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Montessori英文譯著
Maria Montessori (1966). What you should know about your child (Claremont, C. A, Trans.). Madras : Kalakshetra Publications. (Original work published 1948)
Maria Montessori (1967). The absorbent mind (Claremont, C. A, Trans.). New York: Dell Pub. Co. (Original work published 1949)
Maria Montessori (1967). The discovery of the child (M. Joseph Costelloe.). Notre Dame, Ind.: Fides Publishers. (Original work published 1948)
Montessori, (1972). The secret of childhood (Claremont, C. A, Trans.). New York: Ballantine Books. (Original work published 1966)
Maria Montessori (1995). The advanced Montessori method (Jeffrey Stern, Trans.). Bristol: Thoemmes Press. (Original work published 1919)
Maria Montessori (2005). Dr. Montessori's own handbook (William Heinemann.). Mineola, New York: Dover Publications. (Original work published 1914)
貳、Montessori中文譯著
王愉文、李玄媛、李淑容、邱琡雅、許興仁、陳昂宜(譯)(1993)。Maria Montessori 著。幼兒之秘(The Secret of Child)。台南市:光華女中。
王堅紅(譯)(1994)。Maria Montessori著。吸收性心之智(The Absorbent Mind)。 台北市:桂冠。
付地紅、張冬梅(編譯)(2006)。Maria Montessori著。蒙特梭利童年教育 (Montessori Childhood Education)。台北市:先智。
呂素美(譯)(2000)。Maria Montessori著。瞭解孩子(What You Should Know About Your Child)。新北市:及幼。
邱琡雅(譯)(1989)。Maria Montessori著。瞭解您的小孩-蒙特梭利教育學淺說 (What You Should Know About Your Child)。台南市:光華女中。
吳旭昌(編譯)(1995)。Maria Montessori著。蒙台梭利教學法(Montessori Teaching Method)。台北市:新民幼教。
吳玥芬、吳京(譯)(2001)。Maria Montessori著。發現兒童(The Discovery of The Child)。新北市:及幼。
李季湄(譯)(1994)。Maria Montessori著。蒙特梭利幼兒教育手冊(Dr. Montessori’s Own Handbook)。台北市:桂冠。
李田樹(譯)(2007)。Maria Montessori著。童年之密(The Secret of Childhood)。 新北市:上游。
李裕光(譯)(2000)。Maria Montessori著。新世紀的教育(Education for a New World)。新北市:及幼。
周欣(譯)(1994)。Maria Montessori著。蒙特梭利教學法(The Montessori Method)。台北市:桂冠。
莊建宜(譯)(2000)。Maria Montessori著。教育與和平(Education and Peace)。 新北市:及幼文化。
許惠珠、邱琡雅(譯)(1996)。Maria Montessori著。發現兒童(The Discovery of The Child)。台南市:光華女中。
許惠珠(譯)(1989)。Maria Montessori著。幼兒的心智—吸收性心智(The Absorbent Mind)。臺南市:光華女中。
單中惠(譯)(2000)。Maria Montessori著。童年的秘密(The Secret of Childhood)。 新北市:上游。
詹道玉(譯)(1989)。Maria Montessori著。蒙台梭利教學法(The Montessori Method, Scientific Pedagogy as Applied to Child Education in” the Children’s House”with Additions and Revisions by the Author)。台北市:崇文。
賴媛、陳恆瑞(譯)(1994)。Maria Montessori著。蒙特梭利幼兒教學法(Dr. Montessori’s Own Handbook)。台北市:遠流。
參、專書
王珮玲(2013)。幼兒發展評量與輔導(第五版)。台北市:心理。
王川華、汪榮琪、吳以華、吳淑玲、房美秋、邱琡雅、施淑娟、徐慧芳、孫淑真 、陳玉珍、陳文齡、陳貞旬、陳雯琪、陳麗秋、鄧曉雲、劉嘉琳、鄭小惠、 賴慧滿、謝淑貞、魏麗卿、羅文喬(2006)。認識蒙特梭利教育。台北市︰ 蒙特梭利文化。
毛萬儀、李宜賢、高慧芬、黃志祥、楊婷舒(1999)。幼兒發展與輔導。台北市:永大。
任凱、陳仙子(譯)(2007)。H. Rudolph Schaffer著。兒童發展心理學(Introducing Child Psychology)。台北市:學富文化。
