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18.97.9.172) 您好!臺灣時間:2025/03/16 23:50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潘昌雨
研究生(外文):Chang-YuPan
論文名稱:台灣速克達品牌與重型機車造形之魅力探討
論文名稱(外文):A Study on the Attractiveness of Scooter Brand and Heavy Duty Motorcycle in Taiwan
指導教授:何俊亨何俊亨引用關係陳國祥陳國祥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Chun-Heng HoChen-Kuo Hsiang
學位類別:博士
校院名稱:國立成功大學
系所名稱:工業設計學系
學門:設計學門
學類:產品設計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15
畢業學年度:103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10
中文關鍵詞:速克達摩托車魅力工學品牌
外文關鍵詞:ScooterMotorcycleMiryoku EngineeringBrands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5
  • 點閱點閱:1436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182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0
本研究案主要是分析台灣地區機車使用者對於機車的感性認知,並期望在這個研究架構下,探討使用者、品牌以及機車造形的魅力因素。整體研究規劃為三個部份,第一部份針對台灣機車的發展史整理出摩托車與速克達這兩種類型,並闡述其在台灣發展的歷史因素,且定義摩托車為「模範」類型;速克達為「模仿」類形。第二部,針對台灣前三大速克達品牌「光陽」、「三陽」與「山葉」,分析三大品牌的消費者,在產品的價格、外觀與性能都相當接近的狀態下,於生活形態、性格認同、社交與產品使用投入等方面是否存在差異,最後提出這三個品牌的消費者的特質,以提供品牌經營的參考。第三部份則針對550cc以上之大型重型機車市場,探討其造形「魅力」所在,透過專家訪談的語彙整理,整理「速度競技感」、「注目」、「休閒感」和「經典的」四個上位語彙,運用EGM與數量化一類的分析,整理出所對應的魅力因子。結論的部份總結「模仿」與「模範」的概念,提出重型機車的魅力因子,應用在速克達造形中的例證,並提出創新的設計應用。
本研究透過台灣機車的年度銷售量以及相關文獻的整理,描述了速克達車型從1970年代發跡,到1980年代成為台灣機車市場主流的過程。雖然傳統的摩托車與Vespa從數量上的主流地位,逐漸成為數量上弱勢,但他們卻一直是速克達的模仿對象。從1990年代至今台灣的機車市場一直是由「光陽」、「三陽」與「山葉」這三個品牌佔據90%的銷售量。而本研究透過問卷,企圖了解這三個品牌的消費者在,生活形態、性格認同、社交與產品使用投入等方面是否存在差異?而這些差異與消費者對外觀造形的敏感度是否有關連,亦或是品牌的影響。另外,在大型重型機車的感性語彙與造形設計的關聯性研究中,經由質化深度訪談,並根據Original評價項目,進一步詢問下位(具體形象)與上位(抽象概念)。將受訪者訪問結果的EGM關係圖,整理成EGM階層圖並得到:休閒感,注目性,經典的與速度競技感這幾個中位語彙。並依中位來表示受測者對於上位所具備的重要性來評分,最後以下位表示此項目的一些特徵,讓受測者做問卷,最後透過數量化I類分析,不但可以讓重型機車設計師,參考魅力因子的因素來分析重型機車的魅力得點,也可讓台灣數量最多的速克達,參考重型機車的造形魅力值,並作為未來設計速克達的指標。
This study consists of three parts. The first part involves tracing the history of the development of Taiwanese motorcycles, which are classified into two types, motorbikes and scooters. The second part of the study involves analyzing the differences i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onsumers, such as lifestyle, Character recognition, social interactions, and involvement in product use, toward Taiwan’s top three scooter brands, Kymco, SYM, and Yamaha. The third part of the study involves an analysis of the market of heavy motorbikes over 550cc, as well as their design attraction. Through the use of questionnaires, the EGM relationship diagram. The results were generated through Cluster Analysis, Quantification Theory Type I analysis. The analysis not only enables the designers of heavy duty motorcycle to analyze the attraction points of heavy motorcycles by referring to the attraction factors, but also provides a reference for the design of scooters.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1
