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44.201.94.236) 您好!臺灣時間:2023/03/24 12:22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甘文傑
研究生(外文):Wen-Chieh Kan
論文名稱:企業經營者民事責任之研究─試探減免損害賠償責任的可能性
論文名稱(外文):A Study on Alleviating Director and Officer Liability
指導教授:廖大穎廖大穎引用關係
口試委員:廖崇宏蔡昌憲江朝聖
口試日期:2015-07-21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中興大學
系所名稱:法律學系科技法律碩士班
學門:法律學門
學類:專業法律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15
畢業學年度:103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52
中文關鍵詞:企業經營責任公司治理商業判斷原則責任限制責任補償
外文關鍵詞:Director and Officer LiabilityCorporate GovernanceBusiness Judgement RuleLimitation of LiabilityIndemnification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1
  • 點閱點閱:292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0
本研究以「企業經營者責任」為出發點,嘗試探討「企業經營者責任現有制度之反省」、「企業經營者責任之實體法制度」與「企業經營者責任之程序法制度」。本研究嘗試藉由公司法所正視的企業經營誘因與監控之務實觀點,分析檢討我國現行法制企業經營者責任設計之問題所在,進行法理與實務之基礎分析。
本研究在架構上分為五章:第一章為緒論,說明研究動機與問題意識、研究範圍與研究方法,並且回顧分析相關文獻,引伸本研究之發展空間;第二章針對企業經營者責任現有設計進行反省,包括董事制度、經理人制度與負責人對企業之共同責任;第三章探討企業經營者責任之救濟制度,包括責任限制與免除制度、責任補償制度與責任保險制度;第四章則進一步探討減免企業經營責任之新思維,並研究新思維是否確實適合直接導入我國;第五章總結研究,提出研究心得。

A study on alleviating director and officer Liability, this thesis will provide the analysis of both views from substantive law and from procedural law.
The structure of this thesis is divided into five chapters. The first chapter demonstrates the concept of director and officer liability. The second chapter illustrates the analysis of the view from corporate governance. The third chapter addresses the substantive law of alleviating director and officer liability. The fourth chapter investigates the procedural law of alleviating director and officer liability. The final chapter makes conclusions and recommendations.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問題意識 1
第二節 研究範圍與研究方法 3
第三節 國內文獻回顧分析 3
第一項 實體法部分 3
第二項 程序法部分 7
第三項 本文貢獻 14
第四項 論文架構 15
第二章 企業經營者責任之現有設計 17
第一節 董事制度與經理人制度 17
第一項 董事制度 17
第二項 經理人制度 20
第二節 企業經營者對企業之共同連帶責任 22
第一項 公司法之規定 22
第二項 證券交易法之規定 24
第三項 連帶責任法制之失衡現象 26
第三章 減免企業經營者責任之實體法制度 29
第一節 企業經營者責任限制制度 30
第一項 概述 30
第二項 企業經營者責任限制之歷史發展 34
第三項 企業經營者責任限制之立法技術 34
第四項 企業經營者責任限制之學說爭議 37
第五項 企業經營者責任限制之規範內涵 39
