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載入處理中...
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
網站導覽
|
首頁
|
關於本站
|
聯絡我們
|
國圖首頁
|
常見問題
|
操作說明
English
|
FB 專頁
|
Mobile
免費會員
登入
|
註冊
切換版面粉紅色
切換版面綠色
切換版面橘色
切換版面淡藍色
切換版面黃色
切換版面藍色
功能切換導覽列
(2600:1f28:365:80b0:2119:b261:d24c:ce10) 您好!臺灣時間:2025/01/21 07:53
字體大小:
字級大小SCRIPT,如您的瀏覽器不支援,IE6請利用鍵盤按住ALT鍵 + V → X → (G)最大(L)較大(M)中(S)較小(A)小,來選擇適合您的文字大小,如為IE7或Firefoxy瀏覽器則可利用鍵盤 Ctrl + (+)放大 (-)縮小來改變字型大小。
字體大小變更功能,需開啟瀏覽器的JAVASCRIPT功能
:::
詳目顯示
recordfocus
第 1 筆 / 共 1 筆
/1
頁
論文基本資料
摘要
外文摘要
目次
參考文獻
電子全文
紙本論文
QR Code
本論文永久網址
:
複製永久網址
Twitter
研究生:
陳可欣
研究生(外文):
Ke-Hsin Chen
論文名稱:
名畫拼貼應用於校園環境對國中學生美感經驗之影響-以臺中市立大道國中為例
論文名稱(外文):
A case study of collage paintings applies to the campus environment affect on aesthetic experience of juniorhigh school students.
指導教授:
王秀琴
指導教授(外文):
Hsiu-Chin Wang
口試委員:
陳英偉
、
葉振滄
口試委員(外文):
Ying-Wei Chen
、
Jenn-Tsang Yeh
口試日期:
2015-06-10
學位類別:
碩士
校院名稱:
明道大學
系所名稱:
設計學院碩士班
學門:
設計學門
學類:
綜合設計學類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
2015
畢業學年度:
103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68
中文關鍵詞:
美感教育
、
美感經驗
外文關鍵詞:
aesthetic education
、
aesthetic experience
相關次數:
被引用:
4
點閱:292
評分:
下載:15
書目收藏:2
教育部自103年起積極推動美感教育計畫,落實提升學習者美感素養與理念創新。有鑒於校園對學生的人格陶冶很重要,校園環境所提供的美感,可以柔化心靈,並逐漸累積藝術涵養、提升美感經驗,甚至將這種生活美學帶入未來環境,改善生活品質。本研究透過美感教育創新教學課程與活動設計;藉由名畫拼貼的美學活動,運用在校園環境美化,探討修課學生對美感經驗的影響。
本研究以「文獻分析法」、「問卷調查法」進行研究。研究對象為修課學生,分為實驗組115人與對照組106人,共計221人,透過參與式美學的名畫拼貼教學活動設計,以及實務學習後的問卷調查分析,進而瞭解美感教育對學生的「美感經驗」與「美感知覺」是否提升。
研究結果發現,名畫拼貼活動能提升參與學生的美感經驗及美感知覺,而女生的美感經驗及美感知覺較男生高,對校園的認同感則以參與活動的學生較高。透過研究發現,美感教育的參與式學習,從如何拼貼、建構的觀點以及累積建立美學素養,到根據研究結果,提出參與式美學的建構,如何有效運用在美感教育的發展與美感經驗的提升。進而提出對美感教育教學的具體建議。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started actively promoting the aesthetic education from 2014 to enhance the aesthetic attainment and concept innovation. In view of the campus is very important to cultivate personality of students. The beauty of the campus environment can soften the heart, accumulate art conservation slowly and increase aesthetic experience. Moreover, such aesthetic life is able to improve one’s life quality in the future . This study was designed as the teaching activities. Collage paintings can be used of campus beautification to understand the influence in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aesthetic experience.
In this study, the researcher used "literature analysis" and "questionnaire.” The research setting used the junior high school the third-grade students as the research objects. They were divided into experience group (115 students) and the control group (106 students). The total number is 221 students. This painting collage activity lasted for 16 months. Afterwards, the researcher identified the students’ improvement in "aesthetic experience" and " aesthetic perception ".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collage painting activity has improved the aesthetic experience and beauty perception, and the girls’ aesthetic experience and consciousness were higher than boys’. Furthermore, those participated in the collage activity clearly showed higher identity towards the campus. Finally, based on the research results, four suggestions have been raised for the aesthetic education and campus beautification in junior high school.
