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18.97.14.84) 您好!臺灣時間:2025/01/20 21:19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葉秀英
研究生(外文):Yeh, Showin-ing
論文名稱:原住民保留地爭議問題之研究 -以馬西里得部落為例
論文名稱(外文):Study of Controversy about the Use of the Reserved Indigenous Illustrated by the Case of Taiwan Indigenous Culture Park
指導教授:呂宗盈呂宗盈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Lu,Tsung-Ying
口試委員:吳永隆邱秋芳
口試委員(外文):Wu,Young-WuChiu, Chiu-Fang
口試日期:2015-06-24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屏東大學
系所名稱:不動產經營學系碩士班
學門:商業及管理學門
學類:其他商業及管理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15
畢業學年度:103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13
中文關鍵詞:原住民保留地地上權設定耕作權設定
外文關鍵詞:aboriginal reserved landssuperficies rights registrationcultivation rights registration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1
  • 點閱點閱:1687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92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1
台灣原住民族委員會文化園區經管其使用之原住民保留地,仍有地上權及耕作權設定,其主因為原住民保留地於權利清理時,迄今行政機關並未一併辦理產權移轉,幾經機關多次與民眾協調,皆無法達成共識,復加以轄區公所未依規定辦理土地利用情形現勘及審查土地權屬等作業,而受理機關申請地上權、耕作權登記(或屆滿取得所有權移轉登記),恐未依「原住民保留地所有權移轉登記作業要點」審核土地利用狀況及現埸會堪時,也未會同台灣原住民族委員會文化園區,以致由園區範圍內使用及建築之土地,卻遭私人設定地上權及耕作權而取得他項權利登記。
本研究主要目的在於探討台灣原住民族委員會文化園區成立開始營運時未辦理土地移轉登記之情形,分析文化園區內目前土地管理制度及相關法令,進而探討如何落實原住民本身在現代教育的灌輸及法令制度的約束之下,對於詮釋自己的傳統土地權利,以面對行政及司法部門爭取土地權利的能力,尚停留在「那是我祖先開墾耕作土地」的單線論述,甚至完全在原住民土地權利屬於國家賞賜而分配的概念上,顯然已經忘記原住民爭取傳統土地權利的正當性。
根據本研究結果發現,原住民保留地設定地上權及耕作權之原因可歸納為以下四點:
一、台灣光復前祖先即於此地耕作。
二、因管理機關於地上物補償完峻時未即時辦理移轉記。
三、公有地他項權利設定,民眾須出具拋棄他項權利同意書。
四、管理機關倘協調不成,行政機關因逕為塗銷登記。
台灣原住民族委員會文化園區範圍內經管其使用土地之地上權、耕作權設定之問題,根據研究者分析,應依「土地登記規則」及「原住民保留地開發管理辦法」,囑託登記機關為所有權登記,或他項權利之塗銷或變更登記,將可解決台灣原住民族委員會文化園區範圍內地上權、耕作權之問題。

Some of the lands in the Taiwan Indigenous Culture Park are owned privately or regis-tered with of cultivation rights because the rights were not transferred according to the laws concerned when these lands were going to be expropriated. The authority and the land owners negotiated many times but couldn’t reach any consensus.
The purposes of this study are as follows: first, to investigate the case in which land transfers were not registries when The Taiwan Indigenous Culture Park began operating; second, to analyze the land management system and the laws and regulations concerned; third, to empower the indigenous people to interpret and fight for their rights of traditional territorie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reasons why the aboriginal reserved lands are setup with sur-face and cultivation rights are: aboriginal people begun cultivating even before Taiwan Restoration; the rights were not transferred after the superficies compensation completed; the land owner should give up their other rights when those of the government properties are going to be registered; the authorities should cancel the registration if the negotiations fail.
This study also finds that the authority should register the superficies and cultivation rights, and cancel or change the other rights of the lands in the Taiwan Indigenous Culture Park according to the land registration regulation and the regulations of aboriginal clan reservation development and management to solve the problem.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2
第二節  研究內容與範圍 4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流程 9
第四節  研究設計與限制 12
第五節  小結 14
第二章  文獻回顧與相關理論評析 15
第一節  文獻回顧 17
第二節  分析理論 23
第三節  原住民保留地架構 32
第四節  台灣原住民保留地之探討 36
第三章  國內相關立法與制度 36
第一節  原住民傳統土地制度與權利 45
第二節  文化園區土地制度的內部觀點 58
第三節  法律多元主義觀點的原住民族土地權利 62
第四節 小結 66
第四章   原住民土地政策糾紛案相關案例分析 67
第一節  起因於總登記之爭議 68
第二節  耕作權存續前限屆滿登記疑義 69
第三節  原住民保留地設定登記疑義案 72
第四節  「原住民族管理辦法與土地及海域法草案」的比較 77
第五節  小結 80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81
第一節  結論 81
第二節  建議 85
參考文獻 86
附錄 89
附錄一 受訪者身份背景資料彙整表 79
附錄二 訪談逐字搞 81
附錄三 歷來我國主要原住民土地管理法規與政策 98
附錄四 現有原住民土地管理法規對個人化放領之規定 101
附錄五 原住民土地制度「時效取得」分配傳統土地權利之法律解釋 104
附錄六 原住民族土地權利與「原住民族基本法」主要相關條文 109
附錄七「原住民族權利宣言草案」 111
附錄八 相關規約、判例、及法案 112

