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44.200.168.16) 您好!臺灣時間:2023/04/02 02:36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林芳如
論文名稱:村上春樹小說與電影改編之互文研究
指導教授:黃儀冠黃儀冠引用關係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彰化師範大學
系所名稱:國文學系
學門:人文學門
學類:中國語文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畢業學年度:103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300
中文關鍵詞:村上春樹電影改編互文《聽風的歌》《襲擊麵包店》《遇見100%的女孩》《東尼瀧谷》《挪威的森林》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5
  • 點閱點閱:1187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0
本論文以村上春樹的《聽風的歌》、《襲擊麵包店》、《遇見100%的女孩》、《東尼瀧谷》、《挪威的森林》這五本被改編成電影小說為主要的研究範疇。透過五個文本與的電影之間的比較與分析,試圖探討其中互文指涉的情況,並藉由影片改編的詮釋,以更多元的角度來解讀村上春樹的小說世界。
論文的章節安排上,共分成六章。第一章〈緒論〉,主要是陳述本論文的研究動機與目的,並說明互文研究方法、論文之全篇架構。第二章〈村上春樹小說與改編電影經歷〉,以村上春樹的「寫作背景、文壇表現與文風分期」開始,引介出村上春樹書中的小說人物共同性與大量西方符號成立的背景,接著提及村上春樹中譯本在台灣呈現的文化現象。最後針對其小說改編成電影的現況爬梳整理,按照時間先後順序作完整的概要說明。第三章以〈村上春樹早期小說與電影的互文性:《聽風的歌》、《百分之百的女孩》與《襲擊麵包店》〉為主題,探討一九八○年代的村上春樹小說與改編電影風格,找出早期改編村上春樹小說的三部電影導演,共同以電影的實驗風格與手法來呈現村上春樹的小說世界。第四章以〈現代都市中的孤獨:《東尼瀧谷》的影像改編〉為主題,爬梳此部電影的影像改寫。敘述小說中絕望的孤獨,與電影開放式結局帶出希望之不同氛圍,以村上春樹的後現代社會風格,觸及電影中所引伸為主軸之一的女性購物慾望,並探討電影改編結局之文化現象探討,再歸納了小說與電影中人物的角色改編的差異性。第五章以〈永遠的青春物語:《挪威的森林》小說與電影的互文改編〉為題,討論「現實主義文體與影視改編」現象。接著分析了小說與電影中人物的角色改編所的差異性,最後從小說的故事架構探討多重的三角關係與雙軌的故事,並比較電影該如何重現小說中「死亡與生存」之間的哀傷並帶來成長。第六章為總結,綜合歸結上述論述,並給予未來相關研究者建議。

目次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研究動機與研究目的 1
第二節文獻整理與探討 2
一、村上春樹小說之研究 6
二、小說改編電影之研究 11
第三節研究方法與論述架構 14
一、研究方法 14
(一)文本分析法 14
(二)互文相關理論 17
(三)電影符號學理論 22
(四) 文化研究相關理論 24
二、論述架構 25
第二章 村上春樹小說與小說改編電影經歷 29
第一節 村上春樹寫作背景、重要經歷與文壇貢獻 29
第二節 村上春樹的小說與出版情況 34
一、村上春樹寫作小說之風格 34
二、村上春樹在臺灣出版的現況 40
(一)村上春樹的中譯本 41
(二)與村上春樹有關的專書 44
第三節 村上春樹小說改編成電影的歷程 49
一、聽風的歌 51
二、四月某個晴朗的早晨遇見100%的女孩 54
三、襲擊麵包店 56
四、泥土中她的小狗 57
五、東尼瀧谷 58
六、神的孩子都在跳舞 61
七、麵包店再襲擊 64
八、挪威的森林 66
第三章 村上春樹80年代小說與電影的互文性與差異性:《聽風的歌》、《百分之百的女孩》與《襲擊麵包店》 71
第一節《聽風的歌》小說文本與電影改編之互文 71
一、小說影像化的主題位移 74
(一)由片段獨白式闡述到連貫性故事 74
(二)作者創作理念呈現的媒介轉移:從小說創作到拍攝電影理念 79
二、從單向到複雜的人物樣貌 83
(一)加州女孩的聯想:強調在命運安排 85
(二)雙胞胎唱片女孩:增添戲劇張力 87
三、強化社會事件的影響力 91
(一)過去的第2個女孩與我 94
(二)創新劇情:唱片行女孩、鼠的女人背後的男子之死 94
四、小結 97
第二節《百分之百的女孩》與《襲擊麵包店》短片改編 99
一、《百分之百的女孩》小說文本與電影短片改編 99
(一)命運中偶遇的緣分 100
(二)從文字到影像的呈現:色彩的運用 103
二、《襲擊麵包店》小說文本與電影短片改編 107
(一)加強對「社會主義」與「民主主義」的諷刺性 109
(二)日正當中/無仁義之戰:書本/電影中的電影符號象徵 114
三、小結 118
第三節 一九八○年代的村上春樹小說與改編電影異同 119
一、第一人稱的敘述觀點與重複出現的故事背景 119
二、故事中的互文與符號象徵 124
(一)小說文本與歷史人物的互文 124
(二)小說與音樂、廣播、電影等多媒體的互文 127
三、電影改編技巧與風格 130
第四章 現代都市中的孤獨:《東尼瀧谷》的影像改編 139
第一節 由小說的孤獨封閉到電影的開放希望 141
一、小說主題思想:現代都市人的孤獨 142
二、電影的舞台劇效果:重複出現場景與敘事聲音 147
(一)重複出現的場景:平行過場中不同世界的交錯並行 148
(二) 敘事聲音與想像空間 153
三、電影結局改編的市場取向:從孤獨中到希望 161
第二節 商業化行銷下的後現代社會與購物欲望 167
一、後現代社會現象下之衝動型購物與精品消費 167
二、女性與購物慾望 172
第三節 角色的設置與塑造:一人分飾兩角 176
一、東尼瀧谷與瀧谷省三郎 178
二、妻子與應徵的女孩(小沼惠子與久子) 182
三、電影中新增角色:妻子的前未婚夫 185
第五章 永遠的青春物語:《挪威的森林》小說與電影的互文改編 191
第一節 小說與電影的改編背景 191
一、百分之百的現實主義文體與影視改編 193
二、跨越國際的小說與電影製作 198
三、臺灣小說與電影改編的銷售反比現象探討 202
第二節 青春時期的戀愛與成長 208
一、跨越生與死的獨特三角結構關係 208
二、此岸與彼岸的雙軌獨立故事 213
(一) 彼岸:渡邊徹和直子的故事 213
(二) 此岸:渡邊徹和綠的故事 218
三、從生與死相伴下成長 225
第三節 角色人物的設置與塑造 231
一、主要人物 234
(一)渡邊徹 234
(二)直子 240
(三)綠 247
二、次要男性角色 254
(一) 突擊隊 254
(二) Kizuki 255
(三) 永澤 258
三、次要女性角色 260
(一) 玲子姊 260
(二) 初美 263
第六章 結論 267
參考文獻 273
一、村上春樹著作(依出版時間先後順序) 273
二、專書(依作者姓氏筆劃由少而多排列) 276
(一)中文專書 276
(二)外文譯著: 277
四、學位論文(依作者姓氏筆劃由少而多排列) 279
五、期刊論文(依作者姓氏筆劃由少而多排列) 281
六、網頁資料(依筆劃由少而多排列) 282
七、視聽媒體資料(依出版地區與時間先後順序) 285
(一)台灣發行: 285
(二)台灣未發行: 285
附錄 287
附錄一:村上春樹中譯本著作在臺灣出版現象(1979年~2015年6月為止) 287
附錄二:《挪威的森林》文本情節時間軸 296