謝 誌 I
中文摘要 III
英文摘要 V
目 錄 VII
圖目錄 IX
表目錄 X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3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4
第四節 名詞釋義 5
第二章 文獻探討 9
第一節 美感經驗相關理論 9
第二節 美感教育 22
第三節 校園公共藝術 31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47
第一節 研究架構與流程 48
第二節 研究對象 50
第三節 研究方法 57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分析 63
第一節 基本資料分析 64
第二節 美學參與「名畫拼貼」階段 67
第三節 美感經驗分析 87
第四節 綜合分析 111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117
第一節 結論 117
第二節 建議 121
參考文獻 123
附 錄 131
附錄一 名畫拼貼應用於校園環境對國中學生美感經驗影響之調查問 卷 132
附錄二 校園名畫拼貼活動歷程 135
附錄三 訪談問卷 144
附錄四 基本資料之統計表 146
附錄五 問卷統計分析表之原始資料 148
一、參考書目:
1.王玉齡(2005) 。玩藝學堂。校園公共藝術。臺北:文建會。
2.朱光潛(1990)。談美。臺北:國文天地雜誌社。
3.李雄揮(1999) 。教育哲學。臺北:師大書苑。
4.杜威(1958)原著。姜文閔(譯)(1995)。經驗與教育。臺北:五南。
5.林逢棋(譯)賈馥茗(審訂)(2008) 。美學概論。臺北:學富文化。
6.邱兆偉(1992)。教育哲學。臺北:師大書苑。
7.施靜菲、侍建宇 (譯)(1996)。國民小學藝術教育。臺北:五南。
8.徐恆醇(譯)(1987)。美育書簡(原作者:Schiller)。臺北:丹青。
9.崔光宙(1992)。美感判斷發展研究。臺北:師大書苑。
10.教育部( 2005)。藝術教育政策白皮書。台北:教育部。
11.陳瓊花(1995)。藝術概論。臺北:三民書局。
12.陳瓊花(2002)。心理學與藝術教育。載於黃任來 (主編) 。藝術與人文教育(155-168頁)。臺北:桂冠。
13.黃壬來(2002)。藝術與人文教育。臺北:桂冠。
14.漢寶德(2004) 。漢寶德談美。臺北:聯經。
15.劉千美(2006)。藝術與美感。臺北:臺灣書店。
16.劉文潭 (譯)(1987)。西洋六大美學理念史(原作者:W.Tatakiewicz)。臺北:聯經。
17.劉文潭(譯)(2001) 。現代美學。臺北:臺灣商務。
18.劉昌元(2008) 。西方美學導論。臺北:聯經。
19.樊美筠﹙1990﹚。兒童審美發展。臺北:愛的世界。
20.Lankford, L. (2002). Aesthetic experience in constructivist museums.The Journal of Aesthetic Education,36(2),140-153.
21.Parsons, M.J. (1987).How we understand art: A cognitive development account of aesthetic experience.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2.Parsons, M.J. (1990) Aesthetic literacy: The psychological context.The Journal of aesthetic education,24(1),135-146.