第二節 企業經營者責任補償制度 42
第一項 概述 42
第二項 美國責任補償制度 46
第三項 我國引進責任補償制度之可行性分析 76
第三節 企業經營者責任保險制度 77
第一項 概述 77
第二項 企業經營者責任保險制度之歷史發展 80
第三項 企業經營者責任保險制度之契約內涵 82
第四節 減免企業經營者責任制度之綜合關聯性分析 85
第一項 「責任限制制度」與「責任補償制度」 85
第二項 「責任補償制度」與「責任保險制度」 85
第四章 減免企業經營者責任之程序法制度 89
第一節 舉證責任 89
第一項 概述 89
第二項 民事一般舉證責任之分配法則 90
第三項 刑事一般舉證責任之分配法則 93
第四項 舉證責任減輕之學說爭論 94
第五項 商業判斷原則對傳統法理之衝擊 96
第二節 商業判斷原則 97
第一項 概述 97
第二項 商業判斷原則之起源 99
第三項 商業判斷原則之要件 104
第四項 商業判斷原則之效力 122
第三節 商業判斷原則之法典化 126
第一項 ALI公司治理原則:分析與建議 126
第二項 ABA商業公司示範法草案 127
第三項 國內文獻之立法建議 128
第四節 導入之可行性分析 131
第一項 各界見解 131
第二項 本文見解 136
第五章 結論 138
第一節 實體法層面 138
第二節 程序法層面 139
參考書目 141
壹、中文部分 141
一、專書與期刊論文 141
二、學位論文 145
三、網路資源 147
四、其他 147
貳、外文部分 148
1. Books & Journal Articles 148
2. Others 150

壹、中文部分
一、專書與期刊論文
王文宇,公司法論,元照,2005年。
王文宇,企業併購法總評,月旦法學,第83期,2002年。
王文宇,美國金融機構之管理與監控,收於:財經法論集─柯芳枝教授六秩華誕賀文集,三民,1997年。
王泰銓,公司法新論,三民,1998年。
王惠光,公司法中代表訴訟制度的缺失與改進之道,收於:商法專論─賴英照教授祝賀論文,月旦,1995年。
王麗玉,公司經理人制度之研究,輔仁法學,第10期,1991年。
吳光明,仲裁文化之探討,收於:新世紀宏觀法學之研究與展望─劉鐵錚教授七秩華誕祝壽論文集,元照,2008年。
吳光明,法律文化之探討,月旦法學雜誌,元照,2013年。
吳東都,行政訴訟之舉證責任─以德國法為中心,學林出版公司,2001年。
汪信君,董事責任保險之抑制機能及公司治理之關係,月旦法學雜誌,第156期,2008年。
林?榮,商事法新詮(上),五南,1990年。
林建良、李韋誠、黃郁嵐、劉怡婷、劉懿德,米老鼠的陰影─由迪士尼案看董事之注意義務,月旦民商法雜誌,第19期,2008年。
林國全,公司經理人之概念,臺灣本土法學,第48期,2003年。
林麗香,企業經營者責任之救濟制度研究,收於:現代公司法制之新課題─賴英照大法官六秩華誕祝賀論文集,元照,2005年。
武憶舟,公司法論,自版,1984年。
邱聯恭,司法之現代化與程序法,三民,1993年。
邱聯恭,民事訴訟法修正後之程序法學─著重於確認修法之理論背景並指明今後應有之研究取向,收於:程序利益保護論,2005年。
邱聯恭,程序利益保護論,三民,2005年。
邱聰智,債法各論(中),輔仁大學法學叢書,1995年。
邵慶平,商業判斷原則的角色與適用─聯電案的延伸思考,科技法學評論,第8卷第1期,2011年。
邵慶平,董事受託義務內涵與類型的再思考─從監督義務與守法義務的比較研究出發,臺北大學法學論叢,第66期,2008年。
邵慶平,董事法制的移植與衝突─兼論「外部董事免責」作為法制移植的策略,臺北大學法學論叢,第57期,2005年。
姚志明,侵權行為法,元照,2005年。
姜世明,新民事證據法論,學林,2004年。
姜世明,舉證責任與證明度,新學林,2008年。
姜世明,證明度之研究,政大法學評論,第98期,2007年。
施茂林、廖大穎等,商業判斷原則與企業經營責任,新學林,2011年。
施智謀,公司法,自版,1991年。
柯芳枝,公司法論(上),三民,2005年。
柯菊,股份有限公司股東之違法行為制止權,收於:公司法論集,臺灣大學法學叢書,1996年。
孫森焱,民法債編總論(下),自版,2004年。
馬克•庫辛思,電影的故事,楊松鋒譯,聯經,2005年。
梁宇賢,公司法論,三民,1993年。
梁宇賢,董事、監察人之選任方式及時期(上),月旦法學雜誌,第41期,1998年。
梁宇賢,董事、監察人之選任方式及時期(下),月旦法學雜誌,第42期,1998年。
許士宦,審判法院之選擇與舉證責任之分配─2002年司法院大法官解釋、最高法院裁判之一側面,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52期,2003年。
郭大維,從比較法之觀點探討我國現行公司董(監)事與重要職員責任保險制度,輔仁法學,第36期,2008年。
郭大維,論公司經營者責任之救濟機制─以公司對經營者補償制度為中心,政大法學評論,第117期,2010年。