一、村上春樹著作(依出版時間先後順序)

村上春樹著、賴明珠譯:《失落的彈珠玩具》(文庫本),臺北:時報出版社,1986
年6月
村上春樹著、賴明珠譯:《遇見100%的女孩》(文庫本),臺北:時報出版社, 1986年7月
村上春樹、絲井重里著、賴明珠譯:《夢中見》,臺北:圓神出版社,1988年9月
村上春樹著、賴明珠譯:《聽風的歌》(文庫本),臺北:時報出版社,1988年4月
村上春樹著、劉惠禎等聯合翻譯:《挪威的森林》,臺北:故鄉出版社,1989年2月
村上春樹著、許珀理譯:《麵包屋再襲擊》,臺北:皇冠出版社,1989年9月
村上春樹著、陳明鈺譯:《電視國民》,臺北:皇冠出版社,1990年6月
村上春樹著、張喚民等聯合翻譯:《舞•舞•舞》(上)、(下),臺北:故鄉出版 社,1991年7月
村上春樹著、賴明珠譯:《迴轉木馬的終端》,臺北:遠流出版社,1991年9月
村上春樹著、賴明珠譯:《1973年的彈珠玩具》,臺北:時報出版社,1992年2 月
村上春樹著、賴明珠譯:《遇見100%的女孩》,臺北:時報出版社,1992年2月
村上春樹著、賴明珠譯:《聽風的歌》,臺北:時報出版社,1992年2月
村上春樹著、聯合翻譯:《挪威的森林》,臺北:故鄉出版社,1992年3月
村上春樹著、林少華譯:《挪威的森林》,臺北:可筑出版社,1992年6月
村上春樹著、郭麗花譯:《村上春樹短篇小說傑作選》,臺北:故鄉出版社,1992年7月
村上春樹著、可鍾、傅君譯:《國境之南太陽之西》,臺北:故鄉出版社,1993
年1月
村上春樹著、賴明珠譯:《國境之南太陽之西》,臺北:時報出版社,1993年8月
村上春樹著、賴明珠譯:《世界末日與冷酷異境》,臺北:時報出版社,1994年9月
村上春樹著、賴明珠譯:《1973年的彈珠玩具》,臺北:時報出版社,1995年2月
村上春樹著、賴明珠譯:《遇見100%的女孩》,臺北:時報出版社,1995年2月村上春樹著、賴明珠譯:《聽風的歌》,臺北:時報出版社,1995年2月
村上春樹著、賴明珠譯:《尋羊冒險記》,臺北:時報出版社,1995年8月
村上春樹著、賴明珠譯:《發條鳥年代記(一)鵲賊篇》,臺北:時報出版社,1995年9月
村上春樹著、賴明珠譯:《發條鳥年代記(二)預言鳥篇》,臺北:時報出版社,
1995年9月
村上春樹著、賴明珠譯:《夜之蜘蛛猴》,臺北:時報出版社,1996年5月
村上春樹著、賴明珠譯:《舞•舞•舞》(上),臺北:時報出版社,1996年11月
村上春樹著、賴明珠譯:《舞•舞•舞》(下),臺北:時報出版社,1996年11月
村上春樹著、賴明珠譯:《發條鳥年代記(三)刺鳥人篇》,臺北:時報出版社,
1997年2月
村上春樹著、賴明珠譯:《挪威的森林》,臺北:時報出版社,1997年6月
村上春樹著、賴明珠譯:《萊辛頓的幽靈》,臺北:時報出版社,1998年2月
村上春樹著、賴明珠譯:《地下鐵事件》,臺北:時報出版社,1998年6月
村上春樹、和田誠著、賴明珠譯:《爵士群像》,臺北:時報出版社,1998年9月
村上春樹著、賴明珠譯:《開往中國的慢船》,臺北:時報出版社,1998年12月
村上春樹、松村映三著、賴明珠譯:《邊境.近境》,臺北:時報出版社,1999年3月
村上春樹著、賴明珠譯:《迴轉木馬的終端》,臺北:時報出版社,1999年5月
村上春樹著、李友中譯:《螢火蟲》,臺北:時報出版社,1999年8月
村上春樹著、張致斌譯:《麵包店再襲擊》,臺北:時報出版社,1999年8月
村上春樹著、賴明珠譯:《人造衛星情人》,臺北:時報出版社,1999年12月
村上春樹著、張致斌譯:《電視人》,臺北:時報出版社,2000年1月
村上春樹、安西水丸著、張致斌譯:《象工廠的HAPPY END》,臺北:時報出版
社,2000年4月
村上春樹著、賴明珠譯:《神的孩子都在跳舞》,臺北:時報出版社,2000年8 月
村上春樹著、張致斌譯:《雨天炎天》,臺北:時報出版社,2000年9月
村上春樹著、賴明珠譯:《遠方的鼓聲》,臺北:時報出版社,2000年10月
村上春樹、安西水丸著、賴明珠譯:《日出國的工廠》,臺北:時報出版社,2001
年4月
村上春樹著、賴明珠譯:《聽風的歌》(小開本),臺北:時報出版社,2001年11

