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文獻
牛格正(1991)。諮商專業倫理。台北:五南。
王永慈(2004)。檢視社會工作管理的倫理議題。台灣社會工作學刊,1,1-44。
王佳煌、潘中道、郭俊賢、黃瑋瑩、邱怡薇譯(2002)。Neuman, W. L著。當代社會研究法。台北:學富。
王淑貞(2003)。服務品質的領航-初探北市婦女機構中的督導制度。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王惠宜(2005)。找到自己的翅膀-公部門社工督導的轉化歷程。國立台灣大學社會工作研究所碩士論文。王文科、王智弘(2006)。教育研究法。台北:五南。
包承恩、王永慈(2009)。社會工作價值與倫理。台北: 洪葉。
朱建民(1996) 。專業倫理教育的理論與實踐。通識教育,3(2),33-56。李玉華(1997)。兒童福利服務督導工作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兒童福利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玉蟬(2000)。從專業倫理談台灣諮商督導現象的改進之道。諮商與輔導月刊,178,17-19。
李如惠、蘇意喬、林琬真、李曜任(2012)。督導專業能力之相關倫理議題探討。諮商與輔導學刊,315,11-14。李幸蓉(2010)。華人社會中社會工作督導關係的界線議題。社區發展季刊,129,354-369。李保悅(1989)。美國社會工作督導系統之研究。台北:中華民國社區發展中心。
李增祿(1990)。社會工作督導之發展趨勢。社區發展季刊,52,9-11。李易駿、陳靜宜(2010)。隱而未見的代價:臺灣社會工作短期契約僱用探析。台灣社會工作學刊,8,35-88。
汪淑媛、蘇怡如(2010)。社工督導功能期待與實踐落差研究-比較督導與被督者之觀點:以工部門家暴防治社工為例。台灣社會工作學刊,9,41-84。
沈慶鴻(2012)。督導關係中隱而未說現象之探索:以家暴防治受督導社工為例。東吳社會工作學報,24,43-78。邱瑜瑾(2005)。社會服務民營化對非營利組織發展的影響–以臺北市社會福利機構為案例分析。社區發展季刊,108,90-108。官有垣(2010)。服務型第三部門的研究─臺灣福利服務型NPO 的特質。國立政治大學第三部門研究中心。
柯義龍(2013)。新公共管理的課責倫理及其問題。中國行政評論,19(3),23-46。
胡中宜(2005)。「作為或不作為?」:社會工作實務中的倫理問題與倫理兩難。玄奘社會科學學報,3,85-114。胡中宜(2011)。學校社會工作實務中的倫理兩難。教育心理學報,42(4),543-566。胡幼慧(2009)。質性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實例。台北:巨流圖書。
徐宗國(1997)。紮根理論研究法。載於胡幼慧主編,質性研究。臺北市:巨流。
秦燕(2013)。社會工作倫理。台北:華都。
翁淑卿(1996)。督導行為取向與社會工作員職業倦怠感關係之研究-以台灣省縣市政府社會工作員為例。東海大學社工所碩士論文。高尚仁、伍錫康(1988)。組織行為學。台北:三民。
梁偉康(1997)。社會服務機構行政管理與實踐。香港:集賢社。
莫藜藜(1995)。社會工作督導與諮詢。載於李增祿(主編),社會工作概論,236-247。台北市:巨流。
曾華源(1982)。對督導工作的基本概念和運用。社區發展季刊,19,94-99 。許夢芸、陳育含合譯(2012)。質性研究方法的實踐上冊。新北市:偉伯
許雅惠、徐瑜(2014)。逼上梁山?組織內道德困境度社會工作的壓迫。社區發展季刊,147,64-75。陳光榮(1996)。企業的社會責任與倫理。經濟情勢暨評論季刊,1(4),150-158。 陳秋山譯(2008)。社會工作督導脈絡與概念。台北:心理。陳錦棠(2012)。社會工作督導: 經驗學習導向。台北:巨流。
陳向明(2002)。社會科學質的研究。台北:五南。
曾華源、曾騰光(2003)。志願服務概論。台北:揚智。
黃明玉(2008)。工作困境與督導制度之研究-以兒童保護社工員為例。私立靜宜大學青少年兒童福利學系碩士論文。黃明玉、郭俊巖(2009)。兒童保護社會工作實務之督導制度研究。通識教育學報,3,63-84。
黃清高(1984)。社會工作的督導關係與督導倫理。社區發展季刊,27,23-29。黃源協(2008)。社會工作管理。台北市:揚智文化。
黃琢嵩、吳淑芬、劉寶娟(2005)。社會福利團體承接政府公設民營服務之省思,社區發展季刊,108,147-174。廖榮利(1990)。督導在社會福利體系-專業與科層之整合。社區發展季刊,52,12-21。管倖生(2010)。設計研究方法。台北:全華。
臺灣社會工作人員專業工作協會(2012)。台灣社會工作人員勞動權益研究。台北。
趙善如(1999)。「增強力量」觀點之社會工作實務要素與處遇策略,台大社會工作學刊。1,231-262。
趙碧華(1982)。台灣省縣市社會工作員專業督導滿足之研究。東海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歐素汝(1994)。臨床督導的形式、功能和內容。社區發展季刊,68,154-170。
潘苾莓(2008)。復健諮商臨床督導的倫理議題。諮商與輔導月刊,276,34-38。潘淑滿(2005)。質性研究。台北:心理。
蔡漢賢(1992)。社會工作辭典。台北。
鍾美育譯(1992)。社會工作的倫理判斷。台北:桂冠圖書。
簡春安、鄒平儀(1998)。社會工作研究法。台北市:巨流
顏鳳茹(1996)。督導行為與受督導滿意度之研究-以台灣一般綜合醫院為例。東吳大學社工所碩士論文。羅秀華(1997)。拉近實務工作與學院教育的落差:因應社會工作師法的省思。社工實務季刊,1,38-44。
嚴祥鸞(2007)。充權社工工作權-先談社工教育的充權。社區發展季刊,119,271-281。英文文獻