陳金圍,公司如何解任經理人?,植根雜誌,2卷8期,1986年。
陳計男,民事訴訟法(上),三民,2009年。
陳啟垂、廖大穎,論我國法適用「商業判斷原則」與舉證責任之分配,興大法學,第9期,2011年。
陳啟垂、廖大穎,論我國法適用「商業判斷原則」與舉證責任之分配─分析我國實務上較具代表性的幾個判決重點摘錄,月旦法學教室,第113期,2012年。
陳愛娥,關於碩士論文寫作的幾點建議,月旦法學教室,試刊號,2002年。
陳榮宗、林慶苗,民事訴訟法(中),三民,2009年。
陳錦隆,美國法上「經營判斷法則」之概說,寰瀛法訊,第10期,2002年。
曾宛如,公司法制基礎理論之再建構,承法,2012年。
曾宛如,公司經理人之功能與權限,臺大法學論叢,第36卷第4期,2007年。
曾宛如,少數股東之保護與公司法第23條第2項─兼評台南高分院87年度重上更(一)字第22號判決及96年度台上字第186號判決,月旦法學雜誌第159期,2008年。
曾宛如,董事忠實義務之內涵及適用疑義─評析新修正公司法第23條第1項,臺灣本土法學雜誌,第38期,2002年。
曾宛如,證券交易法之現狀與未來─期許建構體例完善的證券法規,月旦法學雜誌,第217期,2013年。
黃國昌,比較民事訴訟法下的當事人圖像,收於:民事訴訟理論之新開展,元照,2005年。
黃國昌,台灣民事訴訟法之新開展─理論突破與立法革新軌跡之一考察,收於:兩岸四地法律發展論文集,中央研究院法律所籌備處,2007年。
黃國昌,事證開示義務與舉證責任,收於:民事訴訟理論之新開展,2005年。
廖大穎,公司法原論,三民,2010年。
廖大穎,公司負責人之注意義務與商業判斷原則的適用─臺北地院93年度重訴字第144號民事判決,月旦裁判時報,創刊號,2010年。
廖大穎,企業經營與董事責任之追究─檢討我國公司法上股東代表訴訟制度,經社法制論叢,第37期,2006年,頁103。
廖大穎,論證券市場上專業人士連帶賠償與責任區分的爭議,收於:證券市場與企業法制論,元照,2007年。
廖大穎,證券交易法導論,三民,2010年。
廖大穎、林志潔,「商業判斷原則」與董事刑事責任之阻卻─臺北地院96年度重訴字第115號刑事判決,月旦法學雜誌,第183期,2010年。
劉連煜,現代公司法,新學林,2012年。
劉連煜,董事責任與經營判斷法則,月旦民商法雜誌,第17期,2007年。
劉連煜,董事責任與經營判斷法則之運用,收於:公司法理論與判決研究(5),元照,第1版,2009年。
蔡昌憲、溫祖德,論商業判斷法則於背信罪之適用妥當性─評高雄高分院96年度金上重訴字第1號判決,月旦法學雜誌,第195期,2011年。
鄭玉波,民法債編各論(下),自版,1983年。
鄭玉波、陳榮隆,民法債編總論,三民,2002年。
賴源河,實用商事法精義,五南,1997年。
賴源河,證券管理法規,自版,2000年。
駱永家,民事訴訟法I,三民,1999年。
駱永家,民事舉證責任論,臺灣商務印書館,2009年。
駱永家,辯論主義與處分權主義,既判力之研究,三民,1999年。
謝哲勝編,法律經濟學,五南,2007年。
蘇怡慈,從比較法觀點看經營判斷法則移植,臺灣法學雜誌,第186期,2011年。
二、學位論文
朱珊慧,薪酬委員會相關法律問題之研究,東吳大學法學院法律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2010年。
江姵儒,從比較公司治理論我國的受託義務─以經營判斷法則為例,國立中興大學法律學系科技法律碩士班碩士學位論文,2013年。
吳俊達,醫療訴訟之舉證責任,國立政治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7年。
李維心,從比較法觀點論商業判斷法則之應用,東吳大學法律學系碩士在職專班比較法學組碩士論文,2008年。
李儀嬋,論美國商業判斷法則適用於我國法制之可行性,南台科技大學財經法律研究所,2010年。
林怡伸,經營判斷法則之研究─董事責任之避風港?,國立臺北大學法學系碩士論文,2007年。
林亭妤,董事責任補償制度之研究,國立臺北大學法學系碩士論文,2012年。
邱立源,英美法上商業判斷法則適用與供應鏈關係之探討,世新大學法律學系碩士論文,2004年。
許復欣,董事信託義務之研究─以注意義務為中心,中原大學財經法律學系碩士論文,2001年。
郭佳欣,論幕後控制者之規範檢討實質董事移植之必要,國立中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1年。
陳沁榆,公司經營者補償制度之研究,臺北大學法律學系碩士論文,2011年。
陳柏文,公司負責人忠實義務與司法審查標準之建構─從商業判斷法則出發,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2年。
蔡嘉真,商業判斷法則與董事決策行為─以利益衝突為核心,逢甲大學財經法律研究所,2010年。
