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部分
王佳茹(2013)。人格特質、內外控信念、人際關係與劇校生幸福感及學業成就表
現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王富民(2006)。國民小學總務主任工作壓力與因應策略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市。
王欽洲(2006)。國民小學行政人員工作壓力與學校效能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市。
王瑋婷(2013)。人格特質、親子關係、同儕關係與兒童憂鬱行為表現之研究(未出
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王鈺雄(2013)。人格特質、情緒智力、同儕關係對留任意願影響之研究:情緒勞
動中介效果之驗證(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臺南市。
朱民之(2009)。桃園縣國民小學教師人格特質、情緒智力、工作壓力、壓力因應
方式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原大學,桃園縣。
朱芝屏(2011)。國民中學音樂教師人格特質與工作壓力之調查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江榮亮(2006)。國中教師兼任處室主任工作壓力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以中部地
區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縣。
余民寧、陳柏霖、許嘉家(2010)。教師憂鬱傾向的影響因素之研究。輔導與諮商
學報,32(2),73-97。
余存仙(2010)。花蓮縣國民小學學校行政人員身體活動與憂鬱傾向之關係探討研
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東華大學,花蓮縣。
吳忠道(2006)。北部地區國民中學總務主任壓力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吳明順(2002)。國民中學主任工作壓力與因應策略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縣。
吳清山、林天祐(2007)。教育e辭書。臺北市:高等教育。
吳清山、林天祐(2005)。工作壓力。教育資料與研究雙月刊,65,135。
吳榮福(2002)。臺南縣國民小學總務主任工作壓力及其因應策略之研究(未出版之
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師範學院,臺南市。
吳錦龍(2001)。影響國中訓導主任工作壓力與工作適應相關因素之研究(未出版之
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縣。
吳聰增(2006)。國民小學總務主任工作壓力與身心健康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縣。
吳水丕、呂珮珊(2008)。大台北地區國小教師工作壓力與休閒參與之關係研究。
工作與休閒學刊,1(1),49-61。
宋曉真(2011)。臺中市國小資源班教師人格特質與工作壓力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
碩士論文)。靜宜大學,臺中縣。
巫錦秀(2012)。教師工作壓力、人格特質及工作投入對教學品質之影響研究(未出
版之碩士論文)。大葉大學,彰化縣。
李坤龍(2009)。臺南縣國民小學教師人格特質、因應策略對工作壓力影響之研究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臺南市。
李怡芬(2007)。國小教務主任工作壓力與因應策略之研究-以桃竹苗地區為例(未
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
李旺憲(2008)。屏東縣兼任組長教師之人格特質、工作壓力、社會支持與工作耗
竭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大學,臺東縣。
李慧雯(2009)。完全中學兼任行政教師行政辭卸傾向之研究:以工作滿意、工作
壓力、生涯規劃為探討變項(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杜昌霖(2005)。行政工作壓力、壓力因應方式與職業倦怠關係之研究-以高雄市國
民小學主任暨組長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屏東縣。
周立勳(1986)。國小教師工作壓力、控制信念與職業倦怠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
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周育呈(2009)。國中輔導教師人格特質與工作壓力之研究-以臺北市為例(未出版
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周金蘭(2011)。高雄市國小級任教師人格特質、生活壓力與身心健康之關係研究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臺南市。
周樂馥(2012)。國中特教組長人格特質與工作壓力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林世賢(2011)。幼稚園教師人格特質與工作壓力之研究-以臺北市為例(未出版之
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市。
林育妃(2005)。國民小學總務主任工作壓力與工作滿意度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
士論文)。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屏東縣。
林育伸(2006)。苗栗縣國中教師兼任行政職務之工作滿意度與工作壓力關係研究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縣。
林克泓(2008)。臺北市國民小學兼任行政工作教師工作壓力與工作倦怠之研究(未
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
林金生(2003)。國民中學輔導教師工作壓力、因應策略與負向情緒經驗之研究(未
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林幸台(1986)。國民中學輔導人員工作壓力之調查研究。輔導學報,9,205-238。
