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文獻:
壹、中文文獻:(以作者中文姓氏筆畫排序)
一、專書
1.中華經濟研究院,我國實施WTO 與貿易相關智慧財產權協定(TRIPS)對國內智慧財產權發展之影響及未來配合智慧財產權發展的因應策略。經濟部國際貿易局委託研究,2003年1月。
2.方彬彬,產地標示之保護。載於公平法與智產法系列六,徐火明主編,台北市:三民書局,1995年9月。
3.王美花,智慧財產權最新國際發展之評析,載於台灣法學新課題(三),台北市:元照出版社,2005年11月。4.何之邁,公平交易法實論,台北市:三民書局,2002年9月。
5.林洲富,智慧財產法-案例式,台北市:五南出版社,2009年8月。
6.吳嘉生,智慧財產權之理論與應用,台北市:五南出版社,2002年10月。
7.林彩瑜,WTO制度與實務,台北市:元照出版有限公司,2013年8月。
8.許忠信,WTO與貿易有關智慧財產權協定之研究,台北市:元照出版有限公司,2005年5月。
9.蔡明誠,發明專利法研究,台北市:國立台灣大學法學叢書,1997年4月。
10.陳麗娟,里斯本條約後歐洲聯盟新面貌,台北市:五南圖書出版公司,2013年3月。
11.陳昭華,商標法之理論與實務,台北市:元照出版公司,2013年2月。
12.陳文吟譯,巴黎公約解讀,台北市:經濟部智慧財產局,2000年4月。
13.張長樹,公平交易法之基礎,載於賴源河審編,公平交易法新論,台北市:元照出版公司,2002年10月。
14.曾陳明汝,專利商標法選論,台北市:三民書局,1988年9月。
15.曾陳明汝,商標法原理,台北市:學林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4年1月。
16.黃立、李貴英、林彩瑜合著,WTO:國際貿易法論,台北市:元照出版公司,2002年3月。
17.馮震宇,智慧財產權發展趨勢與重要問題研究,台北市:元照出版公司,2003年10月。
18.馮震宇,國際智慧財產公約及國際發展趨勢,台北市:經濟部智慧財產局,2007年2月。
19.經濟部智慧財產局編印,商標法逐條釋義,台北市:經濟部智慧財產局,2005年5月。
20.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商標法整體法制暨具體修法建議之研究。台北市:經濟部智慧財產局,2005年12月。
21.劉孔中,著名標章及相關表徵保護之研究,台北市:聯經出版社,2002年11月。
22.劉江彬、陳美章主編,兩岸智慧財產權保護與運用,台北市:政大科技政策與法律研究中心,2002年7月。
23.蔡明誠,發明專利法研究,台北市:新學林出版社,2000年3版。
24.謝銘洋,智慧財產權法,台北市:元照出版公司,2013年9月。
25.顏慶章,地理標示與WTO,WTO論述文集─臺灣國際化之機會與挑戰,高雄市:復文出版社,2005年。
26.羅昌發,國際貿易法,台北市:元照出版公司,2010年9月。
二、期刊:
1.王俊豪、周孟嫻。歐盟農業產品原產地命名、地理標示與傳統特產保護制度。農政與農情,頁172,2006年。2.王美花,台歐智慧財產權研討會(下)-台灣保護地理標示之相關規範,智慧財產權月刊,第60期,頁73-78,2003年12月。
3.王美花,商標合理使用之探討,智慧財產權月刊,第90期,頁111-120,2006年6月。4.王美花,杜哈回合我國立場及後續對企業之影響-智慧財產權部分,貿易政策論叢,第5期,頁215-218,2006年9月。5.王敏銓,美國商標法上識別性之研究,智慧財產權月刊,第67期,頁87-106,2004年7月。6.沈宗倫,地理標示與商標的利益衝突與協調-評析商標法第30條第1項第8款相關實務發展,政大法學評論,第139期,頁65-109,2014年12月。7.林煥章,地理標示運用在茶葉行銷之探討,農政與農情,第196期,頁58-61,2008年10月。8.林柏霖,地理標示運用在茶產業現況與未來發展-以茶葉產地證明標章為例,農業推廣文彙第57輯,頁329-338。
9.林洲富,顏色、立體及聲音商標於法律上保護-兼論我國商標法相關修正規定,月旦法學雜誌,第120期,頁101-126,2005年5月。10.周作姍,TRIPs有關著名商標暨產地標示之研究,公平交易季刊,第5(2)期,,頁173-198,1997年4月。11.馬小惠,WTO架構下之酒類地理標示保護之簡介。財稅研究,第32(3)期,頁97-105,2000年5月。12.許忠信,由WTO/TRIPS等國際規範論地理名稱與地理標示在我國商標註冊上之意義。法學叢刊,第201期,頁13-32,2006年1月。13.許忠信,由 TRIPS 與巴黎公約等國際規範論我國商標法上之保持公共使用需求 -「鑽石恆久遠一顆永流傳」之商標註冊爭議談起。台北大學法學論叢,第67期,頁43-114,2008年6月。
14.許忠信,由TRIPS等國際規範觀點論商標之商標能力。台北大學法學論叢,第59期,頁173-212,2006年9月。
15.陳昭華,地理標示保護之研究,輔仁法學,第25期,頁1-69,2003年。16.陳麗娟,歐盟地理標示法制度之研究,東海大學法學研究,第43期,頁145-183,2014年8月。17.馮震宇,從TRIPS爭議案件看國際間對地理標示保護,月旦法學雜誌,第153期,頁160-184,2008年2月。18.張慧瑛,日本地域團體商標介紹,智慧財產權月刊,第108期,頁22-42,2007年12月。19.張慧明,圓桌論壇一地理標示保護問題探討,智慧財產權月刊,第53期,頁75-79,2003年5月。