鄭昱仁,非常規交易與洗錢防制之研究,東吳大學法學院法律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2010年。
黎秋玫,商業判斷法則之研究,國立交通大學管理學院碩士在職專班科技法律組碩士論文,2009年。
謝憲杰,證券交易法中非常規交易規範之研究─以證券交易法第171條第1項第2款之探討為中心,國防管理學院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7年。
三、網路資源
司法新聲網站,http://ja.lawbank.com.tw/treatise2.aspx?id=193,造訪日期:2015.06.26。
四、其他
李立普,經營判斷法則與董事刑事責任的免除,寰瀛法律文教基金會,經營判斷法則與董事會運作研討會報告,2009年11月13日。
承銷商、會計師及律師等專家責任明確區分之研究(期中報告),協和國際法律事務所,金管會證期局,2006年。
最高法院民刑事庭會議決議暨全文彙編(上),2001年。
最高法院民刑事庭會議決議暨全文彙編(上),2003年。
最高法院民刑事裁判選輯,第5卷2期。
貳、外文部分
1. Books & Journal Articles
Alfred F. Conard, A Behavioral Analysis of Directors'' Liability for Negligence, 1972 Duke L. J. 895 (1972).
American Law Institute, Principles of Corporate Governance: Analysis and Recommendations (2012)
Dennis J. Block, Nancy E. Barton & Stephen A. Radin, “The business judgment rule : fiduciary duties of corporate directors” 5th ed.1998.
Dennis J. Block, Nancy E. Barton, Alan E. Garfield, Advising Directors on the D&O Insurance Crisis, 14 Sec. Reg. L.J. 130 (1986).
Dooley & Veasey, The Role of the Board in Derivative Litigation: Delaware Law and the Current ALI Proposals Compared, 44 Bus. Law. 503 (1989).
Dougherty, Michael J., Are You Covered? Vonfeldt V. Stifel Financial Corporation: Indemnification Of Extra-Corporate Personnel Under Delaware Law, 61 U. Pitt. L. Rev. 527 (2000).
E. Norman Veasey et al., Delaware Supports Directors With A Three-Legged Stool Of Limited Liability, Indemnification, And Insurance, 42 Bus. Law. 399 (1987).
E. Norman Veasey, Seeking a Safe Harbor from Judicial Scrutiny of Directors'' Business Decisions, 46 Bus. Law. 1250 (1982).
Edward Tsai, Success By Another Name: Recognizing A Limited Exception Under Delaware Law To The Indemnification Of Derivative Action Settlements, 64 N.Y.U. Ann. Surv. Am. L. 879, (2009).
Hanks, Jr.,et al., Protecting Directors And Officers From Liability—The Influence Of The Model Business Corporation Act, 56 Bus. Laws. 3 (2000).
Hanks, Jr.,James J., Evaluating Recent State Legislation On Director And Officer Liability Limitation And Indemnification, 43 Bus. Law. 1207 (1988).
Ian Youngman, Directors’ and Officers’ Liability Insurance- A Guide to International Practice (2th ed.1999).