村上春樹著、賴明珠譯:《1973年的彈珠玩具》(小開本),臺北:時報出版社,
2001年11月
村上春樹著、賴明珠譯:《尋羊冒險記》(小開本),臺北:時報出版社,2001年
11月
村上春樹著、賴明珠譯:《舞•舞•舞》(上)(小開本),臺北:時報出版社,2001
年11月
村上春樹著、賴明珠譯:《舞•舞•舞》(下)(小開本),臺北:時報出版社,2001
年11月
村上春樹著、賴明珠譯:《國境之南太陽之西》(小開本),臺北:時報出版社,
2001年11月
村上春樹著、賴明珠譯:《發條鳥年代記(一)鵲賊篇》(小開本),臺北:時報
出版社,2001年11月
村上春樹著、賴明珠譯:《發條鳥年代記(二)預言鳥篇》(小開本),臺北:時
報出版社,2001年11月
村上春樹著、賴明珠譯:《發條鳥年代記(三)刺鳥人篇》(小開本),臺北:時
報出版社,2001年11月
村上春樹著、賴明珠譯:《遇見100%的女孩》(小開本),臺北:時報出版社,
2001年11月
村上春樹著、張致斌譯:《麵包店再襲擊》(小開本),臺北:時報出版社,2001
年11月
村上春樹著、張致斌譯:《電視人》(小開本),臺北:時報出版社,2001年11 月
村上春樹著、張致斌譯:《羊男的聖誕節》,臺北:時報出版社,2001年12月
村上春樹著、張致斌譯:《懷念的1980年代》,臺北:時報出版社,2002年4月
村上春樹著、賴明珠譯:《村上收音機》,臺北:時報出版社,2002年7月
村上春樹著、張致斌譯:《蘭格漢斯島的午后》,臺北:時報出版社,2002年12 月
村上春樹著、賴明珠譯:《海邊的卡夫卡(上)》,臺北:時報出版社,2003年1 月
村上春樹著、賴明珠譯:《海邊的卡夫卡(下)》,臺北:時報出版社,2003年1 月
村上春樹、和田誠著、賴明珠譯:《爵士群像(二)》,臺北:時報出版社,2003
年5月
村上春樹著、賴明珠譯:《挪威的森林》,臺北:時報出版社,2003年11月
村上春樹著、村上陽子攝影、賴明珠譯:《如果我們的語言是威士忌》,臺北:時
報出版社,2004年5月
村上春樹著、張致斌譯:《雪梨!》,臺北:時報出版社,2004年7月
村上春樹、河合隼雄著、賴明珠譯:《村上春樹去見河合隼雄》,臺北:時報出版
社,2004年9月
村上春樹著、賴明珠譯:《黑夜之後》,臺北:時報出版社,2005年1月
村上春樹著、賴明珠譯:《東京奇譚》,臺北:時報出版社,2006年2月
村上春樹著、賴明珠譯:《終於悲哀的外國語》,臺北:時報出版社,2006年11 月
村上春樹著、賴明珠譯:《尋找漩渦貓的方式》,臺北:時報出版社,2007年9 月
村上春樹著、賴明珠譯:《村上朝日堂》,臺北:時報出版社,2007年11月
村上春樹著、賴明珠譯:《村上朝日堂反擊》,臺北:時報出版社,2007年11月
村上春樹著、賴明珠譯:《村上朝日堂嗨嗬》,臺北:時報出版社,2007年11月
村上春樹著、劉名揚譯:《給我搖擺,其餘免談》,臺北:時報出版社,2008年6