20.葉德輝,我國團體標章與團體商標制度之檢討,輔仁法學,第34期,頁279-316,2007年12月。21.葉德輝,新商標法政策方向之觀察,智慧財產權月刊,第152期,頁21-31,2011年8月。22.葉德輝、余賢東,地理標示之註冊與合理使用-從「池上米」、「麻豆文旦」到「讚歧烏龍麵」。科技法律評析,第5期,頁159-180,2012年12月。23.趙晉枚,產地表記保護的意義及我國的因應模式(三)。工業財產權與標準,頁60,1999年3月。24.趙晉枚,兩岸地理標示保護之比較與研析。智慧財產季刊,第57期,頁43-53,2006年5月。25.趙化成,地理標示知多少(上)、(下),智慧財產權月刊,第64、65期,頁45-64;頁62-92,2004年4月、5月。26.劉孔中,論欺罔與虛偽不實、引人錯誤之標示或廣告。公平交易季刊,第8(2)期,頁3-13,2000年4月。27.劉真伶,我國產地團體商標制度之介紹,智慧財產權月刊,第108期,頁5-21,2007年12月。28.劉蓁蓁、王義明,公平交易法與商標法重疊交錯的地帶論著名商標及商品外觀之保護,智慧財產權月刊,第79期,頁5-21,2005年7月。
29.蔡明誠,加入WTO對我國智慧財產權法治的影響,月旦法學雜誌,第79期,頁47-58,2001年12月。30.蔡明誠,2011年修正商標法後問題之再思考,智慧財產權月刊,第170期,頁5-22,2013年2月。31.鄭中人,論地理名詞之特別顯著性,智慧財產權月刊,第49期,頁13-44,2003年1月。32.劉真伶,我國產地團體商標制度之介紹。智慧財產權月刊,第108期,頁5-21,2007年12月。三、碩士論文:
1.李宗榮,消費者資訊之保護-以消費者保護法為中心,國立中興大學法律研究所,2006年6月。
2.林佳容,WTO架構下我國地理標示保護之探討,中正大學財經法律學研究所,2007年1月。
3.吳任偉,在WTO架構下兩岸關於地理標示保護之研究,輔仁大學財經法律學系,2003年7月。
4.周威秀,從法律層面探討世界貿易組織(WTO)杜哈( Doha )回合談判下對地理標示保護之可行方式,國立交通大學管理學院碩士在職專班科技法律組,2008年6月。5.陸瓊,地理標示法律保護之研究,國立海洋大學海洋法律研究所,2006年6月。
6.黃千娟,論地理來源標示—以標章法為中心,臺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2014年7月。
7.游牧憲,農產品地理標示之保護-以三星蔥為例,逢甲大學財經法律研究所,2014年4月。
8.蕭柊瓊,WTO 架構下農業智慧財產權問題之研究,東吳大學法律學系研究所,2003年。
9.鐘尤倩,地理標示保護之比較法研究-以國際規範、歐盟、美國及我國法制為中心,世新大學法律學系,2008年6月。
四、研究計畫、研究報告:
1.中華經濟研究院,我國實施WTO與貿易相關智慧財產權協定(TRIPS)對國內智慧財產權發展之影響及未來配合國際智慧財產權發展的因應策略,台北市:經濟部國際貿易局國際經貿事務研究及培訓中心計畫,2003年11月。
2.葉德輝,團體商標、證明標章與團體標章各國審查及侵權實務研究期末報告。台北市:經濟部智慧財產局,2006年。
3.葉德輝,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後有關地理標示之爭議,發表於WTO與兩岸經濟法制發展學術研討會,嘉義縣:中正大學法學院,2003年11月。
4.劉蓁蓁,證明標章─地理標示對農產品之影響,發表於『農業智慧財產保護與管理』研討會,台北市: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畜產試驗所主辦,2004年3月。
五、網站資料
1.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地理標示申請證明標章註冊作業要點,取自:經濟部智慧財產局網站,http://www.tipo.gov.tw/trademark/trademark_law/examine/trademark_law_3_24.asp。
2.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商標資料檢索系統,取自:經濟部智慧財產局網站,http://tmsearch.tipo.gov.tw/TIPO_DR/index.jsp。
3.經濟部智慧財產局,「認識地理標示」,取自:經濟部智慧財產局網站,http://www.tipo.gov.tw/trademark/trademark_law/explain/trademark_law_2_25.asp。
4.劉蓁蓁,「地理標示-我國保護機制」,取自:經濟部智慧財產局,http://www.tipo.gov.tw/trademark/trademark_law/explain/trademark_law_2_26.asp。
貳、英文文獻:
一、專書:
1.Daniel Gervais(2003).The TRIPS Agreement: Drafting History and Analysis. London: Sweet & Maxwell.
2.Lee Bendekgey & Caroline H. Mead(1992). International Protection of Appellations of Origin and Other Geographic Indications, 82 Trademark.
3.Michael Blakeney (1996).Trade Related Aspects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A Concise Guide to the TRIPS Agreement. London: Sweet & Maxwell.
