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
臺灣棒球維基館(2014)。2014年第一屆21U世界杯棒球賽。網址:Http://twbsball.dils.tku.edu.tw/wiki/index.php/
中華民國棒球協會(2004)。歷屆亞錦賽成績。2004年4月6日取自中華成棒隊成績,網址:Http/www.justsports.net /ct/result.php
王文江(1979)。棒球打擊技術之研究。新竹市:南宏。
吳仁(1996)。棒球操典。臺北市:聯經。
吳和諺、林光宏(2003)。美國職業棒球運動投手訓練之探討— 西雅圖水手隊訓練基地。以海報發表於2003年台灣體育運動與健康休閒發展趨勢研討會,1126-1131,嘉義市,臺灣。
林俊龍、陳重佑(2006)。棒球投手的下肢工作。中華體育季刊,20(4),102-107。林俊龍、黃長福 (2011)。棒球投手平地與投手丘投球動作的運動學分析。體育學報,44(4),22-35。林啟川(1993)。壘球運動之運動學分析研究。臺北市:冠志。
林國輝(1979)。棒球運動之戰略研究。臺中市:霧峰。
林郁捷、劉佳鎮、鍾壁年、曾慶裕、陳太正、黃俊傑(2008)。棒球投手投球動作之運動學分析。大專體育學術專刊(頁596-602)。臺北市:大專體育總會。
林華韋(1991)。從運動學的觀點研究一流棒球選手的揮棒動作。臺灣省第一屆教育學術論文發表會論文集(下集),臺灣省政府教育廳發行,439 。
林德富(2004)。棒球經典-戰略棒球。臺北市:成信。
姚立業(1993)。棒球攻守術。臺北市:世豐。
倪兆良(1993)。壘球比賽的戰略探討與棒壘球賽實際比賽紀錄分析。臺北市:高立。
高英傑(2004)。尋找台灣DR.K。職棒雜誌,265,18-21。
高振聲(1979)。棒球教學指引。臺北市:健行。
張寶森(1980)。棒球運動力學應用之分析。臺北市:中外。
莊廷玉、李來發(2007)。2005年莊勝雄棒球教-投手訓練實務介紹。大專體育,88,43-50。許樹淵(1979)。人體運動力學。臺北市:協進。
陳五洲(1996)。運動生物力學研究法-量化分析的省思。國立體育學院論叢,6(2),37-52。陳太正(1983)。棒、壘球投手投球速度之研究。臺北市:輔大體育學會。
陳國華(1980)。棒球打擊技術與理論之研究。臺北市: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體育學會。
陳國華(2006)。從棒球投手的體格測量特質、基本運動能力及投球技能預測投球速度之研究。臺大體育學報,8,1-29。陳雪亮(1991)。壘球訓練法新論。臺北市:臺北體專、高立。
曾文誠(1994)。投打之間─球與棒的魔術比賽。臺北市:祺齡。
曾慶裕(1994)。三級國家棒球代表隊投手投球動作期與球速之分析研究。臺北市:文景。
曾慶裕(1999)。棒球投捕手配球戰術探討。大專體育,46,47-56。黃士魁、林文郎(1997)。淺談成功球隊的靈魂人物—投手。大專體育,33,70-77。楊利華(1979)。棒球理論與實際。高雄市:凡歐。
楊國樞、文崇一、吳聰賢、李示園箸(1978)。社會及行為科學研究法(上冊),135-148。
楊清瓏(1993)。棒球打擊技術之分析與研究。臺北市:中華少年棒球聯盟。
楊賢銘(2000)。1999年第20屆亞洲杯棒球賽(2000年奧運資格賽)-中、日、韓三國投手投球分析研究。2000國際大專運動教練科學研討會。臺北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葉日好(1996)。棒球戰術。臺北市:祺齡。
葉志仙(1998)。棒球運動防守技術與戰術。中小學棒球運動籌備委員會。
鄒桂禎(1995)。棒球不同站法打擊動作的動力學分析。國立體育學院論叢,5(1),189-197。廖運榮(1995)。棒球運動投手動作技術探討。大專體育,22,78-85。蔡文星(2005)。日本投手松坂大輔配球模式之研究-以2003年第廿二屆亞洲棒球錦標賽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臺灣體育學院,臺中市。謝清文(1978)。棒球運動圖解。臺北市:徐氏基金會。
鍾宇政(1999)。棒球投手曹錦輝之配球模式分析。大專體育,46,50-55。
簡曜輝(1981)。棒球強打的重量訓練。體育世界,8,53-56。
觀戰手冊(2014)。第一屆世界盃21U棒球錦標賽。臺中市:國際棒球總會。
二、外文部份
松井秀治(1981)。野球の科學。講談社,105-176 。
Derenne, C., Buxton, B. P., Hetzler, R. K., & Ho, K. W. (1995). Effects of weighted bat implement training on bat swing velocity. Journal of Strength and Conditioning Research, 9(4), 247-250.
Gutman, D. (1996).The way baseball works.NewYork:NY.
Glencross Paul, G., D. (1997). Expert perception and decision making in baseball.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port Psychology,28(1), 35-56.
Gambetta, V. (1995). How much strength is enough? Strength and Conditioning Journal,17(4), 46-49.
Hay, J. G. (1973). The biomechanics of sports techigues. Prentice-Hall. United Kingdom:UK.
LaBranche, M. J. (1995). Effect of batting stance on ground reaction forces,bat velocity, and response time Microform Publications,Int'lInstituteforSportandHuman erformance, University of Oregon Eugene, Ore.,1 microfiche.
Tom, H. (1994). The pitching edge. Champaign,IL:Human Kinetics.