二、期刊
1.呂燕卿(1999)藝術與人文領域綱要與統整性互融式課程設計。臺北:美育,106期,29-37。
2.林幸長(2010)一數百穫-宜蘭縣冬山鄉大進國小公共藝術設置。臺北:公共藝術簡訊,94期,20-23。
3.林曼麗(2000)。分析二十世紀美感教育的新動向。臺北:美育,113期,71-78。
4.林富敏(2009)。「教育性」與「互動性」在公共藝術的運用。臺北:公共藝術簡訊,92期,12-15。
5.胡寶林(2002)。校園公共藝術之參與和營造。九十一年度校園公共藝術國際研討會論文集,1-10。
6.施瑞萍(2002) 。試談美感形成的原因。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1(3),63-64。
7.康台生(2002)。藝術與人文課程的實踐-如何結合社區資源共創社區發展特色。臺北:美育,128期,4-13。
8.陳木金(1998)。美感經驗、美感活動對國小教師美育教學之影響研究。國民教育研究學報,第2卷,177-209。
9.陳朝平(2002)。藝術學與藝術教育。載於黃任來 (主編) 。藝術與人文教育(89-121頁)。臺北:桂冠。
10.童欣(2004)。學校像教具,中庭變花園。臺北畫刊,433期。
11.盧怡安(2004)。藝術教育活在環境之中-談公共藝術之兒童參與。臺北:公共藝術簡訊,55期。
12.戴玉珍(1989)。藝術創作與生活經驗。臺北:美育,第五期,11-14。
三、碩博士論文
1.朱克旻(2012) 。校園公共藝術之美學教育效益。大葉大學設計暨藝術學院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2.吳金彩(2003)。以鑲嵌藝術作品塑造國小校園環境特色之研究。國立新竹師範學院進修暨推廣部教師在職進修國民教育研究所美勞教學碩士班論文。
3.卓秋伶(2013) 。高中職校園公共藝術對學生美育之作用-南湖、大安學生對校園公共藝術反應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學系在職進修碩士論文。
4.林玉滿(2013)。中部地區國小高年級學童美感素養現況調查之研究。國立臺中教育大學美術系碩士論文。
5.林美慧(2010)。國小藝術教育美感經驗統整課程。國立新竹師範學院進修暨推廣部教師在職進修國民教育研究所美勞教學碩士論文。
6.林曉青(2012) 。誰的校園?誰的藝術?探討台北私立達人女中校園公共藝術。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跨領域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
7.花英德(2013)。美感經驗的理論與實踐-國小六年級國語科的行動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
8.邱永裕(2004)。兒童對校園公共藝術的美感判斷之個案研究。嘉義大學視覺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
9.邱秋媚(2011)。校園鑲嵌藝術活動對國小師生美感經驗影響之研究-以桃園縣某國小為例。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教師在職進修美勞教學碩士論文。
10.邱麗玲(2011)。校園公共藝術之「表現形式」研究─以西元2000~2009年高雄市國民中小學為例。高雄師範大學視覺設計學系碩士論文。
11.徐壬衍(2008)。彰化縣國民小學校園公共藝術表現方式分析研究。大葉大學造形藝術學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12.徐瑩珍(2012)。公共藝術教學對國中學生環境美學素養的影響。國立新竹教育大學藝術與設計系藝術教育與藝術創作碩士論文。
13.張秀華(2011) 。國小師生對校園公共藝術的覺知與參與之研究-以高雄市為例。國立新竹教育大學人資處美勞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
14.郭禎祥(1998) 。我國藝術教育之現況與改進之道。視覺藝術與美勞教育國際學術研討會發表之論文。
15.陳文菁(2001)。一位國小教師美感教育教學決定之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16.陳玉芳(2008) 。生命教育與校園公共藝術實踐-以台北縣北新國民小學為例。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藝術學系碩士論文。
17.陳東宏(2006) 。應用公共藝術共同參與及學校認同之研究-以台東縣豐里國小畢業班為例。台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18.陳桂美(2009)長庚國小三年美班運用視覺藝術教學提升學生美感能力之行動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教育行政在職進修專班論文。
19.陳惠清(2009) 。探討校園公共藝術之視覺感知-以臺中市國小為例。逢甲大學建築研究所碩士論文。
20.劉怡彣(2010) 。大學校園公共藝術對美感教育之影響-以國立中央大學為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藝術行政暨管理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論文。
21.蘇永森(2004) 。校園公共藝術作為空間美感教育媒介之研究-以台北市福星、文 昌、士東國小為例。中原大學室內設計學系碩士論文。
四、網路資料
1.公民美學運動(2014)http://linyes.blogspot.tw/2006/02/by.html
2.文建會公共藝術官方網站 (2015) http://publicart.moc.gov.tw/
3.周雅菁(2009)。臺灣公共藝術政策概述。文建會藝文部洛格-文建會公共藝術網http://publicart.moc.gov.tw/enjoy/en.php?id=74
4.教育部(2005)。九年一貫課程之「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目標。http://www.aerc.nhcue.edu.tw/5-0/artist/lv/paper/%B0%EA%A5%C1%A4%A4%A4p%BE%C7%A4E%A6~%A4@%B3e%A1u%C3%C0%B3N%BBP%A4H%A4%E5%A1v%BE%C7%B2%DF%BB%E2%B0%EC%BD%D2%B5%7B%A4%A7%A4%BA%B2%5B%BBP%B9%EA%B0%C8.htm
5.教育部數位教學資源網(2014)。敘述美的形式原理。https://isp.moe.edu.tw/
6.陳瓊花(2004) 。台灣民眾美感素養發展與藝術教育改進之研究期末報告。國立台灣藝術教育館。研究單位:國立台灣師範大學。http://journal.naer.edu.tw/periodical_detail.asp?DID=vol009_05
電子全文
國圖紙本論文
推文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推文
網路書籤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網路書籤
推薦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推薦
評分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評分
引用網址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引用網址
轉寄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轉寄
top
相關論文
相關期刊
熱門點閱論文
1.