林信安(2010)。國民中學學務主任工作壓力及其因應策略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林昭男(2001)。國小初任主任工作壓力與因應策略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林麗珍(2008)。高雄縣國民小學主任人格特質、知覺校長領導風格、學校組織文
化與工作壓力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臺南市。
邱惠娟(2010)。國中教師工作壓力、工作倦怠、復原力與幸福感關係之研究-以臺
灣中部地區六縣市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縣。
邱靖惠(2006)。教師兼任行政人員人格特質與壓力因應方式之關聯性研究-以臺中
縣、市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明道大學,新北市。
金育文(2009)。兼任行政職務教師人格特質、工作壓力與因應策略之研究-以臺北
市立國民中學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紀成進(2011)。臺中市國民中學教師兼任行政工作人員工作壓力、休閒參與及休
閒阻礙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逢甲大學,臺中市。
紀有田(2003)。高雄縣市國民中學學校行政人員工作壓力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柯倢伃(2010)。高雄縣市國民中學教師人格特質、工作壓力與因應策略關係之研
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高雄市。
柯慧貞、周鉦翔(2009)。柯氏憂鬱量表應用於篩選國人更年期婦女憂鬱症之適用
性。中華心理學刊,51(4),471-481。
柯慧貞、陸汝斌(2002)。認識憂鬱症。學生輔導,80,16-27。洪玉珊(2009)。桃園縣國民小學兼任行政職務教師工作壓力與身心健康之研究(未
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洪靜惠(2005)。高雄縣市國民中學專任行政人員人格特質、工作壓力與工作績效
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郁淑芳(2009)。澎湖縣國民中學教師人格特質與工作壓力相關性之研究(未出版之
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臺南市。
徐明宗(2010)。北北基地區國民中學教務主任人格特質與工作壓力之研究(未出版
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科技大學,臺北市。
高景志(2005)。國民小學訓導人員角色壓力、人格特質與工作效能之相關研究-
以高高屏地區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科技大學,屏東縣。
張育仁(2011)。人格特質、工作壓力與因應策略之研究-以彰化縣國小教師為例(未
出版之碩士論文)。康寧大學,新北市。
張春興(2006)。張氏心理學辭典。臺北:臺灣東華。
張郁芬(2001)。國小教師工作壓力、社會支持與身心健康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縣。
張鈺崴(2011)。新竹市東區國小級任教師人格特質與工作壓力關係之研究(未出版
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
莊坤穎(2008)。臺南縣國小校長領導風格與主任工作壓力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
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臺南市。
莊淑灣(2005)。中部地區國民小學主任工作壓力與因應方式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師範學院,臺中市。
莊耀嘉和李雯娣(2001)。兒童性格結構:五大模型的本土化檢驗。中華心理學刊,
43(1),65-82。
郭浚經(2008)。臺北縣市公立國民中學訓導主任工作壓力與職業倦怠關係之研究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陳世昌(2014)。國中兼任行政教師之工作壓力、角色衝突、工作投入與工作效能
之關係(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台灣首府大學,臺南市。
陳怡廷(2008)。高中職認輔老師之投射性繪畫與自我概念及憂鬱傾向之相關研究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南華大學,嘉義縣。
陳宜芬(2009)。高雄市國小教師工作壓力、憂鬱情緒與自殺傾向之關係研究(未出
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陳信介(2009)。國民小學教師工作壓力對工作滿意度影響之研究-幸福感中介效果
之印證(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長榮大學,臺南縣。
陳信宜(2009)。國小教師兼任學校無給職行政工作之工作壓力與憂鬱傾向之研究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市。
陳秋雅(2012)。新北市國中主任工作壓力及復原力與憂鬱行為表現之研究(未出版
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陳揚名(2004)。臺灣地區國民中學總務主任工作壓力與因應策略之研究(未出版之
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陳瑞惠(2002)。私立高中教師工作價值觀、工作壓力與組織承諾之研究(未出版之
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市。
陳聖芳(1999)。臺東地區國小教師的工作壓力與工作滿意度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師範學院,臺東縣。
陳銀卿(2007)。國小教師工作壓力與幸福感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
陳蓮妃(2003)。國民中學訓導主任工作壓力與職業倦怠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陳慶盛(2004)。國民小學教務主任工作壓力與因應策略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陳錫港(2005)。中部四縣市國民小學總務主任工作壓力與因應策略之研究(未出版
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市。