村上春樹著、賴明珠譯:《關於跑步,我說的其實是……》,臺北:時報出版社,
2008年11月
村上春樹著、賴明珠譯:《1Q84 Book1、Book2》,臺北:時報出版社,2009年11

村上春樹著、賴明珠譯:《1Q84 Book3》,臺北:時報出版社,2010年9月
村上春樹著、賴明珠譯:《村上朝日堂是如何鍛鍊的》,臺北:時報出版社,2011
年1月
村上春樹著、賴明珠譯:《村上春樹雜文集》,臺北:時報出版社,2012年2月
村上春樹著、張致斌譯、Kat Menschik繪:《睡》,臺北:時報出版社,2012年8 月
村上春樹著、賴明珠譯:《村上收音機》,臺北:時報出版社,2012年11月
村上春樹著、賴明珠譯:《村上收音機2:大蕪菁、難挑的酪梨》,臺北:時報出
版社,2012年11月
村上春樹著、賴明珠譯:《村上收音機3:愛吃沙拉的獅子》,臺北:時報出版社,
2013年1月
村上春樹著、張致斌譯、Kat Menschik繪:《襲擊麵包店》,臺北:時報出版社,
2013年8月
村上春樹著、賴明珠譯:《沒有色彩的多崎作和他的巡禮之年》,臺北:時報出版
社,2013年10月
村上春樹著、賴明珠譯、Kat Menschik繪:《圖書館奇譚》,臺北:時報出版社,
2014年8月
村上春樹著、賴明珠譯:《沒有女人的男人們》,臺北:時報出版社,2014年10 月
小澤征爾、村上春樹著、賴明珠譯、焦元溥音樂審訂:《和小澤征爾先生談音樂》,
臺北:時報出版社,2014年12月


二、專書(依作者姓氏筆劃由少而多排列)

(一)中文專書

王光波著:《在森林裡遇見村上春樹》,臺北:大旗出版社,2013年7月
吳珮慈著:《在電影思考的年代》,臺北:書林出版社,2007年5月
李屏賓著:《光影詩人李屏賓》攝影集,臺北:田園城市出版社,2009年11月
李歐梵著:《文學改編電影》,香港:三聯書局,2010年10月
周慶華著:《跨領域語文教育的探索》,臺東:國立臺東大學出版,2011年7月
林少華著:《為了靈魂的自由──村上春樹的文學世界》,北京:中國友誼出版社,
2010年1月
林立樹著:《現代思潮: 西方文化研究之通路》,臺北:五南文化出版社,2007年
2月
南方朔著:《憤怒之愛:60年代美國學生運動》,臺北:四季文化出版社,1980
年2月
洪美華主編:《日本電影名片手冊》,臺北:故鄉出版社,1989年4月
張小玲著:《從現代到後現代的自我追尋:夏目漱石與村上春樹的比較研究》,臺
北:威秀資訊出版社, 2015年1月
張明敏著:《村上春樹文學在臺灣的翻譯與文化》,臺北:聯合文學出版社,2009
年11月
張恆豪等合著:《愛、理想與淚光:文學電影與土地的故事》(上)(下),臺北:
遠景出版社,2010年12月
張覺明著:《電影編劇》,臺北:揚智文化事業公司,1997年3月
許致文著:《村上先生的愛樂電台》,臺北:時報出版社,2007年11月
陳碧月著:《文學電影的閱讀密碼》,臺北:五南出版社,2014年7月
陳儒修著:《電影帝國--另一種注視/電影文研究》,臺北:萬象出版社,19995年
12月
舒明著:《平成年代的日本電影1989-2006》,香港:三聯書局,2007年1月
黃以曦著:《離席:為什麼看電影》,臺北:八琦文化出版社,2013年2月
黃新生著:《電影理論》,臺北:五南圖書出版社,2010年2月
黃儀冠著:《從文字書寫到影像傳播:台灣「文學電影」之跨媒介改編》,臺北:
學生書局,2012年9月
黃儀冠著:《臺灣女性書寫與電影敘事之互文研究》,臺北:花木蘭出版社,2013

楊照著:《永遠的少年──村上春樹與《海邊的卡夫卡》》,臺北:本事文化出版
社,2011年1月
齊隆王著,《電影符號學概論》,臺北:書林出版社,1993年4月
劉向仁著:《村上春樹密碼》,臺北:普天出版社,2006年8月
歐宗智著:《由夏目漱石到村上春樹:日本小說名著、鑑賞》,臺北:致良出版社,
2012年1月
鄭樹森著:《電影類型與類型電影》,臺北:洪範出版社,2005年11月
黎活仁總編輯:《國際村上春樹研究輯一》,臺北:獨立作出版社,2013年12 月
蕭秋梅著:《村上春樹的黃色辭典》,臺北:生智出版社,2000年12月
謝天振著:《比較文學與翻譯研究》,臺北:台灣業強出版社,1994年3月
鍾文榛著:《孤獨與疏離:從臺灣現代小說透視時代心靈的變遷》,臺北:紅螞蟻
圖書出版社,2012年11月
羅佳琦著:《村上春樹》,臺北:生智出版社,2006年1月

(二)外文譯著:

Armes, Roy著、廖金鳳、陳儒修合譯:《第三世界電影與西方》,臺北:國家電影
資料館,1997年2月
Bordwell, David著、李顯立等譯:《電影敘事:劇情片中的敘述活動》,臺北:遠
流出版社,1999年
Davis, Darrell William(戴樂維)、葉月瑜著:《東亞電影驚奇—中港日韓》,臺北:
書林出版社,2011年1月
Fitzgerald, F. Scott(史考特.費滋傑羅)著、徐之野譯:《大亨小傳》,新經典文
化出版社,2012年1月
Forster E.M.(佛斯特)著、李文彬譯:《小說面面觀—現代小說寫作的藝術》,臺
北:志文出版社,2002年1月
Foster Thomas C.(湯瑪斯.佛斯特)著、潘美岑譯:《美國文學院最受歡迎的23
堂小說課》,臺北:采實文化出版社,2014年4月
Giannetti, Louis(路易斯.吉奈堤)著、焦雄屏譯:《認識電影》,臺北:遠流出
版社,2005年6月
Laurent, Jullier、Michel Marie著、喬儀蓁譯:《閱讀電影影像(Lire les Images de
Cinema)》,臺北:積木文化出版社,2010年7月
McDonald, Paul著、馬斌、鄒念祖合譯:《明星夢工廠—炒作好萊塢流行人物》,
臺北:書林出版社,2003年12月
Sadoul, Georges(喬治‧薩杜爾)著、徐昭、胡承偉譯:《世界電影史》,北京:中
國電影出版社,1982年
Stam, Rober著、陳儒修、郭幼龍譯:《電影理論解讀》,臺北:遠流出版社,2002
年9月
Turner, Graeme(葛萊姆‧特納)著、林文淇譯:《電影的社會實踐》,臺北:遠流
出版社,1997年2月
Rubin,Jay(傑‧魯賓)著、周月英譯:《聽見100%的村上春樹》,臺北:時報出
版社,2004年5月
小森陽一著、秦剛譯:《村上春樹論:精讀《海邊的卡夫卡》》,臺北:人間出版
社,2012年6月
內田樹著、楊偉、蔣葳譯:《當心村上春樹》,臺北:時報出版社,2009年11月
王月魂著、劉慧玉譯:《女人撐起半邊天:亞洲女性消費力報告》,臺北:財訊出
版社,2007年9月
吉本由美著、嚴可婷、張克柔譯:《魷魚干電影院》,臺北:田園出版社, 2014
年9月
村上春樹口述、松家仁之採訪、賴明珠、張明敏譯:《1Q84之後~特集》,臺北:
時報出版社,2011年1月
河合俊雄著、林暉鈞譯:《當村上春樹遇見榮格:從《1Q84》的夢物語談起》,臺
北:心靈工坊出版社, 2014年12月
洋泉社著、張竹聿譯:《村上春樹的文學迷宮1979~2010三十年作品全解說》,臺
北:八方出版社,2012年5月
深海遙著、賴明珠譯:《探訪村上春樹的世界東京篇1968-1997》,臺北:紅色文
化事業出版社,1998年11月
莫尼克.卡爾科.馬賽爾、讓娜.瑪麗.克萊爾著,劉芳譯:《電影與文學改編》,
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2005年
莫爾.亨利.T /華倫.羅伯茲著、奚修君譯:《D.H.勞倫斯》,臺北:貓頭鷹
出版社,2001年3月
箱崎總一著、何逸塵譯:《孤獨心理學》,北京:作家出版社,1988年10月
藤井省三著、張明敏譯:《村上春樹心底的中國》,臺北:時報出版社, 2008年
12月


四、學位論文(依作者姓氏筆劃由少而多排列)

