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il Fligstein and Doug McAdam, 2012, a Theory of Fields.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內政部營建署編,2008,《魅力城鄉二部曲》。臺北市:內政部營建署。
林會承,2011,《臺灣文化資產保存史綱》。臺北市:遠流。
Zukin, Sharon著、王志弘、王玥民、徐苔玲合譯,2012,《裸城:純正都市地方的生與死》。臺北市:群學。(Zukin, Sharon, 2010, Naked City: The Death and Life of Authentic Urban Places.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Bestor, Theodore C., 2003, Inquisitive Observation: Following Networks in Urban Field. Pp315-334 in Doing Fieldwork in Japan, edited by Theodore C Bestor, Patricia G. Steinhoff, and Victoria Lyon Bestor. US: 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
吳嘉苓,2012,〈訪談法〉。頁33-60,收錄於瞿海源等主編,《社會及行為科學研究法(二):質性研究法》。臺北市:東華。
財團法人古都保存再生文教基金會,2008,《路克米/老屋欣力獎》(14)。
2012,《台南市歷史空間再造調查研究計畫「老屋欣力」系列活動經驗暨行動策略建議》。國藝會委託研究計畫報告。
2013,《路客米/老屋欣力》(28)
漂亮家居編輯部,2010,《老房子改造裝修聖經》。臺北市:麥浩斯。
尤嘉宏,2000,《臺中市舊屋新用之餐飲空間研究》。臺中市:東海大學建築學系碩士論文。葉乃齊,2002,《台灣傳統營造技術的變遷初探─清代至日本殖民時期》臺北市:國立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博士論文。張秀涵,2003,《一條餐廳巷生成發展的民族誌研究—以大學路18巷為例》。臺南市:國立成功大學都市計畫學系碩士論文。
鄧博文,2007,《都市設計遠景與機制的演變–以台南市海安路的危機或轉機為例》。臺南:成功大學都市計劃學系碩士論文。趙珮玲,2007,《府城都市意象的文化再現與空間實踐:以孔廟文化園區為例》。新竹市:國立清華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蔡穎青,2011,《台南市舊城歷史區域中的老屋經營之研究》。臺南市:國立成功大學建築學系碩士論文。蔡穎青,2011,《台南市舊城歷史區域中的老屋經營之研究》。臺南市:國立成功大學建築學系碩士論文。葉瀚中,2011,《老舊房子的民間經營模式與其在地性之研究》。嘉義縣:南華大學環境藝術所碩士論文。杜昭賢,2012,《海安街道美術館-尋求藝術介入都市空間的一種想像》。高雄市:高雄師範大學跨領域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蔡紀眉,2012,《街角游擊戰─水泥叢林下的老屋再生新趨勢》。臺北市:國立臺灣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林瑜婷,2014,《非營利組織政策倡議之研究—以2008至2014年台南老屋欣力為例》。臺北: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學系碩士論文。董品筠,2014,《台南市舊建築物轉型為商業空間之探討》。高雄市:國立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林芳怡,1993,〈邁向全新的生命週期〉。《建築師》(227):116-122。
陳秀琍,2004,〈在五條港社造的夢土(下)⋯⋯看見海安路〉。《E代府城》(10):24-25。
陳秀琍,2006,〈食・衣・住・行 府城現代復古風〉。《E代府城》(20):16-17。
陳婷芳,2006,〈新話題!老屋新開人情CAFÉ〉。頁8-9,收錄於行遍天下記者群編,《南台灣 城市新玩—台南.高雄.墾丁》。新北市:宏碩文化。
游智維,2007,〈和老房子一起來搞創意〉。《王城氣度》12:75-79。
林巧雯等,2009,〈回顧2007年台南縣市登革熱流行〉。《疫情報導》25(6):365-378
Wen和培年,2011,〈台南・路克米〉。頁99-116,收錄於Wen和培年編,《我愛創意獨立刊》。臺北市:城邦。
顏世樺,2011,〈預約一個偉大的城市 古都保存再生文教基金會〉。頁188-193,收錄於財團法人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策劃,《文創進行式:走訪25個台灣文化創意產業現場》臺北市:遠流。
李宜霖,2011,〈老房子會等待主人︰台南老房子如何進化Q&;A〉。《Green綠雜誌》(9):30-36。
張玉璜,2012,〈老屋欣力—樂活城鄉的「常民生活場域的文藝復興運動」〉。《臺灣建築學會會刊雜誌》(65):52-59。阿力,2006,〈府城樂活 只想住在台南的三大理由〉。《路克米》(3)。
小美,2007,〈神啊!請再多給老屋一點時間〉。《路克米》(13)。
林芳秀,1999,〈閒情時刻 在台南〉。聯合報,35版,5月20日。
趙家麟,1999,〈空間藝術生活化 驚艷〉。中國時報,19版,9月6日。
陳佳秀,2003a,〈老建築的新商機〉。E代府城(1):42-45。
2003b,〈老建築新商機〉。E代府城(2):54-57。
林建農,2003,〈窄門尋幽 鬧中取靜〉。聯合報,19版,1月14日。
修瑞瑩,2007a,〈防堵登革熱 下月起全面開罰〉。聯合報,C2版,8月28日。
2007b,〈抗蚊大作戰 台鐵宿舍拆了〉。聯合報,C2版,7月14日。
姚正玉,2007,〈孳生病媒蚊 舊南監舍將訴〉。中華日報,B04版,12月4日。
柯佩君,2007,〈日官舍古蹟拆不拆 審委勘查〉。聯合報,C2版,11月24日。
趙家麟、楊淑芬,2007,〈杜絕病媒蚊 台鐵百年宿舍開拆〉。中國時報,C3版,7月14日:http://blog.yam.com/lookatme954/article/12968382,取用日期:2015年4月29日。
洪瑞琴,2007,〈321宿舍群擬解編古蹟 拆2戶〉。自由時報,11月17日:http://news.ltn.com.tw/news/local/paper/168613,取用日期:2015年4月29日。
陳宛茜,2011,〈享受復古的美好 到台南住老房子〉。聯合報,D2版,4月24日。
黃微芬,2012,〈葉東泰戀上老屋 開奉茶寫傳奇〉。中華日報,B01a版,8月7日。
曾鈴媛、顧守昌,2012,〈遊客逛老屋 脫序行為住戶困擾〉。TVBS新聞,10月8日:http://news.tvbs.com.tw/entry/33184,取用日期:2015年4月29日。
李清志,2012,〈都市新風潮/老屋新生〉。聯合報,A4版,11月28日。
林雪娟,2013,〈炒老街?神農街老屋千萬賣出〉。中華日報,B08a版,11月20日。
漢寶德、劉新園,2008,〈閒置空間再利用之政策探討〉,http://www.npf.org.tw/2/4332,取用日期:2015年8月13日。
台南空隊長,2012,〈台南老屋欣力?但這是哪裡?〉,http://pongojam.pixnet.net/
blog/post/44099842-台南老屋欣力?-但這是哪裡?,取用日期:2015年4月29日。
臺南市政府,2012,〈老屋欣力座談 賴市長:老屋活化展現台南新興的文化力量〉。9月10日:http://www.tainan.gov.tw/tainan/news.asp?id={300C96D2
-6895-4B33-9455-DC97C7AE7A23}。取用日期:2015年5月12日。
老屋欣力官方網站。http://www.oldhouse.org.tw/learn_01.asp,取用日期:2014年9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