenting college and university.
Patterson, J. M. & McCubbin, H. I. (1987). Adolescent coping style and behaviors: conceptualizations and measurement. Journal of Adolescence, 10, 153-186.
Personality,9,185-21.
Pervin, L. A. (1978). Current controversies and issues in personality. New York : Wiley
Salovey, P. & Mayer, J. D. (1997). What is emotional intelligence? In P. Salovey & D.Sluyter (Eds.), Emotional development and emotional intelligence : Educational implications (pp. 3–31). New York : Basic Books.
Selye , H. (1956). The stress of life. New York : McGraw-Hill.
Skinner, E. A., & Zimmer-Gembeck, M. J. (2007). The development of coping. Annual Review of Psychology, 58, 119–144.
Spector, P. E. (2005). Introduction: Emotional intelligence. Journal of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1(26), 409-410.
Valentiner D. P.(1994).Coping structure, determinants of coping change, and coping effectiveness during adolescence.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The University of Texas, Austin, TX.
Yoder, K. A., & Hoyt, D. R.(2005). Family economic pressure and adolescent suicidal ideation: Application of the family stress model. Suicide & Life-Threatening Behavior, 35, 251-264.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