1.1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1.2 研究目的 4
1.3 研究架構 6
1.4 特色與創新 7
第二章 文獻分析與探討 8
2.1 速克達與摩托車的分類 8
2.2 台灣機車的相關研究 9
2.3 青少年消費特色 14
2.4 品牌形象 17
2.5 魅力工學(Miryoku Engineering) 20
2.6 評價構造法(Evaluation Grid Method) 21
2.7 數量化一類 23
第三章 研究架構與流程 24
3.1 速克達與摩托車在台灣的演替因素分析 24
3.2 同質化的速克達市場區塊 25
3.3 差異化的重型機車市場區塊 28
3.4 整體研究架構 31
第四章 模仿與模範 33
4.1 菜籃與LV 36
4.2 塑膠與鋼鐵 37
4.3 攤販與餐廳 42
4.4 朋友與父母 45
4.5 模仿與模範 48
4.6 模仿的實例分析 51
第五章 同質化的速克達市場區塊 54
5.1 樣本統計描述 55
5.2 理想品牌交叉分析 59
5.3 品牌偏好交叉分析 60
5.5 產品使用投入 64
5.6 品牌與社交 65
5.7 性格認同 66
5.8 小結 66
第六章 差異化的大型重型機車市場區塊 73
6.1 EGM階層圖轉化為問卷 73
6.2 問卷實施與統計分析 75
6.3 數量化一類分析 78
6.4 小結 94
第七章 結論與建議 97
7.1 市場上的例證 98
7.2 創新設計應用實例 101
7.3 後續研究方向 109
中文參考文獻 111
英文參考文獻 113
附錄一:青少年對理想機車品牌形象之探討調查問卷
附錄二:重型機車問卷
附錄三:涉及國內車輛安全法規之ETC法規修正內容彙整
附錄四:得獎獎狀
中文參考文獻
Anthony Giddens(趙旭東、方文譯),《現代性與自我認同:晚期現代的自我與社會Modernity and Self-Identity》,台北:左岸,2002。
王明堂&游萬來,台灣速克達機車產品與造形的發展研究,設計學報第14卷第1期,2009。
布希亞,<物品及消費的社會-意識形態體系>,《物體系》,時報出版社,1997。
本田官方網站 http://world.honda.com/RandD/history/。
江澤群,重型機車運動休閒現況之研究,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台北市,2007。
行政院青少年事務促進委員會,青少年白皮書,行政院青年輔導委員會,1997。
佛洛伊德,《精神分析引論》,台北,左岸文化,2006。
別蓮蒂,新的N次方消費族群白皮書。廣告雜誌,96,98-104,2000。
別蓮蒂,青少年的博物館參觀行為與長期博物館良性關係建立,「博物館與青少年」2006年博物館館長論壇,國立歷史博物館,50-67頁,2006。
宋美慧,教會課後照顧對國小單親兒童生活適應之影響,靜宜大學 青少年兒童福利學系碩士論文,2008。
巫永裕&吳振岳,產品造形風格之識別性探討:以光陽機車造形為例,大葉大學設計暨藝術學院碩士班,碩士論文,2010。
沈育璘,〈女性消費愉悅性與機車產品造形意象之研究〉,銘傳大學設計創作研究所碩士班碩士論文,2007。
林淑真,台灣機車史,台北市:中華民國機車研究發展安全促進協會,1988。
林淑真,《生活型態與購買涉入對品牌權益的影響研究─以電子字典為例》,國立政治大學廣告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
林正安,2006年族群報告1:青少年的中庸化,來源www.isurvey.com.tw,2006。
邱瀅憓,蓄勢待發、潛力無限-青少年市場即將成為下一波市場目標。廣告雜誌,31,55-62,1993。
金天立,物體系讀後,文化研究月刊第25期,2005。
(http://www.cc.ncu.edu.tw/~csa/journal/52/journal_park396.htm)。
長町三生,感性工學,海文堂,p.84-104,1989。
侯季然,觀點短片展(我的747),財團法人公共電視文化基金會,2004。
馬傳鎮,心理因素與環境因素對青少年犯罪之互動性影響,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1987。
高宣揚,流行文化社會學,臺北市:揚智文化,2002。
高希均,企業形象-良性循環的原動力,天下雜誌,12月,2004。
張欣戊等合著,發展心理學。國立空中大學,2002。
張傑貿,《從次文化看工業設計;以改裝車的台客文化為例》,私立實踐大學工業產品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
陳正絢,女性自我認同與名牌意識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學系碩士論文,台北市,2008。
陳俊儒,速克達機車造型設計與消費者認知之研究, 國立臺灣科技大學,碩士論文,2008。
黃德祥,《青少年發展與輔導》,台北,五南,1994。
黃麗婷,《產品情感與自我認同對衝動性購買之影響》,國立東華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
劉維公,《何謂生活風格-論生活風格的社會理論意涵》,當代,168期,台北,合志,2001。
蔡美瑛,《青少年傳播行為、自我認同與其消費行為關聯性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1992。
魅力工學研究部會編,魅力工學,海文堂,1992。
駱冠宏,騎過半世紀:台灣機車性別文化史,1930s-2007,高雄醫學大學性別研究所碩士論文,2007。



英文參考文獻
Dobni,D.,& Zinkhan, G. M., In Search of Brand Image: a Foundation Analysis, Advances In Consumer Research, 17, pp.110-119. 1990.