參考文獻
一.期刊部分
1.林櫻櫻(2009),從「準要存置林野」 到「原住民保留地」 從財產權觀點探討我國原住民保留地之增編與劃編。「國有財產雙月刊」
2.吳豪人、黃居正(2006),對市民財產制度的再檢視:由司馬庫斯部落公約到自然資源的歸屬,台灣國際法季刊,第3卷,第1期,民國 207-263。
3.黃居正(2005),時間、勞動與生態─原住民族財產權的核心論題,清華科 技法律與政策論叢,第2卷,第1期,p5-48。
4.解鴻年等(2005),新竹科學園區周邊工業區發展變遷之研究,環境與世界,第11期,頁1-31。

二.論文部分
1.旮日羿 吉宏(2004),即興與超越:Sejiq Truku 村落祭典與祖靈形,慈濟大學人類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2.江金郎(2004),由占用處與防制論國有土地管理政策,東華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
3.何銘欽(2002),由占用處理與防制論國有土地管理政策,東華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
4.林佳陵 (1996),論關於台灣原住民土地之統治策略與法令,國立台灣大學法 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5.林淑雅 (2007),解/重構台灣原住民族土地政策,國立台灣大學法律學研究 所博士論文。
6.林國演(2002)原住民土地權利-兼論台灣當前對原住民土地權利的保障,政治大學中山所碩士論文
7.邱寶琳(2009)原住民族土地權之探討—以花蓮太魯閣族為例。
8.吳樹欉 (2000),臺灣原住民族土地財產權制度變遷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地 政研究所博士論文。
9.黃崇浩 (2007),賽德克人的生產及社會秩序》,國立台東大學南島文化研究 研究所碩士論文。
10.蔡桓文 (2007),國家法與原住民族習慣規範之衝突解決,國立台灣大學法律。
11.張長義(2009)原住民部落居民對民宿業發展 衝擊的環境識覺差異分析 -以司馬庫斯、新光部落為例
12.羅國夫 (2008),原住民知識、習慣法與人權─以排灣族為例的探討,國立東 華大學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


三.專書部份
1.田春綢 (2006),回到祖先的土地,台灣光華雜誌社。
2.林柏年 (2006),臺灣原住民族之權利與法律,臺北縣稻香出版社。
3.李鴻毅(2000),土地法論,台北:三民書局。
4.吳明儒、陳竹上(2005),<台灣社區發展組織政策變遷途徑之探討>,收錄於李天賞主編,《台灣的社區與組織》(經雙匿名審稿後收錄),130-168。
5.施正鋒(2008a),原住民族土地權的國際觀,原住民族人權,頁 35-68。 花蓮縣壽豐鄉:東華大學原住民族學院出版。
6.高德義(2009a),從殖民同化到自決─全球原住民族的危機與轉機?〉,解構 與重構─原住民族人權與自治》,p 1-23。花蓮縣壽豐鄉:東華大學原住民族學院出版。
7.陳竹上(2010),<原住民族土地權益>,收錄於莊曉霞編著《多元文化社會工作》(出版中)。
8.陳竹上(2010),<他們在自己的土地上無家可歸?:從「反亞泥還我土地運動」檢視台灣原住民保留地政策的虛實>,《台灣社會研究季刊》,第77期(已接受刊登)(雙匿名審稿,TSSCI)。
9.陳竹上(2004),<論我國兒童監護政策之內涵及司法運作實況:以吳憶樺小朋友監護權爭奪事件為例>,《台灣社會福利學刊》,3(1),83-118(雙匿名審稿)。
10.陳竹上、葛揚漢、楊惠真(2004),<論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間之消長:一場由相生到相剋之。
11.陳信木、馬康莊譯(1998),George Ritzer 著,社會學理論,台北:巨流。
12.陳玉峰(1994),土地的苦戀,晨星出版社,台中市。
13.黃應貴(2006),人類學的視野,臺北:群學出版有限公司。
14.蔡明哲(1987),社會發展理論—人性與鄉村發展取向,台北:巨流圖書公司。
15.楊彥杰(2000)荷據時代臺灣史,臺北市:聯經。
16.鄭川如(2008)加拿大克里族土地土地自治協議之簡介與探,台灣原住民族研究季刊,p83-113
17.顏愛靜、楊國柱(2004),原住民族土地制度與經濟發展,台北縣:稻香出版社。

四.報告書
1.王泰升(2003)。原民會委託研究報告原民會委託研究報告,台北:原民會。
2.顏愛靜(2012),原住民族土地自主治理與社會發展原住民保留地、原主民知識與永續發展之研究以新竹尖石鄉泰雅族部落為主(總計畫及子計畫四)。
3.原住民保留地土地管理資訊系統管理維護擴充功能及整合計畫,各期報告書。


六.網站部分
1.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www.apc.gov.tw/portal
2.財政部國有財產署網站www.fnp.gov.tw
3.法務部全國法規資料庫www.moj.gov.tw/mp001.html
4.原住民保留地網際網路土地管理資訊系統 < https://aboland.apc.gov.tw/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