一位國小教師美感教育教學決定之研究
2.
兒童對校園公共藝術的美感判斷之個案研究
3.
校園公共藝術作為空間美感教育媒介之研究--以台北市福星'文昌及士東國小為例
4.
應用公共藝術共同參與及學校認同之研究─以台東縣豐里國小畢業班為例
5.
以鑲嵌藝術作品塑造國小校園環境特色之研究
6.
國小藝術教育美感經驗統整課程
7.
生命教育與校園公共藝術實踐--以臺北縣北新國民小學為例
8.
探討校園公共藝術之視覺感知-以台中市國小為例
9.
美感經驗的理論與實踐-國小六年級國語科的行動研究
10.
公共藝術教學對國中學生環境美學的影響
11.
大學校園公共藝術對美感教育之影響─以國立中央大學為例
12.
誰的校園?誰的藝術?-探討臺北市私立達人女中校園公共藝術
13.
彰化縣國民小學校園公共藝術表現方式分析研究
14.
校園公共藝術之「表現形式」研究─以西元2000~2009年高雄市國民中小學為例
15.
校園鑲嵌藝術活動對國小師生美感經驗影響之研究
1.
7. 康台生(2002)。藝術與人文課程的實踐-如何結合社區資源共創社區發展特色。臺北:美育,128期,4-13。
2.
7. 康台生(2002)。藝術與人文課程的實踐-如何結合社區資源共創社區發展特色。臺北:美育,128期,4-13。
3.
10. 童欣(2004)。學校像教具,中庭變花園。臺北畫刊,433期。
4.
10. 童欣(2004)。學校像教具,中庭變花園。臺北畫刊,433期。
5.
12. 戴玉珍(1989)。藝術創作與生活經驗。臺北:美育,第五期,11-14。
6.
12. 戴玉珍(1989)。藝術創作與生活經驗。臺北:美育,第五期,11-14。
1.
中學生的美感經驗與藝文活動參與之現況
2.
公共藝術教學對國小學生美感能力提升之個案研究 —以五光國小高年級為例
3.
學生美感經驗、創意自我效能與創造力之研究:教師創造力教學的多層次調節式中介效果
4.
校園鑲嵌藝術活動對國小師生美感經驗影響之研究
5.
國中生的數位視覺媒體涉入、美感經驗與圖形創造力之相關性研究
6.
多元智能藝術課程實施之探究 -以國小中年級美感經驗學習活動為例
7.
國小教師公共藝術美感教育認知與學生美感素養之研究
8.
「共鳴的課程美感經驗」之研究
9.
美感經驗的理論與實踐-國小六年級國語科的行動研究
10.
教學歷程中教師美感經驗之研究-Dewey美感經驗的觀點
11.
校園公共藝術作為空間美感教育媒介之研究--以台北市福星'文昌及士東國小為例
12.
運用美感經驗理念於國中家政教學之行動研究─以生活雜貨設計課程為例
13.
走出框架:繪本教學中美感經驗的敘說
14.
尋找生活課程的美感經驗-Dewey美感經驗觀點
15.
美感教育政策執行對教師美感素養與美感經驗影響之研究
簡易查詢
|
進階查詢
|
熱門排行
|
我的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