何薇玲(2012)。幼兒發展與輔導。台北市:高點文化。
何光滬(譯)(1997)。孔漢思、庫舍爾著。全球倫理—世界宗教議會宣言。四川省:四川人民。
沈清松(1990)。人我交融:自我成熟與人際關係。臺北:書評書目。
沈清松(2002)。對比、外推與交談。台北市:五南。
沈清松(2001)。西洋哲學中「人」的概念的演進。載於輔大全人教育中心(主 編),人生哲學補充教材(第五冊)(頁59-94)。台北縣:輔仁大學出版社。
吳敏玲(譯)(2012)。相良敦子著。接受蒙特梭利教育的孩子們;幼兒的經驗和 大腦(モンテッソーリの子どもたちを受け入れ、子どもの経験と脳)。台 北市:華騰。
李思敏(譯)(2010)。Tina Bruce著。幼兒學習與發展(Developing Learning in Early Childhood)。台北市:心理。
李裕光、沈繻淯、陳素珍、魏麗卿、謝惠娟(2009)。蒙特梭利教學。台北市︰ 華都文化。
李奉儒(2000)。批判理論及其在教育研究上的應用。載於國立中正大學教育學 研究所(主編),質的研究方法(頁335-367)。高雄:麗文文化。
李奉儒(2014)。教育哲學研究之詮釋學方法。載於林逢祺、洪仁進(主編), 教育哲學:方法篇(頁45-75)。台北市:學富。
李琪明(2011)。品德教育與校園營造。台北市:心理。
林火旺(2006)。道德-幸福的必要條件。台北市:寶瓶。
林美珍、黃世琤、柯華葳(2006)。人類發展。台北市:心理。
洪蘭(2006)。大腦的主張。台北市:天下雜誌。
洪蘭(2009)。讓孩子的大腦動起來。台北市:信誼。
洪蘭(譯)(2009)。John Medina著。大腦當家-靈活用腦12守則,學習工作更 上層樓(Brain Rules)。台北市:遠流。
徐瑞仙(譯)(1997)。Elizabeth G. Hainstock著。細論蒙特梭利教育(The Essential Montessori)。新北市:及幼文化。
高義展、沈文鈺、張芳慈、徐千惠、林璟玲、林美雯、賴佳菁、王秀美、魏渭堂、 張蘭畹、簡志娟(2006)。兒童發展與輔導。台中市: 華格那。
梁福鎮(2013)。教育哲學:新興議題的探究。台北市:五南。
陳怡全(譯)(1997)。Paula Polk Lillard著。蒙特梭利教學的新視野(Montessori: a Modern Approach Schocken Books)。台北市:及幼文化。
許興仁(1992)。新幼兒教育入門。台南市:光華女中。
許惠欣(1992)。蒙特梭利與幼兒教育。台南市:光華女中。
梁雲霞(譯)(2010)。Eric Jensen著。大腦知識與教學(Teaching with the Brain in Mind)。台北市:遠流。
張春興(2013)。現代心理學(重修版)。台北市:東華。
張春興(2014)。張氏心理學辭典。台北市:東華。
張翠娥(1998)。幼兒教材教法。台北市:心理。
張海仁(1992)。西方倫理學家辭典。大陸:中國廣播電影電視出版社。
黃月美、林惠君(譯)(2008)。Carol Garhart Mooney著。幼教理論及其實踐對 話(Theories of Childhood: An Introduction to Dewey, Montessori, Erikson, Piaget, &; Vygotsky)。台北市:華騰。
單偉儒(1997)。蒙特梭利教學理論與方法簡介。台北市:蒙特梭利文化。
游婷雅(譯)(2007)。Sarah-Jayne Blakemore &; Uta Frith著。樂在學習的腦(The Learning Brain)。台北市:遠流。
賈馥茗(1983)。教育哲學。台北市:三民。
賈馥茗(1992)。教育與成長之路。台北市:師大書苑。
賈馥茗(1999)。人格教育學。台北市:五南。
新民幼教圖書公司編輯委員會(譯)(1995a)。相良敦子著。蒙台梭利教育理論 概說(理論にモンテッソーリ教育)。台北市:新民幼教。
新民幼教圖書公司編輯委員會(譯)(1995b)。洋子岩田、南昌の息子、ダンJingzhao 子著。蒙台梭利教育理論概說︰日常生活練習。台北市:新民幼教。
新民幼教圖書公司編輯委員會(譯)(1995c)。岩洋子著。蒙台梭利教育理論概 說︰感官教育。台北市:新民幼教。
新民幼教圖書公司編輯委員會(譯)(1995d)。ダンJingzhao息子、岩洋子著。 蒙台梭利教育理論概說︰算術教育。台北市:新民幼教。
楊深坑(1988)。理論詮釋與實踐-教育學方法論論文集(甲輯)。台北市:師大 書苑。
趙悌行(譯)(1993)。市丸大人、松本ステータ著。蒙台梭利教育的比較研究與 實踐〔上卷〕(モンテッソーリ教育の比較研究と実践 [スクロール])。台 北市:新民幼教。
漢語聖經協會(2009)。聖經.中英對照(和合本.NIV)。香港:漢語聖經協會。
劉慈惠、林麗卿、陳文玲、王莉玲、謝明芳、林育瑋、蘇育令(譯)(2013)。T. Lickona &; M. Davidson著。品學兼優標竿學校:成就卓越的品格教育(Smart &; Good High Schools: Integrating Excellence and Ethics for Success in School, Work, and Beyond)。台北市:心理。
劉文英、沈秀靖(譯)(2007)。Willam Crain著。發展學理論與應用(Theories of Development: Concepts and Applications)。台北市:華騰。
歐陽教(1990)。德育原理。台北市:文景。
歐陽教(1997)。兒童生活教育與人格建構。載於歐陽教(等著)、瞿利鶴(主 編),兒童人格的建構(頁12-39)。台北市:人格建構工程學研究基金會。
歐陽教(1973)。教育哲學導論(初版)。台北市:文景。
歐陽教(2002)。教育哲學導論(第十四版)。台北市:文景。
鮑會園、陸蘇河(1997)。聖經.新國際版研讀本。台北市:更新傳道會。