方冠婷著:《日本文學在台灣—以村上春樹為例》,輔仁大學日本語文學系碩士論
文,2005年
李詠青著:《村上春樹研究》,輔仁大學日本語文學所碩士論文,2001年
周美瑩著:《村上春樹研究─以村上文學的動物為中心─》,輔仁大學日本語文學
系碩士論文,2009年
林育德著:《村上春樹《國境之南、太陽之西》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國文學
系碩士班論文,2012年
林鍵鱗著:《村上春樹作品與自我治療——以初期四部曲為中心——》,輔仁大學
日本語文學系碩士論文,2007年
張明敏著:《村上春樹文學在台灣的翻譯與文化翻譯:1985-2008》,輔仁大學比較
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年
張明敏著:《村上春樹研究--以村上的翻譯與被翻譯為主》,高雄第一科技大學應
用日與研究所博士論文,2002年
張純毓著:《村上春樹的文學思想研究---以《1Q84》為主》,華梵大學東方人文思
想研究所碩士論文,2011年
郭立欣著:《村上春樹作品中的孤獨感寫作風格之研究─以《挪威的森林》、《國
境之南、太陽之西》、《人造衛星情人》為中心》,中國文化大學日本
研究所碩士論文,2007年
陳珮瑜著:《從文化工業剝離的可能—以村上春樹為例》,國立中山大學哲學研究
所碩士論文,2007年
陳菀惠著:《村上春樹論─自我敘述與溝通─》,輔仁大學日本語文學系碩士論文,
2009年
陳順杰著:《從陷落到救贖--村上春樹小說研究》,國立台中教育大學語文教育學
系碩博士班碩士論文,2009年
陳瑩玉著:《村上春樹《聽風的歌》中譯本研究》,國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學應用日
語所碩士論文,2005年
陳榮鈞著:《馬茲‧艾克《睡美人》研究─疏離與解構》,國立臺灣藝術大學戲劇
學系表演藝術碩士論文,2014年
陳鋼著:《村上春樹《發條鳥年代記》中的「大日本帝國」寫作》,淡江大學日本
語研究所碩士班碩士論文,2012年
陳靜儀著:《少年卡夫卡的求索之旅──村上春樹《海邊的卡夫卡》》,國立臺東
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年
程珮涵著:《村上春樹作品中之並行物語—以《世界末日與冷酷異境》及《海邊的
卡夫卡》為中心—》,東吳大學日本語文學系碩士班論文,2011年
楊雅如著:《村上春樹《海邊的卡夫卡》中暴力與性關係的魔幻寫實論述》,國立
交通大學外國語文學系外國文學與語言學碩士論文,2011年
葉夌著:《村上春樹的初期三部作與《挪威的森林》之關聯性─以敘述的觀點分析》,
淡江大學日本語研究所碩士班碩士論文,2008年
齊文專著:《村上春樹文學中之女性關係—著、眼於初期三部作與《舞.舞.舞》—》,
淡江大學日本語研究所碩士班碩士論文,2011年
劉德敏著:《村上春樹作品《1Q84》中「入口」與「出口」之意涵-以女主角青豆
的「自我改革」為中心-》,淡江大學日本語研究所碩士班碩士論文,
2011年
劉曉慈著:《村上春樹初期三部作中的「死」─從「我」的敘述意圖來看─》,淡
江大學日本語研究所碩士班碩士論文,2012年
歐宛淳著:《村上春樹作品中的「自我」像-以長篇作品《世界末日與冷酷異境》
為中心》,輔仁大學日本語文學系碩士論文,2008年
蔡佩珊著:《《聊齋誌異》與電影改編之研究—以《畫皮》、《轉生術》為主》,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2014年
鄭智謙著:《符號與機器:論村上春樹《海邊的卡夫卡》》,國立中山大學哲學研
究所碩士論文,2009年
蕭煜倫著:《想像邊界:村上春樹與石黑一雄小說中的日本性》,國立中央大學英
美語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9年
賴秉薇著:《村上春樹的長篇小說作品風格變化─以《黑夜之後》為中心─》,長
榮大學日本語文學系碩士論文,2006年
駱志信著:《從疏離到參與—村上春樹小說的成長與轉變》,南華大學文學研究所
碩士論文,2005年
謝珮瑩著:《台灣村上春樹小說讀者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廣告研究所碩士論文,
2003年
藍曉恆著:《村上春樹《東京奇譚集》賴明珠.林少華譯本比較-對於各種型態的
翻譯問題-》,國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學應用日語研究所碩士論文,2011

羅心華著:《以整合行銷傳播觀點看購物心情、情緒、商店氣氛與衝動性購買行為
之關係-以北市四家百貨公司為例》,國立交通大學傳播研究所碩士論
文,2005
羅佳琦著:《村上春樹中譯小說研究》,佛光人文社會學院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2004年
羅祖珍著:《讀者觀點:臺灣村上春樹讀者的文化實踐分析》,國立交通大學社會
與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年

五、期刊論文(依作者姓氏筆劃由少而多排列)