Erickson, E. H.. Childhood and society (2nd ed.). New York:Norton. 1963.
Eric Brockway.. Vespa : an Illustrated History. USA: Haynes. 1993.
Guggenheim Museum, The Art of the Motorcycle. USA: Solomon R. Guggenheim Foundation. 1998.
Han, C.M., “Testing the role of country image in consumer choice behaviour, European Journal of Marketing, Vol 24, No 6, pp 24-39. 1990.
Jenni, R. and S. Byron ., Measuring Brand Perceptions: Testing Quantity and Quality, Journal of Targeting, Measurement and Analysis for Marketing, 11(3), pp.218-229. 2003.
Jutg Wegelin. Mister Swatch: Nicolas Hayek and the Secret of Success. London: Free Association Books. 2010.
Kaynak, E., & Cavusgil, T.. Consumer attitudes towards products of foreign origin: Do they vary across product classe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dvertising, 2, 7-160. 1983.
Keller, K. L., Conceptualizing, Measuring, and Managing Customer-Based Brand Equity, Journal of Marketing Research, 29, pp.1-22. 1993.
Kochunny C.M., Babakus E. and Berl R. and Marks W., “Schematic representation of country image: its effects on product evaluations,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Consumer Marketing, Vol. 5, No.1, pp 5-25. 1993.
Kotler, Philip & Gertner, David. Country as Brand, Product, and Beyond: A Place Marketing and Brand Management Perspective . Brand Management, 9(4-5):249-261. 2002.
Lefkoff-Hagius, Poxanne and Charlotte H. Mason,“Characteristic, Beneficial, and Image Attributes in Consumer Judgments of Similarity and Preference," 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 Vol.20,pp.100-110. 1993.
Mick Walker.. The Hamlyn History of Motorcycles. London: Hamlyn . 1997.
Mick Walker. History of Motorcycles . London: Hamlyn, 1997. 2004.
Masato Ujigawa, The Evolution of Preference-based Design. 2000.
Nagashima, A.. A comparison of Japanese and US attitudes toward foreign products. Journal of Marketing, 34, 68-74. 1970.
Park, C. W., Jaworski, B. J. and Maclnnis, D. J. “Strategic brand concept-image management Journal of Marketing, Vol. 50, Iss. 4, pp. 135-145. 1986.
Phillip Tooth. The Art of the Racing Motorcycle: 100 Years of Designing for Speed. New York: Universe. 2011.
Roth, M.S. and Romeo, S.B., “Matching Product Category and Country Image Perceptions: A Framework for Managing Country-of-origin Effects,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 Vol 23, pp 477-497. 1992.
Roy Bacon , Roger Hicks , Mac McDiarmid , John Tipler. The Encyclopedia of Motorcycles . USA: Thunder Bay Press. 2001.
Wilson, Hugo.. Hugo Wilson's hot bikes. New York: DK . 2001.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