4.William Cornish(2007).Intellectual Property : Patents, opyright, Trade Marks and Allied Rights. London: Sweet & Maxwell; 6th edition。
二、期刊:
1.Irene Calboli (2006). Expanding the Protection of Geographical Indications of Origin Under TRIPS: Old Debate or New Opportunity?, 10 Marq. Intell. Prop. L. Rev. 171.
2.Irene Calboli (2006). The First Ten Years of the TRIPS Agreement, Special Issue, Marq. Intel . Prop . L. Rev.
3.JoseManuel Cortes Martin (2004). TRIPS Agreement :Towards A Better Protection For Geographic Indications. 30 BROOKLYN J.INT’LL.117.
4.Lilian V. Faulhaber(2005).Cured Meat And Idaho Potatoes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European And American Protection And Enforcement Of Geographic Indications Of Foodstuff. The Columbia Journal of European Law. 11 COLUM,J.EUR. L .623.
5.Lynne Beresford (2002).Geographical Indications. The Current Landscape, 17.
6.Lina Monten(2006).Geographical Indications of Origin: Should They Be Protected and Why? - An analysis of the Issue From the U.S. and EU Perspectives, 22 Santa Clara Computer & High Tech. L.J. 315.
7.Molly Torsen(2005).Apples and Oranges (and wine):Why the International Conversation Regarding Geographic Indications is at a standstill,87 J.PAT.&TRADEMARK OFF.SOC’Y 31.
8.Stacy Goldberg (2001).Who Will Raise the White Flag? The Battle Between the United States and the European Union Over the Protection of Geographical Indications, 22 U. Pa. J. Int'l Econ. L. 107.
9.Tunisia L .Staten(2005). Geographic Indications Protection Under the TRIPS Agreement: Uniformity Not Extension,87 J.PAT&TRADEMARK OFF.SOC’Y 221.
三、網站資料:
1.European Union,http://europa.eu/indexen.htm.
2.Geographical Indications,http://www.geographicindications.com/index.htm.
3.International Centre for Trade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http://www.ictsd.org/index.htm.
4.International Trademark Association, http://www.inta.org/index.php.
5.Intellectual Property Watch,http://ip-watch.org/index.php.
6.Organization for an International Geographical Indications Network, http://origin.technomind.be/11.0.html?&nocache=1.
7.IPRsonline.org,http://www.iprsonline.org/index.htm.
8.United States Patent and Trademark Office,http://www.uspto.gov/index.html.
9.World Intellectual Property Organization,http://www.wipo.int/portal/index.html.en.
10.World Trade Organization,http://www.wto.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