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文獻
中文部份
一、專書
王文科(1990) 《教育研究法》,臺北:五南圖書公司。
江明修(1999)<非營利組織協助政府再造之道>。收錄於江部門經營策略與社會
145-154。臺北:智勝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官有垣 (2000) 《非營利組織與社會福利–臺灣本土的個案分析》,臺北:亞太。
林吉郎(2003)《非營利組織開發與整合:理論與實踐》嘉義中華非營組織管理學會。
林芳儀(2004) <用自信和全世界交朋友>,《海闊天空教育特刊》,臺北:天下。
吳萬益 (2000) 企業研究方法 (二版) 臺北 翰林出版有限公司
吳英明(1996) 《公私部門協力關係之研究:兼論都市發展與公私部門聯合開發》 ,
高雄:麗文出版社。
鈕文英 (2013 ) 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 (二版) 雙葉書廊有限公司
張燦鍙(2003) 《文化:臺灣問題的根源》,臺北:前衛。
陳柏州(2004)《臺灣的地方新節慶》,臺北:遠足文化。
游瑛妙(1999) 《節慶活動的吸引力與參觀者對活動品質的滿意度分析-以第十一
屆民藝華會為例》,霧峰:臺灣省政府交通處旅遊局。
黃章展(2004)《大甲媽祖國際學術研討會會後實錄》,臺中:靜宜大學觀光事業學系。
黃鉦堤 (2007) 政治學方法論與行政分析立場 (修訂二版) 翰蘆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廖嘉展(1995) 《老鎮新生:新港的故事》,臺北市:遠流。
劉大和(2001) 《APEC議題研究精選系列2-觀光、文化節慶》,臺北:中華臺北亞太經濟合作(APEC)研究中心/臺灣經濟研究院。
賴衫桂(2005) 《新港慢步香-新港文化休閒生活園區(社區產業自主輔導計畫)
成果專輯》,臺北:經濟部中小企業處。
二、期刊論文
王韻婷 (2013)< 地方治理下之社區營造發展:以陽明山竹子湖社區為例,中國文化大學碩士論文 P25司徒達賢(2005)<整合不可忽略價值的創造>,《天下雜誌》第320期,頁42。朱鎮明(2005)<公務夥伴的整合之道-論政策網絡的管理>,《研考雙月刊》第29卷3期,頁103。
呂文皓 (2003年) < 社區發展中非營利組織其角色與功能之研究—以船仔頭文教基金 會 為例,頁 83至87 南華大學 碩士論文•指導教授 林吉郎 博士吳建昇(2005)<探討社區型非營利組織與社區之互動—以新港文教基金會為例>,
國立中正大學社會福利研究所碩士論文
莊博欽 (2008)< 地方居民對於節慶活動的活動效益認知與認同感對活動支持度之研
究—以澎湖海上花火節為例,頁1 朝陽科技大學 碩士論文•
何恒昌(2001)<災區組合屋居民對政府與民間公益團體之各項滿意度分析-以大里、霧
峰五個組合屋為例>,朝陽科技大學企業管理系碩士論文。
李宗勳(2004)<公私協力與委外化的效應與價值:一項進行中的治理改造工程>,《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學系公共行政學報》,第12期,頁41-77。
李宜興(2008)<社區型基金會與臺灣公民社會發展-以嘉義新港文教基金會為例>,中正大學社會福利學系博士論文。李明宗(2002)<當代臺灣節慶活動的形貌-休閒社會學詮釋觀點的提擬>,國立臺灣
師範大學體育研究所博士論文。
李長晏、曾淑娟(2009)<北臺與高高屏區域聯盟治理營運之比較>,《臺灣民主季刊》第六卷,第二期 。林采瑩(2005)<非營利組織成員參與節慶活動的動機與效益認知之研究-以宜蘭國 際藝術童玩節為例>,大葉大學休閒事業管理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林雨青(2003)<地方型非營利組織在生態旅遊中所扮演的角色與功能-以北投文化基金會為例>,南華大學非營利事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林美華(2003)<政府與非營利組織夥伴關係之研究─以中部三縣市生活重建服務中心為例>,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公共行政與政策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林淑馨(2006)<日本地方政府的非營利組織政策:以三重縣與神奈川縣為例>,《公共行政學報》第21期,頁39-72。
林惠玲(2007)<社區林業政策的協力機制理論與實務之研究-以南投縣竹山鎮清水溪生態保育協會為例>,國立暨南大學公共行政與政策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林宜蓉 (2003)<地方政府舉辦節慶活動之經營策略與行銷活動之研究>,中山大學傳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孫本初、郭昇勳(2000)<公私部門合夥理論與成功要件之探討>,考銓,第22期,頁95-108。
孫本初、鍾京佑(2005)<治理理論之初探:政府、市場與社會治理架構>《公共行政學報》,第十六期,頁107-135。
馬元容(2003)<從傳統節慶到新公共平臺—以臺北縣為例>,臺北藝術大學藝術行政管理研究所論文。
張巧采(2008)<節慶活動融入國小藝術與人文領域教學之探究-以大甲媽祖文化節為例>,靜宜大學管理碩士論文。張瑞隆(2006a) <從懷夢卡談起>,《新港文教基金會會訊》,第164期,頁4-5。
張瑞隆(2009)<小社區大熱鬧>,《新港文教基金會會》,第191期,頁4。
陳淑瑤 (2003)< 非營利組織的顧客滿意關鍵成功因素研究—以青年志工中心為例
頁 3至頁11 南華大學 碩士論文•
陳柏份 (2006) < 導入文化觀光於節慶活動評估之研究—以大甲媽祖文化節為例,
頁2.3 逢甲大學 碩士論文•
陳心惠(2008)<非營利組織與地方政府策略聯盟之研究—以沐恩之家安琪兒學園為
例>國立中山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恆鈞(2008)<協力治理模式之初探>,《T&D飛訊》第69期。