盧碧瑛(2010)。最新助產學-助產產科護理學理論與技術。台北市:南山堂。
鐘志從、駱明潔、陳淑貞、孫自宜、鐘梅菁、唐紀絜、張美雲、吳君黎、謝佳倩、 陳惠芳、卓美秀、黃齡瑩、張麗君(譯)(2015)。Lynn R. Marotz著。幼兒 健康與安全:含營養與健康的概念(Health, Safety, and Nutrition for the Young Child, 9th ed)。台北市:華騰文化。
鍾莉娟、白亦方、呂金燮、李乙明、林玉霞、林玟秀、侯育銘、盧明譯(2004)。 Shonkoff &; Meisels著。早期療育手冊(Early treatment and education manual)。台北市:心理。
顧逸螢(譯)(2004)。Grazia Fresco Honegger, Raniero Regni, Luciano Mazzetti, Maria Teresa Forcella, Lidia Celu, Maria Laura Vighi, Sara Concas, Don Fausto Panfeli, Luana Gigliarelli, Fabrizio Ravaglioli, Wolfgang Brazinka, Giorgio Penzo著。蒙特 梭利教育-自主與責任(Autonomia E Responsabilita)。台 北市:華騰。
肆、期刊論文
尤煌傑(2001)。引頸企盼的思維者:關於人的意義的考察。應用心理研究,9, 87-114。李雅玲(2001)。蒙特梭利教學法。重中論集,1,120-127。李雅婷(2010)。品德教育敘事教材發展經驗之研究-一個師資職前教育課程行動。課程與教學季刊,13(3),105-140。
李奉儒(2004)。九年一貫課程中實施道德教育的困境與突破。學生輔導,92, 38-55 。李琪明(2008)。國中小品德校園文化營造實徵研究。師大學報,53(3),153-178。
李琪明(2009)。臺灣品德教育之反思與前瞻。學生輔導季刊,107,6-20。林明進(2007)。建立以「良知」為核心的自律道德教育。實踐博雅學報,7,23-52。周逸芬(1993)。一位蒙特梭利工作者談幼兒的道德發展,教育研究雙月刊,34, 40-49。洪國維(2011)。運動中的關鍵期。屏東教大體育,14,546-551。孫效智(2009)。台灣生命教育的挑戰與願景。課程與教學季刊,12(3),1-26。梁忠銘(2005)。日本義務教育階段道德課程教材內容與教學方法的分析。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NSC93-2413-H-143-001-)。台東市:國立台東大學教育研究所。
梁福鎮(2005)。波姆人格教育學之探究,彰化師大教育學報,8,95-123。陳靜(1996)。蒙特梭利兒童觀的歷史地位及其影響。科學啟蒙學報,20-25。陳貞旬(2007)。蒙特梭利教育構念下的品德教育,研習資訊,24(1),69-76。張葶葶、洪蘭、李俊仁(2005)。從認知神經科學觀點談雙語學習,應用心理研 究,28,105-118。
單偉儒(1991)。蒙特梭利教育精神初探,科學啟蒙學報,3-13。黃文三(2009)。從九年一貫課程「社會學習領域」談學校品德教育的發展方向。 新竹縣教育研究集刊,9,1-29。黃明山(1992)。論蒙特梭利的教育學說。傳習,10:1-12。馮朝霖(2002)。外推、對話與連結-社區大學課程之定位與規劃。教育研究月 刊,100,51-56。詹棟樑(1989)。蒙特梭利的社會化教育理論,科學啟蒙學報,22-26。詹棟樑(1991)。蒙特梭利的兒童社會化教育理論,科學啟蒙學報,27-40。劉貴傑(2003)。陸象山的人格教育思想,社會科教育學報,6,111-132。潘小慧(2009)。多瑪斯神哲學中作為「上帝肖像」的人之理解,哲學與文化, 36(9),23-39。歐陽教(1976)。學生自由權的正用與誤用。今日教育,23,65-78。
賴慧滿(1996)。教導和平。科學啟蒙學報,31-44。簡成熙(2004)。「缺德」的道德教育如何實施?教育研究,121,94-109。羅枝土(1963)。論人格與人格教育,教師之友,34,21-26。伍、會議論文
沈清松(2013a)。全球脈絡下的人格教育:視野與結構。論文發表於人格基金會 舉辦之「人格建構工程學研究基金會第一屆人格教育講座」,台北市。
沈清松(2013b)。全球脈絡下的人格教育:動力與發展-生命成長與人格陶成。 論文發表於人格基金會舉辦之「人格建構工程學研究基金會第一屆人格教育 講座」,台北市。
郭為藩(2015,4月)。《論語》中的人格建構論。論文發表於人格基金會舉辦之 「人格建構工程學研究基金會第二屆人格教育講座」,台北市。
彭鋒(1999)。轉型時期的道德危機和審美重建。載於財團法人亞太綜合研究院舉辦之「當前社會道德之重建與心靈改革」論文集(頁451-466)。高雄市。
陸、博碩士論文
王琪妮(2006)。兒童讀經的教育學思考-以語文、道德、人格為核心。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王幸雯(2008)。新世紀生命交響曲一個蒙特梭利幼兒園中生命教育實踐之研究。南華大學生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王甘草(2005)。中國傳統書院的人格教育與師生關係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市。王素偵(2011)。兒童情緒教育在蒙特梭利教學中的面貌。國立臺東大學幼兒教育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東市。文琯龍(1987)。王陽明之人格教育思想。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石佳容(2009)。資訊科技融入蒙特梭利文化教育之參與式行動研究-以彰化市一家蒙特梭利托兒所為例。