陳蘭杏(2013)。澎湖縣國小教師人格特質、職家衝突與工作壓力關係之研究(未出
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澎湖科技大學,澎湖縣。
張坤宏(2005)。國民小學教師兼任行政職務(主任)的工作壓力來源與因應策略之
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高雄市。
張春興(1989)。張氏心理學辭典。臺北市:東華。
張春興(1991)。現代心理學。臺北市:東華。
張彩雲(2009)。屏東縣國小教師工作壓力與憂鬱傾向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大學,臺東縣。
張禎容(2010)。臺北市高中職教師工作壓力、憂鬱傾向與生活品質之研究(未出版
之碩士論文)。文化大學,臺北市。
張德南(2010)。臺北縣完全中學教師兼任行政職務意願影響因素之研究(未出版之
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郭浚經(2008)。臺北縣市公立國民中學訓導主任工作壓力與職業倦怠關係之研究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許文松(2000)。國中兼行政職教師之角色知覺、工作投入與工作壓力之研究─以
屏東縣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市。
許善博(2009)。臺北縣市國民小學總務主任角色知覺與工作壓力關係之研究(未出
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許智勛(2012)。花蓮縣國民小學教師人格特質與教學效能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東華大學,花蓮縣。
傅朝華(2004)。國民中小學校長工作壓力與學校行政決定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
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單小琳(1988)。國中導師專業倦怠與工作壓力、社會支持、調適的相關研究(未出
版之博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曾固瑨(2008)。高中職學務主任的人格特質、組織承諾與工作壓力關係之研究(未
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科技大學,臺北市。
曾繁基(2010)。高級中等學校學務主任人格特質、工作壓力及因應策略之研究(未
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縣。
游家興(2010)。公立國民中學學務主任人格特質、工作壓力與情緒管理之研究(未
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縣。
程一民(1996)。國民小學教師工作壓力與因應方式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
馮美珠(2008)。國小教師人格特質、生活壓力、因應策略與憂鬱傾向之相關研究(未
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縣。
曾筱恬(2011)。自尊、人際關係、復原力與大學生的憂鬱行為表現(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曾錦招(2009)。國立大學職員人格特質、工作壓力與組織承諾關係之研究-以高高
屏地區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市。
黃千瑛(2007)。高職學校綜合職能科教師工作壓力、負向情緒調適預期與憂鬱情
緒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黃金蔚(2013)。臺北市國小教師休閒運動參與現況與工作壓力、憂鬱指數關係(未
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體育學院,臺北市。
黃淑月(2009)。南投縣國民小學兼行政主管教師工作壓力及休閒活動參與之研究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亞洲大學,臺中縣。
黃深振(2005)。國民小學主任工作壓力與職業倦怠關係之研究-以高雄縣市為例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大學,臺東縣。
黃莉婷(2013)。人格特質、社會文化因素與產後憂鬱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輔仁大學,新北市。
黃惠玲(2008)。國小女教師人格特質、工作壓力與主觀幸福感之相關研究(未出版
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
黃善慈(2005)。屏東縣國民中學教師兼任行政職務者工作壓力與因應策略之研究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科技大學,屏東縣。
黃義良(1999)。國小兼任行政工作教師的工作壓力與調適方式之研究(未出版之碩
士論文)。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屏東縣。
黃碧華(2006) 。臺中縣兩所高中職女學生生活事件、人格特質與憂鬱症狀相關之
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南華大學,嘉義縣。
黃識勳(2013)。國民小學教師人格特質、學校組織氣氛與專業學校社群關係之研
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市。
楊文忠(2013)。屏東縣國小兼任行政教師時間管理與工作壓力關係之研究(未出版
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科技大學,屏東市。
楊國樞(1999)。中國人的五大性格向度:本土化的實徵研究。中華心理學年會。
楊惠雯(2013)。人格特質及內外控信念與國中主任工作壓力關係之研究-以桃園縣
國中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葉龍源(1998)。國民小學主任工作壓力與因應方式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師範學院,臺中市。
鄒家芸(2011)。國小教務主任工作壓力、復原力及幸福感之研究-以桃竹苗四縣市
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趙白玉(2008)。人格特質、社會支持、壓力知覺與憂鬱程度之關係(未出版之碩士論文)。玄奘大學,新竹市。
趙雪君(2007)。國民中學兼任行政教師人格特質與工作壓力因應方式、工作滿意
