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
丁仁傑 (1999)。社會脈絡中的助人行為:臺灣佛教慈濟功德會個案研究。台北市:聯經。
王湘盈 (2003)。從眾行為之個人影響因素及其決策過程分析。國際經濟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縣:國立東華大學。王貴瑛 (2001)。國民小學家長參與學校事務之個案研究---以學校義工為例。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 市:國立台中師範學院。江滿堂、許明珠(2005)。從行銷管理談優質學校的形象管理。人文及社會學科教學通訊,16(1),104-121。利百芳 (2004)。家長參與學校事務之個案研究─以桃園縣一所國小為例。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縣:私立中原大學。吳延齡(1997)。提昇體育水準之我見。臺灣體育,93,82-83
吳國基(2005)。學校行銷策略在學校行政上的應用與實務。學校行政雙月刊,37,96-108。呂艾穎 (2006)。我國金融服務業參與運動贊助動機、考量因素與贊助動機之分析。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學院體育運動管理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台中市。。呂振偉 (2008)。贊助商與運動賽事一致性在賽事認同對贊助效益影響之調節效果。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央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桃園市。
李如婷 (2003)。個人捐贈行為及其影響因素之探討-以嘉義地區為例。社會福利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國立中正大學。李昭明 (2014)。機關團體學校捐款影響因素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教育教育行政與政策發展研究所,嘉義縣。李美枝 (2002)。社會心理學:理論研究與應用。台北市:文笙書局。
林春貴 (2003)。國中家長教師對家長參與學校事務與組織氣氛、行政決定關係知覺之研究。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高雄市: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周佳怡 (2012)。高雄市桌球運動參與者對企業贊助桌球運動的品牌形象與品牌認同之研究。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高雄市: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翁志成(1993a)。運動團隊的傳統化行政運作理念。臺灣省學校體育,3(4),26-29。
翁志成(1999)。運動訓練管理。臺北:師大書苑。
張大昌(2003)。校代表隊組訓。學校體育,13(2),39-44。
張在山(1991)。非營利事業的策略性行銷。台北市:授學出版社。
張成林(1994)。現代奧林匹克主義的再詮釋。國際奧會百周年紀念專輯。臺北:中華台北奧林匹克委員會。
張春興 (1994):現化心理學。台北市:東華書局。
張春興、林清山(1989):教育心理學。台北市:東華書局。
教育部(2006)。國民體育法。2006.09.25,取自:http://www.ncpfs.gov.tw。
教育部(2007)。快活計畫~促進學生身體活動,帶給學生健康、活力與智慧。2 0 0 9年1 2月1 2日,取自教育部體育司網址http://140.122
教育部(2009)。98學校體育統計年報。台北市: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體育研究與發展中心。
教育部(2010)。學校體育白皮書草案。台北市: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體育研究與發展中心。
教育部體育司(2004)。培養活力青少年白皮書。臺北市:教育部體育司。
許詩旺(2005)。教育行銷策略應用之探討。現代教育論壇,12,111-118。
許樹淵(2003)。運動賽會的贊助和廣告。運動賽會管理。臺北:師大書苑有限公司。
陳巧幸 (2006)。《贊助策略對消費者購買意圖之影響》國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學行銷與流通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陳依伶 (2002)。民間社會福利機構捐款人捐款行為探討—以某社會福利基金會為例。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南投縣:國立暨南國際大學。陳尚彣 (2006)。企業贊助運動效果之討論。輔仁大學體育學刊第五期,287~298 頁陳慕華 (2002)。國民中學家長參與校務和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陳龍雄 (1987)。學校體育經費之籌措與運用。國民體育季刊,16(1),20-21。
陳龍雄 (1989)。運動選手培訓的觀念與作法。國民體育季刊,18(3),41-51。
曾瑞成 (2007)。推動快活學校的思維與機制。學校體育,17(4)。台北市:教育部。程紹同 (2001)。第5促銷元素。台灣台北:滾石文化。
馮義方(1999)。企業對於運動贊助行為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大學,台北市。黃佑鋒(2003)。運動賽會的媒體策略對企業贊助意願之研究-以Nike 贊助 HBL 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台北巿立體育學院,台北市。黃振紅 (2007)。《企業參與運動贊助之效益探討》。淡江體育,第十期,183-194黃淑汝 (1998)。台灣地區職業運動贊助管理之研究。國立交通大學經營管理研 究所碩士論文。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87NCTU0457048。葉憲清(2005)。學校體育行政。臺北:師大書苑。