陳柏份(2006)<導入文化觀光於節慶活動評估之研究─以大甲媽祖文化節為例>,
逢甲大學土地管理學系碩士論文。
陳錦煌(1998)<新港‧微笑的故鄉>,《新港文教基金會會訊》第65期,頁3 。
陳錦煌(2006)新港國際藝術節的再省思,《新港文教基金會會訊》第166期,頁5。
陳瑞慶 (2010 )< 澎湖縣社團組織功能類型及其與政府關係之研究,國立澎湖科技大學碩士論文 P35曾清芸(2005)<非營利組織策略聯盟之研究-以教育基金會終身學習列車為例>,南
華大學非營利事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馮燕(1993)。<非營利組織的社會角色:兼論理念>,文教基金會研討會,臺北:
教育部社教司。
趙和修(2008)<非營利組織參與節慶活動之研究-以東山咖啡節為例>,南華大學非
營利事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劉坤億(2002)<地方政府治理機制的創新挑戰:市場治理模式的功能與限制>,《淡
江大學法政學報》第 15 期,頁 79~114 。
鄭怡世(1999)。<臺灣非營利組織與企業組織合作募款模式之探討-以民間福利服
務輸送型組織為例>,東吳大學社會工作學系碩士論文。
駱焜祺(2002)<觀光節慶活動行銷策略之研究-以屏東縣黑鮪魚文化觀光季活動為
例>,國立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楊瑤文(2010)< 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與里長戶動對地方治理成效之影響—以彰化縣汴頭為例,國立中興大學 國家政策研究所碩士論文 P 53曾春滿( 2001 )< 全球在地化與地方治理發展模式:浙江臺州個案研究,中國文化大學博士論文 P101蔡坤男 (2008)< 臺灣監獄矯治工作『公私協力』可行性研究--非營利組織的角色與功
能,頁1 南華大學 碩士論文•
王淑真 (2014)< 社造20系列 社區營造願景論壇暨共識交流會 壁報論文•
三、報紙
中國時報(2006.03.06),<全臺飆節慶專題系列一:破題篇>,3版。
中國時報(2006.03.08),<全臺飆節慶專題系列四:成功與轉型篇>,6版。
廖嘉展(2008.01.02),<翻轉未來,勤奮連結底層社區>,中國時報。
四、網路資料
1 維基百科全書 自由的百科全書
2 http://www.npf.org.tw/post/2/2417
3 http://chao.the-yangs.idv.tw/research_method1.htm
4 LIS Wiki
五 刊 物:
1 臺中市政府 四通八達暢遊臺中( 結案報告書 )
2 高鐵一日遊何處趣 (創刊號)
3 高鐵一日遊何處趣 (第三期)
英文部份
Evans, P. B. 1997. “Introduction: Development Strategies across the Public-Private Divide,” in P. Evans (ed.), State-Society Synergy: Government and Social Capital in Development, pp.1-10.Berkeley, CA: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Filer, J. M.,1990. The Filer Commission Report. in D. L. Gies et al., (eds.). TheNonprofit Organization: Essential Readings. Belmont, CA: Wadsworth, 70-88.
Getz,D,1991.Festivals, special events, and tourism, New York:Van Nostrand
Reinhold.
Jun, Jong S. 1986. Public Administration : Design and Problem Solving. New York: Macmillan Publishing Company.
Mattessich, P. W., & B. R. Monsey. 1992. Collaboration: What makes it work. MN.: Amherst H. Wilder Foundation.
Peters, B. G. 1998. Managing horizontal government: The politics of coordination. Pub- lic Administration, 76 (Summer), 295-311.
Rhodes, R.A.W.1996.“The New Governance: Governing without Government,” Political Studies, XLIV, 652-667.
Rober Jackson,1997, Making special event fit in the 21st century,IL Sagamor.
Smouts, Marie-Claude.1998.“The Proper Use of Governance in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International Social Science Journal, 50(1): 81-89.
Thomson, A. M. & J. L. Perry. 2006. Collaboration process: Inside the black box. Pub- 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 66(6), 20-31.
Wolf, T. 1990. Managing A Nonprofit Organization. N.Y. :Simon & Shus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