British Association of Social Workers(2011). The Code of Ethic for Social Work. Retrieved from http://cdn.basw.co.uk/upload/basw_95243-9.pdf
Brown, A. & Bourne, I. (1999) The Social Work Supervisor: Supervision in Community, Day Care, and Residential Settings. UK: Open University Press.
Clinpsy(2007). Vignettes: Case Studies and Research at Interview. Retrieved from http://www.clinpsy.org.uk/forum/viewtopic.php?t=1769
Hardina, D. , Middleton, J. ,Montana, S. & Simpson(2007). An Empowerment Approach to Managing Social Service Orginizations, New York: Springer Publishing Company.
Kadushin, A. (1992). Supervision in Social Work. 3rd ed. N.Y. :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Kadusin, A. & Harkness, D.(2002). Supervision in Social Work. 4th ed. N.Y.: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Munson, C.E.(2002). Handbook of Clinical Social Work Supervision. 3rd ed. N.Y.:The Haworth Social Work Practice Press.
National Association of Social Workers(2014). Code of Ethics of the National Association of Social Workers. Retrieved from https://www.socialworkers.org/pubs/code/code.asp
Openshaw, L. (2011). Moral Distress and the Need for Moral Courage in Social Work Practice. NACSW Convention. Retrieved from http://www.nacsw.org/Publications/Proceedings2011/OpenshawLMoralDistressE.pdf
Reamer, G. (1995). Social Work Ethic and Values. New York: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Reamer, G.(1998). The Evolution of Social Work Ethics. Social Work, 43(6), pp.488-500.
Ritchie, J. & Lewis, J. (2004). Qualitative Research Practice: A Guide for Social Science Students and Researchers. London: Sage Publishers.
Sofina Kälvemark, Anna T. Höglund, Mats G. Hansson, Peter Westerholm, Bengt Arnetz(2003). Living with Conflicts-Ethical Dilemmas and Moral Distress in the Health Care System. Social Science & Medicine, 58, pp.1075-1084.
Vignettes: Case Studies and Research at Interview(2007). Retrieved from http://www.clinpsy.org.uk/forum/viewtopic.php?f=21&t=1769&sid=989cb6267ac5f33fcba66cd5e013d591
Wikipedia(2014). Vignette (psychology). Retrieved from http://en.wikipedia.org/wiki/Vignette_(psychology)
網路資料
ETTODAY 政治中心(2012年04月02日)。愛心「無價」又「無假」 勞陣:社工反成弱勢。取自:http://www.ettoday.net/news/20120402/36275.htm
自由時報(2012年07月01日)。量多超時 壓力大 血汗社工。取自: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2/new/jul/1/today-center8.htm
蘋果日報(2013年09月03日)。8成5社工超時工作 4成社工常想離職。取自:http://www.appledaily.com.tw/realtimenews/article/new/20130903/252835/
蘋果日報(2013年09月30日)。社工被迫每周無償加班40小時。取自: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30930/18443975
康健雜誌(2013年9月)。怎樣才能留住社工,救更多孩子。取自:http://www.commonhealth.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51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