度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縣。
廖芝青(2013)。臺中市國中社會領域教師人格特質、工作壓力與教學效能之關係
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臺中市。
廖翌妙(2002)。國小教師壓力事件、因應方式與情緒經驗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屏東市。
劉叔玫(2010)。國民小學兼任行政職務教師人格特質、工作壓力與留任意願關係
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輔仁大學,新北市。
劉宇軒(2009)。高高屏地區國民小學體育組長工作壓力、因應策略及行政效能之
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市。
劉奕宏(2009)。臺北縣國民中學兼職行政教師知覺校長激勵策略、工作壓力與組
織承諾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劉嘉逸(2008)。憂鬱情緒≠憂鬱症。常春月刊,308,140-142。劉錫琨(2009)。特殊教育教師工作壓力與組織承諾的關係-內外控人格特質之調節
效果(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高雄市。
劉燕慧(2009)。臺北市國民中小學總務主任工作壓力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
蔡志成(2005)。國民小學總務主任工作壓力與工作滿意關係之研究-以雲嘉南五縣
市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臺南市。
蔡享呈(2006)。男女國小教師工作壓力、因應策略與憂鬱傾向之差異研究(未出版
之碩士論文)。文化大學,臺北市。
蔡澍勳(2001)。桃園縣國民小學總務主任工作壓力、因應方式與職業倦怠關係之
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師範學院,新竹市。
蔡璧煌(1989)。國民中小學教師壓力之研究。師大學報,34,75-114。鄭文正(2013)。國民中學校師人格特質、組織承諾與離職傾向相關性之研究-以高
雄地區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市。
賴威岑(2002)。臺灣地區中小學教師心理幸福特質之探討-與其他職業做比較(未
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師範學院,臺東縣。
蕭惠文(2009)。高雄市國民小學教師工作壓力、因應策略與幸福感之研究(未出版
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市。
駱仁(2006)。國民小學兼任行政工作教師工作壓力與工作滿意度之研究-以雲林縣
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師範學院,嘉義市。
謝文興(2006)。我國國民小學總務主任工作壓力與工作滿意度之關係研究(未出版
之碩士論文)。大葉大學,彰化縣。
謝秀味(2010)。彰化國民小學教師工作壓力、人格特質與因應策略對教師心理健
康之影響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大葉大學,彰化縣。
謝玫芸(2008)。高雄市國小教師外向性人格、角色壓力與幸福感之關係研究(未出
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謝慧雯(2009)。國小教師人格特質與工作壓力關係之研究—以桃園縣為例(未出版
之碩士論文)。中原大學,桃園縣。
鍾庭良(2005)。桃園縣國民小學總務主任工作壓力與情緒管理之研究(未出版之碩
士論文)。臺北市立師範學院,臺北市。
鍾進益(2007)。國民小學主任工作壓力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以彰雲地區為例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
羅文興(2006)。國小教師職業倦怠、因應策略與憂鬱傾向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
士論文)。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南投縣。
羅培文(2010)。兼任行政職教師之職家衝突與幸福感(未出版之碩士論文)。玄奘大學,新竹市。
蘇吉禾(2009)。青少年憂鬱與親子關係、人格特質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縣。
蘇郁婷(2007)。國小教師憂鬱情緒盛行率及其相關因素之探討(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高雄醫學大學,高雄市。
蘇麗秋(2013)。人格特質、工作壓力與工作滿意度關係之研究-以嘉義國小教師為
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南華大學,嘉義縣。
英文部分
Allport, G.W. (1961).Personality, New York.
Beehr,T.A.,&; Newman,J.E.(1978).Job stress,employee health,and
organizational effectiveness:Affect analysis,model,and literature
review.Personnel Psychology,31,665-680.
Bhatnagar, D. (1988).Professional women in organizations:New paradigms for
research an action. Sex Roles,18, 343-355.
Brooks,R.&; Goldstein,S.(2004).The Power of Resilience:Achieving Ballance,
Confidence,and Personal Strength in Your Life.Hong Huifang translation, Taipei:World Internet bookstore.
Cantwell,D.P.,&; Baker,L.(1991).Manifestations of depression affect in
Adolescence. Journal of Youth and Adolescence,20,121-133.
Caplan, R. D. (1987).Person-environment fit theory and organizations:
Commensurate dimensions,time perspectives,and mechanisms.Journal of
Vocational Behavior,31,248-267.
