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18.97.14.90) 您好!臺灣時間:2025/01/22 13:51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林柏瑩
研究生(外文):Lin, Bo-Yin
論文名稱:六堆戰時筆記之調查與故事再現 ─以《邀功紀畧》為例
論文名稱(外文):Liudui Investigation of Wartime Notes and Stories Reproduction
指導教授:施百俊施百俊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Shih, Bai-Jiun
口試委員:易毅成邱春美
口試委員(外文):Yi, Yi-ChenChiou, Chen-Mei
口試日期:2015-06-18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屏東大學
系所名稱:文化創意產業學系碩士班
學門:人文學門
學類:其他人文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15
畢業學年度:103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74
中文關鍵詞:六堆客家故事邀功紀畧
外文關鍵詞:LiuduiHakka StoryYao gong ji lue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0
  • 點閱點閱:295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19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1
西元1786年(乾隆51年)的林爽文抗清起義,是台灣史上最大規模的農民起義事件。高屏地區的客家鄉親組成義民軍協助平亂,領導者黃袞與廖芳將戰爭時的所見所聞著成《邀功紀畧》一書,與主流之官方歷史紀錄及民間福佬觀點不同,本書乃基於客家義民助清平亂之民間觀點而成的戰事筆記,是為其特色,後來亦衍生出許多民間傳說與信仰活動,使其成為珍貴的的文化遺產。
本研究以《邀功紀畧》內文為藍本,以故事再現為發想,並添加文創元素,以重現當年的六堆戰事。

AD 1786 (Qianlong 51 years) of the uprising against the Qing Dynasty Lin Shuang-wen, Taiwan is the largest in the history of the peasant uprising. Pingtung Hakka Yimin army composed of regional assistance insurgency leader Huang and Liao Dagon aromatic seen and heard during the war to "邀功紀畧" a book, with the mainstream of official history and folk Holo different point of view, the book is based on the viewpoint of Hakka Yimin help civil chaos from the war , there are the characteristics, it was also derived from folklore and beliefs of many activities, making it a precious cultural heritage.
In this research, "邀功紀畧" modeled on the text in the story reproduced as a hair like, and add text create elements to reproduce the war in Liudu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2
第二章 文獻回顧 4
第一節 所謂「傳說故事」 4
第二節 傳說的類型 5
第三節 美濃地區的發展 6
第四節 故事再現 7
第五節 《邀功紀畧》相關研究 11
第三章 研究設計 13
第一節 研究方法 13
第二節 研究流程 14
第三節 預期結果 15
第四章 《邀功紀畧》之內容分析 16
第一節 《邀功紀畧》中所撰述之事件起源 16
第二節 六堆義民軍之兵力佈署與戰略分析 24
第三節 對於林爽文事件之描述 34
第四節 信仰的強大 39
第五節 義民軍致勝原因 47
第五章 文創再現作品 58
第一節 短篇故事腳本 58
第二節 短篇劇本創作 62
第六章 結論 73
第一節 歷史性 73
第二節 故事性 74
第三節 因果性 74
第四節 文學性 74
第五節 文化性 75
第六節 未來發展性 75
參考資料 77
附錄 81
黃袞自序 81
廖芳自序 82
黃袞著有感詩十首 83
漫畫腳本設計(六堆風雲二部曲:義薄雲天之初稿) 85
美濃德勝公祠之記錄 171
《邀功紀畧》部分手稿 173