鄒慶宗 (2005)。運動贊助之個案研究-以宏碁公司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東大學體育研究所論文,台東市。劉宜璇 (2002)。非營利性運動組織財源籌募策略個案研究。體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劉雅惠 (2005)。《職棒球迷的球隊認同感對贊助企業品牌權益影響之研究—以La new熊隊為例》,私立朝陽科技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蔡心怡(2003)。個體理想性與任務重要性對從眾行為的交互作用影響。後勤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縣:國立國防管理學院。蔣宜龍 (1998)。企業贊助運動賽會效益之研究。國立體育學院體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87NCPES567003。蕭美珠(1992)。組訓運動代表隊之意義、功能和方式。大專
蕭嘉惠 (1995),運動組織與企業組織經理人對贊助運動考量因素之比較研究。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體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蕭嘉惠 (2001)。運動賽會贊助管理個案研究--以中華汽車盃國際體操邀請賽為 例 。未出版博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台北市。戴暉恩 (2006)。國小學童家長資助學校體育活動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學院體育研究所論文,台中市。。戴遐齡 (2005)。運動贊助與體育發展探究。臺北市立師範學院學報民 94,第 36 卷第一期 121-146 頁
謝旻凱、蕭嘉惠 (2010)。學校運動代表隊創新經營理念之探討。第 4 卷第 1 期 海峽兩岸體育研究學報 Vol4 No.1 2010 年 3 月
謝維玲(譯)(2009)。運動改造大腦。台北:野人。(John J. Ratey, MD, with Eric Hagerman)
韓大衛 (1994)。企業贊助大專院校運動代表隊的動機與學生對企業贊助的認知及贊助效果之研究。國立體育學院體育學系碩士論文。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83NCPES567010。顧兆台 (1992)。淺談運動代表隊組訓的幾個問題。大專體育,3(2)。6-7。
蘇錦雀 (2002)。企業贊助九十一年全國中等學校運動會之研究。體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國立台灣師範大學二、外文部分
Elliot Aronson, Timothy D. Wilson, &; Robin M. Akert (2002). 社會心理學(李茂興、余伯泉)。台北市:揚智文化(原著於1994年出版)。
Gerard, H., Wilhelmy, R., &; Connolley, E. (1968). Conformit yand group size.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Psychology, 8, 79-82.
Henry Gleitman (1997). 心理學(洪蘭)。台北市:遠流(原著於1991 年出版)。
Katie Misener (2013)By the results of inter-community non-profit sports organizations to underst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rocess and organizational ability . ReviewSport Management Review Volume 16, Issue 12, May 2013, Pages 135–147。
Katie Misener (2014) In support of sport: Examin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mmunity sport organizations and sponsors Original Research Article Sport Management. ReviewSport Management Review Volume 17, Issue 4, November 2014, Pages 493–506。
Howard, D. R., &; Crompton, J. L. (1995). Financing Sport. Fitnes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c. Meenaghan, T. (1991). The role of sponsorship in the marketing communication mix.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dvertising, 10(1), 35-48.
McCarville, R. E., & Copeland, R. P. (1994). Understanding sport sponsorship through exchange theory. Journal of Sport Management, 8(3), 102-114. Stotlar, D. K. (1993). Successful sport marketing. Dubuque, IA : Wm. C. Brown Communications. Sandler, D. M., &; Shani, D. (1989) Olympic sponsorship vs. “Ambush” marketing: Who gets the gold? Journal of Advertising Research , 11, 4-9.
Mullin, B.J., Hardy S. and Sutton W.A. (1993), Sport Marketing, Champaign, IL Human Kinetic.
Sandler, M.D. and Shani, D. (1989), “Olympic sponsorship vs.‘ambush’marketing:who gets the goal,”Journal of Advertising Research, Vol.29, Iss.4,pp.9-14.
Stotlar, D.K. (1993), “Sponsorship and Olympic Winter Game,”Sport Marketing Quarterly, Vol.2, No.3, pp.35-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