中村三春著、黃錦容譯:〈作為「危機作家」的村上春樹〉,《文山評論:文學與
文化》第六卷第二期,2013年6月,頁35-51
石安伶、李政忠著:〈雙重消費、多重愉悅:小說改編電影之互文/互媒愉悅經驗〉,
《新文學研究》第118期,2014年1月,頁1-53
余永寬著:〈村上春樹的音樂世界〉,《PAR表演藝術》第180期,2007年12月,
頁98-99
余永寬著:〈回憶咖啡館裡的挪威森林〉,《聯合文學》第27卷第2期/314期,
2010年12月,頁47-49
吳佩珍著:〈無終點的終點:三島由紀夫、大江健三郎到村上春樹「零年代」〉,
《印刻文學生活誌》第捌卷第柒期/103期,2012年3月,頁60-62
李明峻著:〈冷戰後的日本對中政策〉,《台灣國際研究季刊》第5卷第3期,2009
年秋季號,頁51-72
村上春樹著、賴明珠譯:〈東京地下的黑色魔幻〉,《印刻文學生活誌》第捌卷第
柒期/103期,2012年3月,頁33-51
卓伯棠著:〈電影記號學的理論和實踐〉,《影響》第14期,1976年,頁69-75
林麗珊著:〈現代文學與電影的哲學省思〉,《哲學與文化》第34卷第2期,2007
年2月,頁59-76
徐紀芳著:〈影音與文字的美麗與哀愁—試探文學之於電影的會通與轉化〉,《藝
術學報》第74期,民國93年8月,頁211-229
馬世芳著:〈那宜於傷感的青春〉,《聯合文學》第27卷第2期/314期,2010年
12月,頁50-51
張明敏著:〈解讀台灣市場中的村上春樹與吉本芭娜娜〉,《文史台灣學報》第三
期 2012年10月,頁99-130
張明敏著:〈三角關係與兩個世界 ─ 關於百分百寫實的《挪威的森林》〉,《聯
合文學》第27卷第2期/314期,2010年12月,頁32-37
張慧娟、張學軍著:〈新世紀文學和電影的互動影響〉,《天津師範大學學報》第
205期,2009年第4期,頁67-71
郭正佩著:〈《挪威的森林》踏查記〉,《聯合文學》第27卷第2期/314期,2010
年12月,頁44-46
陳淑子著:〈女性消費力—不容小覷的族群〉,《代步與休閒產業》雙月刊,第45
期,2009年6月,頁33-35
陳薏如著:〈〈兒子的大玩偶〉電影改編的文本互涉〉,《育達科大學報》 第23
期,民國99年6月,頁1-18
曾肅良著:〈都是資本主義惹的禍?!文化與消費經濟結合的文化生態〉,《美育》
第136期,2010年7月,頁50-55
黃儀冠著:〈男性凝視,影像戲仿—台灣「文學電影」的神女敘事與性別符碼
(1980s)〉,《台灣文學報》第五期,2004年6月,頁153-186
董群智著:〈村上春樹的文學宣言--「且听風吟」的一種解讀〉,《河南大學學報》
第48卷第4期,2008年7月,頁121-124
劉研著:〈「且听風吟」的互文性文庫策略〉,《外國問題研究》總第196期,2010
年第2期,頁14-19
劉振南著:〈在挪威的森林裡醒來〉,《聯合文學》第27卷第2期/314期,2010
年12月,頁47-49
劉梓潔著:〈先看電影還是小說〉,《PAR表演藝術》第196期,2009年04月,
頁118
劉森堯著:〈從小說到電影〉,《中外文學》第23卷第6期,1994年11月,頁 38
歐宗智著:〈村上春樹的數字修辭〉,《全國新書資訊月刊》,民國97年1月號,
頁4-5
蔡秀枝著:〈談改編電影對文學文本敘事的改寫:從《死前的最後一課》到《死亡
紀事》〉,《美育》第190期,2012年11月,頁16-17
蔡雨杉著:〈《挪威的森林》的光影敘詩〉,《聯合文學》第27卷第2期/314期,
2010年12月,頁30-31
蔡璧卉著:〈精品特質、衝動性特性、虛榮心對精品購買意願影響之研究〉,《行
銷評論》,2010 年冬季第7卷,第4期,頁447-470
賴明珠著:〈《挪威的森林》的祕密 ─ 從電影回顧小說原著〉,《聯合文學》第
27卷第2期/314期,2010年12月,頁38-43
賴明珠著:〈村上春樹狂潮再起──《1Q84》到《聽風的歌》三十年〉,《聯合文
學》第302期,2009年12月號,頁68
賴明珠著:〈村上春樹的翻譯之神〉,《印刻文學生活誌》第捌卷第柒期/103期,
2012年3月,頁54-56
賴祥蔚著:〈文學改編電影劇本的藝術〉,《藝術欣賞》第九卷第四期,2013年
12月,頁94-100
聯合文學編輯部著:〈捕捉生命中的哀愁:專訪《挪威的森林》電影導演陳英雄〉,
《聯合文學》第27卷第2期/314期,2010年12月,頁26-29
鍾文音著:〈挪威的森林與慈悲情人〉,《印刻文學生活誌》第捌卷第柒期/103期,
2012年3月,頁63-65
簡白著:〈終於悲哀的芥川賞〉,《印刻文學生活誌》第捌卷第柒期/103期, 2012
年3月,頁57-59
簡成熙:〈電影美學與社會實踐〉,《中華教育》第60卷第3期,2009年9月,
頁166-181

六、網頁資料(依筆劃由少而多排列)
1.〈馬奎斯4部小說與電影結緣 拒絕《百年孤獨》影像化〉http://dailynews.sina.com/bg/ent/hollywood/phoenixtv/20140422/21105662255.html
2014年4月22日《鳳凰網》報導 2015年5月23日瀏覽
2.《挪威的森林》日本正式公映 票房口碑雙悲催
http://ent.china.com/movie/news/205/20101216/16296472.html
《中華網》娛樂版2010年12月16日報導 2015年5月21日瀏覽

3.《挪威的森林》電影發行DVD文案/導演訪談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dvd/dvdfile.php?item=D020038571
2015年7月16日瀏覽
4.2005年第25屆台北金馬國際影展http://weitzern.pixnet.net/blog/post/ 7268726-2005
台北金馬國際影展 2015年7月16日瀏覽
5.2014年香港獨立電影節http://www.hkindieff.hk/2014part1/Ogawa.html
2015年7月16日瀏覽
6.ajump:《東尼瀧谷/村上春樹(收錄於萊辛頓的幽靈)》
http://blog.yam.com/ajump/article/14081572 2008年3月2日。2015年4月20日瀏覽

7.Mtime時光網:〈專訪陳英雄:電影語言比故事情節更重要〉2011年06月18日報導 http://news.mtime.com/2011/06/18/1462421.html 2015年7月16日瀏覽
8.weitzern:《東尼瀧谷觀後感》https://www.ptt.cc/bbs/mknoheya/M.1132084082.A.D49.html
2005年11月16日。2015年4月20日瀏覽
9.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CNKI)
http://big5.oversea.cnki.net/kns55/brief/result.aspx?dbPrefix=CJFD
2015年1月20日瀏覽
10.中國新聞社:〈《挪威的森林》電影版確定主演激情戲引關注〉,
http://www.chinanews.com/yl/yl-dyzx/news/2009/05-15/1694316.shtml2009年05月 15日報導 2015年7月15日瀏覽
11.互聯網電影數據庫Internet Movie Data Base(IMDB) http://www.imdb.com/
2015年7月16日瀏覽
12.卡夫卡獎介紹維基百科 http://zh.wikipedia.org/wiki/卡夫卡獎
2014年8月18日瀏覽
13.全球電影票房統計網http://www.boxofficemojo.com/ 2015年7月16日瀏覽
14.老人影癡症網站 http://www.geocities.ws/mac0706/word/highn.html 2015年7月16
日瀏覽
15.色彩心理學知識網http://td026544.pixnet.net/blog/post/32030867-90%86%E5%AD%B8%E8%89%B2%
E5%BD%A9%E5%BF%83%E7% 2015年7月16日瀏覽
16.批踢踢實業坊電影版/元祖.村上的部屋 telnet://ptt.cc:443 2015年7月16日瀏覽