James J. Hanks, Jr., Evaluating Recent State Legislation on Directors and Officer Liability Limitation and Indemnification, 43 Bus. Law 1207 (1988).
James J. Hanks, Jr., Evaluating Recent State Legislation on Directors and Officer Liability Limitation and Indemnification, 43 Bus. Law 1207 (1988).
John C. Coffee, Litigation and Corporate Governance: An Essay on Steering Between Scylla and Charybdis, 52 Geo. Wash. L. Rev. 789 (1984).
Joseph F. Johnston, Jr., Corporate Indemnification and Liability Insurance for Officers and Directors, 33 Bus. Law. 1993 (1996).
Joseph P. Monteleone & Nicholas J. Conca, Directors And Officers Indemnification And Liability Insurance: An Overview Of Legal And Practical Issues, 51 Bus. Law. 573, (1996).
Linsley, Kristin A., Statutory Limitations on Directors'' Liability in Delaware: A New Look at Conflicts of Interest and the Business Judgment Rule,24 Harv. J. on Legis. 527 (1987).
Micah John Schreurs, Vonfeldt v. Stifel Financial Corp.: Clarifying the Scope of Delaware Corporate Indemnification Law, 25 J. Corp. L. 161 (1999).
Michael P. Dooley & Michael D. Goldman, Some Comparisons Between The Model Business Corporation Act And The Delaware General Corporation Law, 56 Bus. Law. 737 (2001).
Pamela H. Bucy, Indemnification of Corporate Executives Who Have Been Convicted of Crimes: An Assessment and Proposal, 24 IND. L. Rev. 279 (1991).
Robert P. McKinney, Protecting Corporate Directors and Officers: Indemnification, 40 VANd. L. Rev. 737 (1987).
小林秀之,委員會等設置會社vs.監查役強化會社,中央經濟社,2002年。
居林次雄,監査役制度再強化取締役責任軽減:改正商法重点逐条解説,税務経理協会,2002年。
河本一郎,現代会社法,商事法務,2004年。
近藤光男,取締役責任救濟(2),法學協會雜誌,99卷7號,1982年。
近藤光男,取締役責任救濟(3),法學協會雜誌,99卷9號,1982年。
近藤光男,取締役責任救濟(4完),法學協會雜誌,99卷12號,1982年。
近藤光男,取締役損害賠償責任,中央經濟社,1996年。
森本滋,取締役善管注意義務忠實義務,民商法雜誌,81卷4號,1980年。
新谷勝,取締役責任、株主代表訴訟制度、監察役制度変,中央經濟社,2002年。
濱田道代,企業統治監査役制度、代表訴訟、役員責任軽減,商事法務1528号,1999年。
2. Others
Advanced Min. Systems, Inc. v. Fricke, 623 A.2d 82 (Del.Ch.1992).
Arnold v. Society for Savings Bancorp, Inc., 650 A.2d 1270(Del.1994).
Aronson v. Lewis, 473 A.2d 805 (Del. 1984).
Barry v. Barry, 28 F.3d 848 (8th Cir.1994).
Cochran v. Stifel Fin. Corp., 2000 WL 286722 (Del.Ch.2000).
Federal Deposits Ins. Corp. v. Stahl, 89 F.3d 1510 (11th Cir. 1996).
Gagliardi v. TriFoods Int’l, Inc., 683 A.2d 1049, 1055 (Del. Ch. 1996).
Gantler v. Stephens, 965 A.2d 695 (Del. 2009).
Green v. Phillips, 22 Del. J. Corp. L. 360, 369 (Del. Ch. June 19, 1996).
Grobow v. Perot, 539 A.2d 188 (Del. 1988).
Heffernan v. Pacific Dunlop GNB Corp., 965 F.2d 369 (7th Cir.1992).
In re HealthSouth, 572 F.3d 854 (11th Cir. 2009).
In re Walt Disney Co. Derivative Litigation, 906 A.2d 27 (Del.Supr.2006).
Kauffman v. CBS, Inc., 514 N.Y.S.2d 620 (N.Y.City Civ.Ct.1987).
MacAndrews & Forbes Holdings, Inc. v. Revlon, Inc., 501 A.2d 1239 (Del. Ch. 1985).
