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部分
1.D.B.Gilles.(2013).為什麼你的故事被打X(郭玢玢)。台北市:典藏藝術家庭,21-23、29-30頁。
2.Samuel S. Winburg.(2002). 歷史文本的認知性理解(陳冠華)。清華歷史教學,13 期, 4 – 54。
3.Ubersfeld Anne(2003).戲劇符號學(宮寶榮)。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
4.巴赫金(1963)。陀斯妥耶夫斯基詩學問題(錢中文主編,白春仁、顧亞鈴)。台北市:河北教育出版社,133-238頁。
5.王向峰(2004)。論歷史散文的文體創造:從王充閭的散文近作談起。遼寧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32卷1期,50-56頁。
6.王雅玄(2012),當代歷史教科書中的他者論述。教科書研究,5卷3期,131-142頁。7.吳展良(2002)。尋找核心價值:儒學與現代社會的價值困境,傳統中華文化與現代價值的激盪與調融(一)。台灣人文及社會科學引文索引資料庫,182-192頁。
8.吳佩芬(2010)。動畫故事設計之構思模式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雲林縣,國立雲林科技大學設計學研究所。9.杜信彰(2006)。日本光榮版「三國志X」教育功能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台北市,淡江大學日本研究所。10.邱于芸(2015)。用故事改變世界/文化脈絡與故事原型。台北市:遠流,11、29、251頁。
11.周泓(2005)。歷史人類學:從歷史文本到意義主體。廣西民族研究 ,2005 卷 3 期, 34 – 39頁。
12.周樑楷(1999)。影視史學:理論基礎及課程主旨的反思。臺大歷史學報 , 23 期, 445 – 470頁。13.夏春祥(1997)。文本分析與傳播研究。新聞學研究,54期,141-165頁。14.耿ㄧ偉(2014)。故事創作Tips32堂創意課。台北市:書林出版有限公司,11、49-52、65頁。
15.孫秀蕙、陳儀芬(2011)。結構符號學與傳播文本:理論與研究實例。台北市:中正書局股份有限公司,22-24頁。
16.陸定邦(2014)。正創造/鏡子理論。台北市:定風閣國際有限公司。
17.陸定邦(2014)。正向創造力及其設計管理模式。創意與設計學報,34期,42-47頁。18.陸蘭(2006)。給幼兒講述神話故事的負面影響。徐州教育學院學報,21卷2期,141-142頁。
19.陳惠邦(1998)。教育行動研究。台北市:師大書苑。
20.陳柏豪(2009)。歷史策略模擬遊戲對玩家歷史學習之影響—以三國志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台北市,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傳播與科技研究所。21.梁筌壹(2010)。華語電影合資、合製的個案分析─以電影《赤壁》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嘉義縣,南華大學傳播學研究所。22.常雅珍(2007)。幼保系學生說故事學習歷程與發展之研究-以兩個故事班級為例。花蓮教育大學學報,25 期,133-156頁。23.游美惠(2000)。內容分析、文本分析與論述分析在社會研究的運用。調查研究,8期,5-42頁。24.張瑞文(2012)。皮克斯動畫電影的故事結構與時間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雲林縣,國立雲林科技大學設計運算研究所。25.張君仰(2013)。歷史題材於遊戲設計中運用情形分析:以「三國」題材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台中市,亞洲大學數位媒體設計學研究所。26.曾于珊(2014)。電影與歷史:電影《賽德克‧巴萊》探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台北市,國立台北教育大學藝術與造形設計學研究所。27.管倖生(2007)。設計研究方法第三版。台北市:全華圖書股份有限公司,77-78頁。
28.楊國樞(1992)。中國人的價值觀─社會科學觀點。台北市:桂冠圖書公司,72-112頁。
29.楊美怡(2002)。人格特質、價值觀與生活型態對後現代主義消費行為影響之研究:三個世代之比較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高雄市,義守大學管理研究所。30.董名傑、馮瓊瑤(2013)。《格林童話》的負面因素批判。劍南文學(經典閱讀), 5期,55頁。
31.廖袖婷(2010)。說故事收斂法:探討輔助收斂思考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雲林縣,國立雲林科技大學設計運算研究所。32.蔡佩璇(2003)。互動電子故事書教學設計模式之發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台北市,淡江大學教育科技學研究所。33.蔡麗芳 (1998)。說故事在兒童諮商中的應用。輔導季刊,34卷2期,33-39頁。34.鄭政誠(2003)。國小社會科教科書內容本土化之形成與省思-以台灣歷史文本為例。台灣教育, 624 期,2 – 8頁。
35.劉渼(2008)。創意說故事後敘事模式的教學應用研究。台北大學中文學報,4期,1-34頁。
36.劉瑩(1997)。如何賞析、編撰、講述一則好故事。國立台中師院《進修學訊》,第三期,37-41頁。
37.魏綺慧、丁旭輝(2014)。1986至2012年迪士尼、皮克斯動畫電影論述的議題發展與研究重心。文化研究雙月報,145期,文化研究學會。
38.羅蘭.巴特(2001)。S/Z(屠友祥)。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原著於1970出版)。
英文部分
1.Adler, N. J. and Graham, J. L. (1989).Cross-Cultural Interaction: The International Comparison Fallacy,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 15, 515-537.
2.Barton, B. (2000). Introduction. In Telling stories your way:storytelling and reading aloud in the classroom.Markham, Ont: Pembroke Publishers, 7.
3.Bernard, S. C. (2007). Documentary storytelling :making stronger and more dramatic nonfiction films (2nd ed. ed.). Amsterdam Focal Press.
4.Christopher Vogler.(2013).The Writer’s Journey: Mythic Structure for Writers, 3rd Edition.Michael Wiese Productions.
5.Ding-Bang Luh .(2015). Service Design Essentials and Practices: Mirror Theory.ICASI 2015 – Osaka.
6.Fairclough, N.(1995).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The Critical Study of Language. London and New York: Longman,71.
7.Field, S. (1982). Screenplay: the foundations of Screenwriting. New
York: Dell Publishing.
8.Glebas, F. (2008). The Big Picture : Story Structures. In Directing the story :professional storytelling and storyboarding techniques for live action and animation. Boston Elsevier:Focal Press,293.
9. Hicks, N. D. (1999). Screenwriting 101: The Essential Craft of Feature Film Writing. Ventura Blvd: Michael Wiese.
10. Mintz, S. M. (1995).Virtue Ethics and Accounting Education. Issue in Accounting Education, 10, 247-267.
11.Porter, T. and Susman, G. (2000). On site: Creating Lifelike Characters in Pixar Movies.Communications of the ACM , 43(1), 25.
12.Rokeach, M. (1973). The Nature of Human Value,.New York:The Free Press, pp.12-16.
13.Scott, J. (2002a). Basic overview. In How to write for animation
. Woodstock:NY Overlook Press,36.
14.Scott, J. (2002b). How to prosper in Toon Town. In How to write for
animation. Woodstock:NY Overlook Press,189.
15.Spagnoli, C. (1995). Storytelling: A bridge to Korea. Social Studies, 86(5), 221-226.
16.Wright, J. A. (2005). Animation Writing and Development: From Script Development to Pitch. MA: Elsevi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