專書(依筆畫多寡排序)
王甫昌(2003)。當代台灣社會的族群想像。台北:群學出版社。
王甫昌(2003)。臺灣族群關係研究.,臺灣社會。臺北市: 巨流出版社。
王國維(1994)。古史新證:王國維最後的講義,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
王瑛曾(1962)。重修鳳山縣志。臺北:臺銀經濟研究室。
佚名著(1958)。平臺紀事本末,臺灣文獻叢刊第 16種,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吳密察總編輯(2007)。常青為等奏聞山豬毛戰況事,明清臺灣檔案彙編第三輯第32冊。臺北:遠流出版社。
李文良(2011)。清代南臺灣「客家」的移墾與社會(1680-1790)。臺北市:臺大出版中心。
周璽(1962)。彰化縣志,卷 8人物志‧義民。臺北:臺銀經濟研究室。
松崎仁三郎(2011)。嗚呼忠義亭(中譯本)。屏東市:屏東縣六堆文化研究協會。
林正慧(2008)。 六堆客家與清代屏東平原。臺北市:遠流出版公司。
林正慧(2015)。臺灣客家的形塑歷程: 清代至戰後的追索。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邱于芸(2014)。用故事改變世界:文化脈絡與故事原型。遠流出版。
邱春美(2007)。六堆客家古典文學研究。臺北:文津出版社。
施雅軒(2007)。〈客家戰場〉,區域、空間、社會脈絡:一個台灣歷史地理學的展演。高雄市:麗文文化。
施雅軒(2011)。戰爭、空間、六堆客家:另一臺灣歷史地理學的展演。高雄市:麗文文化。
胡萬川(2004)。民間文學的理論與實際。新竹:國立清華大學出版社。
孫承澤等撰(1972)。臺灣關係文獻集零,臺灣文獻叢刊第 309 種。臺北:臺銀經濟研究室。
高雄市客委會(2014)。來~去美濃:瀰濃、南隆開庄史畫。高雄市:高雄市客委會。
國分直一(1990)。土造房子。收錄於林川夫(主編),民俗台灣(第四輯),臺北:武陵出版社。
張重金(2010)。六堆風雲傳首部曲:捍衛家園。屏東:六堆忠義祠。
張重金(2014)。六堆風雲二部曲:義薄雲天。臺北:明日工作室。
張菼(1975)。台灣反清事件的不同性質及其分類問題,臺灣文獻叢刊。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張維倫等(譯) (2003)。文化經濟學Economics and Culture (原作者:David Throsby)。典藏藝術家庭。
清史稿臺灣資料集輯(下冊)(1968)。列傳五十九,常青。臺灣文獻史料叢刊,第四輯。新北市:大通書局。
清史稿臺灣資料集輯(下冊)(1968)。列傳五十九,梁朝桂。臺灣文獻史料叢刊,第四輯。新北市:大通書局。
清史稿臺灣資料集輯(下冊)(1968)。列傳五十九,舒亮。臺灣文獻史料叢刊,第四輯。新北市:大通書局。
清史稿臺灣資料集輯(下冊)(1968)。列傳五十九,鄂輝。臺灣文獻史料叢刊,第四輯。新北市:大通書局。
清史稿臺灣資料集輯(下冊)(1968)。列傳六十一,福康安。臺灣文獻史料叢刊,第四輯。新北市:大通書局。
清史稿臺灣資料集輯(下冊)(1968)。列傳六十二,海蘭察。臺灣文獻史料叢刊,第四輯。新北市:大通書局。
許文雄(2001)。林爽文起事和臺灣歷史發展,故宮學術季刊19: 1。
郭維雄(2006)。黃袞《邀功紀畧》所載清代臺灣南路六堆義軍參與評定林爽文事件始末研究。收錄於賴澤涵、傅寶玉(主編),義民信仰與客家社會(頁39-81)。臺北: 南天書局.
陳盛韶著、劉卓英標點(1983)。問俗錄。北京,書目文獻出版社。
曾彩金(2001)。六堆客家社會文化發展與變遷之研究-自然環境篇。 屏東: 六堆文教基金。
曾彩金(2001)。六堆客家社會文化發展與變遷之研究-歷史源流篇。屏東:六堆文教基金會。
曾彩金(2008)。六堆忠義祠人文與歷史。屏東:六堆忠義祠。
黃山高(2004)。六堆風雲。高雄:高雄縣政府文化局出版。
黃叔璥(1987)。臺海使槎錄。臺灣文獻史料叢刊第2輯。臺北:大通書局。
葉至誠(2000)。社會科學概論。台北市:揚智文化。
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編(1959)。臺案彙錄甲集,文叢31種,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蔡淵洯(1994)。清代臺灣基層政治體系中非正式結構之發展。收錄於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歷史學系(合編),歷史學報論文集:中國近代史、臺灣史(頁452)。臺北:師大歷史研究所。
鍾任壽(1973)。 六堆客家鄉土誌。臺北:長青出版社。
藍鼎元(1958)。平臺紀略。臺北:臺銀經濟研究室。
魏源(1959)。治臺必告錄。臺灣文獻叢刊第17 種,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期刊論文(依筆畫多寡排序)

吳玲青 (2010)。臺灣米價變動與 [臺運] 變遷之關聯 (1783-1850), 臺灣史研究。
郭果六(2008)。林爽文的事件句點-簡介屏東車城福安宮的福分碑.。歷史月刊。
陳國章(1990)。臺灣地名中 [頂] 與 [下] 的涵意初探.。教學與研究(12)。
鄭浩(1989)。保護家園的鄉勇組織─六堆的故事。漢聲雜誌─台灣的客家人專輯,第23期,。臺北:英文漢聲出版有限公司。
蕭敏如(2006)。論民間傳說中鄭成功形象的塑成:以臺灣與福建地區之傳佈與發展為中心。《臺中技術學院學報》,第2卷第7期

學位論文(依筆劃多寡排序)
林欣育(2007)。土地與認同:美濃地區客家墾拓傳說之研究(碩士論文)。取自臺灣碩博士論文系統。
范姜灴欽(2004)。台灣客家民間傳說研究(碩士論文)。取自臺灣碩博士論文系統。
范姜灴欽(2014)。臺灣客家生活故事研究(博士論文)。取自臺灣碩博士論文系統。
張添雄(2004)。高屏六堆客家的歷史文化與風俗民情(碩士論文)。取自臺灣碩博士論文系統。
黃小琪(2010)。先鋒堆的民間傳說故事研究(碩士論文)。取自臺灣碩博士論文系統。
黃盈璋(2001)。奉天承運VS.順天行道—林爽文事件研究(碩士論文)。取自臺灣碩博士論文系統。
劉芳宜(2007)。雲林縣地方傳說研究(碩士論文)。取自臺灣碩博士論文系統。
戴佳靜(2005)。美濃地區民間故事研究(碩士論文)。取自臺灣碩博士論文系統。

研究計劃(依筆劃多寡排序)
計畫主持人:廖倫光(2004)。近山客家竹草建築與「藔」建築類型研究,行政院客家委員會獎助客家學術研究計畫。
計畫主持人:施百俊(2013)。六堆鄉傳說之調查與再生,客委會補助大學校院發展客家學術機構計畫。
計畫主持人:施百俊(2014)。六堆鄉野傳說之調查與再生(2):六堆開庄,客委會補助大學校院發展客家學術機構計畫。
計畫主持人:鍾屏蘭(2014)。以祖孫床邊故事為六堆語言文化傳承之文創商品設計研究。客委會補助大學校院發展學術機構計畫。

研討會論文(依筆劃多寡排序)
林柏瑩,施百俊(2013)。《邀功紀畧》中的「瀰濃庄之役」——文獻初探與實地踏查,2013客家語言與生活文化學術研討會。新陽平社區大學。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