May v. Bigmar, Inc., 838 A.2d 285 (Del.Ch.2003).
MCI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v. Wanzer, 1990 WL 91100 (Del.Super.1990).
Merritt-Chapman & Scott Corp. v. Wolfson, 321 A.2d 138 (Del.Super.Ct.1974).
Mooney v. Willys-Overland Motors, Inc., 204 F.2d 888 (C.A.31953).
Owens Corning v. National Union Fire Ins. Co. of Pittsburgh, PA, 257 F.3d 484 (6th Cir.2001).
Petty v. Bank of New Mexico Holding Co., 109 N.M. 524 (N.M.1990).
Rales v. Blasband, 634 A.2d 933, Fed. Sec. L. Rep. P 98, 821 (Del. 1993).
Revlon, Inc. v. MacAndrews & Forbes Holdings, Inc., 506 A.2d 173 (Del. 1986).
Safeway Stores, Inc. v. National Union Fire Ins. Co. of Pittsburgh, Pa.,64 F.3d 1282 (9th Cir.1995).
Schmidt v. Magnetic Head Corp.,97 A.D.2d 151, 468 N.Y.S.2d 649 (N.Y.A.D1983).
Smith v. Van Gorkom, 488 A.2d 858 (Del. 1985).
Thille & Son Const., Inc. v. Thille, 2005 WL 2129167 (Neb.App.2005).
U.S. v. Wolfson, 437 F.2d 862 (2d Cir.1970).
VonFeldt v. Stifel Financial Corp., 714 A.2d 79 (Del. 1998).
Waltuch v. Conticommodity Services, Inc., 88 F.3d 87 (2d Cir. 1996).
Washington Bancorp. V. Said, 812 F. Supp. 1256, 1268, 1269 (D.D.C. 1993).
XL Specialty Ins. Co. v. Loral Space & Communication, Inc., 918 N.Y.S.2d 57(1st Dept.2011).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1. 9. 鄭振偉著,〈道家與原始思維〉,臺灣台北:《漢學研究》第十九卷二期,民國90年
2. 8. 莊萬壽著〈《莊子》書中的孔子〉,臺灣臺北:《國文學報》第十九期,國立臺灣師
3. 7. 謝大寧著,〈莊子對孔子的評價〉,臺灣臺北:《中國學術年刊》第十二期,國立臺
4. 3. 李春蕙,〈莊子思想詮釋的分際〉,臺灣台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集刊》
5. 10. 袁保新,〈老子形上思想之詮釋與重建〉,臺灣臺北:《鵝湖月刊》第一一○至一一五期,民國73 年8月 至74年1月。
6. 11. 王建元,〈《莊子》中的詮釋觀〉,臺灣台北:《當代雜誌》第七一期,民國81年3月。
7. 12. 唐端正,〈郭注「齊物論」糾謬--論天籟、真宰、道樞、環中、天鈞、兩行〉,臺灣台北:《鵝湖月刊》,第三二六期,民國91年8月。
8. 15. 廖明活,〈莊子、郭象與支遁之逍遙觀試析〉,臺灣台北:《鵝湖月刊》第九卷第五期,民國72年11月。
9. 16. 簡光明,〈莊子評註初探- -以《莊子口義》、《莊子因》為主之考察〉,臺灣台中:《逢甲中文學報》,民國80年11月。
10. 19. 沈雅惠,〈《莊子》中「用」思想之新解〉,臺灣臺北:《孔孟月刊》第四十卷第十期,民國91年6月。
11. 20. 邱茂波,〈馮友蘭「新理學」之初探〉,臺灣台北:《鵝湖月刊》第三三○期,民國91年12月。
12. 王文宇,企業併購法總評,月旦法學,第83期,2002年。
13. 王麗玉,公司經理人制度之研究,輔仁法學,第10期,1991年。
14. 汪信君,董事責任保險之抑制機能及公司治理之關係,月旦法學雜誌,第156期,2008年。
15. 林建良、李韋誠、黃郁嵐、劉怡婷、劉懿德,米老鼠的陰影─由迪士尼案看董事之注意義務,月旦民商法雜誌,第19期,200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