朝陽科技大學幼兒保育系碩士班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何幸宜(2012)。幼兒品格教育在蒙特梭利教室實施之探討。輔仁大學教育領導 與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江順裕(1987)。三民主義政治人格教育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三民主義研 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呂錘卿(1987)。我國兒童認同對象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 論文,未出版,台北市。吳恣蓉(2009)。運用繪本教學實施國小二年級誠實品格教育之課程行動研究。 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吳佩娟(2013)。幼兒於蒙特梭利教室融入式和平教育之實踐。國立臺南大學幼兒教育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市。吳佳貞(2011)。惠中托兒所實踐蒙特梭力教學之研究。明新科技大學服務事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縣。李金玲(2012)。天主教上智小學教育者特色-融合蒙氏教育與神操內涵。輔仁大學宗教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李筱嵐(2009)。Carol Gilligan道德發展論中「關懷」概念及其在課程之蘊義。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李婷(2015)。蒙特梭利教育取向嬰幼兒托育環境品質指標之建構研究。國立臺東大學幼兒教育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東市。李佩勳(2011)。台灣蒙特梭利中小學家長選校之研究。明道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縣。李永真(1996)。青少年宗教教育:蒙特梭利教育觀的探索與補充。輔仁大學宗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林燕如(2004)。我國小學現行課程道德意涵之研究-以後現代性審視之。國立臺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東市。林念儀(2013)。國小六年級學生實施「誠實」、「可靠」、「勤奮」品格教育之行動研究-以新竹市某國小為例。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教人資處社會學習領域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林沛玲(2008)。以聖經為基礎之感恩課程,對國中一年級學生影響之研究。東海大學宗教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林意清(1997)。蒙特梭利感覺教育理論之研究。國立師範大學家政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林秀慧(1997)。蒙特梭利教學法實施之探討-以兩所台北市幼稚園為例。國立師範大學家政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林増堃(2007)。日據時期在台灣有關人格教育的研究-以初等教育修身課程為中心。國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學應用日語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周龍珠(2011)。服務學習對學生品德教育影響之行動研究。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縣。施玉芬(2005)。蒙特梭利生活及感官教育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 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施明發(1973)。孔子之人格教育思想。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未出版,台北市。姚政男(2005)。家訓在九年一貫課程中的意義與價值。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文 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柯喬元(2014)。阿多諾(T. W. Adorno)人格教育思想之探究。國立臺灣師範 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翁瑞鎂(2014)。賈馥茗人格教育學之研究。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莊梨青(2006)。蒙特梭利自由思想教育意涵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 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莊佳樺(2010)。