Cooper,C.L.&; Marshall,J.(1976).Occupational sources of stress: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relating to coronary heart disease and mental ill
health.Journal of Occupational Psychology,49,11-28.
Costa, P. T., Jr., McCrae, R. R. &; Holland. J.L. (1992).Personality and
vocational interests in an adult sample.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69,390-400.
Day,D.V.&; Silverman,S.B.(1989).Personality and job performance:evidence
of incremental validity.Personality Psychology,42,25-36.
Eysenck, H. J. (1970).The inequality of man San Diego, Calif.:Edits
Publishers.
Greenberg.G.,&; Baron.R.(1997).Behavior in organization.Englewood
Cliffs,N.J.Prentice-Hall.
Guilford,J.P.(1959).Personality.New York:McGraw-Hill.
Jamal, M. (1984).Relationship of Job Stress and Type-A Behavior to
Employees, Job Satisfaction, Organization Commitment,Psychosomatic
Health Problems and Turnover Motivation. Journal of Human
Relations,43(8), 727-738.
Kyriacou,C.,&; Chien,P.Y.(2004).Teacher stress in Taiwanese primary
school.Journal of Educational Enquiry,5(2),86-104.
Lazarus,R.S.(1976).Pattern of adjustment.New York:McGraw¬-hill.
Luthar,S. S.,&; Cicchetti,D. (2000).The construct of resilience:
Implications for interventions and social policy.Development and
Psychopathology,12(683-698).
Mead,D.E.(2002).Marital distress,co-occurring depression,and marital therapy:a review.Journal of Marital and family therapy,28(3),299-314.
Meyer,B.E.,&; Hokanson,J.E.(1985).Situational influences on social behaviors of depression prone individuals.Journal of Clinical Psychology,41(1),29-34.
McCrae &; Costa(1992).Discriminant Validity of NEO-PIR Facet Scales.
Educational and Psychological Measurement,52,229-237.
Parker,D. F.,&; DeCotiis,T. A.(1983).Organizational determinants of job
stress.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Human Performance,32,160-177.
Pearson,L.C.,&; Moomaw,W.(2005).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eacher autonomy
and stress,work satisfaction,empowerment,and
professionalism.Educational Research Quarterly,29(1).37-53.
Pervin,L.A.(1980).Personality:Theory,assessment and research.New
York:John Wiley &; Sons.
Peterson,A.V.,Compass,B.E.,&; Brooks-Gunn,J.(1992).Depression in
adolescence:current knowledge,research direction,and implications
for programs and policy.Working paper commissioned by the Carnegie
Council on Adolescence Development,New York:Carnegie Corp.
Phares,E.J.,&; Chaplin,W.F.(1997).Introduction to personality(4th ed.).
New York:Longman.
Robbins,S.P.(2001).Organizational behavior(9th ed.).Upper Saddle
River,NJ:Prentice Hall Inc.
Robert,E.R.,George,A.K.,Sarah,J.S.,&; William,J.S.(1997).Does growing old
increase the risk depression ? American Journal of
Psychiatry ,150(10),1384-1390.
Rollins,J.H.(1996).Women’’s Minds,Women’s Bodies:The Psychology Women in a
Biosocial Context.New Jersey:Prentice Hall.
Rosen, L. E., &; Amador, L. F. (1997).When someone you love is depressed-how
to help your loved one without losing yourself.New York,NY:Simon &;
Schuster.
Ryckman,R.(2004).Theories of personality.Belmont,CA:Thomson/Wadsworth.
Scott &; Mitchell.(1972).Organization Theory(Rev ed.).Homewood I 11,
R.D.Irwin.
Selye, H.(1973).The evolution of the stress concept.American
Scientist,61(6),692-699.
Selye, H.(1976).The stress of life revised edition.New York:McGraw-Hill.
Spielberger,D.C., &; Reheiser,E.C.(1995).Measuring occupational stress:
The job stress survey.In H.Crandall &; P.L.Perrewe(Eds.),Occupational
stress:A handbook.Washington,DC:Taylor &; Francis.
Sprock,J.&; Yorder,C.Y.(1997).Women and Depression:An Update of The APA
Task Force.Sex role,36,269-303.
Steers R.M.(1988).Work and Stress Introduction to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Human Performance,32,160-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