17.村上春樹の東尼瀧谷 http://blog.xuite.net/tony0224/ 2015年7月16日瀏覽
18.村上春樹維基百科 http://zh.wikipedia.org/wiki/%E6%9D%91%E4%B8%8A%E6%98%A5%E6%A8%B9 2015年7月16日瀏覽

19.林欣誼:〈村上創作30年《挪威的森林》搬上銀幕〉(原收錄於《中國時報》2008
年11月26日) https://www.readingtimes.com.tw/timeshtml/authors/murakami_haruki/internation/02.html 2015年7月16日瀏覽
20.既視現象介紹 http://mmdays.com/2007/10/26/deja_vu/ 2015年7月16日瀏覽
21.香港文匯報導中心:〈《挪威的森林》電影不如小說 評價菊地凜子兩極化〉 http://paper.wenweipo.com/2010/09/03/EN1009030018.htm 2010年9月3日報導2015年7月16日瀏覽
22.挪威的森林電影官網http://norwegianwood.events.pixnet.net/news.php 2015年7月16日瀏覽
23.時報閱讀網:村上春樹的網路森林 http://www.readingtimes.com.tw/timeshtml/authors/murakami_haruki/cworks/01.html 2015年7月16日瀏覽
24.財團法人國家電影中心 http://www.funscreen.com.tw/ 2015年7月16日瀏覽
25.陳平浩著:〈歷久彌新的法國新浪潮:新與舊、影像與文字之間的辯證〉,《放映週報194期》,財團法人國家電影中心,2009年2月13日。網路版http://www.funscreen.com.tw/fan.asp?F_No=545 2015年2月5日瀏覽
26.朝日新聞網英文版(AJW)村上春樹系列訪談報導網路版http://ajw.asahi.com/category/special/haruki_murakami/ 2015年7月16日瀏覽
27.黃英雄電影部落格http://blog.sina.com.tw/hero_movie/ 2015年7月16日瀏覽
28.董銘:〈對話陳英雄:我能看出一部影片是否是真的傑作〉,《新浪娛樂》上海電影節報導http://ent.sina.com.cn/m/c/2011-06-19/23063338943.shtml 2011年6月19日報導2015年7月16日瀏覽
29.戴晚郎:〈那一年,我們一起學運〉東森新聞網 http://www.ettoday.net/news/20140330/340289.htm#ixzz3QYR34yO7 2014年3月30日報導 2015年7月16日瀏覽
30.韓景龍:〈專訪《挪威森林》導演陳英雄:進退兩難的改編〉,2011年9月16日報 導http://ent.people.com.cn/GB/81372/15673068.html 2015年7月16日瀏覽
31.魏大海:〈日本作家筆下的二戰〉,中國國際廣播電台:華夏文化報導
http://big5.cri.cn/gate/big5/gb.cri.cn/3601/2005/08/16/882@661630.htm 2015年7月15
日瀏覽
32.麵包店再襲擊影片片段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K786lBnDtNk 2015年
7月16日瀏覽

七、視聽媒體資料(依出版地區與時間先後順序)

(一)台灣發行:
東尼瀧谷(2004) 挪威的森林(2010)
1.《東尼瀧谷》(原名:トニー滝谷,Tony Takitani),2004年,導演市川隼,繁體中文字幕翻譯:賴明珠,76分鐘,勝琦國際多媒體股份有限公司
2.《挪威的森林》(原名:ノルウェイの森,Norwegian Wood),2010年,法籍越南導演Anh Hung Tran,繁體中文字幕翻譯:賴明珠,132分鐘,迪昇數位影視有限公司
(二)台灣未發行:
1.《聽風的歌》(原名:风の歌を聴け),1981年,日籍導演大森一樹,98分鐘。販売元: ジェネオン エンタテインメント(日本)
2.合輯:DVD+Booklet小冊子
(1)《襲擊麵包店》(原名:パン屋襲撃,Attack on the Backery),1982年,日籍導演山川直人,14分鐘,販売元:J.V.D.(日本)
(2)《100%的女子》(原名:100%の女の子,A Girl,She is 100 Percent),1983年,日籍導演山川直人,11分鐘,販売元:J.V.D.(日本)
3.《神的孩子都在跳舞》(原名:All God's Children Can Dance),2007年,美籍導演Robert Logevall,85分鐘,制片公司:Anonymous Content(美國)
4.《トニー滝谷》,導演市川隼, 2004年,日本國內販賣版本,本片76分鐘,特典145分鐘(包含:村松正浩監督紀錄片《晴れた家》96分鐘,為《東尼瀧谷》電影拍攝幕後花絮/導演市川準訪談/男主角尾形一生訪談/女主角宮澤理惠訪談,共49分鐘),製片公司:WILCO.Co.Ltd.

連結至畢業學校之論文網頁點我開啟連結
註: 此連結為研究生畢業學校所提供,不一定有電子全文可供下載,若連結有誤,請點選上方之〝勘誤回報〞功能,我們會盡快修正,謝謝!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