蒙特梭利幼兒教育的幼兒就學準備度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幼 兒教育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梁慧君(2010)。運用繪本教學於品格教育課程發展之行動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教學專業發展數位學習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陳誕(1973)。蒙特梭里之兒童教育思想。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 文,未出版,台北市。陳文章(1966)。佛洛伊德學說與健康人格教育關係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 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陳玉梅(2007)。幼兒品德教育課程實施成效之研究。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 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陳玉娟(1998)。不同背景幼兒教師的蒙特梭利幼兒教育觀之研究。國立師範大學家政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陳玉枝(2008)。蒙特梭利幼兒園老師之教育觀。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幼兒與家庭教育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陳淑婉(1997)。一位幼兒教師教學方法轉型歷程之研究-由單元教學法轉型為蒙特梭利教學法。國立師範大學家政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陳藝芳(2008)。當我們同在一起---促進國小普通生對特殊生關懷互動之課程行動研究。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陳琴心(2008)。國小實施品格教育課程之研究~以新竹市南寮國小為例。玄奘大學教育人力資源與發展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陳芳馨(2013)。蒙特梭利教育哲學在公立幼兒園的應用。華梵大學哲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新北市。許惠欣(1979)蒙特梭利教育學說及其在現代幼兒心理與教育研究上之地位。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許雅雯(2011)。典範教學對高中學生關懷與尊重素養之影響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輔導與諮商學系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市。張念誠(1992)。象山人格教育思想之研究-以「生活化儒學」為中心的展開。 國立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市。張庭枝(2009)。蒙特梭利與非蒙特梭利算術教育和小一新生數學能力表現之關係-以四位小一新生為例。國立台北護理學院嬰幼兒保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張筱瑩(2008)。蒙特梭利語文教育與全語言教育對幼兒閱讀能力影響之探究。國立政治大學幼兒教育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張頴瑜(2012)。蒙特梭利教育、華德福教育及其相關因素與幼兒氣質、社會能 力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幼兒教育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張阿敏(2009)。品格教育之節制課程對國小五年級學生影響之研究。東海大學宗教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曹湘玲(2011)。以全語文教學融入蒙特梭利語文教育之研究-以3-6歲混齡班 為例。國立東華大學幼兒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縣。郭小翠(2010)。國小三年級實施品德教育之行動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教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彭秀蓁(2013)。發展遲緩兒的融合教育教學效果分析-以蒙特梭利教學為例。中國文化大學青少年兒童福利碩士學位學程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黃宗榮(2008)。模糊理論應用於全人教育人格發展評量之研究-以國防大學理工學院為例。國防大學中正理工學院兵器系統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縣。黃振豊(2003)。麥金泰爾(Alasdair MacIntyre)人格教育理論。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黃小玲(2001)。荀子人格教育之研究。華梵大學東方人文思想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北市。