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44.192.79.149) 您好!臺灣時間:2023/06/08 00:34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吳麗芬
研究生(外文):Li-Fen Wu
論文名稱:論人類肉食的合理性:一種亞里斯多德式的觀點
指導教授:謝青龍謝青龍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Ching-Lung Hsieh
口試委員:許文柏簡端良
口試日期:2014-12-18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南華大學
系所名稱:生死學系哲學與生命教育碩士班
學門:教育學門
學類:其他教育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14
畢業學年度:103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98
中文關鍵詞:亞里斯多德肉食素食主義動物靈魂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0
  • 點閱點閱:426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62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0
  本論文探討人類肉食的合理性,在亞里斯多德哲學的「存在層級」中,從「現實存在層級」的原初質料到地、水、火、空氣,再從無機物質發展為有機世界的動物與人類存在,都須符合宇宙生成的自然變化和事物生滅的四因說(質料因、形式因、動力因、目的因)。亞里斯多德曾提出高等的理性人類統治低等的動物,本論文若將動物肉體只定位在純粹物質的層級,那麼人類食用動物肉品,只是把動物肉體視為補充營養的蛋白質,並不考慮動物的生死權利和肉食的道德問題,因此亞氏的主張,曾被後人研究批評為忽視動物的地位。實則不然,因為亞氏在「現實存在層級」之上,還有再高一層的主動理性(靈魂)存在層級,包括動物也有覺魂的存在,因此不能將動物肉體只視為單純的物質。
  在論述亞氏的「靈魂存在層級」中,由動物的感性生命和人類的理性生命推論,感知痛苦是動物和人類都有的共同點,因此本論文在第三章「靈魂存在層級」又從心靈良知反對人類不該食肉,但人類道德行為並無法達到「至善」的境界,例如:並非每個人都能實踐素食主義。因此本論文第四章以亞氏提出最高的「上帝存在層級」,論述人類肉食的生命啟示,亞氏的上帝是宇宙秩序的設計師,使萬物井然有序,因此人類食用動物肉的道德關係,都須符合上帝的至善原則。
  本論文的結論,並非著重在動物的生死決定,而是人類在適度肉食的生活中,也能遵行亞里斯多德「德性論」倫理學而成為是(being)一個愛動物的人,亞氏德性倫理學可調和目的論和義務論的攻防,本論文貴在不全然都以倫理道德愛心的立場反對吃動物肉,而是以亞氏不同的存在層級,對於動物生命和動物肉品之區別,有不同層級的省思,願能給社會大眾選擇肉食或素食,在現實與理想間有一點幫助!
口試合格證明書I
誌謝II
摘要III
目次IV
緒論01
研究動機01
第二節研究方法04
第三節研究目的07
從現實存在層級探討人類肉食的生理考量11
從無機物質到有機世界的動物存在12
從原初質料的立場談肉食13
從生理學的立場談肉食15
從宇宙論的立場談肉食18
從動物存在到人類存在的價值21
物種主義談肉食22
人類存在的價值談肉食25
效益主義談肉食27
從現實存在層級談人類肉食所招致之批判30
神經系統的痛苦31
無人道的動物飼養與宰殺34
第三章從靈魂存在層級探討人類肉食的理性判斷40
第一節植物靈魂與動物靈魂的共同存在43
植物靈魂的探討44
環境生態保護與肉食的關係48
第二節動物靈魂與人類靈魂的共同存在50
動物的感性生命談肉食51
人類的理性生命談肉食54
第三節從心靈良知論人類肉食56
道德義務論談動物權所招致的批評57
素食主義推行的困難60
第四章從上帝存在層級探討人類肉食之生命啟示65
第一節亞里斯多德的上帝66
天體的叡智67
上帝的至善69
第二節至善的上帝與亞氏的倫理學72
亞里斯多德的幸福論72
亞里斯多德的德性論74
第三節德性論談肉食76
德性的中庸之道談肉食79
亞氏的實踐智慧談肉食81
第五章結論85
第一節論文的回顧85
未來展望90
參考文獻93
附錄 動物保護法96
英文書籍
Sabin, Albert B. , ‘Oral Poliovirus Vaccine: History of Its Development and Prospects for Eradication of Poliomyelitis’,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 194, no.8,1965.
Donceel, F. , “Philosophical Anthropology”, Sheed and Ward, Inc.1961.
Singer, Peter and Mason, James,“ Animal Factories”, New York, Crown Publishers Inc.1980.

中文書籍
Robert Paul Wolff著,黃藿總校閱(2001),《哲學概論》,(初版)台北:學富文化。
方東美(1980),《科學哲學與人生》,(四版)台北:黎明文化。
史幼波(2005),《素食主義》,(初版)台北:婦女與生活社。
亞里斯多德著,徐開來、秦典華譯(2002),《工具論》,(初版)台北:慧明文化。
亞里斯多德著,徐開來譯(2002),《物理學》,(初版)台北:慧明文化。
亞里斯多德著,秦典華譯(2002),《論靈魂》,(初版)台北:慧明文化。
亞里斯多德著,顏一、秦典華譯(2003),《亞里斯多德政治學》,(初版)台北:昭明出版社。
彼得‧辛格著,孟祥森、錢永祥譯(1996),《動物解放》,(初版)台北:關懷生命協會。
彼得‧辛格著,曾建平譯(2010),《動物權利與人類義務》,(二版)北京:北京大學。
彼得‧辛格著,綠林譯(2006),《捍衛‧生命‧史匹拉》,(初版)台北:柿子文化文化。
林火旺(1999),《倫理學》,(初版)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波伊曼著,張忠宏譯(1997),《動物權利的爭議》,(初版)台北:桂冠圖書。
波伊曼著,楊植勝譯(1997),《生死的抉擇》,(初版)台北:桂冠圖書。
洪正中等著(1996),《環境生態學》,(初版)台北:國立空中大學。
徐學庸(2004),《靈魂的奧迪賽:柏拉圖費多篇》,(初版)台北:長松文化。
笛卡兒著,王太慶譯(2007),《笛卡兒談方法》,(初版)台北:大塊文化。
笛卡兒著,錢志純譯(1972),《我思故我在》,(初版)台北:志文出版社。
傅偉勳(2008),《西洋哲學史》,(二版)台北:三民書局。
傅偉勳(2011),《ㄧ本就通---西方哲學史》,(初版)台北:聯經出版。
曾仰如(2001),《亞里斯多德》,(初版)台北:東大圖書。
楊國榮(2002),《道德形上學引論》,(初版)台北:五南圖書。
亞里斯多德著, 廖申白譯(2003),《尼各馬可倫理學》,(初版)北京:商務出版。
亞里斯多德著,高思謙譯(1979),《亞里斯多德之宜高邁倫理學》,(初版)台北:台灣商務。
亞里斯多德著,高思謙譯(2006),《尼各馬科倫理學》,(二版)台北:台灣商務。
安東尼.肯尼著,顧毓民譯(1984),《神學巨匠---多瑪斯.阿奎納》,(初版)
台北:時報文化。

期刊
李淵百,<台灣動物之聲>,(春季號),2013年3月,頁39。

論文
禹鎮印(2007),<亞里斯多德《尼各馬可倫理學》研究>,南華大學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洪睿聆(2007),<亞里斯多德德行與幸福>,中央大學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香儀(2009),<動物權的儒學省察---以彼得‧辛格與張載的對話為起點>,南華大學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王萱茹,(2005),<論湯姆‧雷根(Tom Regan)之動物權利理論>,中央大學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秀娟,(2007),<探討傅可思(Michael Allen Fox)動物權利理念之轉變及其涵義>,中央大學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