楊淑雅(2006)。幼兒品格教育課程實施之研究~以一所幼兒園為例。實踐大學家 庭研究與幼兒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楊麗靜(2009)。國小一年級班級實施品格教育之行動研究。靜宜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楊瑞琴(2007)。蒙特梭利教室中主題活動實施之探究。國立臺南大學幼兒教育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市。楊可玉(2009)。結合蒙特梭利及全語言教育概念之華裔幼兒華語夏令營課程設計。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華語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萬家春(1999)。以認定同體為核心的人格教育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葉祥玲(2011)。實施品德教育課程對幼兒品德行為表現之研究-以台中市某公立 幼稚園為例。國立臺中教育大學幼兒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廖草雲(2010)。幼兒日常生活教育實施成效之研究-以東部一所公立幼稚園為例。國立東華大學幼兒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縣。劉正麗(2012)。一位國小高年級導師的品德教育行動研究。國立東華大學課程設計與潛能開發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縣。蔡秀娟(2008)。康德道德教育之倫理意涵。南華大學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鄭琦芳(2014)。臉書於幼兒園行銷策略之研究。中臺科技大學文教事業經營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賴良俊(2008)。高職學校本位課程品德教育發展之研究-以國立秀水高工為例。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與技術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市。賴悅帆(2010)。羅逖陶冶哲學的教育涵義研究。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闕美珍(2007)。公民行動取向品格教育之課程實施成效研究--以國小四年級「彬
彬有禮」課程為例。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戴秋蓮(2010)。幼稚園實施品格教育之行動研究-以中部一所私立幼稚園中班幼 兒為例。國立臺中教育大學幼兒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謝佳潔(2011)。非營利組織在國中實施品德教育課程之研究-以竹堤國中愛班為例。國立東華大學教育行政與管理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縣。羅淑玲(2011)。蒙特梭利教育之幼兒的創造力表現。國立臺南大學幼兒教育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市。權相赫(1983)。朱子人格教育思想體系。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柒、網路資料
幼稚教育法(2014)。2015年5月9日,取自 http://law.moj.gov.tw/LawClass/LawContent.aspx?PCODE=H0070007
幼兒教育及照顧法(2013)。2015年4月13日,取 自 http://law.moj.gov.tw/LawClass/LawAll.aspx?PCode=H0070031
幼兒園教保活動課程暫行大綱(2012)。2015年4月13日,取自 http://kidedu.ntpc.edu.tw/files/14-1000-2894,r9-1.php
全國教師自律公約(2000)。2015年4月13日,取自 http://www.tta.tp.edu.tw/5_laws/4_selfcontrol.htm
林永傳、黃少華(2014)。台灣地溝油事件波及廠商增至971家,港澳受影響。 2014年9月7日,取自 http://news.sina.com.hk/news/20140907/-9-3355504/1.html
教育基本法(2013)。2015年4月13日,取自 http://law.moj.gov.tw/LawClass/LawAll.aspx?PCode=H0020045
教育部品德教育促進方案(2014)。2015年4月13日,取自 http://ce.naer.edu.tw/policy.php
教師法(2014)。2015年4月13日,取自 http://law.moj.gov.tw/LawClass/LawAll.aspx?PCode=H0020040
臺北市教育政策白皮書(2002)。2015年4月13日,取自http://www.doe.gov.taipei/public/Attachment/081218173356.pdf
學校訂定教師輔導與管教學生辦法注意事項(2007)。2015年4月13日,取自 http://edu.law.moe.gov.tw/LawContent.aspx?id=GL0009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